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磷素对小麦籽粒支链淀粉合成及其链长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磷水平对小麦籽粒支链淀粉合成与支链淀粉精细结构的影响。以新冬20号(南疆主栽)和新冬23号(北疆强筋面包小麦)为材料,研究了3种施磷(P2O5)量 0 kg·hm-2(CK )、105 kg·hm-2(CP )和210 kg·hm-2(HP)对小麦籽粒支链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相关酶活性、籽粒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链长分布以及籽粒全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提高了支链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 sbe1sbe2asbe2biso1)的表达量和籽粒支链淀粉含量。CP处理提高了支链淀粉B链段的比例,但降低了A链段的比例。两个参试小麦品种籽粒中支链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对磷素的敏感性不同,新冬 20号受磷水平影响较大。施磷提高了新冬20号胚乳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和酶活高峰期的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提前了新冬20号胚乳中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峰值的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肃省玉门市近30年气候资料,通过距平和趋势分析法,对玉门市2020年度基本气象要素及异常气候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玉门市气温正常,降水偏少,日照正常;年内大风沙尘天气偏少,但大风沙尘天气对农林牧业生产的影响较大;晚霜冻结束时间接近常年值,早霜冻来临时间晚于常年值,晚霜冻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牦牛血枯草芽胞杆菌发酵液多肽含量,对牦牛血发酵液进行酶解,以酶解液的·OH清除率、多肽含量为主要指标,筛选酶解发酵液的最适蛋白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并对比菌酶联合制备产物与发酵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发酵液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3 h、p H值9.5、酶解温度60℃和酶底比190 U·g-1,此条件下制备得到酶解液多肽含量为5.52mg·mL~(-1),较发酵液提高2.39倍。菌酶联合制备产物对·O2-及脂质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6.22、4.87mg·mL~(-1),发酵法制备产物对·O2-及脂质过氧化的IC50分别为8.42、11.71 mg·mL~(-1),且菌酶联合制备产物的还原力优于发酵制备产物。因此,菌酶联合制备牦牛血抗氧化肽法优于传统单一发酵法。本研究结果对提高牦牛血抗氧化肽得率,增加牦牛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猕猴桃果实熟腐病的发生规律和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病害的两种主要病原菌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 Phom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和猕猴桃品种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座腔菌和拟茎点霉菌均在25℃和pH 7.0的条件下生长最快;适合两者生长的碳氮源种类基本相同;葡萄座腔菌偏好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胡萝卜培养基和苜蓿煎汁培养基,而拟茎点霉菌偏好利用烟草煎汁培养基。伤口接种试验表明,供试的5科14种植物均能被上述两种病菌感染,都应属于其寄主范围的植物;供试的17个猕猴桃品种,只有3个品种为高抗品种,其余14个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高压脉冲电场(PEF)对调理牛肉的杀菌效果,以调理牛肉为研究对象,微生物致死率为主要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PEF处理调理牛肉的参数,并对比分析了PEF处理前后调理牛肉的感官品质、色度、蒸煮损失率及剪切力。结果表明,调理牛肉的PEF处理最佳参数为:脉冲频率30.5 kHz、占空比2.3%、处理时间7 min、电场强度45 kV·cm-1,此条件下PEF对调理牛肉中微生物致死率达到了87.33%(R2=0.986,Radj2=0.972),调理牛肉的货架期延长了2 d,且其感官品质无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为PEF在调理肉制品的杀菌保藏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多芯电缆网络在大型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备线缆种类多样,强弱电信号线缆混杂,所处电磁环境复杂,易受环境和外力因素导致绝缘损坏,对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对电气设备调试和检修过程中,对其电缆绝缘电阻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从绝缘电阻检测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多芯电缆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绝缘电阻自动检测装置,并对其整体方案、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进行了设计。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等特点,大大降低了测试强度,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的同源性分析,确定江西奉新猕猴桃灰霉病的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有性态Botryotinia fuckeliana),该病菌在5~30 ℃的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且该病菌只能通过伤口接种引起猕猴桃发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氟硅唑乳油、异菌脲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戊唑醇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其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18 0、0.288 6、0.355 2、1.541 8、1.760 2和1.778 4 μg/mL。  相似文献   
8.
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态建成与棉酚代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克氏棉(G.bickii Prokh)种子形成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特点、色素腺体与棉酚含量的动态关系及其分子机理进行探究。【方法】以比克氏棉为材料,进行组织切片观察、棉酚含量测定并分析对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基因的表达谱。【结果】比克氏棉在种胚形成过程中,子叶上形成大量色素腺体原,并在种子萌发后12 h形成腔体结构,转换成成熟的色素腺体;比克氏棉种胚形成过程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均未检测到棉酚,但从种子萌发12 h开始可以检测到较低含量的棉酚。种子萌发期色素腺体形成及棉酚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GoPGF基因在比克氏棉种子萌发12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有关;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基因在种子萌发24 h的子叶上表达量较高,可能与棉酚向子叶色素腺体转运有关;CYP706B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较高,HMG1基因在种子萌发0 h、36 h和48 h的子叶上表达量均较高,说明这两个基因与种子萌发后色素腺体腔的形成有关,并参与棉酚的贮运;杜松烯合酶基因(CAD1-A)和HMG2基因与比克氏棉色素腺体形成无密切关系。【结论】种子萌发后的12 h为比克氏棉子叶色素腺体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且色素腺体的形态建成与棉酚出现的时间具有同步性。GoPGF、FPS、CYP706B1、HMG1参与色素腺体的形成及棉酚的转运。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各个生产活动都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林业的生产发展也到了鼎盛时期。之所以绿化造林,因为此项工作不仅能够造福后代,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还能够增强生产力。营造林是林业生产的必备条件,为了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人们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把营林造林的重要性提高上去。为了营造林技术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笔者针对营造林技术的几个方面展开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磷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小麦淀粉粒表面存在微孔和微通道结构,对淀粉的生物合成和理化特性有重要影响。探索磷素对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可为研究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品质变化机理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种施磷水平,不施磷(CK:P_2O_5 0 kg·hm~(-2))、常规施磷(CP:P_2O_5 105 kg·hm~(-2))和高量施磷(HP:P_2O_5 210 kg·hm~(-2)),所用肥料为重过磷酸钙,于小麦播种后160 d(大约5%的植株已返青)开沟条施,并于花后7、14、21、28和35 d取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磷素水平成熟期淀粉粒微观结构以及淀粉粒在内源(种子萌发)和外源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酶解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同时测定淀粉粒经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微通道结构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与降解酶基因表达量,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淀粉降解酶关键基因进行定位。【结果】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淀粉粒的微孔结构,且其内部显示出较多荧光;另外,籽粒发芽6 d时,CP处理条件下淀粉粒表面的孔洞最多。经外源淀粉葡萄糖苷酶处理后,HP和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被水解成两半的A型淀粉粒,同时其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不同磷素条件下淀粉粒表面和高部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常规施磷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合成与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和高量施磷。施磷条件下胚乳外缘amy4、bam1和bam5转录水平提高,且常规施磷条件下转录水平更高。【结论】常规施磷条件下胚乳边缘淀粉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可能影响了淀粉合成酶和降解酶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淀粉粒的合成和微观特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