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胎衣不下与胎衣正常排出奶牛血清离子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各种微量金属离子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深入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方法】分别在分娩时和分娩后12 h采集5头胎衣不下(RFM)奶牛和5头胎衣正常排出奶牛的血样,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2组奶牛2个时期血清中的K+、Na+、Ca2+、Mg2+、Cu2+、Fe2+、Zn2+和Mn2+等8种金属离子的含量,同时用722可见分光光度计对2组奶牛分娩时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与胎衣正常排出组奶牛相比,RFM组奶牛血清中的Mn2+、Zn2+和Cu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Ca2+和Mg2+含量显著降低(P<0.05),Fe2+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RFM奶牛血清中的抗氧化酶Zn-SOD、Cu-SOD及总SOD和GSH-Px的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而MDA与OH.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胎衣不下奶牛血清的金属离子水平和抗氧化指标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张寿  王勇  卢福山  李跃云  李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62-5664
[目的]进一步探讨青海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胎衣不下和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各15头分为两组。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两组奶牛分娩时和分娩后12h血清中8种金属元素K、Na、Ca、Mg、Cu、Fe、Zn和Mn的含量,同时用日产UV-16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两组奶牛分娩时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胎衣不下组血清中Mn、Zn、Cu、Ca和Mg含量显著降低(〈0.01),Fe含量显著升高,K和N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胎衣不下组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总SOD和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0.01),而MDA含量显著提高(〈0.05)。[结论]奶牛的胎衣不下与其血清中金属离子水平和抗氧化指标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胎衣不下奶牛血清离子水平与机体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分别对胎衣不下(RFM)的奶牛(n=20)和胎衣正常排出的奶牛(n=20)各随机选择5头,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两组牛分娩时和分娩后12 h的血清中8种金属元素K、Na、Ca、Mg、Cu、Fe、Zn和Mn的含量,同时用722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两组牛分娩时血清中的抗氧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RFM组的Mn、Zn和Cu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FM组血清Ca和Mg也显著低于胎衣正常排出组(P<0.05);但是RFM组Fe血清含量要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RFM奶牛血清中抗氧化酶Zn-SOD、Cu-SOD及总SOD和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而MDA与OH.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这些数据表明胎衣不下奶牛的血清金属离子水平和抗氧化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胎衣不下奶牛胎盘中孕酮和雌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胎衣不下奶牛胎盘组织中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变化,探讨了奶牛发生胎衣不下的内分泌学机制.将20头奶牛分为健康对照组和胎衣不下组,分别采集健康奶牛和胎衣不下奶牛的胎儿胎盘,制备胎盘组织匀浆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的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结果发现,胎衣不下组奶牛胎盘组织中的孕酮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奶牛,差异极显著(P<0.01);而雌激素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胎盘组织中孕酮和雌激素的含量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及验证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组织中差异bta-miR-31,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机理。选取年龄胎次体重等因素无明显差异并且排除其他疾病影响的胎衣正常排出奶牛(N)和胎衣不下奶牛(F)各3头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利用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奶牛的母体胎盘组织间bta-miR-31的差异表达变化,并运用q RT-PCR对其进行验证。胎衣不下奶牛母体胎盘中bta-miR-31与正常排出组奶牛相比表达量明显偏高,经Spss19.0分析结果为P0.01,两组数据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发生胎衣不下的奶牛母体胎盘中bta-miR-31异常表达,提示bta-miR-31可能参与胎衣不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奶牛胎衣不下与血浆GPX、CAT活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奶牛分娩前抗氧化系统变化规律与胎衣不下的关系,以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筛选165头妊娠期各项指标正常的奶牛,于分娩前1周静脉采血及测定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并按照胎衣不下的标准(产后胎衣12h内不能正常排出)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筛选的165头奶牛有19头在产后表现为胎衣不下,发病率为11.5%;胎衣不下奶牛血浆GPX活性(104.00±80.19U/mL)显著低于正常奶牛(134.82±71.34U/mL,P〈0.05),CAT活性(1.44±1.08U/mL)也低于正常奶牛(1.63±1.74U/mL,P〉0.05)。说明奶牛血浆中GPX、CAT活性与产后胎衣不下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产后经过12小时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统计某良种场2007~2008年正常产犊母牛的胎衣不下率为16.3% (108/662).胎衣不下的奶牛,容易继发子宫内膜炎,其发病率达到70%以上,还容易继发其他代谢病和乳房炎等.胎衣不下还可以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准确地把握胎衣不下的诊断和防治,降低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1概述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产后胎衣不能在正常时间内顺利排出。奶牛在产后6h内胎衣不能排下的称为胎衣停滞,母牛在分娩后12h胎衣不排出即称胎衣不下,若不及时诊治,易引起子宫内膜炎,严重的病例会引起败血症。2发病情况2016年6月1日,决肯村养殖户孙某的68头奶牛当中有一头2.5岁荷斯坦牛,在怀孕6个月时早产,因畜主没有对犊牛救治,牛犊弱胎死亡,畜主找笔者诊治时已是胎衣不  相似文献   

9.
中药防滞灵防治奶牛胎衣不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头干奶期第2个月的正常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中药“防滞灵”进行阶段性添加试验,观察产犊后胎衣的排出情况及围产期疾病发病情况,测定试验前后血糖、血清钙、血清磷3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的滞衣率、剥衣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22.98%和19.54%,产后排衣时间缩短16.87 h,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在产后正常时限内(产后12h内)胎衣完全或部分滞留在母牛子宫或阴道内,不能正常排出。据文献报道:胎衣不下患牛中有80%以上,会继发子宫内膜炎,除此还会继发乳房炎及产后代谢病等。使奶牛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为了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奶牛场胎衣不下原因分析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彬  刘念瑞  田甲  毛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81-10582,10585
[目的]为产后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提高其生产和繁殖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3 ~2014年产犊记录,分析了不同产犊季节、月份及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该牛场胎衣不下总发生率为11.25%.不同胎次间胎衣不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产犊季节和产犊月份对胎衣不下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夏季产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5.78%),秋季其次(11.81%),春季最低(3.93%);7月产犊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8.75%),其次为11月和8月,而5月最低.[结论]合理调整配种和产犊季节能在一定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奶牛评定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八五一一农场奶牛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奶牛评定及分类是可行的。具有其它分析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应用此种分析方法进行奶牛评定表明,在奶牛评定的10个指标中,体高、尻角度和后房高度3个指标是影响奶牛评分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1H NMR技术的乳热奶牛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1H谱核磁共振(1H NMR)技术筛选乳热奶牛血清内差异表现的小分子代谢物,从小分子水平和物质、能量代谢的角度探究奶牛发生乳热时其体内的代谢变化。【方法】选取年龄、胎次、体况和泌乳量相近的分娩当天的荷斯坦高产奶牛共32头,根据其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及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两组。其中,24头奶牛为健康对照组(Group1, 血钙浓度 > 2.5 mmol·L-1,无其他任何症状)和8头乳热组(Group2, 血钙浓度 < 1.4 mmol·L-1,伴有明显乳热临床症状)。32头奶牛分别于清晨饲喂和榨乳前从颈静脉采集血液10 mL,置于离心管中,4℃下以1 500 × g 离心20 min,将离心得到的血清装入1.5 mL的EP管中,置于-80℃下待测。待样品解冻后,分别从每个EP管中抽取400 μL血清,加入200 μL缓冲盐溶液,充分混合、离心后,提取550 μL上清液置于5 mm核磁管中,在500 MHz的核磁共振波谱仪下采集信号。然后利用Topspin和MestReNova等软件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傅里叶转换,同时进行调零、校正基线和相位等预处理,去除水峰和尿素峰信号,将一维图谱进行积分分段,并将图谱信息转换为TXT格式文件,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然后使用Chenomx软件进行化合物指认。最后应用SIMCA-P软件对得到的图谱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修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SC-PLS-DA), 同时结合SPSS软件对核磁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的P值以及Loading图,最终筛选出表现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结果】本试验成功得到了乳热组和健康对照组奶牛的血清代谢图谱及差异表达代谢物的Loading图;PCA结果显示每组样品均在95%置信区间内,无需剔除,主成分贡献率较低,其中PC1=26.2%,PC2=16.7%,组间差异变量不能被选择;OSC-PLS- DA结果显示经过5次正交信号修正,与分组无关的变量被去除,组间差异达到最大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出9种血清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4种表达上调,分别为 β-羟基丁酸、丙酮、丙酮酸和赖氨酸,5种表达下调,分别为葡萄糖、丙氨酸、丙三醇(甘油)、磷酸肌酸和氨基丁酸;9种差异代谢产物多为糖和氨基酸,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能量转化网络图,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参与了机体能量代谢过程,其中较为特殊的差异代谢产物,如磷酸肌酸可直接为机体提供能量,其表现降低可能与病牛肌无力和瘫痪有关。此外,本试验中乳热组奶牛氨基丁酸降低,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甚至昏迷,这与人类抑郁症患者的氨基丁酸表现相吻合,有关氨基丁酸下降与奶牛乳热精神的关系有待研究者进一步证实。【结论】1H NMR技术能够被应用于筛选奶牛血清表现差异的小分子代谢物,代谢物差异显著;本试验中乳热奶牛血清差异代谢产物表现出能量负平衡及脂肪动员的病理学特征,提示乳热与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阐明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和泌乳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Ⅰ、Ⅱ、Ⅲ组每天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和20g过瘤胃胆碱,Ⅳ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内(产前14d~产后42d)分别调查和检测奶牛的生产性能(泌乳量和干物质摄入量)、血液生化指标(葡萄糖、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内分泌指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显示:1)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胆碱能明显提高奶牛泌乳量(MY)和干物质摄入量(DMI),以每头奶牛每天添加10g过瘤胃胆碱效果最好。2)围产期奶牛日粮添加过瘤胃胆碱,能延缓血浆葡萄糖(Glu)水平的下降(P<0.05),显著降低试验奶牛血浆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HO)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甘油三酯(TG)有升高的趋势(P>0.05)。3)添加过瘤胃胆碱,有提高试验奶牛血浆胰岛素(Ins)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Gn)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日粮添加过瘤胃胆碱能够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奶牛体内脂肪代谢,促进体内糖异生作用,缓解围产期和泌乳早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  相似文献   

15.
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和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TMR饲喂、305 d产奶量为(13 695.71±983.22)kg且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成年母牛测定其血气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气指标可作为量化评判奶牛健康状况的参考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可作为量化评判奶牛群体健康状况的指标,而且在泌乳期状态下的高产奶牛能量、脂肪代谢异常,血钙、血磷比例偏高,属于亚健康状态;处于干奶状态的妊娠高产奶牛,能量、脂肪代谢未见异常,血钙、血磷比例偏低,属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以8份不同株高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考察其株高等株型性状、抗倒性,观察其茎秆显微结构,测定茎秆生化成分。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甘蓝型油菜的株高等株型性状、茎杆显微结构和生化成分等与倒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顶枝角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影响倒伏的株型性状分为3大类:茎秆长度因子、角度因子、分枝数相关因子。茎杆显微结构分析发现,株高越高,其茎杆皮层层数越多、皮层厚度越大,相邻维管束之间间隙越大、维管束个数越多,但是矮杆材料比高杆材料细胞排列更整齐紧密,且细胞相对较小;研究也发现横截面积、髓面积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倒伏指数、株高、皮层层数、维管束个数在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茎秆生化成分分析表明,终花期茎秆各生化成分与株高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株高与木质素和粗纤维的负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对倒伏指数直接贡献最大的是木质素,间接效应最大的生化成分为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当前饲料禁抗的背景下,利用低残留、无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制剂进行奶牛围产期保健已备受广大养殖企业的青睐。前期研究发现,归芪益母口服液能够减轻产后奶牛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力和缓解能量负平衡,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评价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产后奶牛瘤胃代谢的调节作用,以期从新的视角揭示该配方的作用机制。【方法】试验选择18头体况相近、2—3胎次健康待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9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产后0 d灌服归芪益母口服液和饮用水,连续灌服6 d。产后0 d未灌服前和产后7 d晨饲前采集瘤胃液,预处理后采用UPLC-MS/MS技术对瘤胃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组瘤胃液代谢物数据导入MetaboAnanlyst 5.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考察两组奶牛瘤胃液代谢轮廓的变化,筛选差异代谢物进行聚类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产后7 d,试验组瘤胃代谢轮廓较对照组发生明显改变,43种瘤胃代谢物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VIP>1,P<0....  相似文献   

18.
基于GC-MS技术的蹄叶炎奶牛血浆代谢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er technology,GC-MS)对奶牛血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以明确奶牛发生蹄叶炎时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蹄叶炎奶牛的临床症状和活动量情况,选取蹄叶炎患病组S和健康对照组C奶牛各10头,采集血浆样品,经衍生化处理后,利用GC-MS方法对两组奶牛的血浆进行全部代谢物检测。用SIMCA-P 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supervised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蹄叶炎组奶牛和健康组奶牛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为进一步验证代谢组学的试验结果,检测了与差异代谢通路相关的脂质代谢指标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利用GC-MS方法,在奶牛血浆中共检测到242种代谢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t-检验筛选出37种差异代谢物(VIP1,P0.05),其中在蹄叶炎奶牛血浆中3种物质含量上调(FC1),分别是氨基氧乙酸、油酸、乳糖,34种物质含量下调(FC1),包括脂肪酸、氨基酸等。经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变化显著(P0.05)的代谢通路包括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嘌呤代谢通路,甲烷代谢通路,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和氰基氨基酸代谢通路。在验证试验中,发现两组奶牛血浆中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显著,且蹄叶炎患病牛血浆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健康牛,与代谢组学结果一致。【结论】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蹄叶炎患病牛与健康奶牛血浆代谢谱的变化,发现两组间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并筛选出了37种差异代谢物,而这些差异分子可能成为奶牛蹄叶炎早期诊断或群体监测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本结果全面揭示了奶牛蹄叶炎发生后血浆代谢物的代谢规律,为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