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化学小分子SRC抑制剂PP1和PP2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感染宿主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将ILTV接种鸡细胞系LMH作为研究模型,检测了PP1和PP2对ILTV感染各阶段的作用。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ILTV感染细胞中,与DMSO处理组相比,PP1和PP2处理组的细胞死亡均明显增多,表明PP1和PP2促进了ILTV感染介导的宿主细胞死亡;高内涵细胞筛选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24h时,PP1和PP2处理组EGFP荧光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PP1和PP2可以促进ILTV的扩散,并且该现象不受ILTV中和抗体的影响,提示PP1和PP2可以促进ILTV的细胞-细胞间扩散;病毒特异性qPCR检测显示,PP1和PP2处理组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与DMSO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P1和PP2处理组之间的病毒基因组拷贝数也无显著差异(p>0.05),PP1和PP2对病毒复制无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PP1和PP2促进ILTV细胞-细胞间扩散的具体作用方式,本研究利用多种颜色及理化性质不同的染料对LMH细胞膜、细胞质以及ILTV囊膜分别进行染色检测,结果显示PP1和PP2能够促进ILTV进入细胞,但对ILTV吸附细胞和细胞间胞质直接联系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初步确定了PP1和PP2影响ILTV感染的具体作用方式,为对其进一步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A型流感病毒PB1-F2蛋白对转录因子AP-1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PB1-F2蛋白的表达对AP-1转录活性的调控,利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B1-F2对c-Fos/AP-1的m RNA转录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以ER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抑制ERK1/2的活性后,以验证PB1-F2调控AP-1是否通过ERK1/2激酶介导。结果显示:A549和293T细胞中表达PB1-F2蛋白后,AP-1的转录活性均显著升高,并且c-Fos/AP-1的m RNA转录水平呈现显著上调;过表达PB1-F2蛋白同样能够显著上调磷酸化ERK1/2水平;以U0126抑制ERK1/2激活后,PB1-F2上调AP-1转录活性的作用显著下降。本研究表明,流感病毒PB1-F2蛋白能够通过激活ERK1/2激酶诱导AP-1转录因子的活化,为进一步研究PB1-F2蛋白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的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纯化灭活的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研制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EMC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D1、2A2、2B6和4E2。经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抗体效价分别为1∶1 600,1∶6 400,1∶6 400和1∶3 200,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1.63×106,1∶3.28×106,1∶1.13×106和1∶5.63×105。1D1和2A2单抗亚类为IgG1,2B6和4E2单抗亚类为IgG2b,轻链均为κ型。Western blot结果表明,1D1、2A2和4E2能特异性识别病毒的VP1蛋白,2B6能特异性识别病毒的VP2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4株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均能识别EMCV。本研究获得的4株特异性单抗,将为EMCV诊断方法的建立和病毒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非结构蛋白2(NSP2)之间的差异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根据PRRSV、S1、SY0608株NSP2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两毒株的NSP2基因,克隆到pFastBacTM HTB杆状病毒载体中,将筛选的阳性重组载体pF-SI-NSP2和pF-SY-NSP2,分别转化至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的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中,经蓝白菌落筛选和PCR鉴定,获得重组表达载体rBac-S1-NSP2和rBac-SY-NSP2.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Ac-S1-NSP2和rAe-SY-NSP2,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PRRSV S1和SY0608株NSP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蛋白与自然感染PRRSV的猪血清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NSP2蛋白的功能及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级进代次夏寒杂交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夏洛莱和小尾寒羊杂交羊F1、F2、F3代(分别含1/2、3/4、7/8夏洛莱血液)为研究对象,与小尾寒羊进行比较,对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寒杂交羊F1、F2、F3代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极显著高于(p<0.01)纯种小尾寒羊。其中在F1、F2、F3代中,F2代羊既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又有较高的繁殖率,是具有最大杂交优势的一代。  相似文献   

6.
以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的S糖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2对小干扰RNA(siR-NA),分别为SS1和SS2.将SS1和SS2分别转染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并在转染后接种HEV,48 h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血凝试验,TCID50测定以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SS1和SS2抑制HEV在N2a细胞中增殖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转染细胞感染HEV48 h后,SS1和SS2干扰组细胞出现的绿色荧光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凝效价分别是对照组的1/18和1/32,病毒感染滴度分别是对照组的1/28和1/103,两干扰组的HEV基因组的拷贝数分别是对照组的76%和84%.以上结果表明,SS1和SS2均对HEV在N2a细胞中的复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SS2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该项试验研究结果不仅为HEV致病机制盼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可为抗HEV新型药物及抗病育种新靶点的设计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克隆、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胚胎致死异常视觉基因1和2(SjELAV-like 1和SjELAV-like 2),并将获得的纯化蛋白rSjELAV-like 1和rSjELAV-like 2与206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评估rSjELAV-like 1和rSjELAV-like 2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rSjELAV-like 1和rSjELAV-like 2在减轻宿主虫荷和肝卵方面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rSjELAV-like 2免疫可明显影响虫卵孵化能力;在第1次免疫后rSjELAV-like 2 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对照相比,呈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rSjELAV-like 2 比rSjELAV-like 1更适合作为疫苗候选分子,为日本血吸虫疫苗的研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研究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用纯化的EH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获得了2株(1A5和8H6)能够稳定分泌抗EH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和1∶512,腹水效价分别为1∶1 024 000和1∶2 048 000;McAb 1A5和8H6 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0.9 mg/L和0.7 mg/L.间接ELISA结果显示,2株单抗仅与EHDV反应,不与蓝舌病病毒、赤羽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和BHK细胞反应,表明2株单抗特异性良好.这2株单抗的获得为研究EHDV生物学特性和建立EHDV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参照GenBank中禽源核苷二磷酸激酶2(NME2)基因序列,设计了NME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扩增NME2基因,经双酶切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F1α-Myc,得到重组质粒pEF1α-Myc-NME2。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F1α-Myc-NME2转染DF1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对目的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yc-NME2融合蛋白在DF1细胞内得到了正确表达。本研究为后续研究禽源NME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涂白剂的配制浓度与涂白时期对防治茂谷柑果实日灼的效应,研究表明,A1B2组合防治效果最好,与A2B1、A2B2、A3B1和A3B2比,其差异性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与A1B1比,其差异性也达到5%的显著水平;其次是A1B1,它极显著优于A2B1、A2B2、A3B1和A3B2。使用胶水作涂白材料的附着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测分析ADPN及其受体在鸡骨骼和成骨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提取蛋鸡龙骨和鸡成骨细胞总RNA,采用PCR定性分析鸡骨骼和成骨细胞中是否含有ADPN、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s1,AdipoR1)和脂联素受体2(Adiponectin receptors2,Adi-poR2),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蛋鸡龙骨和成骨细胞中AdipoR1和AdipoR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鸡龙骨和成骨细胞中表达AdipoR1和AdipoR2;AdipoR2 mRNA含量显著高于AdipoR1 mRNA。研究表明:AdipoR1和AdipoR2在鸡骨骼和鸡成骨细胞中表达,且提示在骨骼中ADPN可能主要与AdipoR2结合,通过内分泌的形式影响鸡骨骼代谢。  相似文献   

12.
不同级进代次夏寒杂交羊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夏寒杂交羊F1、F2、F3代(分别含1/2、3/4、7/8夏洛莱血液)为研究对象,与小尾寒羊进行比较,对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寒杂交羊F1、F2、F3代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极显著高于纯种小尾寒羊(P<0.01)。其中在F1、F2、F3代中,F2代羊既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和产肉性能,又有较高的繁殖率,是具有最大杂种优势的一代。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获得编码牛PU.1蛋白的cDNA;以pIRES2 DsRed-Express2为骨架构建牛PU.1基因表达载体pIRES2 DsRed-Express2-PU.1,并利用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分别转染H293T细胞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荧光观察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牛PU.1的表达载体,为下一步研究牛血单核细胞分化及牛抗病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 ,稚蚕人工饲料育应避免蚁蚕饥饿和冷藏 ,1~ 2龄平板一回育 ,张种用干粉 1 0~ 1 1kg ;条状每龄一回育 ,1龄用干粉 0 2 5~ 0 2 8kg ,2龄用干粉 0 75~ 0 82kg ;蚕座面积 1龄 0 7m2 ± 0 1m2 /张种 ,2龄 1 4m2 ±0 1m2 /张种。  相似文献   

15.
甘露寡糖对犊牛血液免疫球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 30头犊牛 ,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6头。对照组饲喂不含甘露寡糖的牛奶 ,试验 1、2、3、4组分别喂含甘露寡糖 1、2、3、4 g的牛奶 ,通过 30d的试验。结果表明 ,其头平均增重对照组和试验 1、2、3、4组分别为 1 1 .0 2、1 2 .1 2、1 2 .2 5、1 0 .6 2和 1 1 .30kg ,试验 1、2、3、4组增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 1 0、1 1 .2、- 3.6和 2 .5 %。试验 1、2、3、4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 1 4 .4、1 3.6 8、-1 5 .4、和 - 7.5 2元。试验结束后对试验 1组和对照组犊牛血液免疫球蛋白IgG、IgA进行测定 ,发现试验 1组比对照组IgA水平提高 2 2 % ,IgG提高 0 .6 % ,研究证明 ,饲喂 1g甘露寡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20,(3):83-90
Tiki基因为新发现的基因,在蛙上的功能研究证实Tiki在头部诱导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TiKi基因包含TiKi2和TiKi1两种类型,因此建立一种同时敲除TiKi2和TiKi1两种基因的兔模型,能更好地研究TiKi基因是否影响兔头部的早期发育。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系统结合原核期受精卵RNA胞质内显微注射来建立家兔双基因打靶技术体系。考虑到TiKi1和TiKi2的同源性比较高,可能相互之间存在补偿效应,于是设计了一个gRNA能同时靶向TiKi1和TiKi2。将200 ng/μL Cas9 mRNA和20 ng/μL gRNA注射到51个处于原核期的家兔受精卵的胞质内,移植到6只受体兔体内,共计生出12只仔兔,经测序鉴定其中有1只仔兔为TiKi1和TiKi2双等位基因敲除模型。结果表明CRISPR/Cas9系统对于家兔双基因修饰研究是一种高效和简便的工具,成功建立的TiKi1和TiKi2双基因敲除兔模型在评估新药疗效、基因治疗等的研究领域中将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犬2型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2,CAV-2)主要引起犬科动物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且其传染性极强,全球范围内感染率非常高,但现有的临床防治措施难以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和快速特异性治疗患病动物。为了获得可用于CAV-2基础病毒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所需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将浓缩纯化的CAV-HN45株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筛选出2株能分泌CAV FIBER蛋白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1-A12-C6、8-A12-B10,抗体亚类分别为IgG2a和IgG2b。腹水纯化后质量浓度为1 g/L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效价为1-A12-C6:1∶8 192; 8-A12-B10:1∶2 048,2株单克隆抗体均不能用于免疫印记试验检测。抗体具有体外中和病毒的活性,1-A12-C6和8-A12-B10抗体的CAV中和效价分别为1∶256和1∶64。本研究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建立快速、高效的CAV-2免疫学检测技术和CAV-2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角蛋白关联蛋白1(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1,KAP1)家族基因长度多态与重复序列特点。研究对牦牛和黄牛KAP1家族基因进行测序,并与绵羊已知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牛KAP1家族位于19号染色体,根据绵羊KAP1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相似性,重新命名了牛KAP1家族基因B2D、B2A、KAP1-1和B2C为KAP1-4、KAP1-1、KAP1-2、KAP1-3(按照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KAP1家族基因之间在3'和5'端区域高度保守,中间有重复序列长度差异,其中牦牛KAP1-KAP4基因发现有30 bp的长度多态。研究其蛋白序列发现5个氨基酸为基序的重复序列B(CCQTS)A1(CCQPT),以及一个新的重复序列C(SIQTS)。本研究结果说明重复序列是KAP1家族基因间和基因内的主要差异区域,这可能与其角蛋白结合螺旋数相关。  相似文献   

1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825头奶牛注射1次或2次微量元素补充剂,其中含有锌20mg/ml.锰20mg/ml,硒5mg/ml和铜10mg/ml,研究其对奶牛第1次输精受胎率的影响。试验奶牛被随机分为试验1组(注射1次),试验2组(注射2次)和对照组。试验1组中,190头泌乳38~45d的奶牛接受1次5ml微量元素补充剂的注射,与试验1组奶牛情况相似的对照奶牛头数为227头。试验2组中,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B1免疫检测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毒性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包括AFB1、AFB2、AFB2a、AFG1、AFG2、AFM1、AFM2、AFQ1、AFQ2a等10余种毒素。作者介绍了黄曲霉毒素B1和M1抗体制备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检测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寻求安全、快速、准确和经济的检测方法已成为黄曲霉毒素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