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Cu污染条件下封闭循环水养虾系统的效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Cu2+污染对封闭循环水养虾系统的影响,选用0.3 mg/L Cu2+浓度,研究其对系统中水质、对虾生长、存活及生物滤器水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4 d的试验,养殖水体中Cu2+质量浓度在系统水处理单元作用下降为(0.089±0.012)mg/L,对虾能正常生长和存活,0.3 mg/L Cu2+处理质量浓度对生物滤器的化学需要量(COD)、NH4-N和NO2-N去除率及滤器中异养细菌、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数量不造成显著影响。处理系统对虾体内Cu质量分数为(42.91±6.10)mg/kg,与对照中质量分数(29.36±4.06)mg/kg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但均在国家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Cu≤50 mg/kg)范围内。在0.3 mg/L Cu2+质量浓度污染下,封闭循环水养虾系统仍能提供较好的水质条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饵料转化率,所养对虾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2.
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幼鲍养殖系统及养殖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皱纹盘鲍的养殖效果,该文设计了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养殖幼鲍系统,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的水质指标和耗能量,及不同养殖密度下幼鲍的生长率和成活率。结果表明,该系统适宜的幼鲍养殖密度为150个/屉(70cm×40cm×10cm/屉),为流水式养鲍密度的6~9倍。试验过程中水温、溶解氧、pH值、盐度、NH4+-N和NO2-N指标均达到幼鲍生长条件,NH4+-N和NO2-N体积质量基本稳定在0.023~0.065mg/L和0.014~0.041mg/L范围内。试验期间总耗电量为688.88kW·h,其中海水加热占总耗电量19.62%,相当于每天1.287kW·h耗电量,大约是流水式养殖加热耗能的1/7。该研究表明,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养鲍系统是一种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该系统可供选择养鲍设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内,以中性紫色水稻土为基质,水稻(Oryza sativa)为植被构建了模拟稻田生态系统用以处理农村污水,研究了外源污水(TN 15.0mg/L,其中NH4+-N 13.5mg/L,NO3--N 1.5mg/L;TP 2.0mg/L)加入4种系统后,土壤和田面水中各种形态氮、磷、pH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污水加入后3d土壤中NH4+-N、NO3--N、pH均达到峰值,其中NH4+-N 29.4~46.5mg/kg,NO3--N 12.3~21.4mg/kg,pH 7.9~9.1,完全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减量施肥处理,垄作与平作之间差异不显著。7d后NH4+-N、NO3--N、pH显著降低,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外源污水加入后3d,土壤中NH4+-N增加了5.76~9.70g/m2,显著高于田面水中NH4+-N的损失量1.15~1.34g/m2,田面水和土壤中NO3--N分别上升了0.64~0.91g/m2和2.02~4.12g/m2。表明田面水中NH4+-N的减少可能对土壤中NH4+-N的升高有一定的贡献,而田面水中NO3--N的增加量可能来自土壤。土壤中碱解氮和Olsen-P浓度均在污水加入后1d达到峰值,完全施肥处理显著高于减量施肥处理,垄作与平作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中TN和TP在试验期间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相同施肥条件下,垄作较平作能够获得更高的生物产量,意味着能够带走更多的氮、磷。  相似文献   

4.
鲍放养密度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及生物滤器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循环水养殖的排放水体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循环系统综合利用率为目标,比较了鲍(壳长为(38.34±1.63)mm,体质量(7.97±0.42)g)在高(500个/m~2)、中(300个/m~2)、低(100个/m~2)密度下养殖水环境的变化特点,并综合评价了移动床曝气生物滤器的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放养密度对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总氮(TN)、总磷(TP)、磷酸盐(PO_4~(3–)-P)浓度和可培养异养细菌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依次表现为高密度组中等密度组低密度组。中、高密度组硝酸盐氮(NO_3~–-N)、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弧菌总数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现行工况下(水循环率、温度、水力负荷等),生物滤器对TAN、NO_2~–-N、NO_3~–-N、TN、PO_4~(3–)-P、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40%、15.81%、2.93%、12.22%、2.91%、6.48%、9.47%。该生物滤器对养殖排放水中能够对鲍产生明显毒害作用的TAN、NO_2~–-N处理效果较好,使其均维持在安全的浓度范围内,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但对NO_3~–-N、TN的脱除以及低浓度PO_4~(3–)-P和COD的处理效率相对较低。因此,综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在该试验的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将皱纹盘鲍的密度设定为500个/m~2时是较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猪场污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猪场污水的可行性和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操作条件,为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猪场污水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参数,该文采用U型中空纤维膜和L式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对不同的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NH+4-N)进水浓度、溶解氧水平(DO)、污泥龄(SRT)进行了4种工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BR作为猪场污水处理好氧段是可行的,当进水COD平均浓度为1860 mg/L,U型、L式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10%,81.20%;NH+4-N进水平均浓度为511 mg/L,U型、L式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81%,93.61%。  相似文献   

6.
酸模浮床对污染水体净化效果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地区河道岸坡常见陆生植物酸模为试材,制成生态浮床,研究酸模浮床以及无植物浮床对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酸模对TN,NH4 -N去除率达92.40%,97.00%,为对照组去除率的4.47倍、1.10倍,其中酸模对NH4 -N的去除主要依靠水体微生物硝化反应,而对照组NH4 -N去除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氨的挥发引起;酸模组水体中NO3--N浓度出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酸模对水体TP,COD去除效果明显,酸模组TP,COD浓度分别比初始降低了79.17%,86.6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酸模对污染水体中氮磷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的优良物种而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农村多用户化粪池联用处理要求,对单独净化槽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两级厌氧一级好氧工艺改为一级厌氧两级好氧工艺,提高净化过程的生物处理能力。针对这种新型净化槽,调查了不同曝气量下的生活污水净化能力,分别测定了各区出水水质COD、BOD5、NH3-N和浊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一级好氧和二级好氧中的溶解氧随着曝气量的不断增加表现出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最后又快速增加的特点。在曝气量均为1.8L·min^-1时,一级和二级好氧区溶解氧分别为2.4mg·L^-1和3.1mg·L^-1.出水COD、BODs、NH3-N和浊度分别为23、13、7.6mg·L^-1和9NTU。若再增加曝气量,出水水质变化将趋缓,因二级好氧区生物降解的底物浓度较低,已成为主要的控制因素,所以基于能耗的考虑,曝气量的优化就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水力负荷、气水比、有机负荷和滤床高度。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从0.5m3/(m2.h)升高到3.0m3/(m2.h)过程中,化学需氧量(COD)和NH3-N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当水力负荷1.5m3/(m2.h)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为83.5%、74.9%;增加气水比使得系统中溶解氧充足,可明显提高COD和NH3-N去除率,当气水比为3.5:1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最大为87.5%、75.2%;低有机负荷不利于COD和NH3-N的去除,当有机负荷为COD2.4kg/(m3.d)时,COD和NH3-N去除率最低分别仅为49.6%、58.5%,有机负荷为COD4.8kg/(m3.d)时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0.9%和75.9%,但过高的有机负荷反而对NH3-N去除不利,当有机负荷为COD7.2kg/(m3.d)时,NH3-N去除率降低为61.7%;滤床高度对硝化反应去除NH3-N影响较大,NH3-N生物硝化反应去除行为主要发生在0.6~1.0m区域。试验表明采用BAF系统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是可行的,也为类似性质废水处理和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厌氧—好氧(UASB—SBR)法处理技术对杭州灯塔养殖总场的高浓度猪粪污水进行处理,COD总去除率达98%,NH3-N去除率达99%以上,出水COD浓度不大于150 mg/L ,NH3-N浓度不大于15 mg/L,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侧流磷回收新工艺的工艺效能,该试验在该工艺稳定运行条件下评价其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NH+4-N和PO3-4-P)去除能力和磷回收能力。结果表明:当进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NH+4-N和PO3-4-P的质量浓度为239.2~259.5、39.6~43.8、38.2~41.8和8.72~11.40 mg/L,出水中相应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2~21.6、8.5~9.6、3.6~4.7和0.31~0.49 mg/L,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COD主要在厌氧池被去除,NH+4-N主要在好氧硝化池中去除;污水中磷的去除主要由诱导结晶磷回收和生物除磷两部分组成;整个工艺中,磷去除效率为95.9%,其中诱导结晶磷去除率占总去除效率的71.5%,表明该工艺具有较大磷回收潜力。此外,后置曝气池可对出水中COD、NH+4-N和PO3-4-P浓度起着把关作用,有助于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曝气位置的上向流生物滤池处理对虾养殖污水,连续运行30d,分析出水水质,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装置污染状况。考察了对虾养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6项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养殖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上看,中下部曝气生物滤池(MUBAF)要优于底部曝气生物滤池(BUBAF)。在系统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7.62~8.20mg·L-1,氨氮质量浓度为0.62~0.65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54~0.59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23~0.27mg·L-1,无机氮质量浓度为1.40~1.47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24~0.29mg·L-1,水温为25℃~30℃时,中下部曝气生物滤池对养殖污水中6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5.2%、88.9%、58.5%、78.8%、75.3%和25.1%。可见,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亚硝酸盐氮和无机氮次之,化学需氧量和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活性磷酸盐去除率最低。总体而言,曝气生物滤池在水产养殖污水应用中处理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生植物滤池(UB和PUB)和固定膜生物滤池(SB)的复合净化模式,对鲍鱼养殖水体和系统排放水体进行净化,实现了循环水养鲍系统的清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滤池UB对养殖水体中总氨氮(TAN)具有很高的吸收效率,从而降低了SB的硝化负荷,大大减少了TAN、NO2-N、NO3-N和COD的积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养殖水体中TAN、NO2-N、NO3-N和COD的浓度分别低于0.19、0.01、1.75和1.20 mg/L。由于UB滤池的吸收作用和SB的硝化作用,养殖水体中PO3-4的浓度一直保持在0.30 mg/L以下。另外,这种复合净化模式具有调节水体pH值的作用,在试验期间,养殖水体中的pH值一直保持在8.11~8.14的良好水质范围,对鲍鱼的养殖十分有利。系统排放水经另一植物滤池PUB吸收净化后,PO3-4浓度降至0.22 mg/L 以下,NO-3-N的浓度甚至降至0.10 mg/L以下。本文还建立了养殖循环水体中无机氮的循环模型,用于对养殖水体中TAN、NO2-N和NO3-N的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流化床生物滤器净化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工艺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封闭式集约化养鱼,需要选择和使用效果好、负荷率高的水处理方法,以提高单位水体的鱼载量和降低成本。该试验在封闭式集约养鱼系统中采用了流化床生物滤器水净化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化床生物滤器出水总氨平均值低于0.5 mg/L时,鱼载量是固定床生物滤器的2~3倍,总氨负荷是固定床生物滤器的3倍,更节省水资源。采用该系统养鱼,鱼类生长正常,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和建筑费用可减少50%。  相似文献   

14.
零排放技术是循环流水水产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该文以机械—细菌—草综合水处理系统为基础进行零排放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生产系统的两个养殖池(各1.325 m3水)共养殖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62尾(平均体重208.3±28.6 g,养殖密度4.87 kg/m3)。经过25 d的运行,养殖池NO-3-N、TAN(总氨氮)、TN(总氮)、TP(总磷)、COD(化学需氧量)、pH等水质指标基本维持稳定(p<0.05),NO-2-N和SS(悬浮物)显著下降。在处理系统中,机械过滤器和生物滤器的大多数水质指标显著优于沉淀器沉淀区水质(p<0.05)。沉淀器沉淀区的高浓度污液定期(每天34.3 L)输送到植物滤器,间隔循环灌溉2.55 m2 NFT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并定期(每4 d一次)回流重复利用。牧草的净化使水质发生了显著的改善(p<0.01),NO-3-N、NO-2-N、SS的净化率超过90%,TN、TP的净化率超过85%,TAN和COD的净化率为45.2%和71.6%,此外,回流水的EC和pH显著高于污液,每次回流67.5±6.0L。淡水白鲳日增重4.55 g,饲料系数1.610。  相似文献   

15.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模拟池塘中,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其中在1mg·L^-1的浓度组中,3d内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分别达到了95.8%和90.2%;在25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8%;在50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7%和78.7%。此外,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亚硝酸盐氮,而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越低,对其去除效果越好,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在模拟池塘中,菌种的生长情况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呈负相关,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硝化菌的生长情况越差。对反硝化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其反硝化最适宜的pH值为6~7,温度为25~35℃;而且在同一pH值和温度条件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越低,反硝化菌对其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生物絮凝反应器对中试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污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计了一种生物絮凝反应器,用作中试规模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唯一水处理装置,研究其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12、6、4.5、3 h)条件下的运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可耐受最小HRT为4.5 h,当HRT降低至3 h,反应器发生不可逆的洗出现象而使试验不能继续进行。反应器絮体沉降性能一般,随着HRT的减小(12、6和4.5 h HRT),絮体体积指数(SVI-30)逐渐降低,但是始终大于150 m L/g,为丝状菌膨胀,主要的丝状细菌由TM7 genera incertae sedis逐渐演变为Haliscomenobacter和Meganema菌属,相对丰度逐渐降低。12 h HRT反应器污染物去除率最高。反应器亚硝氮(NO_2~--N)、硝氮(NO_3~--N)在4.5 h HRT出水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0.02±0.01)、(1.70±0.06)mg/L;氨氮(total ammonium nitrogen,TAN)、总氮(total nitrogen,TN)、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solids,SS)出水质量浓度在12 h HRT时最低,分别为(0.48±0.05)、(4.47±1.00)、(14.20±8.14)mg/L,同时未造成有机污染。4.5 h HRT对RAS养殖区污染物的控制效果最佳,TAN、NO_2~--N、NO_3~--N、SS质量浓度分别被控制在0.76、0.10、2.95、60.00 mg/L以下。反应器在不同HRT条件下均以异养细菌为主,主要通过同化作用去除TAN,好氧反硝化细菌和厌氧反硝化细菌同时是反应器的优势菌属。反应器可获得较长的稳定运行状态和良好的水处理效果,具有用作RAS核心水处理装置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其在RA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滤沟对城市路面径流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路面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运用工程措施对其实施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西安理工大学露天试验场设计和建设了6条不同配置方式的生态滤沟,通过试验分析生态滤沟对城市路面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基质中粉煤灰的净化效果较好,其对铵氮、总氮、可溶性正磷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0%~45%,25%~30%,90%~95%,60%~90%;较无植被情况,在有植被条件下生态滤沟对总氮的去除率可提高5%~30%,而对磷的净化效果相差不大;随着入流水力负荷的增大,生态滤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会降低,铵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在高水力负荷和低水力负荷时相差10%左右,可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磷的去除率在高负荷和低负荷时相差可达30%左右;随着进水污染物浓度的增大,COD、可溶解性正磷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铵氮去除率呈现增大趋势,总氮去除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入流时间的延续,生态滤沟对入流流量、入流水量、入流污染负荷的削减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多层生物滤塔去除废气中硫化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填料及单层滤塔中压降大、效率低的问题,以单层玉米芯生物滤塔为对照,研究了多层生物滤塔对低浓度H2S气体的净化效果,其适宜的工艺条件和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结果表明:填料分层填充可提高废气中H2S去除率,当进气浓度低于140 mg/m3时,H2S的去除率90%以上;H2S进气容积负荷、去除率与填料层填充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负荷低于42.2 g/(m3·d),下层200 mm填料对H2S总去除率的贡献在95%以上;填料含水率为55%~70%,生物滤塔的微生物活性较高,净化效率高;试验条件下,采用Michaelis-Menten模型进行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其中半饱和常数为12.4 mg/m3,污染物最大去除速率为909 g/(m3·d)。试验表明:多层生物滤塔净化效果优于单层,其气流分布更均匀,停留时间延长,压降低,效率高;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运行3个月,对H2S净化效率均稳定在90%以上,为进一步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