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柳滢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54-4855
[目的]对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改进,并进行实际应用.[方法]在浸提前,采用冻融-研磨法破碎细胞,并将改进工艺与原工艺进行比较.[结果]新改进的工艺对玫瑰花色素的提取量比原工艺提高24.50%,且新工艺简单实用;玫瑰花红色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显示不同的颜色;将自制的玫瑰花红色素加入白酒、白醋及饮料中制备出特色玫瑰花系列产品,产品性质稳定.[结论]该研究为天然玫瑰红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邹玉红  郭琳  寇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59-12661,12675
[目的]探讨枣皮红色素的提取最佳提取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为枣皮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市购红枣为原料,NaOH为提取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枣皮色素提取工艺;提取的色素改变pH、温度及添加氧化剂、还原剂等,观察其稳定性。[结果]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对枣皮红色素提取的影响程度为提取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为NaOH浓度0.2mol/L、温度8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为1∶15 g/ml。枣皮红色素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对碱、温度、氧化剂、还原剂较稳定。[结论]用碱法提取枣皮红色素方法简单,且提取的到的红色素稳定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花楸树这一资源。[方法]以东北花楸树果实为原料,用pH值为3的乙醇于50℃下提取红色素,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温度、光和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酸化乙醇是提取花楸树果实红色素的最佳溶剂。该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和提取时一样鲜艳;在70℃以下比较稳定,高温下容易分解。室内自然光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影响。食盐、蔗糖等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很明显的影响。[结论]花楸树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化学合成红色素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黑葡萄穗霉菌(Starchybotrys chartarum)生防细菌LY424产天然红色素的特性。[方法]培养菌株、提取色素,测定吸收峰和色素色价,探讨不同条件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红色素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波长524 nm处;色素色价为66.93;易溶于极性溶剂;酸碱度和温度对色素影响较小;易被强氧化剂氧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不明显;保存该色素的条件为密封避光。[结论]该红色素产量和稳定性较高,可以作为一种天然色素资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5.
樊爱萍  刘卫  吴荣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36-8338
[目的]优化微提取玫瑰花(Rosa rugosa Thunb)红色素的工艺。[方法]以云南高原食用玫瑰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提取工艺。[结果]微波提取玫瑰花色素的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为560 W,提取时间为35 s,料液比为1∶5,提取溶剂为40%乙醇。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玫瑰花红色素提取率达到81.6%,提取收率达到3.6%。[结论]微波提取技术可较好地提取玫瑰红色素。  相似文献   

6.
红龙草红色素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詹嘉红  蓝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71-10972
[目的]为红龙草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浸提法从红龙草叶子中提取红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红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红色素受pH值影响较大,在pH 3~7的酸性至中性范围内呈红色,而在pH>7的碱性区则颜色由浅紫红色变至黄绿色;随着温度上升,色素损失率明显上升,在70℃温度条件下加热30 min时,色素损失率超过1/2以上;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色素损失率显著增加,到第4天,色素的损失率高达60.0%;氧化剂和还原剂在0.01%~0.20%浓度范围内对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蔗糖、苯甲酸钠对色素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但维生素C、柠檬酸则对色素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红龙草红色素在酸及蔗糖和苯甲酸钠等添加物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碱、热、光、维生素C及柠檬酸等的作用下,则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山楂红色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楂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方法]用UV-75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山楂红色素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再用721分光光度计在该波长下测定不同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液泛提取法是提取山楂红色素的最佳方法,其色素的色价和收率均高于另外2种方法,提取时间短,溶剂用量相对较少。山楂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3nm,温度上限约为50℃,其在酸性溶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浸提液在室内比较稳定,对阳光较敏感。K+对色素没有明显影响,Ca2+对色素的吸光值有一些增强作用,而少量Fe3+会对色素产生严重影响。[结论]以0.1%HCl-95%乙醇为浸提液,采用液泛法提取山楂红色素能提高色素的色价和收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玫瑰花红色素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研究贮藏条件、不同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纯化前后玫瑰花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比较纯化前后玫瑰花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该色素稳定性由强到弱的贮藏条件依次是:低温避光>室温避光>室温光照。纯化后的色素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均高于纯化前的。0.02%~0.04%抗坏血酸对色素的储藏不利,而且对纯化后色素的破坏性强于对纯化前色素的。0.02%~0.04%的亚硫酸钠对色素的稳定性有增强作用。在测试时间内,纯化后的玫瑰花色素在Fe2+、Sn2+离子溶液中保存8 d后的吸光值大于未添加金属离子的溶液,在Pb2+和Mg2+离子溶液中,色素的保存率为75.6%和77.5%。[结论]与纯化前的色素的稳定性相比,纯化后的色素在一些常见离子中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徐固华  王欣  李炳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785-8786
[目的]解决由于山楂红色素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山楂制品的感观的问题。[方法]对山楂红色素的提取和稳定性进行了探索,报道色素最稳定的pH范围和受热、光照时的变化,以及一些金属离子、有机酸、无机酸、糖类等食品中常见物质对山楂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结果]从山楂中提取食用色素,用0.1%HCl-95%乙醇为浸取液,采用液泛法可提高色素的色价和收率;山楂红色素在酸性介质中颜色纯正,50℃以下稳定;食品添加剂中的Ca2+、Mg2+及柠檬酸、糖类等对山楂红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山楂红色素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萍  许兴景  王敏  董艺  胡文帅  任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12-3913,3983
[目的]研究泡核桃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粗提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漾濞泡核桃壳为原料,研究浸提温度和时间对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并对粗提色素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结果]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在75℃时,用1%NaOH提取3次,每次浸提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较高,达31%。粗提色素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有一定的耐光性,对还原剂的耐受性较强,但对氧化剂的耐受性较差,不适宜高温处理,且不同金属离子对色素有不同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泡核桃壳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玫瑰花的最佳采摘时期、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方法]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玫瑰花,并对同一时期的玫瑰花进行不同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的处理,分析测定DPPH值和多酚、黄酮、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玫瑰花在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多酚、黄酮和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玫瑰花采后在60℃下热风干燥,抗氧化活性较强,而微波干燥处理的多酚、黄酮和氨基酸含量较高;烘箱热风干燥条件下,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玫瑰花的抗氧化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从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考虑,玫瑰花适宜采摘时期为初开期;从抗氧化活性考虑,玫瑰花最佳干燥方法为烘箱热风干燥;从保留玫瑰花芳香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考虑,建议采用低温热风干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云南野生月季花抗虫物质总黄酮含量的研究,为更好地利用云南野生月季种质资源和月季抗虫新品种的选育打下一定基础。[方法]以云南野生月季花为材料,采用微波辅助萃取(MAE)、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月季花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研究确定了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月季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使用60%乙醇,在液固比40∶1条件下,以255 W的功率微波辐射5m in。所得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1.32%(n=6),回收率在97.3%~102.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稳定性好,可广泛用于各种作物中抗虫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温度要素对氯苯吸附行为的影响。[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人工回灌试验场地的实际条件,开展了人工回灌背景条件下氯苯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一定浓度条件下,氯苯的吸附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温度升高,吸附速率增加,达到平衡时间缩短12(0℃)、10(10℃)、8 h(20℃)。不同浓度条件下,氯苯的吸附符合等温吸附方程,温度升高,达到吸附平衡时的介质吸附量增加,Langmuir模型计算出0、10、20℃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20.747、21.505和23.364μg/g。[结论]氯苯在含水层介质中吸附反应是吸热反应,确定人工回灌的最佳季节是夏季。  相似文献   

14.
胡燕  陈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03-7704,7707
[目的]对用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为利用茶叶浸提液发酵制备饮料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茶叶为原料,加入100倍的水,在60℃下浸提15 min,浸提液中加入糖、乳粉等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乳酸菌发酵的几个因素(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加乳粉量、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乳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浸提液中加蔗糖量为8%,加乳粉量为13%,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6 h。[结论]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茶饮料,既有茶的各种香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又有酸奶的营养成分,而且风味好、品质佳,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饮品。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rice thylakoid membrane under salt stress.[Method] Under salt stres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Cl,rice seedlings of Pokkali and Peta with six leaves and one central leaf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extract the fatty acid from their thylakoid membranes,and gas chromatograph(1890)was used to analyze fatty acid composition.[Result] Fatty acid component 14∶0,18∶0,16∶1(3t),18∶1 in both the two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howed little variations in the first four days of salt stress,whereafter they increased slightly;while the fatty acid component 16∶0 and level of saturation of fatty acid(LSFA)showed the similar variation trend in the first four days of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fatty acid components mentioned above,whereafter they rose in Pokkali and presented an opposite variation trend in Peta;fatty acid component 18∶3 and level of unsaturation of fatty acid(LUFA)reduced all the time under stress condition,and the reducing amplitude in 100 mmol/L NaCl treatment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100 mmol/L NaCl treatment group,and in Pokkali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Peta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Meanwhile,level of saturation of fatty acid in both experimental materials increased,and the rising amplitude in Peta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Pokkali.[Conclusion] With regard to LUFA,Pokkali is endowed with more salt tolerance than Pet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类囊体膜脂肪酸组分变化。[方法]6叶1心的水稻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不同时间后用于提取类囊体膜脂肪酸,并用1890气相色谱仪分析脂肪酸组分。[结果]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2个供试材料Pokkali和Peta水稻类囊体膜14∶0,18∶0,16∶1(3t),18∶1脂肪酸组分含量在前4 d变化不大,之后略为上升;Pokkali和Peta的16∶0、饱和脂肪酸含量(LS-FA)前4 d变化也不大,之后Pokkali的明显上升,而Peta的呈下降趋势;Pokkali和Peta的18∶3组分和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一直下降,100 mmol/L较200 mmol/L NaCl处理下降幅度小,且在相同的条件下,Pokkali较Peta的下降幅度小;而Pokkali和Peta的饱和度水平上升,且Peta上升幅度较Pokkali小。[结论]在不饱和脂肪酸指数方面,Pokkali较Peta耐盐。  相似文献   

17.
陈亮  夏晓芬  侯忍  马玫瑰  梅芳芳  蔡力  周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81-18483
[目的]筛选金叶女贞中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金叶女贞中熊果酸,以5%香草醛及高氯酸作为显色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显色的最佳条件,在波长55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熊果酸的含量。[结果]最佳显色条件为:0.3 ml浓度5%香草醛、1.0 ml高氯酸、温度60℃,此条件下女贞花中熊果酸提取率达2.037%。[结论]正交试验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熊果酸的提取率比较理想;提取试验表明,在金叶女贞不同器官中,果实中熊果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农志荣  黄夏  陆璐  梁雅婷  黎义凤  曾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00-10602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质量的影响,为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鲜的木棉花落花为原料,经75℃恒温干燥制成干花后作为茶坯,以香水月季的鲜花作为赋香花,按传统花茶的窨制工艺制作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产品。[结果]单因素试验筛选了在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窨制工艺中的适宜的香花配花量、窨制温度、窨制时间和窨花次数,正交试验得出了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的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香花配花量70%,窨制温度40℃,窨制时间12 h,窨花次数为二窨一提。[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月季香型木棉花花茶感官指标均较佳。  相似文献   

19.
项巍  朱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60-12561,12580
[目的]研究固体酸催化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水解的基础动力学。[方法]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固体酸种类、固固比、固液比,然后在以上最优条件下,综合考察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半纤维素水解产率的影响。[结果]固体酸催化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水解的最适反应条件:2号固体酸为催化剂,固固比1∶1,固液比1∶1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0 h。在该最适条件下,可溶性总糖浓度为34.7 g/L,半纤维素水解产率为93.8%。[结论]该研究为固体酸降解玉米秸秆工艺的优化和放大设计提供了基础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