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该文以冰砬山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2016年林内梯度观测数据,分析天然次生林内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内平均气温日变化呈单峰型,但通过极端气温统计发现,至少有50%天气不属于此类典型天气;林内存在一个最低气温层,向上或向下气温逐渐升高,并且最低气温层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非生长季10 m层气温最低,生长季最低气温层逐步下移,8、9月份4 m层气温最低;空气相对湿度生长季非生长季,空气相对湿度垂直梯度差生长季非生长季且白天夜间;全年风速近似呈"U"字形规律变化,非生长季风速大,生长季风速小,林内风速小,林冠层以上风速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杜鹃落叶松林不同生长期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地温日变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落叶松林不同生长期气温日变化趋势为早晨气温最低,午后气温最高,受森林环境的影响,最高值滞后于太阳辐射2h;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中,林内气温日变化幅度为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生长前期停滞期;空气日变化幅度为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停滞期生长前期;土壤日温度变化幅度为生长中期生长后期生长前期停滞期。  相似文献   

3.
选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为测量工具,在4月、7月、9月、12月对8年生闽楠叶片水压亏缺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季节,闽楠上、下部叶片水压亏缺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型曲线变化规律,且不同季节其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早晚较低,中午较高,其中夏季的变化幅度最大;叶片水压亏缺与大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关系密切,与大气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几乎完全一致,与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则几乎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泡桐林内地面、麦田地面和裸地地面的蒸发量的大小,分析了泡桐林内地面蒸发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林地表面蒸发的因素,并建立了林地表面蒸发与各种环境因子的相关方程。结果表明:林内地表面蒸发量是对照麦田地表蒸发量的34%,是裸地表蒸发量的65.3%。在1天中,以11~15时最大,19~7时最小。林地表面蒸发量的大小,主受地表层含水率的影响,其次受地面20cm 高处气温和林内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森林内各梯度的温度、湿度、风速进行系统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森林小气候影响下的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温度:各梯度月平均温度均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降低值均高于理论值,林内日变化速率快于大气变化速率,森林-大气边界在日变化规律上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②湿度:森林具有一定的增湿作用,年平均湿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湿度变化与降水量均密切相关,并且夏季相对湿度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大气湿度基本无日变化;③森林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年平均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林内风速基本无日变化,4、5、11月湿度低、风速大,是小兴安岭林区高火险时期,而在此期间,每日的14时前后的风速最大,湿度最小,这时尤其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6.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山涧口沟山神庙滩自动气象站3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温度、湿度、雨量、大气压强和辐射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具有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的气候特点,年均气温为7.87℃,气温季节变化中降温率高于升温率;年降水总量高,达728.48mm;平均相对湿度季节变化过程分布与年变化基本与气温的季节变化一致,与降水量分布一致;大气压强变化分布主要受季节变化过程影响,与相对湿度呈现反向关系;月均总辐射强度夏季明显高于冬季,5月出现最大值,与大气所含水汽、天空云量、下垫面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浙西低山区森林小气候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eatherHawk全自动气象站对浙西低山区不同林型(杉木林、侧柏林和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空间位置(林外空旷地、林缘、林窗和林内)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林内空间位置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日进程呈多峰曲线;太阳辐射强度和大气温度日均值在不同林型内大小顺序为林外空旷地〉杉木林〉马尾松林〉侧柏林,在杉木林不同空间位置的日均值大小顺序为林外空旷地〉林缘〉林窗〉林内,大气相对湿度顺序相反;林外空旷地的3个气象因子日进程晴天呈单峰曲线,阴天表现多峰曲线;林分内3个气象因子波动幅度比林外空旷地小,侧柏林的降温保湿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8.
滇西北高原未干扰湖滨湿地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滇西北高原未干扰湖泊湿地小气候特征,选取香格里拉县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碧塔海湖滨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设点定期观测,并利用毗邻设置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对比订正插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滨草甸上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均值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的高原气候特征;气温日均值在水平方向上有随距湖边距离增加先升后降的现象,绝对湿度日均值变化情况则相反,草甸周边森林植被和湖泊水体均有降温增湿的同向影响;在地表上20~150 cm高度层内气温和绝对湿度日均值垂直变化不明显,可能受制于过饱和含水下垫面及多风环境;与邻近香格里拉基准气象站对比,碧塔海湖滨湿地具有很明显的冷湿效应。  相似文献   

9.
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区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不同林型小气倏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岗山森林生态站2001-2002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下垫面的性质是影响气象要素变化的重要因子,林内气温、湿度变幅小,且基本处于静风状态;无林地气温、湿度日较差、年较差大,蒸发量相对增加,平均风速增大。(2)林分类型、郁闭度不同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年12个月对人工杨树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单峰型变化,即夜间数值最低,最低值出现在凌晨前后,最高值出现在下午13-16时。1年中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春夏较高,秋冬较低,夏季高温期6、7月有所降低。从1年的时间段来看,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有显著正相关,与湿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杜仲蒸腾强度和气孔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 4a生人工杜仲林叶片的蒸腾强度和气孔导度进行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1)在晴朗和晴 -多云天气日 ,叶片蒸腾强度日变化呈双峰型 ,在阴天天气日 ,则呈单峰型 ;(2 )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与蒸腾强度基本一致 ;(3)蒸腾强度与光量子密度、饱和水汽压差、水面蒸发等气象因子之间 ,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4)鉴于水面蒸发的测定比较方便、简单 ,因此 ,利用日水面蒸发测定值和叶面积指数去估算杜仲蒸腾耗水量 ,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南亚热带大青山林区乡土珍贵树种米老排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理解米老排生长-气候响应的生理机制、森林培育和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点状树木径向生长变化记录仪对米老排径向生长变化进行连续观测,采用气象站同步测量辐射总量、土壤含水量、相对空气湿度、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径向生长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米老排生长季第一个高峰期(5月)的不同分化等级径向生长日变化规律、不同天气条件下生长变化及径向生长-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结果】1)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5月份的径向生长日变化量优势木(17.08μm)>平均木(13.94μm)>被压木(-1.81μm),差异极显著(P<0.01),且不同阶段的起始时间、阶段时长、变化量也有所不同。2)不同天气条件下,三种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日净生长量和日变化幅度均表现为雨天>晴天>阴天,受雨水影响,雨天条件下径向变化量远超其自身生长量;同种天气条件下,径向日净生长量优势木最大,日变化幅度则表现为平均木最大。3)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径向生长与相对空气湿度、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气温、总辐射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20 cm土壤含水率无显著性相关,且各影响因子均存在不同时间滞后效应。【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米老排由于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导致其受到环境因子影响程度的不同,进而使得其径向生长变化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3.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 5:00 —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 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相似文献   

14.
以廊坊地区杨树胶合板用材林主要造林树种中林46杨和廊坊杨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称重法和热扩散茎流计分别观测了不同杨树叶片蒸腾速率和树干液流变化特征,旨在为该地区更精确地估计生态用水定额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可为该区域杨树胶合板材林的造林、营林及流域综合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林木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现有规律的单峰曲线,晴天表现为单峰宽峰曲线,阴天为单峰窄峰曲线;树干边材液流的日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规律;树干的测定方位不同,其液流速率存在着一定差异,白天均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树干南侧液流速率>树干北侧液流速率,而夜间树干南北液流速率大小相差不大,维持在0~2cm/h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15.
利用Wp4水势仪对桃、杏、樱桃幼树日间叶水势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叶水势日间变化规律及气象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年生幼树春季(5月)晴朗天气条件下叶水势日间变化为单谷曲线,最低值出现在14:00,桃、杏、樱桃分别为-20.5bar、-23bar、-20bar,持续到15:00,之后逐步回升;叶水势随光量子密度、土壤温度、气温增大而下降,随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而上升。  相似文献   

16.
对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1年生营养杯苗的叶片光合作用和环境因子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探索格木苗木光合日变化规律,分析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决策因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叶片温度(Tl)、蒸腾速率(Tr)、水汽饱和压亏缺(Vpdl)的日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一致,峰值在中午;空气相对湿度(RH)的谷值在中午;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全天出现"三峰"值,最高峰值在16:00;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呈明显"U"型。影响格木苗木Pn的生理生态因子主要有PAR、Ca(大气CO2浓度)、Ta(空气温度)、RH、Gs、Tr、Tl和Vpdl,其中PAR、Ca、Tl和Vpdl为影响Pn日变化程度最高的因子,PAR为主要决策因素,Tl为主要限制性因素。由此可见,格木的光合日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同时生理生态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应用热扩散式探针法(TDP)对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大叶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湿季(7-8月)和干季(1-3月)典型月连续监测,并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周围气象要素进行同步测定,据此分析液流速率的昼夜、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无论是干季还是湿季,大叶相思树干液流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即呈现“昼高夜低”典型的液流单峰曲线;(2)树干南面液流速率均高于北面,干季南、北方位液流速率最大相差0.0037 cm· s-1,湿季最大相差0.0014cm·s-1;(3)干、湿季液流平均值和最大值具显著差异,湿季树干液流速率平均值和峰值约为干季的2.8倍和2.5倍;(4)大叶相思树干液流速率与光合辐射强度、水汽压亏缺、大气温度、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按相关程度排序为光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相对湿度>风速,其中,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是影响液流速率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是植物物质生长的基础[1],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光合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树木的遗传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光合作用与树木生长地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光合强度在引种驯化中常作为评价树木适应性的重要指标.树木对某一地区的适应性,是其对该地区各种环境条件的生理生态反应的综合表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FLGS-TDP插针式植物茎流计,研究了阿克苏市红旗坡农场棉花试验基地中幼龄枣树树干液流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枣树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液流在10:00迅速上升,在14:00左右达到高峰,17:30又迅速下降;日累计液流为1.43 L/d,白天液流量占全天的91.19%~98.07%,晚上占1.93%~8.81%;由于夜间空气温度的缓慢上升,枣树在夜间有微弱上升液流。(2)4月份液流量最小为7.18 L,7月份最大为29.85 L,4月的累计流量仅为7月的23.96%。(3)生长季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在日变化中大小依次是净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关系数为0.68,决定系数为0.48;在季变化中影响大小依次为空气温度、总辐射、净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都是0.89。  相似文献   

20.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九节龙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节龙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双峰"曲线,其次高峰和最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4:00,表现出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导致其"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为孔因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九节龙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孔导度。此外,九节龙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光合有效辐射越强,其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越低,说明九节龙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比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