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福州居住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配置状况,对福州市4个典型居住区中庚国际华府、三盛托斯卡纳、大儒世家朗园、三盛国际公园的植物群落特征及配置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有59科、112属、140种。其中乔木共有71种、灌木种共有41种、藤本4种、草本25种(含蕨类1种)。群落各生活型植物占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 常绿乔木50.71%,落叶乔木12.14%,常绿灌木29.28%,木质藤本2.85%,草本17.85%。样地群落中常绿乔灌木植物生活型的种类均较丰富,但落叶树种及藤本应用较少,群落层次不够丰富,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配置方式单一,景观雷同缺乏特色。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福州居住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配植状况,对福州市4个典型居住区中庚国际华府、三盛托斯卡纳、大儒世家朗园、三盛国际公园的植物群落特征及配植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有59科、112属、140种。其中乔木71种、灌木41种、藤本3种、草本25种(含蕨类1种)。群落各生活型植物占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常绿乔木38.57%,落叶乔木12.14%,常绿灌木29.29%,藤本2.14%,草本17.86%。样地群落中常绿乔灌木植物生活型的种类均较丰富,但落叶树种及藤本应用较少,群落层次不够丰富,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配植方式单一,景观雷同缺乏特色。  相似文献   

3.
陕北旱区榆林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榆林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与配置水平,为榆林市及类似地区绿地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与节水型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陕北榆林市河滨公园、沙河公园和东沙生态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调查划分为10块样地的公园绿地,分析其植物群落的总体特征、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季相特征。【结果】榆林公园绿地群落共有植物58种,分属31科53属;其中蔷薇科和菊科植物种类相对较多,分别为14种和11种,占总数的25%和19%,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种植比例为3∶7;绿地植物群落"乔-小乔-灌-草"4层结构样地中,河滨公园河北杨群落、沙河公园刺槐群落、沙河公园桃树群落样地乔木种类较多、优势种突出;"乔-小乔-草"3层结构样地中,植物配置层次感强,绿地开阔;各类乔灌木结构所占比例依次为观花类乔、灌木植物(均为20%)常绿乔木和其他落叶乔木(均为16%)常色叶乔木(8%)常色叶灌木、变色叶乔灌木、常绿灌木和其他落叶灌木(均为4%)。【结论】榆林绿地以半稳定群落结构为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旱区地域特色凸显。  相似文献   

4.
上海城市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城市公园植物群落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美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依据上海城市公园的类型、区位和建成时间选择典型公园作为研究样本,以公园中具代表性的32个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判法对其景观美学评价。结果表明:按照SBE平均值排列不同群落类型,从高到低依次是:落叶阔叶林(33.399 5)、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6.837 2)、常绿阔叶林(19.235 1)、针阔混交林(10.169 3)、常绿针叶林(1.028 4)、落叶针叶林(-0.066 9)和竹林类(-9.135 9),然后从上述群落配置模式、外貌和生长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植物群落美景度的因子并提出了提高群落美景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 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 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  结论  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福州市城区滨水绿道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对主城区的5条滨水绿道进行了采点调查。结果表明,城区5条主要滨水绿道中使用较多的乔木为榕树、假槟榔、龙眼、荔枝、香樟等,使用较多的灌木为假连翘、杜鹃、黄金榕、红背桂、鹅掌柴等,使用较多的地被植物为沿阶草、花叶艳山姜、细叶萼距花、春羽、合果芋等。从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来看,常绿乔木所占比重较高,落叶乔木和彩叶乔木相对甚少,物种选择突出了地域性特征,但植物的季相性不明显。从多样性来看,白马河绿道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没有明显的优势树种,相反,安秦河绿道乔木层树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建议在棕榈科、无患子科、桑科等常绿基调树种的基础上,适当搭配一些特色落叶观花观叶乔木,同时,在大乔木与灌木层的中间增加小乔木,在灌木与草坪植物之间增加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7.
开展景观植物对人体热舒适度影响的研究对于优化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在验证ENVI-met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以南京市寒冷季节为气候背景,选取南京市6个不同规格常绿及落叶乔木、灌木树种进行微气候效应模拟,通过Rayman平台计算其热舒适PET值,分析与空地对照组的差异性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寒冷季节植物对PET有不同程度提升作用。其中乔木对PET影响白天强于夜间,常绿小乔木强于其他乔木,但乔木对PET的影响整体上不显著。寒冷季节灌木对PET影响强于乔木,整体上白天强于夜间,常绿灌木强于落叶灌木。常绿灌木对PET的影响程度与灌木高度呈负相关,与叶面积密度(LAD)和郁闭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杭州西湖47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和美景度评价(SBE法) 2个方面对西湖植物群落的美学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评价人员对于西湖秋季植物景观总体持积极的态度;(2)秋色叶色域面积与植物群落总面积的比值分布范围在0 ~ 0.8之间,较为分散;(3)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大于0.5的群落数量较少,仅占总数量的36%;(4)秋色叶色域面积占比接近0.4或0.7时,群落景观的SBE值最高。通过对西湖秋季植物群落中秋季色彩进行量化研究,为亚热带地区的秋季植物景观的配置方式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差异对空气负离子特征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典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SF)、人工改造常绿阔叶林群落(IF)、人工常绿阔叶景观林群落(CF)、人工稀树灌草群落(OF)、交通绿岛群落(TA)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清洁度,并以缺乏绿色植被的火车站广场(R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在不同植物群落和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普遍呈现双峰曲线;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SF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最为优秀。总的来说,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如下:SF>IF>CF>OF>RS>TA;而空气清洁度则为SF>CF>IF>OF>RS>TA;回归分析表明,大气相对湿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R2=0.478,p<0.05)。  相似文献   

10.
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植被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铜陵叶山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其内设置1.8 hm2(150 m×120 m)的大样地,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有33科、43属、52种植物。乔木层优势树种为麻栎,伴生树种有青冈栎等,落叶阔叶树林木株数、断面积占大样地林木株数和断面积的比例以及重要值之和均大于常绿阔叶树,该群落具备了北亚热带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乔木层林木直径(大于5 cm)分布呈偏左正态分布,表明该林分具有同龄林直径结构特点。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溲疏,亚优势种有青冈栎等;草本层优势植物种为半岛鳞毛蕨。分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生态优势度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灌木层有多种乔木层的幼苗和幼树,乔木层和灌木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地调查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以长春市莲花山旅游区雾开河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长春市城市公园园林植物应用情况并对公园景观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长春市雾开河公园内共有园林植物42种,按科属分类隶属于22科37属,其中乔木20种(占48%)、灌木10种(占24%)、草本植物12种(占28%);按生活型分类,其中常绿乔木6种(占14%),落叶乔木14种(占34%),常绿灌木1种(占2%),落叶灌木9种(占21%),草本植物12种(占29%)。层次分析法的景观评价结果显示雾开河公园景观质量良好,属Ⅱ级公园。  相似文献   

12.
八达岭秋季景观整体色彩组成对美景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景观色彩的组成角度评价了八达岭林场秋季景观,以期探究视觉色彩对景观美学质量影响,进一步提出提升美学质量的方法。利用Python等软件从像素角度解译色彩信息,筛选与美景值有显著相关关系的因素,并以色彩组成因子为自变量,公众喜好度的SBE值为因变量,构建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依据美景值将八达岭林场整体景观质量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Ⅰ、等级Ⅱ、等级Ⅲ、等级Ⅳ、等级Ⅴ),美景值集中在等级Ⅱ和等级Ⅲ中,可见公众比较偏爱八达岭秋季景观;2)色彩组成因素与美景值方差分析中,明度指数(V)、邻近色(RN)、互补色比例(RC)、色彩多样性(HL)和色彩均匀度(EL)与美景度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3)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较其他3种模型(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高(R2=56.48%,P<0.001),能较好地描述景观整体色彩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且美景值与VRNRCHL呈负相关关系,与EL呈正相关关系。对此,在八达岭景观质量提升改造中,可降低整体色彩明度指数、色彩多样性指数、邻近色和互补色比例,增加色彩均匀度指数来提高美景度。  相似文献   

13.
阿拉尔市现有园林植物216种,隶属于66科126属。其中常绿乔木6种、落叶乔木84种、常绿灌木7种、落叶灌木41种、藤本植物8种、一、二年生花卉28种,球根花卉9种、宿根花卉21种、水生花卉5种、地被植物7种。对其中103种园林植物的生长势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以期为阿拉尔市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安城市及郊野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0—11月,在西安市区和郊区以及临潼骊山、华阴华山等地进行了集体或分组调查。市区调查树木共3,402株,其中针叶乔木298株,占8.8%;,常绿阔叶乔木157株,占4.6%;落叶乔木1,795株,占52.8%;常绿灌木203株,占6.0%;落叶灌木760株,占22.3%;藤木189株,占5.5%。在西安市,共调查园林树木275种(变种、变型在内),均按统一表格详细记载,在市区及郊野共记载百年以上的古树74株,其中最老的是一株2,000年生汉槐。对西安市区及郊野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于西安市基调树种和各类型绿地骨干树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园绿地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区公园绿地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公园绿地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数量比例与投影面积由于公园特点的不同存在差异,但大部分数量比例分布在1∶1以下,均值为1∶3,投影面积总体比为1∶2;8个公园总体表现出落叶树种较多,而常绿树种较少的特点,群落季相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海淀公园木本植物多样性。[方法]采用随机样方分析法,对北京海淀公园120个样方中的树木种类、数量和规格等进行统计。[结果]共调查了21科34属42种1 097棵木本植物,木本植物群落处于发展的中前期阶段,其树龄分布基本呈金字塔类型。木本植物的常绿与落叶种类之比约1∶6,数量之比约1∶3,同种常绿树种的使用重复度较高。乔木层的树种优势度相对灌木显著。乔木的物种多样性整体优于灌木,分布上乔木和灌木的均匀性基本类似。[结论]调查结果为城市植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树木种类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清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68-169
通过对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树木调查整理,确定该学院校园园林树木种类约有35科、55属、74种。校园总体绿化效果较好,但植物的配置和设计还不尽合理,需进一步兼顾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等的搭配,营造多树种的合理、美观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