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南方镰孢属马特组的调查和分类研究,鉴定出3个种和2个变种,即:(1)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e;(2)茄病镰孢真马特变种Fusarium solani(Mart.)Sace.var.eumartii(Carpenter)Wollenweber;(3)茄病镰孢爪哇变种Fusarium solani(Mart.)Sacc.var.javanicum(Koorders)Ye,comb.nov.;(4)兰色镰孢Fusarium coeruleum(Libert)Sacc.;(5)腹状镰孢Fusarium ventricosum Appel et Wollenweber。  相似文献   

2.
1996~1997年从新疆各植棉区采集表现烂种、烂芽和烂根的病样1548份,共分离出1187个菌株,其中以丝核菌和镰孢菌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菌株总数的42.0%和42.9%;其次是链格孢菌和根霉;黑色根腐病菌、腐霉和毛霉等出现频率较低;丝核菌中立枯丝核菌占绝对优势,立枯丝核菌中AG4为优势菌群,已鉴定出5种镰孢菌: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茄病镰孢菌(Fusariumsolani)、半裸镰孢菌(Fusariumsemitectum)、锐顶镰孢菌(Fusariumacuminatum)和串株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前两者较常见。致病性测定证明,立枯丝核菌的AG4致病力最强,黑色根腐病菌次之,镰孢菌的致病力较低,链格孢菌、根霉和毛霉的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3.
盾叶薯蓣茎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引起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茎腐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接种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病原是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伤口是病原的主要侵入途径,该菌是否为尖孢镰孢菌的新的专化型,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胶孢镰孢Fusariumsubglutinans(WollenweberetReinking)P.E.Nelson,T.A.ToussounetMarasas的形态、培养性状、菌丝生长温度、寄主范围和蛋白电泳图谱作了研究和描述,并与其近似种串珠镰孢F.moniliformeSheldon作了区别比较。研究结果指出胶孢镰孢是串珠镰孢范畴外的一个独立种。F.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WollenweberetReinking,Fusariumsacchart(Butler)W.Gams和Fusariumsacchart(Butler)W.Gamsvar.subglutinans(WollenweberetReinking)Nirenberg均是其异名。文末还讨论了胶孢镰孢的分类地位与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5.
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和茎腐病侵染规律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温室内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植株体内病菌的系统分离和田间自然病圃内植株体外病原菌的捕捉和致病性测定,明确了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和茎腐病侵染规律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串珠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均能沿植株体内向上扩展,串珠镰孢菌能够扩展到穗部籽粒,但当年未能引起穗腐症状,禾谷镰孢菌难以扩展到穗部。体外气流传播是两种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花椒根腐病的症状和病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分离接种证明了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MART.)sacc,其病害症状表现为根部腐烂,有异臭味,根皮与木质部脱离,木质部呈黑色,地上部分叶片失绿,果实较小,严重时全株枯死。  相似文献   

7.
苦瓜枯萎病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广东苦瓜枯萎病近几年来发生较普遍,一些地块较重,研究结果如下:(1)广东苦瓜枯萎病由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侵染引起,经5科15种不同属植物接种的专化型研究证明是尖镰孢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dicae Sun & Huang),与台湾1981年首次报道一致。此外,还发现该菌侵染瓠瓜(Lagenaria vulgaris  相似文献   

8.
浙江镰刀菌增补──前病镰孢真马特变种叶琪明,王拱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杭州310029)AdditiontoFusariumfromZhejiangProvince:F.solanivar.eu...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猕猴桃根腐病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省和平县猕猴桃根腐病病根分离到2个菌株,根据培养性状及开矿特征,分别鉴定为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交配型为Al)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室内人工接种表明;P.cinnamomi有较强的致病力,F,solani是第2次侵入者,单独不能为害,但在P.cinnamomi为害的基础上,可加重猕猴桃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盐城、淮阴、扬州等地区9个县市及农场近年发生的小麦“酱油秆”病进行了症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力等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镰孢霉(主要为Fusariumnivale(Fr.)Ces.)、交链孢(Alternariaspp.)和麦斑点附球孢(EpicocumtriticiP.Henn.)均可侵染小麦形成“酱油秆”症状,但以雪腐镰孢为主,交链孢次之,麦斑点附球抱作用较小。雪腐镰孢在苗期即可造成叶鞘褐枯,成株期可侵染基部茎秆造成褐腐,而交链抱和麦斑点附球抱主要在成株期造成茎基褐腐,沿海垦区农场多以雪腐镰孢为主要病原菌,其他地区交链孢为主。小麦“酱油秆”暂定名为小麦茎基褐腐病。  相似文献   

11.
在小拱棚茄子主产区的西青区辛口镇地块采集病残体 ,从中分离到两种致病病菌 ,经系统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 ,该分离菌为茄病镰孢菌 [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和茄病镰孢菌蓝色变种 [Fusarium solani var.coerleum( Sacc.)Booth]  相似文献   

12.
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菌在马铃薯斜面上易于产孢,且产生的大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PSA斜面上产生的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在其他测试培养基上不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30℃;pH值3~12间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5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Rhizoctonia solani的室内药效.结果表明: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仅为1.00mg/mL.  相似文献   

14.
毕亚玲  王渡  黄保宏  张文同  张轶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09-15310,15313
[目的]研究白术和白头翁2种中药提取物的杀菌活性,为其在植物源农药上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白术和白头翁2种植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供试2种中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白头翁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好,在供试提取物质量吸度为10 mg/ml时,72 h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80.25%,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抗菌活性较好,抑制率为71.36%,且提取物的抗菌活性随着吸度的增大而增强,白头翁正丁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2.93 mg/ml,白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为5.31 mg/ml。[结论]白头翁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宁康霉素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康霉素是由海洋细菌BAC-9912发酵获得的生物农药,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发现宁康霉素强烈抑制玉米纹枯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菌丝,可使玉米纹枯病菌菌丝枯萎和产生畸形。比较宁康霉素与农利灵和速克灵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宁康霉素的抑菌效果优于两种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混配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异菌脲与代森锰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异菌脲与代森锰锌以7∶3混配增效系数(SR)为1.71,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而以5∶5、6∶4、4∶6混配的SR值分别为0.88、1.43、0.62,表现为相加作用。以3∶7混配SR值为0.043,表现为拮抗作用。实验结果为异菌脲与代森锰锌合理混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河北省、内蒙古和黑龙江省的马铃薯早疫病叶片进行分离,通过观察孢子形态确定得到菌株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为了筛选出能够高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不同地区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是80%代森锰锌WP和30%霜脲氰WG,EC50值范围分别为4.20~10.77 mg/L和3.02~17.45 mg/L;抑菌效果最差的药剂是72%百菌清SC,EC50值范围为550.91~1 888.40 mg/L.供试药剂对不同地区菌株间的毒力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不同地区菌株筛选毒力较强的药剂,对河北省围场地区菌株毒力较强的药剂为80%代森锰锌WP和30%霜脲氰WG;内蒙古地区为80%代森锰锌WP和30%霜脲氰WG;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为80%代森锰锌WP和25%嘧菌酯SC.  相似文献   

18.
1990~1992年室内和大田接菌观察3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对水稻成株期致病力,THA的菌株147 ̄#致病力最强。该菌具菌核萌发快,菌丝长势强,病斑潜伏期最短。还对品种、菌株、施肥量、密度等4个因素3个水平对病发生发展影响,及田间病害扩展动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辣椒立枯病是辣椒育苗前期引起死苗倒苗的重要病害,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使百克、三唑酮、普力克、多菌灵、敌力脱及安克锰锌等杀菌剂对辣椒力枯丝核菌生长的影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辣椒立枯丝核菌都具有抑制作用,但其有效浓度有所不同,使百克、三唑酮、普力克、多菌灵、敌力脱、安克锰锌的EC50分别为74.3833、54.1614、2130.9465、2.8660、7.1052、4.2576μg/ml。由此可以看出,多菌灵对辣椒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安克锰锌次之,普力克则较差。  相似文献   

20.
 1990~1992年室内和大田接菌观察3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对水稻成株期致病力,THA的菌株147#致病力最强.该菌具菌核萌发快,菌丝长势强,病斑潜伏期最短.还对品种、菌株、施肥量、密度等4个因素3个水平对病发生发展影响,及田间病害扩展动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