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抗真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植物抗病育种的新途径。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突破。本文重点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在抗真菌基因工程研究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鸣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53-54,58
随着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该文就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原理、目的基因、转化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植物抗病基因的抗病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成功克隆的基因、抗病基因产物的结构特征及植物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4.
植物抗病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在植物的病害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运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手段已经从植物中克隆得到大量的抗病基因,这些基因的克隆、鉴定、结构和功能分析对于深入研究植物和病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十分有意义。分别从克隆方法、种类结构、作用机制及进化等方面总结了抗病基因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的积累和植物抗病性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已作为一种崭新的概念和新技术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近年来,由于对植物抗病反应机制及植物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植物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经历识别、信号传递和防卫反应3个环节后,最终的互作表现为感病或抗病则取决于植物和病原菌双方的特性。所以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可以通过下面不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植物抗病及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础上的植物基因工程操作,为抗病虫害作物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条崭新而有效的途径。它主要通过将外源抗性相关基因导入受体植物以提高植物的抗性。目前,在抗病虫害基因的分离、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将就抗病及抗虫基因工程两方面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对植物抗病机理及信号转导途径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及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新的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不断被克隆,科研人员对于植物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中抗病(R)基因和无毒(Avr)基因的结构、功能,作用模式及作用机制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深入研究病原菌—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该文通过对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中植物病原识别受体的组成部分,抗病基因的结构域及种类,抗病基因与无毒基因及相互作用的两种模式及具体机制的总结,从植物抗病基因角度探讨了三型信号分泌系统下植物的抗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8.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作物单基因抗逆性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有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改变了许多生命科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作物抗病育种过程中 ,一些隐性的及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等不易通过田间抗性表现型筛选的抗病基因 ,如抗病毒基因、抗霜霉病基因等大都是隐性遗传的 ;植物线虫病的抗性也难以通过大规模的田间接种与表现型观察来评价。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 ,即通过选择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定序列的DNA分子标记 ,是提高上述类型抗病基因的抗原筛选鉴定、杂交分离后代汰选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的有效途径。DNA分子标…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是植物遗传学和植物病理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介绍了近十年来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包括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抗病基因的分类,抗病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并讨论了抗病基因的应用前景.另外,对近几年兴起的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研究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的策略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克隆抗病基因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的分子互作机理,而且为植物重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迄今为止,在拟南芥中已经克隆了十几个抗病基因。对拟南芥抗病基因的种类和特性、克隆策略以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定位克隆技术和转座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抗病反应分子机制、抗病相关基因、抗病基因与防卫基因在抗病反应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真菌无毒基因克隆与抗性蛋白互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s, Avr)是病原物遗传因子,能诱发寄主植物产生抗病性。真菌Avr基因的克隆、编码产物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及与寄主抗性蛋白的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的抗真菌病害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其编码AVR蛋白(又可以称为效应子,effector)通常富含半胱氨酸,效应子通过吸器或侵入丝被分泌到寄主细胞内促发抗性反应。在抗性反应过程中,效应子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植物细胞相应的抗性蛋白识别,这种识别机制与效应子和抗性蛋白的区段相关。以几个真菌病害为例,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无毒基因克隆、表达、以及与抗性蛋白的互作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农作物育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植物抗病基因被应用,但是大多数基因的抗性不能持久。因此,确定影响抗性持久性的各种因子,形成育种策略以增加抗性的持久性成为近50年来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本文回顾了持久抗性概念的提出及发展,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在持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持久抗性的遗传特点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植物抗病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也是植物 -病原物互作及植物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促进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对植物抗病性的鉴定方法、植物结构抗性、生理生化抗性及分子抗性三种水平的抗病机制与抗病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线虫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线虫侵染及致病相关目标基因、线虫与植物的互作、植物抗性反应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分子水平上植物抗线虫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未来10年内分子植物线虫学将在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源于生物技术的抗线虫作物品种商业化将使种植业者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也将为环境带来很大益处。  相似文献   

16.
从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看其基因结构、功能和进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技术及已克隆的一些抗病基因作了概述,归纳了抗病基因的类型、产物结构和功能,对抗病基因进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植物抗病基因类似序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对抗病育种和抗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已克隆出的基因研究表明,大多数的抗病基因都具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如NBS,LRR,LZ,STK和TIR等)。根据这些保守区域设计核苷酸引物,通过PCR技术已经获得很多的RGA,然后以此为探针筛选DNA或cDNA文库,最终可获得抗病基因的候选克隆,这就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同源序列克隆技术。文章简述了对抗病基因的结构特征,同源序列克隆技术及其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柚cDNA中NBS-LRR类R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黄代青  王平  吕柳新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0):1580-1584
 提取柚花柱的总RNA,通过逆转录合成其cDNA,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的NBS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对cDNA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 bp的PCR产物,对连接产物进行酶切归类,筛选得到不同类别的克隆12个,并进行了测序。通过序列同源比较分析发现,其中有10个片段属于NBS-LRR类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RGA),与已知植物R基因相应区段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1.5%~4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