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比较在传统的淡豆豉(黑豆、黄豆)发酵工艺中加入人参后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变化,考察人参在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以大豆苷、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0.5);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结果以黄豆为原料发酵的淡豆豉,加入人参后大豆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升高,染料木苷显著降低;以黑豆为原料发酵的淡豆豉,加入人参后大豆苷的含量显著降低,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升高。因此,淡豆豉传统发酵工艺中加入人参后,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因原料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
建立淡豆豉中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淡豆豉中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UV法测定总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4.6 mm,5.0μm);甲醇-0.1%冰醋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1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261 nm波长测定淡豆豉提取液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淡豆豉中大豆苷元、染料木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79和14.87 min,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0%和100.53%。总异黄酮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1.44~7.20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2.26%。该法简便易行,能够用于评价淡豆豉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测定淡豆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以28批不同产地淡豆豉为供试材料,建立对淡豆豉中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6种活性成分含量同时测定的一测多评方法,并验证该方法在淡豆豉质量分析中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结果 显示:以70%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加热回流提取60 min进行前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染料木苷为内参物,建立大豆苷、黄豆黄苷、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一测多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66,1.089,0.926,0.978和1.894.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量结果间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淡豆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引进的78份多年生野生大豆为材料,在上海繁殖时,观察了形态性状、测定其叶片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含量,旨在明确变异范围和特点,筛选优异材料,为多年生野生大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供试的多年生野生大豆中,Glycine falcata种有5份材料表现较好;Glycine tabacina种有9份材料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最高.根据形态性状和大豆叶片异黄酮含量的综合表现,发现Glycine falcata种是异黄酮含量较高的优异多年生野生大豆资源.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抑菌活性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为测试菌株,对大豆异黄酮混合水解苷元、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元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且随浓度的增加效果增强;大豆异黄酮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要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豆异黄酮混合水解苷元和染料木黄酮的抑菌效果优于黄豆苷元,三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2和0.8 mg.mL-1;染料木黄酮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黄昀  张永忠 《大豆科技》2007,(1):19-20,31
以染料木苷为标准品,利用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哈尔滨市售的若干大酱产品进行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香其酱"和"正阳河"的大豆异黄酮平均测定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0.064%和0.068%,而"松岛"的含量较低,仅有0.011%.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的异黄酮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主产于中国,古时为珍贵药材,但现代将其作药用的研究较少。以同样种植条件下收获的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为材料,用HPLC法、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残渣法分别测定其大豆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此比较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12种大豆异黄酮类组分的总含量大小顺序为:野生大豆〉黑豆〉大豆;野生大豆和黑豆中黄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特别突出,而且其相应的苷元含量也较高,大豆中则是丙二酰基化的黄豆苷和丙二酰基化的染料木苷含量特别突出,而其相应的苷元组分含量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总含量与其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说明野生大豆的药用研究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物质.研究并建立了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籽粒中黄豆苷、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3种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同时,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建立的大豆异黄酮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黄豆苷、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25-20.0 μg·mL-1、0.625-10.0 μg·mL-1和1.25-20.0 μg·mL-1;回收率范围为97.1%-99.5%;重复性测定的相对相差均低于5%;不同实验室对黄豆苷、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5%-3.42%、2.44%-4.84%和1.43%-3.06%.上述结果说明该方法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同一实验室重复性和多家实验室的再现性评价结果优良,适合作为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淡豆豉是一种以黑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但其炮制周期长且质量不稳定。本研究以从淡豆豉自然混菌发酵中筛选出的1株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C5菌株作为发酵菌种,进行纯种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研制。选取葡萄糖添加量、料液比以及酵母菌接种量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并对淡豆豉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和葡萄糖添加量对大豆苷元产量的影响极显著,而接种量的影响不显著。最终确定炮制工艺为:葡萄糖添加量8.5%、料液比1∶2.4、接种量10%,炮制周期为6 d。炮制过程中糖苷含量逐渐降低,苷元含量显著升高。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产量分别达到964.51和1 123.28μg·g-1。本研究为酵母炮制型淡豆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