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利用1971~2008年齐齐哈尔市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对旱涝进行分型,得到了齐齐哈尔市春季和初夏干旱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对干旱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及春季短期气候预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城市发展水平标志和重要的评价标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现实的养护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良性发展。园林绿化单位要充分认识绿化养护和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从绿化养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讨论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在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了具体的园林养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霍山县通过森林抚育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使全县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得以保持,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增加了经济收入,实现了林业产业扶贫。本文介绍了森林抚育原则,阐述了生态疏伐和竹林抚育2种森林抚育措施,分析了森林抚育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森林抚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物分子数据的指数增长,生物信息学相关数据库也有了空前的发展.介绍了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别对核酸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库及基因组数据库的主要站点资源进行了评价,以大的生物信息中心NCBI开发的Entrcz系统和EBI开发的SRS系统为例,介绍了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盐池县发展林业及后续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盐池县林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生态林业的指导思想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开展植酸酶研究在饲料生产和食品加工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植酸酶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植酸酶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植酸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及对水稻生育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规品种辽星1和杂交粳稻辽优5218进行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处理,结果表明通过实地氮肥管理方式(SSNM),辽星1和辽优5218的农学氮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都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这两个品种的AE分别达到了30.7kg/kgN和26.0kg/kgN,并超过了热带稻区的AE(15~25kg!kgN)。这两个品种的PFP分别为72.6kg/kgN和73.8kg/kgN,已接近日本的PFP水平(73kg/kgN)。SSNM明显降低了氮肥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同时产量并未降低,反而有所增加,减少了投入,增加了效益。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开发及推广经历了由政府统一高度干预逐渐过渡为以市场为导向,由从事农业研究开发的企业支持。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和推广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农业科研推广投资的影响效果及农业RDE(研究、开发及推广)系统构造和功能的方法,并对澳大利亚农业RDE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澳大利亚现有的农业RDE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阐述了盐碱地的成因和危害,总结了我国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盐碱地治理的2种具体措施,包括土壤调理措施和暗管排盐工程措施,以期为我国盐碱地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5-120
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生物现状是生物学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由上游的启动子控制。综述了启动子的结构组成和特征,并介绍了3种类型的启动子即组成性启动子、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型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启动子应用尚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 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用屠宰绵羊与肉牛各10头的新鲜回肠,肝、肾、肺、脾和淋巴结作5种酶在组织中的位置与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回肠与肾脏.以碱性与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强,主要分布于肠绒毛上皮细胞与肾皮质近曲及远曲小管;在肝脏,酶主要位于实质细胞内,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在肺脏,细支气管呼吸上皮内非特异性酯酶的活性最强;脾脏的红、白髓处相应为酸性与碱性磷酸酶最强活性部位;在淋巴结,以碱性磷酸酶与琥珀酸脱氢酶最为活跃,主要集中于皮质部的淋巴滤泡内。  相似文献   

13.
摘 要:为了解西北东部降水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贫困实施扶贫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1—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81站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相关系数、相对变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西北东部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年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东部边界附近、甘肃岷县—临洮—华家岭、宁夏固原一带,增加区在德令哈—都兰—托勒区域;春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中东部、南部,增加区在青海中东部、西南部;夏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河西走廊西端,增加区在青海中西部、北部、陕西南部;秋季降水量显著减少区在陕西南部、宁夏中南部、甘肃东南部,增加区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冬季降水量(除个别站点外)均为增加趋势。季节降水量的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高值区在青海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低值区在祁连山区及青海南部、陕西南部。近50年秋、冬季降水量发生突变,判断可能的突变点分别是1975年、1986年。  相似文献   

14.
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 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结果】Fas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免疫器官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均不相同,呈波浪样动态变化;Fas表达于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不表达于细胞核;Fas表达阳性细胞在固始鸡不同免疫器官内分布位置不同,呈散在或簇团状分布:法氏囊内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靠近上皮细胞的固有膜层内、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区域、淋巴小结边缘,淋巴小结内少量淋巴细胞也有Fas表达;胸腺内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髓质,极少出现在皮质内;脾脏内主要分布于红髓和边缘区、淋巴小结周围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的区域,动脉周围淋巴鞘极少有Fas表达,淋巴小结无Fas表达。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与Fas相似,但表达量与Fas相比较少。【结论】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参与了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并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坡位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坡位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与2004年相比,2007年土壤容重在上坡减少,在中坡和下坡略增,各坡位的土壤毛管孔隙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显著增加;上坡和下坡的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和毛管持水量增加,而中坡相反。除了2004年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和2007年的毛管持水量外,各坡位的土壤物理性质没有显著差异。与2004年相比,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几乎没有变化,各坡位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2004年和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相近,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2007年的速效钾含量均为下坡和中坡大于上坡。2004年各坡位的速效磷含量相近,2007年为下坡>上坡>中坡,2004年的速效钾含量为上坡>中坡>下坡。各坡位间的有机质和大多数养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不同产地籽瓜瓤皮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以甘肃省3个产地所产籽瓜为材料,进行基本成分、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以瓤最高(97.32%~97.98%),内皮次之(96.64%~96.86%),外皮最低(91.47%~91.76%);灰分含量以瓤最低(0.22%~0.27%),内皮次之(0.25%~0.39%),外皮最高(0.45%~0.69%);含酸量瓤中 0.30%~0.43%,内皮 0.37%~0.69%;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瓤为 1.52%~3.05%,内皮 0.34%~1.42%;瓤和皮中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肪含量均分别低于0.45%,0.30%和0.025%,抗坏血酸含量为74.40~132.90mg/kg,内皮中含量普遍较高。18种氨基酸在籽瓜瓤皮中均有存在,其中必需氨基酸以缬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较高,非必需氨基酸以谷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含量较高。在所测的14种矿质元素中,籽瓜瓤皮中常量元素以K、Ca、Mg、P、S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以Al、Fe、Zn含量较高,矿质元素含量以外皮最高,内皮次之,瓤最低。不同产地所产籽瓜的成分含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分别立地(好、差)、密度(111株/667m2、124株/667m2、138株/667m2、152株/667m2和166株/667m2)、树体不同部位(基部、干部、顶部)和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四川巨桉纸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①两种立地条件上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差立地上的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木质素含量均大于好立地上木材的相应含量,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大于差立地。②林分密度对木材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在0·05水平上不显著,密度与立地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仅立地对木材化学成分(除纤维素含量外)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差、好立地上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密度138株/667m2和124株/667m2的林分。两种立地上综纤维素含量最低的均为密度为166株/667m2的林分。③两种立地上木材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含量在树体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大。差立地上的各种密度的林分中密度152株/667m2的林分热水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小,其余密度冷、热水抽出物均为干部最小;1%Na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小,木素含量为基部最小,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含量为基部最大。在好立地上,热水抽出物和1%N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为顶部最大,木素、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以干部最小。④两种立地上心、边材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异规律为差立地>好立地;纤维素及综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差立地。好立地上木材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木素含量为心材大于边材,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差立地上木材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其他化学成分均为心材大于边材。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厕所革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但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在节水防冻技术、技术模式适配性、粪污资源化利用、管护与运维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着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文献和数据调研,分析国外改厕工作的典型技术模式及其优缺点、适用性、运维机制等内容,总结提炼国外改厕技术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改厕技术模式选择、黑灰水协同治理、指导体系和系统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改善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旨在为我国干旱寒冷地区农村改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厕所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麦覆盖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明确旱地麦田休闲期覆盖的蓄水增产效果和生育期覆盖播种的节水增产效果,探索旱地小麦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覆盖和生育期覆盖的保水技术新途径。【方法】于2011-2014年在山西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以休闲期覆盖渗水地膜与不覆盖为主区,以生育期膜际条播、条播为副区,研究覆盖对旱地麦田3 m内土壤水分、小麦产量构成、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增产效率的影响。【结果】休闲期覆盖较不覆盖处理提高了播种期0-3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丰水年达40-41 mm,平水年达55-58 mm,欠水年达70 mm,且欠水年更有利于蓄积土壤水分于深层,显著提高了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达到20%以上,其覆盖的蓄水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且生育期配套膜际条播效果更佳。休闲期覆盖较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穗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提高2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且生育期配套膜际条播小麦穗粒数、千粒重也显著提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覆盖处理小麦播种期土壤水分每多蓄1 mm,丰水年小麦可增产21-27 kg·hm-2,平水年可增产16-18 kg·hm-2,欠水年可增产13-24 kg·hm-2,且休闲期覆盖条件下,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对产量的提升有较大的调控作用。生育期地膜覆盖保水后,旱地麦田节水、增产效果提高,单位粮食生产节水量提高10%以上,消耗1 mm土壤水分产量提高11%以上。【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覆盖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改善底墒,尤其欠水年蓄水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小麦花前土壤水分,促进有效穗数的形成,提高产量,且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效果更佳。底墒充足时,生育期膜际条播播种有利于提高旱地麦田的节水增产效果,而欠水年底墒不足时,会导致水分浪费和减产。  相似文献   

20.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羧酸酯酶(Ca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头、胸、腹部中CaE活性分别占50.8%,26.0%和23.2%,雌成虫各占33.0%,23.5%和43.5%,雄成虫各占26.5%,23.2%和50.3%。若虫、雌雄成虫的AchE活性均主要分布于头部,各占总活性的87.7%,71.1%和74.7%。差速离心结果表明,该飞虱CaE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57.0%~66.9%;AchE活性在胞质溶胶层中仅占5.8%~17.0%,而62.8%~76.9%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层、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层中。最后就上述两种酶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