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10.017),来自印度比哈尔农业大学的Pushpa Kumari等人研究了采后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荔枝是亚热带水果,极易腐烂,采收1~2 d后就会因果皮褐化、果实品质退化而失去商业价值。研究人员分别用水杨酸(0.5 m M和1.0 m M)、壳聚糖(2%)及两种物质同时共同处理生理成熟的荔枝(帕比)果实。处理方  相似文献   

2.
荔枝采后会很快腐烂。果皮褐变是荔枝采后的一个主要问题,容易导致荔枝滞销,而褐变与果实脱水干燥有关。目前生产中减轻荔枝果实褐变、维持果皮红色、延长贮存期的主要技术之一是硫处理。随着世界对自然健康食品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荔枝种植者放弃硫熏蒸选择自然的方式贮藏将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3.
荔枝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采后腐烂比较严重,尤其是在经过商业化的硫磺处理和酸化处理后腐烂更严重。已有研究发现,在销售环节中荔枝易感染的真菌主要有拟茎点霉菌、拟盘多毛孢菌、青霉菌、木霉菌、链格孢菌和镰刀菌。其中,青霉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尤其是在硫磺处理和低温贮藏环境下最容易发生。商业化的SO2熏蒸刺激荔枝果皮细微开裂,不仅引起水分迅速流失,造成荔枝果皮褐化,而且为在果皮表面繁殖的腐烂病菌入侵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4.
Lima等研究表明,在室温(251±1.5℃,693%UR)下用打孔的聚乙烯薄膜包装保存荔枝果实6天,能有效减少果重损失、果皮褐变和保持果皮花青素含量。泰国学者Chakraborty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5.
探明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荔枝果肉及果皮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状况,对其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气相色谱对荔枝田间试验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在荔枝果肉和果皮中添加氯氰菊酯和毒死蜱0.01~1.00 mg/kg,平均回收率为87.1%~10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5.2%。2种农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0 mg/kg。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原始沉积量与施药剂量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氰菊酯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分别为6.2 d和7.9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41.3 d和52.6 d;毒死蜱在果肉和果皮中的半衰期(T0.5)为2.6d和10.4 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17.1d和69.0 d。不同施药量和施药次数,末次施药21d后,荔枝果肉中毒死蜱未检出,氯氰菊酯30d后未检出,45d后果皮上的氯氰菊酯和毒死蜱残留量均未超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无论儿童还是老年人,荔枝果肉中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膳食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综合最终残留量和膳食风险评估,建议安全采收期为施药后45 d。  相似文献   

6.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9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3个荔枝品种(妃子笑、黑叶和香荔)鲜果在室温下贮藏6天细胞膜退化、酶性褐变和氧化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妃子笑荔枝的果皮褐化指数和病变率最高,相对电解液渗透增长率上升最快。贮藏期间,妃子笑的相对磷脂酶D(PLD)活性显著上升,但黑叶和香荔没有  相似文献   

7.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04.065),来自巴基斯坦费萨尔巴德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气调包装(MAP)对在(5±1)℃下低温贮藏的荔枝果皮酶促褐变和果实品质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AP下的果实表现出腐烂程度、褐变指数和鲜重损失减少。MAP贮藏显著抑制了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迟了超氧阴离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后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对冷藏和模拟货架期砀山酥梨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虎皮病指数和果心褐变指数以及果皮色泽和果实内在品质(硬度、SSC和T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果实贮藏210d,20℃模拟货架9d,与缓慢降温处理相比,急速降温处理既能明显降低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病程度,又能降低果实腐烂率和果柄干枯褐变程度,而且还保持了果实较高的SSC。急速降温处理还能降低模拟货架9d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但对贮藏及货架期间果皮颜色的亮度(L值)和TA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急速降温不会加重酥梨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可将酥梨的缓慢降温贮藏改为急速降温贮藏,如果长期(210d左右)贮藏,建议货架时间低于9d。  相似文献   

9.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9.051),来自意大利果树研究部的Milena Petriccione等人研究了壳聚糖(1%)处理对荔枝果实贮藏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荔枝是非呼吸跃变型水果,采后寿命短,对褐化、冷害、紫斑病和微生物引起的腐烂敏感。荔枝采后用1%壳聚糖处理,然后在7℃下贮藏21 d,分析其品质及营养特性。研究发现,壳聚糖处理有效控制了果实重量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研究南果梨在(0?.5)℃冷藏180d后出库,不同货架温度及升温方式对南果梨品质及果皮褐变的影响,为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设5个货架温度(直接5℃、10℃、15℃、20℃和变温升至20℃处理,分别标记为Z5,Z10,Z15,Z20和B20处理),货架期间测定南果梨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货架温度越低,南果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维生素C(V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L*和h值下降越缓慢,果皮a*(a*<0)和b*(b*>0)值升高越缓慢,皮、肉和心乙醇含量积累越少,褐变指数及腐烂率越低。并且Z20货架与B20货架各项品质指标、果皮褐变指数及腐烂率无明显差异,但货架期间果皮褐变严重,失去其商品价值;低温(5-15℃)的货架温度能够显著抑制果皮褐变指数和腐烂率,维持较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建议冷藏至次年的南果梨出库后不应放在常温(20℃)下,选择低温(5或10℃)运输及销售,货架温度5℃可销售一个月左右,货架温度10℃,建议一周内销售完,15℃建议5d内销售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紫娘喜’荔枝园大面积发生果皮异常褐腐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症状,并对比分析了同一果园内正常果植株和病果植株的土壤pH和矿质营养、叶片和果皮的矿质营养水平,从果园土壤特性和矿质营养等角度分析该病发生的生理病因,结果表明:土壤pH值低于5.0导致的土壤偏酸以及土壤和树体缺B是导致‘紫娘喜’果皮褐腐病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938),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园艺系的人员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和气调贮藏后货架期内Empire苹果的果肉褐变情况。从冷库中取出果实后,关于苹果果肉褐变代谢知之甚少。Empire苹果的果肉褐变呈棕褐色,这是一种生理  相似文献   

13.
正在南印度,荔枝到目前为止一直是夏季水果,但一项新的延长货架期的技术改变了这一点,人们冬天也可以吃到新鲜荔枝。来自孟买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ARC)和比哈尔国家荔枝研究中心(NRCL)的研究人员将荔枝货架期从几天延长至两个月,有助于荔枝出口,因为荔枝在美国、欧洲及中东国家需求量很高。两家研究中心合作的这个项目研究出的这项新技术可延长荔枝货架期。现在,荔枝不仅可以在炎热的5月  相似文献   

14.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材料,探究了采前喷施次磷酸钾对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次磷酸钾提高了单果重和坐果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了果皮颜色参数a值和花色苷含量,促进果皮转红;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改善了果实品质。同时,次磷酸钾处理提高了荔枝中黄铜和总酚含量,降低了采后褐变指数,说明次磷酸钾处理在荔枝的采后贮藏过程中,可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选取漂白粉、Na2S2O3、AgNO3、活性炭(AC)、抗坏血酸(Vc)、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7种防褐剂对枇杷叶片进行防褐化效果的研究。每种防褐剂都取不同的浓度进行平行试验。设置不添加任何防褐剂及暗培养做对照。结果表明:0.5mg/L的AgNO3对叶片的防褐效果最好,可以将褐化率降低至23.3%;AC的抗褐化效果最差,褐化率将近100%;暗培养对褐化的影响没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果园果树根系土壤中分离得到拮抗菌株N-1,结合形态学表征、微生物基础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菌株N-1被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活体试验表明,拮抗菌N-1能够显著降低荔枝果实在采后贮藏期的腐烂率,此外,基于荔枝褐变的发生,荔枝果实的好果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p<0.05)。提高荔枝果实的好果率,其活体防效是通过参与诱导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病程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6期《果蜡复合涂膜保鲜剂对荔枝贮藏效果研究》(作者张姣姣)报道,以果蜡为成膜剂,复配护色剂柠檬酸和抑菌剂特克多、亚硫酸钠,制备新型荔枝保鲜剂,并探讨其在3℃条件下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果蜡涂膜与0.1%特克多、7%柠檬酸复配可有效抑制低温贮藏过程中荔枝腐烂率,可较好地抑制荔枝果肉PPO活性上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多酚含量下降,保护荔枝果皮颜色,抑制褐变;3℃贮藏第20 d时,经该复合保鲜剂涂  相似文献   

19.
以“无核”黄皮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β-氨基丁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和曲酸三种褐变抑制剂对黄皮果实贮藏期间(4±0.5℃,相对湿度85%)褐变和抗氧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β-氨基丁酸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处理可以明显抑制黄皮果皮褐变,而曲酸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三种褐变抑制剂处理都具有抑制黄皮果实失重和MDA含量的上升、延缓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解、提高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对氨基水杨酸钠能够更好的维持黄皮采后品质和抗氧化特性,从而抑制褐变。因此,对氨基水杨酸钠处理的效果最好,β-氨基丁酸处理次之,曲酸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正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125),来自韩国中安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货架期"圆黄"梨果实品质和目标代谢产物的影响。"圆黄"梨在收获后皮层和果心容易发生褐变。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1μL/L 1-MCP处理对25℃下贮存30 d"圆黄"梨的果实品质、内部褐变发生率和目标代谢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