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380篇
农学   325篇
基础科学   265篇
  225篇
综合类   2061篇
农作物   182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1139篇
园艺   375篇
植物保护   1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 [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石油烃污染对浒苔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原油和润滑油饱和溶液为母液,按饱和溶液1∶5、1∶8、1∶10的比例连续培养浒苔7 d,于6 h、24 h、48 h、96 h、7 d分别取样测定浒苔的抗氧化指标和油的浓度。结果表明,原油和润滑油处理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绿素含量降低,原油处理的浒苔叶绿素含量比润滑油处理叶绿素含量低。原油处理显著抑制了浒苔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不规律的变化,前期(6~48 h)上升后期下降,但在7 d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同期无油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还原力前期显著增加后期下降,在6、24、48 h时,还原力都有显著变化(P0.05);浒苔对原油有一定的吸收,1∶10处理下油的浓度有显著性降低(P0.05),其余处理变化不显著。润滑油处理对浒苔前期CAT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变化力度没有原油的大,后期反而增加;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调的趋势;润滑油处理浒苔还原力的变化没有原油处理明显,也是呈先上升后下调的趋势;浒苔对润滑油有一定的吸收,并且1∶8和1∶10处理下油的浓度显著性降低。原油和润滑油处理对浒苔都有一定的伤害性,浒苔对原油更为敏感,原油对浒苔的伤害性更强;浒苔可以通过调节自身酶的活性来适应石油烃污染。  相似文献   
4.
5.
水牛SND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利用电子克隆法对水牛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and tudor domain containing 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探究该基因对水牛泌乳性能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以奶牛SND1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205784.1)作为种子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3对引物,以水牛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水牛SND1基因mRNA序列,扩增获得序列连接pMD18-T载体,通过测序拼接获得水牛SND1基因mRNA全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水牛SND1基因完整编码序列长为3 503 bp,包含长为2 733 bp CDS序列,编码91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4523H7183N1281O1354S26,分子质量为102.01 ku,理论等电点(pI)为6.74,不稳定系数为42.07,平均亲水性为-0.419,属可溶酸性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其中α-螺旋占37.80%,无规则卷曲占34.18%。结合Protfun 2.2在线软件对SND1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在嘌呤和嘧啶、中央中间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发挥功能的可能性分别为0.449、0.401、0.303和0.262。SND1基因编码区序列与黄牛、绵羊、山羊、猪、马、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8.7%、97.8%、97.8%、93.8%、93.1%和91.7%,物种之间同源性较高,系统进化情况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利用SMART在线软件预测蛋白结构域,结果显示,水牛SND1蛋白包含有4个SN区域,说明SND1基因编码区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控肥增效工作的不断推进,巴彦淖尔市过量施肥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在一些主要的经济作物上,农民为了追求高产,不惜增加投入,有的甚至在施用大量有机肥的基础上,还要过量施用化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得产投比下降。通过长期肥料施肥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经济作物上普遍存在氮肥过量施用等问题,以西瓜为例,施用氮肥过多,使大部分的糖合成蛋白质,用于营养生长,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含糖量。使其品质下降,显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谷胱甘肽S-转移酶mu 2(GST-mu 2)蛋白的反应原性,根据GenBank中Eg GST-mu2基因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Eg头节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将PCR产物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验证后,将GST-mu2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pET-GST-mu2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蛋白进行反应原性分析。结果表明,GST-mu2cDNA全长660个核苷酸,编码219个氨基酸,该多肽含有2个N端酰基化位点,2个PKC磷酸化位点,3个CKⅡ磷酸化位点,1个TYR磷酸化位点,抗原表位区集中在28~70、147~219位;SDS-PAGE可以检测到32kDa的蛋白特异性条带;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pET-GST-mu2重组蛋白能与E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较强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利用GST-mu2蛋白作为Eg感染诊断的候选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八年四轮国家甘薯区域试验的回顾与分析,了解我国甘薯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国家甘薯育种目标为导向,探寻我国甘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为甘薯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桑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优化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桑黄为材料,筛选出一种快速直接提取子实体DNA的方法。利用CTAB法、试剂盒及硅珠DNA纯化技术分别对桑黄子实体基因组DNA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硅珠DNA纯化技术的提取效果最好,试剂盒方法次之。经过PCR扩增和测序得到桑黄的rDNA ITS序列,通过BLAST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发现所检测的样品为哈尔蒂木层孔菌Phellinus hartigii。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对于保护水土、净化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十分注重保护森林资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并且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但是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多及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使水资源急剧减少。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人类生存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森林中林木的生长也需要大量的水分并存在耗水量过大的问题,因此,解决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耗水问题对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与耗水情况着重研究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