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玉祥 《农业考古》2001,(3):197-199,205
生姜,是中国传统菜肴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料。中国人吃姜的习俗,由来已久。《周礼·天 官·膳夫》记载先秦时代贵族的饮食:“凡王之馈(进食),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 ,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羞用百有二十品”,即120种美味食 品,其中就有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揸梨、羞、桂等果蔬和调味品。“珍 用八物”,是指八种烹调法。据《礼记·内则》记载,“八珍”分别为:淳熬、淳毋、炮豚 、炮、捣珍、渍、熬、肝(音liao,脂肪)。“为熬:捶之(捣碎舂烂),去其?(zhao, 肉上的薄膜);编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几种农产品价格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吴 《农业考古》2000,(1):142-144,154
在原始社会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市场。《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之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在奴隶社会,中国已经有了市场管理的机构和官员。《周礼》载,市场管理机构、官员有司市、质人、廛人。泉府、贾师、肆长等。农业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农产品是古代中国市场商品最主要的部分。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有直接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农产品价格管理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一、计然、李悝的平粜(来)论 春秋末年,计然(生卒年月不详)首次提出了平粜论。计然认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气象】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堕担土主立旦 《周礼·地官二弓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公元前旦丝生△开始作定期气墓皿皇坦霍呈 《左传·嘻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 为为备故也”。 公元前旦旦Z生△气候反常对植物生长.哩妻煦旦见鱼丝 《春秋左传·厘公三十三年》:“(经)十有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公元前好5年一公元前221年△二十四节气已见记载。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卷六:“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5000年前,马就以其独具的速力和捍威,从肉用转为人们最得力的使役工具.据秦简《日书·马》篇记载,在秦代,人们经常要为马举行一种隆重的祭祀仪式,一是祈求马神保佑马的生长与繁殖,二是祈求马神驱除马的疾病与灾难,三是希望马神使自己所养之马能达到理想的善马标准.回顾我国古代全部畜  相似文献   

5.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1,(1):279-280
《菊谱》著者颇丰,自宋以降延清达十几位。至今存谱约半。笔者知见宋菊谱四存三,明菊谱四存二,清菊谱七存四。存者宋: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菊谱;明:黄省曾菊谱,周履靖菊谱;清:叶天培菊谱,秋明主人菊谱,吴升菊谱,爱菊山人菊谱(此本笔者未见据《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记载,只有抄本)。佚者宋:马辑菊谱(据《降云楼书目》记载);明:文应鲁菊谱(据《湖南通志,艺文志》记载),吕天遗菊谱(《艺菊志》中提到“钱谦益题吕天遗菊谱”);清柳灏菊谱(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记载),张汉超菊谱(光绪《山东通志·艺…  相似文献   

6.
猫猫,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经驯化后的猫称家猫(Feliscatusdomesticus)。“猫一名蒙贵,又名家狸,捕鼠小兽也。”《花镜》猫)世界上最早关于猫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在三千年前西周时代的《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黑,有猫有虎。”在这首诗里,把熊、猫、虎并列,是否系指家猫还有疑问,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一种豹猫。我国至迟在战国时代已驯养家猫,《庄子·秋水》篇中提到“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此处的狸.当时即为家猫的称谓。《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也…  相似文献   

7.
茶与和谐     
“和谐”两字并不陌生,其含义在古代智者之论述中早有所述及,《尚书·尧典》:“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尚书·精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党,王道平平,是大公之道,天下之常道也。”《周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均论及到社会安宁,和谐是治邦之道,是历来人们追求的目标。在《左传·襄》记载了“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并描述了古人对日丽风和的和谐社会的赞美。因此词书上释“和谐”为和睦相安,配合适当,匀称,或平衡、安定、祥和等。和谐对于家庭和个人十分需要,是创造欢乐与幸福的基础;对于社会和国家来…  相似文献   

8.
祈雨扫晴摭谈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陶思炎一、雨旱信仰在古代农业型社会中,雨水是农耕的命脉,也是造神诱因。先民所谓“神”者,多因其能“为风雨”而称之。《礼记·祭法》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荀子·天论》曰:“列星随旋,日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典籍中记载的大型真菌进行了概述,特别对《宋·菌谱》、《明·广菌谱》和《清·吴蕈谱》3部专著中57种大型真菌的食用、医用以及毒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我国现有的记载大型真菌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了古代后期我国南方地区研究大型真菌的优势,这些研究成果在当时不同时期对我国认识和研究大型真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应星诞生已有四百周年,《天工开物》初刻本问世也已经350周年。历史充分说明《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技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机械史的一部主要参考文献。现主要从机械工程史研究的角度,对该书做些简要的讨论。一、《天工开物》关于机械工程方面记载的概况《天工开物》全书共十八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及主要设备,内容十分丰富,汇总起来有关机械工程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除“曲蘗第十七卷”之外,其余各卷均包含有机械史方面的重要史料。主要的几卷“乃粒·第一卷”,“乃  相似文献   

11.
先秦人的饮食生活(续)陕西省宝鸡市物考古工作队刘军社三、食物的加工(一)谷类食物的加工对于谷类即五谷的加工,文献记载较少,《诗·大雅·生民》:“恒之,是获是亩,恒之糜芑,是任是负。”“是获是亩”是说收获黍类,要边收边在田间脱粒,有如今天打易掉粒的籼稻...  相似文献   

12.
潮州工夫茶源流论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陈香白一、潮州工夫茶艺概说潮州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及至民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则以详尽著称。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兹特摘要引述如下。1、选茶潮...  相似文献   

13.
1985年第1期《农业考古》载《古代农业与祖国医学的食物疗法(续)》一文,其中提到香菇“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古代本草多有记载。《名医别录》记‘鬼盖’可治小儿寒热痫;唐《本草拾遗》中指出‘鬼盖’和醋可治肿瘤(注:原书实为肿毒)恶疮。‘鬼盖’即是蘑菇。”该文这里把香菇与蘑菇、鬼盖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香菇与蘑菇不同,更不是鬼盖,鬼盖也不是蘑菇,它们分别为三种不同的药用真菌植物。香菇,古代称为香蕈。首见元·吴瑞《日用本草》.云:“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为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因湿气熏蒸而成。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明·汪颖《食物本革》云:“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  相似文献   

14.
胡一民 《农业考古》2001,(1):272-273
梅以花贵战国始 梅,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睹落梅丽思春、借梅子以传情的“爱情诗歌”;(《诗经·召南· 有梅》)晋人陆凯,曾折荆州梅枝,托驿使寄赠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后世遂有“梅枝传情”的美谈;(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果梅为我国重要的果品和调料,花梅则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观赏植物。 著名梅花专家陈俊愉先生认为:“梅以花名天下,约在西汉初叶”;(《梅花品种图志》)舒迎澜先生也认为: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梅作为观赏植物已被四川人民引种、栽培”;(《古代花卉》)梅于“…  相似文献   

15.
《周礼》中很多典章制度是早期农业文明的反映,蕴藏着中国古代农业伦理思想的关键要素。梳理《周礼》的农业伦理思想,我们发现《周礼》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关系为主线,用"三才""三宜""活民""安农"等原则和规范将各种农业规划、农业管理和农业灾害救助贯穿起来,体现出那个时代农业伦理实践的守护精神和可持续性追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相关的伦理问题不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处于事关全局的核心地位,探究以《周礼》为代表的传统农业伦理,是对我国农业伦理理论建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行道树小史     
在我国,行道树的栽植,很早就是一项制度。《周礼·秋官司冠第五》载:“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叫作“列树以表道。”这就说明,早在周朝设有野庐氏的官职,专管驰道两旁树木的种植与栽培,还供给行人的住宿与饮水。春秋战国时,不少诸侯国提倡在行道两旁种树,以美化环境。《左传·襄公九年》载:“襄九年,晋伐郑,杞人、郳人从赵武、魏绛斩行栗。”据后人解释说,魏绛为新军将佐,行栗者,道路两旁的栗树。《诗经·郑风·东门之墠》云:“东门之栗”,《毛传》亦以为道路上之栗,盖郑人当  相似文献   

17.
《周礼》所构建的赋税体系中,有一条现今并未发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实际实施过的征课政策,即“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对漆林进行高税率课税。后世学者对此非常科税收政策,遵循两条解释理路:一为“抑末”、二为“返朴”。不过,这两种解释与《周礼》文本都不够契合。本文通过考察古代中国经济作物的征税政策,结合《周礼》文本与唐代茶税出现的历史背景,对漆林征课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茶艺”论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 ( 1 36 )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注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  相似文献   

19.
《庄子·养生主》有三个疑难问题需要解决。一,“养生主”意为“养生的主要原则”,而非“护养生命之主——精神”;全篇主旨是形神兼养,而非仅仅养神。二、全篇结构为:第一段统领全篇,接着用四个故事以“养形(庖丁解牛)——养神(公文轩)——养形(泽雉)——养神(老聃死)”反复交叉的形式阐述形神兼养的道理,造成一种循环往复、再三叮嘱、耳提面命的阅读效果。三、“指穷于为薪”一段仍属于秦失的话,目的是进一步说明死亡不必悲哀的道理,因为死去的只是肉体,而灵魂永存。  相似文献   

20.
外形评定(古称相畜)无论对母牛和种公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业已证明凡与奶牛产奶性状有密切关系的体型性状均直接影响着奶牛产奶潜力的发挥和生产效率的高低。母牛群的管理,种公、母牛的选择和选配,都要求我们科学评定牛的体型,以加快牛的育种进程,提高养牛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1、相牛术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古代的相牛学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来曾有过不少相牛著作。其中最早最著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宁戚所著《相牛经》,后有《隋书·经籍志》上有高尚隆《相牛经》二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