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收集45个莲瓣兰(Cymbidium tortisepalum)主栽品种,对29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收集。计算性状变异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莲瓣兰品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大小。结果表明:45份材料各性状的变异幅度为10.1%~133.1%,具有丰富的遗传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7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要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75.461%,其中第一和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了花部综合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都具有相关关系,其中93对性状显著相关,65对性状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式遗传距离15时可将45份莲瓣兰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2.
花生品种(系)生物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PSS统计软件,研究了不同花生品种(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别对10个花生品种(系)的16项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85%提取了4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把10个品种(系)按生态区分别划分为3类:综合性状优良品种(系)、综合性状中等品种(系)和综合性状较差品种(系),并采用最长距离法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主成分分析合并因子不同,综合得分值及排序有较大差异,聚类结果也有所不同。不同花生品种(系)生态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所有供试花生品种(系)中,冀9814的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水平较高,表现也最稳定。  相似文献   

3.
苦荞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45个苦荞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测定品种间两两的遗传距离,品种间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没有必然联系,亲本选配应以主茎节数为主,兼顾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性状。  相似文献   

4.
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距离分析及类群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蔚荣海  韩蕾  王玉兰  孙艳 《玉米科学》2006,14(3):010-012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50个糯玉米自交系的18个性状的表型平均值标准化,然后进行协方差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因子,按主成分因子评价糯玉米自交系的优劣,并按照50个糯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得到7大类群。结果表明,糯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大小与其表型差异、地理差异、亲缘关系并无必然联系,进行杂交育种时,亲本的选配和杂种优势的预测应以亲本间遗传距离大小作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甘薯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亲本材料40份进行了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确实存在真实遗传差异。用9个主成分中代表95.26%变异的6个主成分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聚为8个类群,性状差异大的品种分别聚为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6.
数值分类法在玉米品种资源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201份玉米品种资源的2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9.5%,以前7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D2=1.50水平上聚成7大类;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具有明显差异,而类群内特征相似;其中Ⅲ、Ⅴ、Ⅵ类为综合性状较好的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7.
以建三江地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98个水稻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Between-groups linkage法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12.5时,供试的98个材料被划分为4个品种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寒地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1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认为水稻杂交亲本应在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间进行选择,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2个甜高粱品种(系)的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反映甜高粱性状的3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熟期因子、节数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以上)。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值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证明主成分分析在甜高粱育种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陆地棉品种(系)的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9.25%。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对各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系)3个,为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陆地棉新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成分分析是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品种综合性状的一种方法。本文在对广东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资源进行大量分析研究和鉴定的基础上,从遗传相关的综合性状角度对品种资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为今后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杂交早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4个不育系、7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28个杂交早稻组合为材料,根据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1个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9268,最大为19.2527,最小为0.3489;不育系内和恢复系内各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且保持系内的遗传差异显著大于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但两者与保持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没有明显的不同。相关分析表明,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及杂种产量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和利用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本研究以黄淮南片2016-2017年度参加国家区试的81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及本课题组育成的10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二维排序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供试材料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并选用10个分子标记分别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矮杆基因(Rht1、Rht2、Rht8)、多酚氧化酶基因(PPO-A1)、光周期基因(PpD-A1、PpD-D1)和穗发芽抗性基因或QTL位点(Vp1B3、Qphs.ccsu-3A.1)。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代表了79.128%的原始数据信息;以参试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绘制二维排序图,筛选出26个矮杆、穗大粒多、旗叶面积适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以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0处将参试材料聚为5类,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聚在第Ⅴ类。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共有7(7.69%)个材料在所测位点上具有较好的基因型。结合农艺性状分析及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且具有较强的穗发芽抗性和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为郑麦151和西农585,可在今后的小麦生产及育种上优先考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个表型性状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技术对30个国外引进盆栽菊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盆栽菊品种表型变异丰富,性状变异系数为14.67%~ 78.25%,最低和最高变异系数分别为冠幅和舌状小花数。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6.68%,综合反映了花型大小、叶片形态和花色的重要性。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将30个盆栽菊品种划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4个品种;第Ⅱ类群包含2个品种;第Ⅲ类群包含14个品种。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与花径和观花期有一定联系。SRAP分析筛选到11对多态性引物,获得186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例为92.61%。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7~0.85,表明30个品种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基于品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的NJ(neighbor joining)进化树结果显示,30个盆栽菊品种可划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2个亚群,共17个品种;第Ⅱ类群包含10个品种;第Ⅲ类群包含3个品种。2种分类方法均将研究对象分为3个类群,但这3个类群的品种组成并不一致,推测可能和菊花材料本身复杂的遗传背景与试验选材的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燕麦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给燕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根据燕麦的11个生物学性状表现,对国内外7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最高的是单株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株高;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也是单株粒重,其次是主穗粒重和主穗小穗数.根据品种(系)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对供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71份燕麦材料在距离系数为5.6时可被划分为5类,其中41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30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5.
对60份参试材料的5个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确定甜菜主成分因子有根产量、含糖量和抗褐斑病性;聚类分析结果,按类群间遗传距离大于类群内遗传距离的原则分为6类.类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2=16.781,大于该平均遗传距离的类群组合有Ⅰ和Ⅳ,Ⅰ和Ⅴ,Ⅰ和Ⅵ,Ⅱ和Ⅵ,Ⅲ和Ⅴ,Ⅲ和Ⅵ,在上述类群间选择亲本有效.  相似文献   

16.
红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筛选出的68份优异种质为材料,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红花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以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3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5.08%,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参试资源和性状指标的选择均有关系。将主要农艺性状归纳为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势因子和子粒因子。采用DPS 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19个性状在红花种质资源间的不同表现,在遗传距离13.29处将68份供试材料聚为7大类群。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同一类群,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少部分资源品种表现差异大,表明品种类群间的性状分化与地理分布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不绝对相关,即不同地区的材料聚类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分枝总数为15.779 2,其次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产量和分枝长度,依次为15.673 9、10.617 5和10.415 5,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实践证明在杂交或其他方法育种中,选配亲本材料应依据主成分的排序,具体分析与全面评价每个亲本材料综合指标的优劣,依据红花育种目标,结合聚类分析,合理地选配组合。对于红花品种改良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和新育成的16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为材料,根据11个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马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的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在16个亲本的120个遗传距离中,80%以上小于2;9个恢复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4793, 7个保持系间,除湘香2号B外,平均遗传距离为0.7723。说明现有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较小,尤其是保持系内和恢复系内遗传差异更小。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现有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此外,还对亲本改良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杂交稻亲本改良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杂交稻组合亲本选配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30份不同来源的建兰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测定其25个表型性状,计算其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揭示建兰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差异。结果表明,30个建兰供试品种各表型性状的变异幅度为9.28%~76.17%,各表型性状间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个建兰供试品种欧式距离范围为3.612~38.796。‘汇翠粉荷’和‘峨眉水仙’的欧式距离最小,为3.612,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素君荷’和‘富山奇蝶’之间的欧式距离最大,为38.796,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远;其他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位于二者之间。对30个供试品种的表型性状使用层次聚类法进行树状图绘制,在欧氏距离为16处,30个建兰供试品种分成4个群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贡献值最大的花部性状有花葶高度、花长和唇瓣长等性状,均与花部质量有关,花部性状的综合评分表明广东佛山的‘红君荷’花部综合特性最好,观赏价值最高,广东佛山的‘水晶皇梅’综合特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鉴定和评价大豆新品种(系)提供依据和方法,本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参加2014年河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的14个品种(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将各参试品种的综合性状优劣进行排序,并分析了两种方法在综合评价方面的优劣。为确保综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本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性状的权重值,并对这两种方法设置相同的标准品种,以便于对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DTOPSIS法计算出的品种间Ci值差异明显,品种间综合性状的差异表现充分,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出的品种间Gi值差异不大,综合评价效果较差;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品种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计算出的品种优劣排名具有一致性,与仅依据品种产量的优劣排名不具有一致性。以上结果说明: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都能对大豆品种(系)作出科学的综合评价,其中DTOPSIS法具有相对更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查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分为5类,第I类主要为春性材料,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II、III、V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SR的分子遗传距离与大多数性状F1表现及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利用SSR预测杂种优势效果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