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马、驴、牛、奶山羊和猪的哈德氏腺及瞬膜腺进行解剖及组织学观察,表明这些家畜的瞬膜及瞬膜腺都很发达,在腺体的间质内都查到一定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而位于瞬膜深部的哈德氏腺只有猪是一个发达而又独立的腺体。牛的哈德氏腺不发达,紧连在瞬膜腺之尾部,并与瞬膜腺包于同一被膜,两者无明显的界线。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这两个腺体的区别,但未观察到马、驴、奶山羊的哈德氏腺。  相似文献   

2.
采集0、1、2、3、4、5、6、10、14、18、22、26、30、34、38周龄健康中国黄羽鹌鹑的盲肠扁桃体,测量盲肠扁桃体的生长指标,观察盲肠扁桃体的显微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黄羽鹌鹑盲肠扁桃体位于回肠、盲肠、直肠三者连接处的盲肠基部,盲肠扁桃体近盲肠的基底部分由于盲肠壁增厚、增宽,容易与其他部位分离,盲肠扁桃体在鹌鹑孵化时已存在,0~38周龄皆具备完整的外部形态,表面光滑且饱满;盲肠扁桃体的结构由内到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黏膜包括上皮、固有层和肠腺;在透射电镜下可见结构清楚的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肠绒毛,且线粒体嵴清晰可见;盲肠扁桃体质量、生长指数及左、右侧的长和宽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均为早期随着周龄的增加不断增长,后趋于平稳,绝对质量和生长指数均在6周龄达到最大,除22周龄右侧长径外,10~38周龄盲肠扁桃体生长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国黄羽鹌鹑盲肠扁桃体的发育在出生后逐渐发育,0~6周龄为快速发育期,在6周龄达到成熟,10~38周龄为成熟持续期。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鹌鹑的胰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鹌鹑胰腺表面为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伸入腺体内形成结缔组织支架,将胰腺分为界限不明显的许多小叶。胰腺上皮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构成。外分泌部占绝大部分,分为腺泡和导管。导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叶间导管和胰管组成。内分泌部为胰岛,不规则地散布于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以上研究为鹌鹑的饲养管理、生理研究、疾病诊治提供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中国水牛(Bubalus bubalis)鼻唇镜系统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九例水牛鼻唇腺的组织学观察,证实其是高度特化的复管泡状腺,腺体由腺末房和导管两部分组成。由于结缔组织的深入,把腺体分隔成腺叶和腺小叶,叶间和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分布有成纤维细胞、浆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等。腺末房由锥形腺细胞围成,外包肌上皮细胞。腺泡腔小。腺细胞的胞质中可见多而粗大的分泌颗粒或小而少的分泌颗粒。腺细胞间有细胞间分泌小管。腺细胞是局部分泌型。导管由闰管,分泌管、小叶内和小叶间导管、叶内和叶间导管、排泄管等组成。从分泌管细胞基部存在纵纹的形态学特征,启示它有分泌水分和离子的作用。排泄管贯穿腺体全长中轴,最后直接开口于鼻唇镜表面。实验结果可以认为,中国水牛的鼻唇腺是属于唾液腺,而不该归属于皮肤腺。畜体正常时,鼻唇腺分泌物湿润鼻唇镜表面,可以作为畜体生理状况的局部指征;不断用舌舐舔鼻唇镜表面,从而不断燕入腺体分泌物是有助于消化作用的。从腺体结缔组织中存在浆细胞、小淋巴细胞的特点看,它亦具有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特点。【方法】采集中国黄羽鹌鹑的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及直肠,常规方法制备石蜡切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oin-peroxidase complex,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SS细胞定位。【结果】SS细胞主要分布于腺胃及小肠各部位,其中以腺胃分布数量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空肠、回肠及直肠分布均较少;食管、嗉囊、肌胃及盲肠处均未发现有其分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腺胃SS细胞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肠道各部(P<0.05),而肠道各部位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S细胞的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三角锥形及梭形为主,多分布于腺胃腺叶内细胞之间、肠腺上皮细胞之间和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SS细胞的分布数量在雌雄鹌鹑各相应部位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形态特征相同。【结论】中国黄羽鹌鹑消化道SS细胞呈现由小肠头端向直肠尾端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在腺胃处分布数量最高,形态多为圆形、椭圆形、三角锥形及梭形,这可能与其消化道相应部位的生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白介素21(IL-21)在鹌鹑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观察IL-21的分布特点,取42日龄中国黄羽鹌鹑盲肠扁桃体,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白介素21进行组织学定位,观察阳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显示,IL-21阳性反应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梭形,有的呈团块状,阳性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下固有层中,少数位于肠腺周围,生发中心周围也有少量阳性细胞分布。证实IL-21在鹌鹑盲肠扁桃体中广泛存在,分布数量及反应强度与局部免疫细胞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范卫国  陈秋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61-10464,10480
[目的]观察中华鳖输卵管独特的组织结构。[方法]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PAS)对中华鳖输卵管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中华鳖输卵管划分为漏斗部、蛋白部、狭部、子宫部和阴道部。纵切面上主要分为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上皮主要由具纤毛的立方上皮细胞、无纤毛和有纤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组成。黏膜下层的腺体主要为管泡状腺和分支管状腺,腺体通过导管分泌物质进入管腔。肌层主要由环形肌组成,从子宫部向后,肌层逐渐增厚。外膜为浆膜,在输卵管系膜处为结缔组织。[结论]中华鳖作为一种独特的爬行类动物,其输卵管结构明显不同于其他物种。  相似文献   

8.
前言本文为细毛羊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新疆细毛羊消化管的研究”已发表于我院学报学报83年第一期P 1—8) 本文重点问题是:一、粘液腺。二、肝内的胆管系统。三、唾液腺的纹状小管。但为了保持完整起见,将其它有关问题合并叙述。一、材料与方法: 细毛羊9只(公羊3只、母羊6只)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度7微米,H·E染色。二、结果 (一)唾液腺: 1.腮腺:为纯浆液腺。 (1)间质:外表由致密结缔组织的被膜包围,被膜的厚度不等。被膜外面,多由脂肪组织构成的脂肪膜包围。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腺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小叶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了第6周到出生前山羊小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1)出生前山羊小脑皮质内颗粒层细胞在第10周龄以前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第10周龄以后开始分化,但直到出生前山羊小脑皮质内颗粒层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缓慢。(2)小脑浦肯野氏细胞在第7周龄以前处于未分化状态;在第7周龄开始分化,第7~14周龄处于不成熟期;第15~18周龄浦肯野氏细胞处于发育成熟期,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均出现并充满整个胞体,细胞核膜趋于成熟,核内常染色质发达,中央核仁发育成熟;浦肯野氏细胞自第19周龄开始进入成熟期,细胞内尼氏小体开始形成并发育,但其体积较小,界限不明显,这表明浦肯野氏细胞在出生前尚未完全成熟,出生后仍存在一个较长生后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H.E染色,观察鹌鹑免疫器官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鹌鹑法氏囊黏膜层有6~10个大小不一的皱襞,每个皱襞由10~12淋巴小结组成;2)胸腺被结缔组织分成许多不完全分开的胸腺小叶,胸腺小叶的髓质连在一起,髓质内含有胸腺小体,还有许多网状细胞团;3)脾脏包括被膜和实质,脾脏的被膜较厚,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其中分布有大量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血管。该研究揭示了8日龄鹌鹑免疫器官的具体发育状况,为鹌鹑发育生物学提供资料,为其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60只1日龄肉雏鸡平均分成A、B、C三组。A组于1日龄手术切除哈德氏腺,12日龄时A、B两和新城疫疫苗点眼,C组为非免疫对照组。23日龄时,采集泪液和血清做血凝抑制(HI)试验,同时采取哈德氏腺、结膜结合淋巴组织(CALT)和泪腺做组织切片。结果,A组血清抗体水平与B组相当,泪液则显著降低,但比C组高得多。B组泪液抗体效价比血清高,差异极显著。组织学观察,A组泪腺上皮下有明显的淋巴小结,少数雏鸡原  相似文献   

12.
Pinealectomy in juvenile Japanese quail (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 exposed to stimulatory photoperiods results in delay of ovarian and oviducal development and decreased pituitary weight. These effects are transitory and occur during a phase of growth immediately preceding the onset of sexual maturity. No effect was found in ma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ineal gland in females has a stimulatory effect on gonadal growth during matur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鹌鹑泄殖腔腺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雄性泄殖腔腺的腺上皮可按细胞的大小,细胞质的嗜色性,分泌颗粒的电子密度和细胞核异染色质量等方面,将柱状细胞分为两种类型。比较雄体和雌体泄殖腔腺的胚后发育表明,雌成体泄殖腔腺相当于雄性胚后发育至23日龄左右的水平,结构简单,分泌活动较低。根据泄殖腔腺发育的测微数据与睾丸发育增重数据分析,表明二者的胚后发育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VIPR-1基因是否能作为鹌鹑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分子标记或者候选基因,以中国黄羽鹌鹑、中国白羽鹌鹑、朝鲜鹌鹑3个蛋用鹌鹑品种作为实验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和测序技术检测VIPR-1基因的外显子6-7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状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在3个蛋用鹌鹑品种中的VIPR-1基因外显子6-7区域共检测出15个SNP位点,分别为A94G、G97T、C201T、A204G、A233G、C260G、A299T、C354T、A355G、C378T、C407G、A425C、A543G、G585T、A586G。对HpyCH4IV位点(A355G)进行酶切分析,可以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AA(285 bp/811 bp)、AG(285 bp/811 bp/1 096 bp)和GG(1 096 bp)。中国黄羽鹌鹑和中国白羽鹌鹑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27、0.636、0.136和0.087、0.609、0.304。朝鲜鹌鹑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和0.765。1~4周龄时,VIPR-1基因的HpyCH4IV位点与中国黄羽鹌鹑的日增重、体重、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胫围有显著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中国白羽鹌鹑的胫围有显著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朝鲜鹌鹑的体重、胸宽、胸深有显著关联性(P<0.05)。5~7周龄时,VIPR-1基因的HpyCH4IV位点与中国黄羽鹌鹑的体重、胸骨长、胫长、体长、胸宽、胸深、胫围、日增重和相对生长率均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中国白羽鹌鹑的日增重和相对生长均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朝鲜鹌鹑的体重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综上研究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6-7的HpyCH4IV位点(A355G)对蛋用鹌鹑的早期生长性状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固始鸡十二指肠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组织学特点,应用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切片技术,对0~20周龄父母代固始鸡的十二指肠进行了发育形态学研究,并用Logistic方程模型模拟十二指肠质量的生长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固始鸡十二指肠的长度、质量、周长、绒毛长度、肠腺隐窝深度、肠腺宽度及各肌层厚度均增大;十二指肠相对生长率、十二指肠指数和肠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肠绒毛有分支现象;淋巴组织的发育比较缓慢,到6周龄后才出现有淋巴小结。  相似文献   

16.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是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s)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效应器,对机体生长发育进程中有重要影响。为探讨IGF-1R基因多态性与蛋用鹌鹑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中国黄羽鹌鹑、北京白羽鹌鹑、朝鲜鹌鹑3种蛋用鹌鹑的IGF-1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IGF-1R基因的多态性与鹌鹑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蛋用鹌鹑群体中检测到IGF-1R基因A57GA72T两个突变位点,A57G位点发生了A/G碱基突变,有AAAGGG三种基因型;A72T位点发生了A/T碱基突变,有AAATTT三种基因型。中国黄羽鹌鹑的A57G位点对胫长、胸骨长和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A72T位点对体质量和胸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GAA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AAA对胫长、胸骨长、胫围有明显影响(P<0.05)。北京白羽鹌鹑的A57G位点对体质量、胫长、体长、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A72T位点对胸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AAA对体质量和胸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AATGGAAGGAT对胫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GGAA对胸深有显著影响(P<0.05)。朝鲜鹌鹑的A57G位点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A72T位点对胸骨长和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GAA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GAT对胫长和胸宽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IGF-1R基因可以作为候选基因应用于蛋用鹌鹑体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雌激素受体(ESR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鹌鹑蛋品质的关系,采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法对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北京白羽鹌鹑3个群体的ESR1基因与鹌鹑蛋品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鹌鹑ESR1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4、外显子8在北京白羽鹌鹑、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3个群体中都检测到了CC、CT、TT三种基因型。外显子1在3个鹌鹑群体中均表现为CC基因型频率最高;外显子8在3个鹌鹑群体中均表现为TT基因型频率最高;外显子4在中国黄羽鹌鹑、朝鲜鹌鹑中TT基因型频率最高,分别为0.409、0.617,而北京白羽鹌鹑以CC基因型频率最高(0.66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检测群体中,外显子4的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的蛋黄高度和蛋黄指数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的蛋黄宽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P<0.05),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外显子8在蛋黄指数上,CC基因型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P<0.05);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的蛋黄宽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ESR1基因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候选基因应用于蛋用鹌鹑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