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土壤中萘及其取代衍生物的加速溶剂萃取方法。土壤经石英砂分散后,装入加速溶剂萃取仪萃取池中,以二氯甲烷-丙酮(V/V,1∶1)为溶剂,在炉温100℃、压力10.3422 MPa条件下萃取10 min。萃取液经过K-D浓缩后,用氟罗里硅土小柱净化,用DB-5MS柱分离,以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检测。对空白土壤样品进行3种浓度水平的加标试验,其平均回收率为64.0%~102.6%,相对标准偏差为7.6%~15.2%。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红壤∶腐殖土=1∶0(ST1,体积比)、红壤∶腐殖土=3∶1(ST2)、红壤∶腐殖土=1∶1(ST3)、红壤∶腐殖土=1∶3(ST4)4个土壤养分水平以及对照(W1)、轻度干旱胁迫(W2)、中度干旱胁迫(W3)和严重干旱胁迫(W4)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土壤养分与水分对猪血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水分对猪血木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分别随着土壤养分与水分的降低而降低;猪血木幼苗不同营养器官生物量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并在ST3土壤基质下达到最大值;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而水分饱和亏和水分组织密度则增加。  相似文献   

3.
固体直接进样-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进样原子荧光镉分析仪测定土壤中的镉无需进行样品的消解前处理,避免了元素损失,提高了检测效率。研究表明,采用Pauwels公式和相对均匀度因子(HE)估算实际样品的最小取样量在3 mg前提下,研磨粒径小于0.3 mm(60目)即可满足仪器微量进样要求;采用归一化方法得出干燥灰化功率为50 W、30 s,70 W、40 s,仪器的Ar-H2(9∶1,V/V)载气流量为800 m L·min~(-1)时,仪器检出限为0.016 ng、方法检出限为0.005 3 mg·kg~(-1),试验验证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分析时间小于3 min,且与ICP-MS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仪器检测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适用于田间土壤中Cd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定化处理和游离态降解酶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在考查修复效果基础上,研究分析修复过程中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影响情况,评价固定化酶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生态安全性。按1%(V/W)和5%(V/W)的投加量分别将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施入阿特拉津浓度为100 mg·kg-1土壤中,于投加后第7、14、21和28天取样,测定阿特拉津降解。结果表明,投加量为1%(V/W)和5%(V/W)的游离酶降解率分别为32.38%和39.37%;而投加量为1%(V/W)和5%(V/W)的固定化酶降解率分别为72.84%和79.22%。在上述过程中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整个修复过程中,添加游离酶、固定化酶及污染处理土壤中的微生物图谱所显示的优势种属几乎没有变化,各处理样品细菌多样性组成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固定化酶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说明所采用修复方法具有较好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选取宝石鲈肝胰脏作为样品,通过优化裂解配方及摸索裂解液与样品的最适比例,设计两个等电聚焦程序,建立和优化宝石鲈鱼肝胰脏蛋白质双向电泳实验方法,为宝石鲈肝胰脏内目标蛋白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裂解液配方:8 M Urea,2 M Thiourea,0.5%(W:V)CHAPS,40 mMTris-Base,1%DTT,2%(W:V)Pharmalyte pH 3~10,1 mM PMSF;裂解液和样品液比为1∶3时裂解效果较好;等电聚焦程序I(S1:0~500 V,500 V.h;S2∶500 V,500 V.h;S3∶500~3 500 V,10 000V.h;S4∶3 500 V,50 000 V.h,S5∶3 500~5 000 V,8 000 V.h)具有最好的等电聚焦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分梯度下川西高寒湿地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分梯度下湿地土壤4种酶活性动态特征,为全球变化背景下川西高寒湿地土壤响应特征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若尔盖湿地按水分梯度连续变化选取滞水湿地(WT)、湿地中露出水面的泥炭丘(PH)和湿地干旱化后形成的高寒草甸(DG)3类不同的水分生境进行土壤采样,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分析了不同生境下高寒湿地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NAG)和磷酸单酯酶(PME)等4种酶活性的特征。【结果】水分变化对高寒湿地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亚层土壤(10~20 cm)酶活性均低于表层土壤(0~10 cm);在湿地干旱化过程中,不同土壤的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表层土壤中NAG活性在湿地土壤最高,CBH、BG、PME活性均在干旱化草甸土中最高,亚层土壤NAG活性在干旱化草甸土壤最高,CBH、BG、PME活性在泥炭丘中活性最高;在WT、PH和DG表层土壤平均C/N/P比分别为2∶1∶3、3∶1∶10和2∶1∶3,在PH和DG的亚层土壤中分别为3∶0.7∶10和3∶1∶10。【结论】土壤有关C、N、P循环的酶CBH、BG、NAG和PME的活性在湿地干旱化进程中升高,土壤氮有效性退化成为湿地干旱化的显著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水和土壤中8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法。水样经正己烷提取,氮气吹干,定容后可直接检测农药残留(GC-ECD);土样经正己烷-丙酮(1∶1,体积比)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HP-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检测农药残留(GC-ECD)。8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良好,检出限在0.025~0.1mg/kg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8种菊酯类农药的添加水平为0.025~2mg/kg,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平均回收率在75.97%~96.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73%~6.85%之间。该分析检测方法快捷、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满足环境样品中8种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8.
滩涂垦区不同盐分水平土壤的盐分动态及土壤因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滩涂新围垦区不同盐分水平土壤的盐分季节性变化规律的差异性,以及土壤盐分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区,设置不同盐分水平(低盐,含盐量0.1%~0.2%;中盐,含盐量0.5%~0.7%;高盐,含盐量1.0%以上)的田间试验,监测了土壤电导率(EC1∶5)和土壤因子(0~40.0 cm)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高盐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6-8月雨季土壤EC1∶5降到最低值2.54 d S/m,9-12月积盐作用明显,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6.49 d S/m;中盐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为在10-12月具有明显的积盐效果,且在10月EC1∶5达到最大值3.90 d S/m;低盐土壤盐分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2)不同盐分水平下,土壤水分和pH1∶5值(除高盐土壤外)均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3)滩涂围垦地区,在0-40.0 cm土层中,土壤EC1∶5与pH1∶5值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与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总之,该地区土壤盐分水平越高,雨季土壤表层脱盐越明显,秋季和初冬季节积盐越明显。因此,在滩涂围垦区农业利用时,应在雨季前(3-5月)或秋季前(8-9月)采取人为措施(如秸秆覆盖等),加速土壤降盐或控盐,以达到农作物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甲基苯磺酰氯衍生化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草甘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简单、灵敏的土壤中草甘膦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用0.6 mol·L-1 KOH提取,经对甲基苯磺酰氯衍生化后,注入C18柱中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35 nm波长检测,流动相组成为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5.5)∶甲醇=65∶35(V∶V).样品中草甘膦浓度在0.5~4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2=0.9998).草甘膦的最小检出量(LOD)为2×10-10 g,土壤中最低检出浓度(LOQ)为0.02 mg·kg-1,平均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分别为81.3%~98.3%和0.66%~5.63%.  相似文献   

10.
溶磷真菌能够溶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元素,在提高磷肥利用率和改善土壤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从磷矿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2株高效溶磷真菌W10和W12,在液体培养基中检测菌株对不同难溶磷的溶解能力以及耐盐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 rDNA序列分析,W10与W12分别被鉴定为篮状菌(Talaromyces sp.)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W10和W12溶解Ca3(PO4)2的最高溶解量分别为843.05 mg/L和1 187.09 mg/L,对AlPO4和FePO4的溶解量远远低于对Ca3(PO4)2的溶解量;W10最高可耐受4%的盐浓度,W12在10%的盐浓度下对Ca3(PO4)2仍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没有达到耐盐极限,有开发为盐碱地微生物肥料的潜力;玉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CK2相比,10~40 d的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