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省两种地貌类型下河流悬沙浓度变化状况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江流域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盘龙河流域的河流悬沙浓度的持续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漾濞江流域河流悬沙浓度逐年减少,而盘龙河流域却一直在攀升。结合区内的自然与经济状况,探讨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丁文荣  周跃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54-356,359
对云南省盘龙河流域55年来的河流输沙率进行复值Morlet小波变换,通过分析输沙率变化的小波变换结果研究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盘龙河流域悬沙输移率从1951年以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有4、7、22年的振荡周期,其中22年的振荡周期最为明显,贯穿整个研究时段,而4、7年时间尺度却局部性特征很强。以小波系数实部图上的零点作为判据,且以主要周期附近的小波系数实部值进行突变分析得知,对应于4年尺度的突变有27年,7年尺度的突变有16年,22年尺度的突变有5年。  相似文献   

3.
草庙子河流域水土流失量大,严重危害当地的环境、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草庙子河流域通过发展清洁型小流域对当地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治理。文中阐述了草庙子河清洁型流域治理的对策与措施,即在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基础上,对农药的施用、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建立清洁、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环境;还介绍了当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形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给出该流域治理成功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Mann-Kendall检验及其在河流悬沙浓度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计了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在时间序列分析方面的应用,并以云南省文山州盘龙河为例,把它运用到河流悬沙浓度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研究中.结果表明:①M-K检验同样适用于河流悬沙浓度的趋势与突变分析;②盘龙河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河流悬沙浓度一直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1999年后有下降的迹象;③盘龙河的河流悬沙浓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存在着两个明显的突变点,其一在1973年,其二在1999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河径流变化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呼图壁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变差系数法、距平累积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及Morlet连续复小波变换对呼图壁河石门水文站1978—2011年实测日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图壁河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受降水与气温的影响,其主要径流产生于5—9月,汛期为6—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9.4%,枯水期为12月至次年3月。呼图壁河的Cv平均值为0.149。近34a来径流量整体呈现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小,年际间持续枯水与持续丰水的时间几乎相同。此外,呼图壁河年径流存在4个较为显著的周期波动,其中18和29a分别为径流量年际变化的第Ⅰ、第Ⅱ主周期。[结论]呼图壁河近34a来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周期性,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青海省河湟谷地1980-20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成因,为当地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80,1990,2000,2010,2020年5期土地利用资料,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变化量分析、综合动态度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河湟谷地近40年来的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变化规律及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石漠化变化趋势及发展规律,为决策部门合理规划和综合防治石漠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位于滇东南文山州境内的盘龙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RS,GIS等相关软件,解译出1990,2002和2009年盘龙河流域石漠化强度图,利用叠加分析法对海拔、坡度、坡向一系列地形因子的石漠化空间分布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从1990—2002—2009年盘龙河流域石漠化现象总体呈现出加重趋势,石漠化分布在空间格局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和空间分布明显受地形因子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因子对石漠化空间分布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浑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河南省汝阳县浑椿河小流域1986-1992年的治理经验与近几年的效益发挥状况,探讨了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增加当地农,林,牧,副业所起的作用,并综合分析了远,远期效益。  相似文献   

9.
陈必奎  穆如发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4):299-300,312
通过对龙泉河小流域进行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连续5年整治和验收后10年巩固、提高,使昔日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恶劣的小流域,变成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的新农村。农业总产值比治理前的1987年,增加了24倍。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工业城市废水灌溉稻田,在抚顺李石寨公社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从多次的增产或减产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解放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农民总结灌溉技术经验,修筑调配废水浓度的渡槽和灌排渠道,使废水灌概的水稻产量由1951年亩产200斤增加到1958年平均亩产800斤,灌溉面积由1951年的3,300亩增加到1959年的11,300亩。但是由于废水成分复杂,而农民的经验又有所局限,因此,水稻常因贪青倒伏而减产,产量很不稳定,特别在老废水灌区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高鹏  穆兴民  王炜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181-183,188
太阳活动可能影响地球气候,直接或间接的对流域径流和输沙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技术,对1919-2007年黄河龙门站输沙量与同期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龙门站输沙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在相同的9 a时间尺度上,1919-1950年龙门输沙量与太阳黑子小波系数呈一定的负相关;在1951-2007年期内则表现为正相关。由此可见,太阳活动对黄河输沙量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2.
宁夏清水河流域近60年降水量及入黄沙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成因,根据清水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输沙等实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水文法”、“水保法”等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段降雨特征值及入黄沙量的变化情况及沙量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58-2015年,年雨量、汛期雨量、主汛期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及突变;流域控制站泉眼山的多年平均沙量为0.248亿t,1990-1999年来沙量最大,2010-2015年来沙显著减少;流域人类活动减沙量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要与下垫面的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及流域坡面治理密切相关;2000年以来,流域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及淤地坝数量大幅增加,减沙效益日益显著,其中2010-2015年流域面上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为733万t,减沙贡献率达12%。清水河近期入黄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下垫面变化,流域自2000年起逐步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2010年以来减沙效益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J.M. Martinez  J.L. Guyot  N. Filizola  F. Sondag   《CATENA》2009,79(3):257-267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Amazon River sediment budget which has been assessed by looking at data from a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monitoring network and remote sensing estimates derived from MODIS spaceborne sensor. Surfac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has been sampled every 10 days since 1995 (390 samples available) by the international HYBAM program at the Óbidos station which happens to be the last gauged station of the Amazon River before the Atlantic Ocean. 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 is derived from continuous time series of 554 MODIS images available since 2000 and calibrated with the HYBAM field measurements. Discharge shows a weak correlation with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annual hydrological cycle, preventing us from computing sediment discharge directly from the water discharge. Accordingly, river sediment discharge is assessed by multiplying daily water discharge measurements by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veraged on a monthly basis. Comparisons of annual sediment discharge assessed using both field and satellite datasets show a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a mean difference lower than 1%. Both field and satellite-derived estimates of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Amazon River are combined to get an uninterrupted monthly average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1995 to 2007. Unlike the water discharge which exhibits a steady trend over the same period at Óbidos, the 12-year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increases by about 20% since 1995, significant at the 99% level. In particular,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sediment discharge than in the river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4.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域元谋县为例,通过对该区龙川江小黄瓜园水文站20世纪50年代以来输沙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河流输沙量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80年代末至2000年,年均输沙量由400万t(1971—1980年)增加至750万t(1991—2000年)。为研究输沙量变化的原因,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输沙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局地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增加使地表侵蚀加速,进入河道泥沙增多。同时,由于受牲畜数量快速增加、人口的迅速膨胀、生产方式的落后及农作物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土地覆被及结构变化明显,即覆被盖度减小,坡耕地增加,灌草地等蓄水保土作用好的地类面积迅速减少,进而导致生态极为脆弱的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加剧,河道泥沙含量增加。此外,元谋县强烈的冲沟侵蚀也是龙川江输沙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51-2011年湘江径流泥沙演变过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湘江主要控制站1951-2011年长时间序列径流与泥沙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等,揭示了湘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演变特征与规律,并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径流量呈微弱增加趋势,而输沙量下降趋势明显; (2)时间序列上径流量未发生突变,而输沙量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表现为1997年后有显著下降趋势; (3)小波分析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存在20和7 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 60 a来湘江年径流量可以分为1951-1954和1992-2002年两个多水期,1955-1991和2003-2011年两个少水期。径流泥沙集中度与集中期分析表明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更为明显,输沙主要集中在每年6月; (5)年输沙量显著减少主要是水利工程拦沙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所致。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的近期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研究以1950~1997年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发现在1970年以来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上,出现了1986~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70年代修建的淤地坝与拦沙库容已大部分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这也是90年代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荆江三口的水沙变化过程是影响洞庭湖发育的重要环节,对洞庭湖的稳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荆江三口五站1951—2014年的水沙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着重研究长江荆江三口近60年水沙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水沙变化对洞庭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荆江三口分泄长江径流量、输沙量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也导致三口五站中的四站出现功能性断流,且断流天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洞庭湖区降水量减少、水利枢纽工程等人类活动是影响三口水沙变异的主要驱动因素;荆江三口水沙变化对湖盆结构及洞庭湖形态起着重要的调控与制约作用,其分泄水沙能力的减小也导致了洞庭湖湖面面积萎缩、容积缩小,不过洞庭湖寿命随着水沙的衰减而增加。正确认识荆江三口水沙变化规律及其对洞庭湖的影响,可为三口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洞庭湖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近70年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深入剖析黄河水沙现状及成因是精准预测黄河未来水沙情势的前提与基础。为此,以黄河干流潼关断面以上4个主要干流水文站及7个主要一级支流把口站1950-2016 年水沙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剖析了黄河流域水沙演变规律及水沙主要源区变化特征,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要素对黄河水沙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干流兰州、头道拐、龙门及潼关水文站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其中,年径流减幅17.93%~40.79%,年输沙量减幅均在46.74%以上。受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水沙在20世纪80-90年代发生减少突变;2)兰州-潼关区间年均径流量沿程变化表现为由总体递增状态向递减趋势转变,年均输沙量递增状态虽未转变,但递增幅度平均减小90%以上;3)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区由头龙区间向龙潼区间发生转移特征明显,龙潼区间水土流失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4)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水沙锐减占据主导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90%以上。而上游兰州站年均径流量受气候影响较大,贡献率达到66.57%。研究结果可为深刻认识黄河水沙时空现状及成因提供依据,并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区位方向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江支流嘉陵江水沙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鹏  穆兴民  王炜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57-61,66
近20年来,嘉陵江流域输沙量明显减少,其变化将对长江三峡库区水沙运动以及泥沙冲淤变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根据嘉陵江控制水文站实测水沙资料,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嘉陵江流域年降水量、河道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年份。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降水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年径流量及输沙量发生显著趋势性减小的临界年份分别为1993年和1984年。同时,利用历时曲线和双累积曲线两种方法,量化了嘉陵江流域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减少量,定量分析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嘉陵江径流及输沙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嘉陵江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宁珍    高光耀    傅伯杰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38-42
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河龙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近年来黄河输沙量急剧变化,为了识别黄河输沙量变化的原因,基于河龙区间15个流域1961—2017年的输沙和降雨数据,分析了研究时段内输沙模数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时间,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内15个流域的输沙模数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突变时间集中在80,90年代。降雨减少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增加共同导致了输沙模数的下降,在多数流域,人类活动是导致输沙模数减少的主要因素,80年代后急剧增加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缓了流域产沙。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及水沙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