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番木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番木瓜叶中挥发性成分,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匹配度较高的化学成分383种,包括37种醇、53种醛、21种酸、49种烷烃、20种烯烃、82种酮和31种酯等。感官评吸结果表明:番木瓜叶挥发油无论是直接加入卷烟中还是以涂布液的方式加入烟草薄片中,均能与烟香协调、提高香气质、丰富烟香,使香气清晰、烟气绵柔细腻、绵长感好,提高抽吸的满足感、明显减小刺激性、提高抽吸舒适度,浓度劲头适中。  相似文献   

2.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甜菜叶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甜菜叶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24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6.07%.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合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3.
樱桃番茄叶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樱桃番茄叶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樱桃番茄叶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4.47%以上。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大花君子兰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花君子兰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共鉴定了其中1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6.43%。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合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日本晚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04%,以醛、酯、醇类为主,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苯甲醛(57.00%)。[结论]日本晚樱叶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刘顺珍  刘红星  张丽霞  黄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68-15970,15972
[目的]分析金橘叶和金橘果皮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橘叶和金橘果皮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检测金橘叶和金橘果皮中的挥发油组分,比较两者挥发油组分的异同。[结果]金橘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7种成分,占总量的91.37%;金橘果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96.23%。金橘叶和金橘果皮挥发油中都含有α-蒎烯、芳樟醇、β-石竹烯等13种物质。[结论]两种原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同,且相同的13种成分其含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光叶蚊子草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光叶蚊子草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化学成分.共鉴定了23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8.53%以上.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阔叶十大功劳叶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阔叶十大功劳叶中提取挥发油,用归-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了2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0.6%以上.结论 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槭叶蚊子草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槭叶蚊子草中提取挥发油。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8.18%以上。本试验首次对槭叶蚊子草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为槭叶蚊子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树兰花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出54种组分,确认了其中的48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蛇麻烯,亚麻酸乙酯,大根香叶烯-D,β-揽香烯。卷烟加香实验表明树兰花油可有效地掩盖卷烟杂气,使烟气柔和,香气细腻,对改进烟气质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摸清津巴布韦烟叶烘烤特性和产质量,特进行津巴布韦烟叶烘烤工艺、中国三段式烘烤工艺和云南新烟区烟叶特色品质烘烤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新烟区烟叶特色品质烘烤工艺成本较低,为1.09美元/kg,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即叶片组织结构疏松、成熟、有油分、色度强,评吸表现出香气量足、香气质细腻、焦甜香、透发性好、余味干净、劲头适中、刺激性较小,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是卷烟企业首选的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湖北十堰野人谷基地单元烟叶质量状况。[方法]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5年野人谷基地单元连续6年中上部上等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评吸进行分析。[结果]中上部上等烟叶外观质量与感官评吸质量较好,需要进一步提高烟叶油分,增加烟叶余味;中上部上等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均较为稳定,年际间质量变化不大;建议采取减氮密植技术,控制烟碱,降低淀粉,提升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气的细腻柔和程度;适量增施有机肥,提高烟叶的油分和结构疏松度,增加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减轻烟叶杂气,从而进一步提升烟叶的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保障湖北中烟对优质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结论]该研究可为基地单元烟叶的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归藤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当归藤不同部位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当归藤根、茎、叶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3个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当归藤根中鉴定出1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7.67%;从当归藤茎中鉴定出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88%;从当归藤叶中鉴定出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11%。[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为当归藤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烤烟烘烤定色阶段最优的升温方式,优化河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烤烟质量,以中烟100为材料,在烘烤定色阶段设置慢加速升温和分段升温2种升温方式,研究了不同升温方式对烟叶经济性状和耗能成本、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感官评吸质量以及中性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分段升温相比,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的经济效益较好,煤耗降低,上等烟比例增加,均价提高0.15元/kg,产值增加318元/hm2;烤后烟叶油分、色度、挂灰杂色等外观品质指标得到改善;中部烟和上部烟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0.82、0.33个百分点和0.66、0.22个百分点,烟碱、淀粉含量分别降低0.11、0.09个百分点和0.54、1.03个百分点,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香气量增加、刺激性减轻;中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挥发性物质总量分别增加8.20%、5.68%,同时中、上部叶新植二烯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和茄酮含量均增加。而定色阶段采用分段升温,上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挥发性物质总量较高,且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较高。综合分析认为,密集烘烤定色阶段采用慢加速升温方式,即升温速度先慢后快,干球温度分38~40℃、42~46℃、46~50℃、50~54℃等4个阶段,正常烟叶升温速度依次为每4、3、2、1h升温1℃,对烟叶进行烘烤,经济效益和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值得在河南烟叶密集烘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经并时蒸馏萃取装置获得的多花蔷薇挥发油化学成分。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林杰  江汉美  卢金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65-166,199
[目的]分析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这2种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出4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72%;从杜仲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83%。杜仲和杜仲叶2种药材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都为壬醛,含量分别为17.47%、13.53%。[结论]杜仲与杜仲叶中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种前体化合物对茅苍术组培苗中主要挥发油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栽培茅苍术的品质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在茅苍术组培苗MS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化合物,对组培苗进行一段时间培养后,超声提取植株所含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量。[结果]添加木糖、异戊二烯和四氢呋喃对茅苍术组培苗的生长指标、挥发油得率及四种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均有影响。6g/L木糖组优化培养基中,检出挥发油中苍术酮、β-桉叶醇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达到4.23%和56.34%,分别比对照高出1.41和1.66个百分点;四氢呋喃组优化培养基中苍术酮、苍术醇和苍术素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有提高,四氢呋喃浓度为0.07g/L时总挥发油含量较对照相比增加49.97%;添加异戊二烯到培养基中虽能提高苍术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但对总挥发油含量的积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较对照分别减少23.67%、31.06%和7.10%。[结论]添加木糖和四氢呋喃对茅苍术组培苗中主要挥发油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而异戊二烯则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