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 1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体系化肥长期定位试验 ,分析了在北京潮土连续轮作条件下化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能量效率主要用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反映。结果表明 :每季高量施入氮肥 (N 2 70kg·hm-2 )的较高能量投入在 3种作物上均未带来相应高的净能量产出 ;而适量施氮 (每季作物N 135kg·hm-2 )获得了较高的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 ;同样 ,该轮作体系中适量施磷处理 (P2 O56 7 5kg·hm-2 ·a-1)比高磷处理 (P2 O5135kg·hm-2 ·a-1)的净能量产出和净能量产投比均更高 ;钾肥施用的能量效率表现为春玉米 >夏玉米 >冬小麦 ,且较大程度地受到气候年型的影响。能量效率的分析可以作为评价化肥施用合理性和农业生产体系可持续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入手,根据调查和研究,采用替代工程、市场价值等方法,从2个方面评价了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面积3000hm2的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70548.6万元·a-1,其中涵养水源价值8593.9万元·a-1,净化水质价值1265.3万元·a-1,保持土壤价值57754.1万元·a-1,固碳制氧价值2114.2万元·a-1,净化环境价值(吸收SO2量)26.1万元·a-1,游憩价值550万元·a-1,林产品价值245万元·a-1.  相似文献   

3.
气体射流冲击烘烤甘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自行研制的试验样机 ,采用电测技术 ,对甘薯进行气体射流冲击烘烤的试验研究。试验参数为 :喷嘴气体温度 15 0℃ ,出口气体速度 15m·s-1,甘薯直径约 60mm。试验过程中 ,当甘薯温度低于 70℃时 ,其温度以 3~ 4℃·min-1的速度升高 ;温度在 70~ 95℃时 ,升温速度为 1~ 2℃·min-1,其中当温度为 80℃时 ,甘薯的理化指标发生变化 ,硬度变软 ,香味溢出 ;当甘薯上部温度达到 95℃时 ,其温度不再升高 ;当甘薯中心温度达到 90℃时 ,甘薯完全熟化。总烘烤时间为 3 3min ;甘薯在烘烤过程中 ,含水量损失为总质量的 15 %~ 2 0 % (湿基 ) ;烤制成本为0 4~ 0 5kW·h·kg-1。  相似文献   

4.
在小兴安岭地区选取10种典型森林群落分别设置样地,研究该地区不同群落类型凋落物的年产量、月动态变化以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0种群落类型中年均凋落物量大小依次为椴树红松林(4.08t· hm-2·a-1)>蒙古栎红松林(3.83 t·hm-2·a-1)>云冷杉红松林(3.55 t·hm-2·a-1)>云冷杉林(3.44t· hm-2·a-1)>枫桦红松林(3.43t·hm-2· a-1)>山杨次生林(3.26 t·hm-2·a-1)>白桦次生林(3.04 t·hm-2·a-1)>枫桦次生林(2.96 t·hm-2·a-1)>杂木林(2.95 t·hm-2·a-1)>白桦落叶松林(2.91 t·hm-2·a-1).凋落物各组分中均以落叶为主,约占凋落总量的60%以上,枝仅占凋落量的5.7%-9.4%.凋落物月动态模式主要有两种:单峰型的有蒙古栎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枫桦次生林、山杨次生林、白桦次生林、杂木林,高峰期在8-10月份;双峰型的有云冷杉红松林、云冷杉林、白桦落叶松次生林,前两种群落的凋落高峰期在4月和9月,后者高峰期在8月和10月.不同群落类型年凋落量差异显著,原始红松林凋落量高于天然次生林,且凋落高峰出现时问以及各组分所占比例与群落类型有关,同时也与树种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取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oli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研究其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特征,结果表明:水葱、茭草、刘氏荸荠为纳帕海湿地湖滨带单优植物群落,均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不同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不同,其中,茭草地上生物量(853.6±58.2)g·m-2·a-1显著高于水葱(730.7±7.8)g·m-2·a-1与刘氏荸荠(338.9±32.6) g·m-2·a-1的地上生物量.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分解速率不同、并随月平均气温升高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刘氏荸荠分解速率k值最大(0.067±0.0026)、茭草(0.062±0.0072)其次、水葱最小(0.039±0.0062).凋落物经过1年的分解,水葱、茭草和刘氏荸荠凋落物存留率分别为(62.0±8.8)%、(47.5±9.0)%和(44.5±7.9)%.综合3种湖滨带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年分解,水葱地上生物量年存留量(453.1±4.9)g·m-2·a-1显著高于茭草(405.4±27.7)g·m-2·a-1和刘氏荸荠(150.9±14.5) g·m-2·a-1.研究进一步表明滇西北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具有极高的生物量存留率,成为该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基础,其碳汇过程及其贡献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水体锌污染危害严重。对三维电极处理Zn2+浓度为95·0mg/L模拟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三维电极处理模拟含锌废水的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电解时间、主电极间距、粒子电极活性碳与处理水量的比例及电解电流等对三维电极处理废水的效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三维电极对模拟废水Zn2+去除率达到95·7%,可使废水中Zn2+浓度降低到4·1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Ⅱ级要求。  相似文献   

7.
油菜产量响应臭氧胁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大小和结构完全相同的5个农田开顶式气室对叶用型油菜(五月蔓)进行不同臭氧浓度(A,8.93×10-9mol·L-1;B,4.46×10-9mol·L-1;C,2.23×10-9mol·L-1;CK1,≤4.46×10-10mol·L-1;CK2,环境大气O3浓度约1.12×10-9mol·L-1~1.79×10-9mol·L-1)、不同通气时段(5d、10d、15d)胁迫和胁迫/解除处理(5d/25d、10d/20d、15d/15d)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3浓度越高且暴露时间越长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越大。O3浓度由CK2升到C、B、A暴露5d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减少0.0%~46%和-2%~69%;暴露15d分别减少34%~70%和54%~86%。O3胁迫解除后油菜迅速生长,对前期胁迫有补偿作用,暴露时间越短、恢复时间越长对前期胁迫的补偿作用越明显。与CK2比,A暴露5d恢复25d处理(5d/25d)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提高14%和15%;15d/15d分别降低61%和64%。试验还发现,高浓度O3短期暴露且长时间恢复(5d/25d、10d/20d)可延长生育期,提高油菜生长后期的经济产量。数学模拟表明,O3胁迫时间越长、恢复时间越短油菜经济和生物产量与O3浓度相关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腐植酸复合液肥对小白菜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钦州市钦南区尖山镇尖山村符信软等三位农户的责任地进行,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蔬菜。1·2供试材料由广西化工研究院生产并提供的含腐植酸可溶性肥料(植壮素),该肥料经抽样检测,腐植酸含量为86 g/L,微量元素(以Zn、B、Mo计)含量为65 g/L。芬兰复合肥(N:15%、P2O5:15%、K2O:15%),国产硫酸钾复混肥(N:8%、K2O:17%)。供试蔬菜品种为大地黑叶葵扇小白菜。1·3试验方法设试验区和对照区,试验于2004年11月11日开始整地,11月13日起畦并移栽,移栽规格为20 cm×13 cm,试验区实际面积3461·7 m2(5·19…  相似文献   

9.
<正> 黑龙江省农资公司科技服务中心于1998年在铁力市进行RPA210772玉米田化学除草试验示范,现就试验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选在铁力市山头村王青山承包田。试验地为黑壤土,有机质含量3.8%,pH值6.5,前茬作物大豆。1·2 供试作物  相似文献   

10.
杭州西湖风景区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对风景区绿地系统维持碳氧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持、降低气温等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杭州西湖风景区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非常巨大.在这些生态服务功能中,固定CO2、释放O2、吸收SO2、滞尘降尘、蓄水保土、调节气候(降温)的价值分别为:5450.2万元·a-1、1925.6万元·a-1、37.3万元·a-1、819.2万元·a-1、1452.3万元·a-1、54842.5万元·a-1.西湖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6.45亿元·a-1.这一研究结果为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杭州西湖绿地潜在的巨大价值、更清楚地认识开展西湖绿地研究的必要性、更科学地保护和建设西湖风景名胜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随机过程之和的收敛性问题,给出了ηn(t,w)=1/bn∑ from k=1 to n akξk(t,w)依联合测度μ×P收敛于0的一个充分条件;若{‖ξn(t,w)‖}有界,证明了ηn(t,w)=∑from k=1 to n (ak/bk)ξk(t,w)依联合测度μ×P收敛于某一个随机过程η(t,w).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关于随机故障型单机排序研究领域中工件完工概率问题,具有随机压缩加工时间的二次超前-延误惩罚问题的最优解的存在性问题,以及关于一个随机序的定理的证明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以冬季覆盖作物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和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为例,初步探讨了生态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祝顺琴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106-107
分析了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现状,提出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淮南师范学院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实验主动性和创新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动物实验伦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芳  王伟群  母小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143-14145,14148
为克服学生在动物实验中的两种极端行为,基于动物实验的科学价值、动物实验对人及其自身的贡献、动物实验的不可或缺性进行价值分析,阐述动物实验的必要性;基于人的优先权利、动物使用的生态模型进行道德分析,论述动物实验的合理性;也基于人关爱动物的本性、互惠利他理论探讨动物福利论的动物实验规范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物实验伦理教育:认识动物实验的科学价值,使实验动物物尽其用;树立辩证的动物实验伦理观,保护动物的合法权利;贯彻3R原则,引导学生动物实验的合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水产动物生理学虚拟实验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已用于课堂实验教学,在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施用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用有机肥能增加作物产量,试验表明:在中稻生长过程中,增施有机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对照(未施有机肥)增产约11%;在芋头膨大期重施肥效丰富的腐熟有机肥,对提高芋头产量有显著作用;在甘蔗生长过程中施加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环境,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旺盛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建议生产上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20.
蒸散量变化的随机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参考作物蒸散量时间序列的随机变化特征,本文探讨了建立蒸散量变化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p,q)模型的方法。应用矩估计法对模型作初步估计,用最小二乘法对ARMA(p,q)模型参数作精估计,模型最佳阶数判别采用AIC准则。结果表明,蒸散量的随机变化特征可用ARMA(1,1)模型描述。最后,根据建立的模型对蒸散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