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1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杉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生长快、材质好、树干直、用途广、抗病虫力强、水运方便、蓄积量大,是我国最主要的速生针叶用材树种之一;同时,杉木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几年来各地也营造了大面积的幼林,生长旺盛,大有发展前途。因此,杉木的大而积速生丰产,对于满足国家对木材日益增长的需要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季屏 《土壤》1959,(6):24-25
法库县西部的八虎山是法库境内最秃的光山,几乎寸草不长,荒山面积共四千多垧;以公路为界;又分为南八虎由及北八虎山。据说在四十多年前,八虎山山林茂密,绿树成荫,但在日伪统治时期,由于滥加砍伐,山林遭到严重破坏,形成现在的秃山。  相似文献   
3.
庄季屏  南寅镐 《土壤》1978,10(2):61-63
土壤硬度也叫土壤坚实度,主要是指土壤抵抗外压的阻力(即抗压强度),它和土壤紧实度的概念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了正确地认识不同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现象的特征 ,寻找不同尺度之间的联系规律 ,从流域的尺度效应、流域相似性以及流域的空间单元划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提出一套兼顾尺度效应的以等级系统为基础的流域单元划分方法 ,同时以辽西下河套小流域为例 ,进行了具体的应用 ,进一步充实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褐土坡耕地聚墒保肥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辽西低山丘陵半旱地区的薄层褐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使褐土坡耕地的作物产量与产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原来较瘠薄的坡地褐土的培肥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辽西低山丘陵半干旱地区发展聚墒保肥型雨养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国际土壤物理学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土壤物理研究前景展望。作为土壤学和物理学分支学科的现代土壤物理学,可定义为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描述土壤特性。探讨了土壤中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等过程的学科。从发展的趋势看,土壤物理研究的重点已逐渐从单纯的农业问题拓展到更为综合复杂的环境问题。新一代的仪器测试技术正在向快速、非接触性和原地测量三个方向发展。此外,随着随机方法的应用和计算机模型的普及,一系列新的方法论已可满足处理土壤非均质性和高度非线性现象的需要。根据我国国情,今后土壤物理研究的重点,首先是服务于稳定增产和农业持续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非饱和带的溶质运移研究,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7.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的水分运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将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研究土壤与水、水与植物以及土壤、植物与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运用能量概念,把土壤—植物—大气当作一个在物理上统一的连续体系进行动态的、定量的水分研究,还不足二十年的历史。 1966年,Philip 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关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简称SPAC)  相似文献   
8.
分散型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探讨农业非点源污染形成的主要机制和预测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为目标 ,从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辽西地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非点源污染形成的特点为基础 ,将机理与建模理论相结合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流域水文模型、产污模型、汇污模型等子模型的模型系统 ,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预测。建模中针对流域内非点源污染现象的空间差异 ,采用分散参数结构的建模思想 ,运用一种以等级为基础 ,兼顾尺度效应的流域空间单元划分方法 ,同时还探讨了 GIS与模型相结合的途径 ,包括利用 GIS进行空间分析 ,建立和管理模型所需的数据库等。应用结果显示了该模型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及其与早期土壤干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庄季屏  王伟 《土壤学报》1986,23(4):306-313
本文研究了东北5种耕作土壤<1巴的低吸力段持水性能,包括影响低吸力段持水量的因素、所吸持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比水容量及脱水速度等.根据东北地区春旱尽管程度不同,但发生较为普遍的这一特点,分析、比较各种土壤基质本身存在的差异,并就它们对早期土壤干旱的抗逆能力作出评价.结果表明,熟化程度较高的草甸棕壤最优,而砂壤质冲积性草甸土最差.  相似文献   
10.
论白浆土的形成和分类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东部及其毗邻的苏联远东如伯力、沿海边区和阿穆尔州等地广泛分布着一种具有白色亚表层的土壤,我国当地农民称之为白浆土.关于这种土壤的形成过程问题,从К.Д.Глинка(1910)和В.А.Балъц、Б.Б.Полынов(1930)开始研究苏联远东和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以来,中苏两国大多数土壤学家一直认为是灰化过程,称之为灰化土或生草灰化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