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冬小麦新冬22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新冬22号于1998年通过自治区审定,近年来在南疆广泛种植,其品种的丰产性、早熟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冬小麦—玉米两熟制两早配套栽培的需要。阿克苏地区于2000年引进该品种种植,2005年种植面积达4万hm2,平均每公顷产量近6750kg;其中1万hm2麦田达到7500kg;且单产水平达到8250k  相似文献   

2.
2005年阿克苏地区9万hm2冬小麦,平均单产近6300kg/hm2.其中1万hm2麦田单产达到7500kg/hm2.这些年,生产上涌现出许多单产水平达8250kg/hm2甚至9000kg/hm2的高产攻关典型.本文根据这几年来在组织、实施冬小麦超高产攻关过程中所摸索、研究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各地高产栽培的经验,对阿克苏地区进行大面积超高产栽培进行研究、总结,提出实现大面积超高产水平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供广大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重点探讨了策勒县盐渍化农耕地采用耐盐冬小麦新冬26号品种引种种植的适应性前景,以及生物改良技术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2005年,经过深入实际调查,确定在策勒县固拉哈玛乡盐碱地采用生物改良措施,开展引种耐盐冬小麦品种种植试验。根据2006~2008年共3年的引种种植试验发现,撂荒地表层土壤播前pH值8.64,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离子总量0.025%,C1—0.019%,属于轻、重碱化土壤;该品种从引种、示范各个生长阶段观测结果看,在偏碱性地不但出现了良好的适应性,而且表现出了高产特征。2006年固拉哈玛乡阿克莱克村引种种植的耐盐冬小麦平均单产为4515kg/hm^2,2007年耐盐冬小麦单产6675kg/hm^2,比对照增加2625kg/hm^2,2008年平均单产6854kg/hm^2,比对照增加2577kg/hm^2,而且生态、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4-2006年连续三年在各县(市)以邯5316、新冬22号为栽培品种开展高产示范,同时试验研究了邯5316、新冬22号实现单产9000kg/hm2超高产的产量模式、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生态特点以及抗冻性、抗病性、抗倒性、抗逆性及源、流、库的协调关系。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想产量结构、创造合理群体的途径、实现超高产栽培品种的生态型、以及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路线和品种株型。  相似文献   

5.
新冬59号是优质、高产、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冬小麦品种。2022年阿克苏地区高产攻关团队采用滴灌冬小麦种植模式,对新冬59号开展高产攻关试验,攻关区冬小麦667米2实测产量为761.17千克。本文结合该品种特征特性,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新冬59号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示范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海拔山区审定的类似新品种进行高产栽培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毕单16号为试材,用二因子回归最优设计方法,根据种植密度(x1)、氮肥施用量(x2)对毕单16号产量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得出玉米产量与二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6829.28+5672.83x1+1036.73x^2—5192.40x1^2-1082.78x2^2-724.55x1x2。通过模拟研究,毕单16号在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量为8420.1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52320株/hm^2,氮肥施用量408kg/hm^2。产量≥7500.OOkg/hm。的农-g措施是种植密度(x1)53280~57600kg/hm^2,氮肥施用量(x2)315.6-620.4kg/hm^2。从而建立了毕单16号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该结果可用于指导毕单16号及类似品种的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优质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研究结果表明:5个优质油菜品种在该区域种植均能获得丰产。其中,德油4号和绵油11号无论农艺性状还是单产表现最好,其单产分别达2769kg/hm^2和2644.5kg/hm^2,分别kE,CK德新油18号增产22.3%和16.8%,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8.
蓖麻杂交种通蓖6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蓖6号是以哲LmAB4为母本,青塔为父本选配的两系中早熟蓖麻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1997~1999年产比、鉴定试验,平均单产2003.0kg/hm^2,比对照哲蓖3号增产51.1%:2000~2002年内蒙古蓖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达2706.0kg/hm^2,比哲蓖3号增产50.01%、比哲蓖4号增产36.8%;2001-2002年内蒙古蓖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单产达2673.0kg/hm^2.比哲蓖3号增产33.4%、比哲蓖4号增产31.2%。区域试验中最高单产达3639.5kg/hm^2,生产试验中最高单产达4653.0kg/hm^2.大面积试种,最高单产达3453.0kg/hm^2。2003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通蓖6号。  相似文献   

9.
针对制约天水市贫困山区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播种密度、农家肥和化肥施用量为主因素,以本所脱毒马铃薯品种175为供试品种,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试验并建立了产量和商品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寻优得出175产量达2.89万kg/hm^2的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措施为密度8.19万株/hm^2,施农家肥1.14万kg/hm^2、马铃专用肥284.1kg/hm^2;商品率达72.4%的农艺组合为密度6.51万株/hm^2,施农家肥3.90万kg/hm^2、马铃薯专用肥405.0kg/hm^2。  相似文献   

10.
新春11号是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麦类育种课题组主持育成的超高产、优质中强筋型的中熟春小麦品种。该品种适于在新疆温凉的春麦区或冬春麦兼种区种植,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单产一般7500kg/hm2以上,曾在连片1.33hm2的面积上创造出单产11728.5kg/hm2的超高产纪录,是新疆当前春小麦主栽品种之一。笔者介绍了为保证新春11号在适宜条件下获得8250~9000kg/hm2丰产所应采用的配套耕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了青杂5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青杂5号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田间种植密度19.5万~22.5万株/hm^2,尿素施用量146.3-202.5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281.3-337.5kg/hm^2。  相似文献   

12.
新玉12号(新)是新疆新实良种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玉米单交种。2002年经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州于2003年引进、推广。经过两年示范,该品种表现出优质、高产、抗病、抗倒、加工品质好等优点,可粮饲兼用。适宜像新疆这样的农牧兼顾的省区种植。在两年种植中.涌现出了一批单产达18000kg/hm^2种植大户。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于1996年引入空育131水稻品种并进行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种植.自引种以来,累积种植面积达13.27万hm^2,平均每年种植1.47万hm^2,平均产量达7500kg/hm^2,为农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近几年由于稻农片面追求高产,盲目增施氮肥及施用防病药剂单一等因素,使该品种的产量、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探讨不同栽培措施对空育131产量性状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富锦市籽用南瓜宽行种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锦市南瓜栽培面积1.79万hm^2,占总播种面积10%,是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的重要产地,2004-2005年经市、镇科技人员、村科技示范户共同努力,推广籽用南瓜宽行种植地膜覆盖栽培面积0.4hm^2,获平均产量1336.5kg/667m^2,每公顷收入10692元:较垄垄种覆膜平均产量1098kg/hm2,每公顷收入8784元;增产325.5kg/hm^2,每公顷收入增加1908元:总收入增加763.2万元。大榆树镇石房村尚忠权2004年宽行种植覆膜种植梅亚雪城1号4hm^2,平均产量1479kg/hm^2,锦山镇仁河村张福祥2005年宽行种植覆膜种植梅亚雪城2号5hm^2,平均产量1549.5kg/hm^2,南瓜单产连创新高。南瓜宽行种植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得到了瓜农认可,使广大瓜农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概述如下,仅供三江平原地区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省小麦单产,省政府在全省实施小麦高产公关项目宿州市承担省农委下达的小麦高产公关核心示范面积33330hm^2,在夹沟农场安排了667hm^2高产公关示范片,平均单产8250kg/hm^2,其中王传顶5.4hm^2承包田经省级专家现场验收0.32hm^2,单产9040.5kg/hm^2。成为我省历史上首次经专家现场验收实产突破9000kg/hm^2的记录。现将其栽培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冬小麦品种的长相和产量差异很大,根据库尔勒市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应选择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品种。目前,在当地推广的品种有新冬20号、新冬22号、新冬25号、中作9507等。库尔勒市主要种植品种为新冬22号。  相似文献   

17.
《河南农业科学》2004,(6):84-84
金博士1号(新麦3306)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中连续2年第一,高产达10932kg/hm^2。2003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阿克苏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2019年引进疆内外已审定和推广的14个中(强)筋冬小麦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冬22号表现高产稳产,仍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邢麦18号、垦冬杂4号、新冬55号、新冬60号4个冬小麦新品种表现适应性、丰产性较好(尤其是邢麦18号表现早熟高产),可作为重点品种进一步做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粮菜饲兼用的高产作物,也是德化县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0.37万hm^2;鲜薯总产量5.6万t,平均每667m^2产量1020kg,最高达2513kg,单产差异较大。近几年来,德化县农技站不断推广脱毒良种增加马铃薯单产,还引进栽培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其中稻草包芯栽培技术就是增产新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南乐县地处中原腹地,自然、社会、人力资源丰富,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8.49万hm^2,其中,小麦面积4.7万hm^2,总产达35.6万t,平均单产500kg左右,冬小麦的增产潜力很大。但是调查发现,南乐县仍存在“耕层过浅”等制约小麦再高产的几大障碍因素。为此,根据生产实际,笔者特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