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岳静 《茶业通报》1998,20(4):28-29
近几年来传统的茶叶生产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小规模与现代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专业化与社会化等方面的矛盾,使我国茶叶产销渐入困境。要解决茶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体制转变,逐步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是:依靠政策、科技、资金投入、市场发展、提高茶叶质量、选择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1茶业产业化的有效模式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广大茶农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茶农自主决策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2.
王文杰 《茶业通报》1999,21(1):43-44
实现茶业产业化能促使茶业经济发展振兴。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情况的变化,茶叶经营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特别是名优茶市场,一些国营、集体茶场由于经营不力,纷纷趋于解体,茶业产业化形势严峻。笔者以为打开茶叶市场销路,建立稳定的茶叶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3.
瞻前的风波茶业管理制度改革是茶业经济发展应有的必要措施。改革前后必然出现各种新的矛盾,必须重视这些新的矛盾,发动群众性的研究,力求尽快解决统一。1982年年底全国茶业会议,盘算茶叶商品库存有600多万担之多,群称大量积压,掀起茶叶生产过剩的动乱不安的局面。作者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于1983年《茶业通报》第二期发表“茶叶商品产销严重脱节,必须研究解决”,提出茶叶生产与预测技术、与茶叶品  相似文献   

4.
以良种为突破口推进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茶叶生产与出口大国,为迎接世纪之交茶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促进茶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结构,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良种为突破口,加快无性系良种的选繁与推广应用,扩大良种名茶与名牌产品的产销,促进茶叶总体质量水平与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茶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本文试就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九五我省茶树良种选育的重点及加快良种推广应用的关键措施作一简述。1良种是建设一优两高茶业推进茶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应对入世,中国国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为:以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优势茶叶产品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发展龙头企业,提升茶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高茶叶质量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湄潭作为一个产茶大县,提出了茶叶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湄潭县实行茶叶产业化经营进行探讨,介绍了开发与生产精深加工茶产品的重要性;提出了对湄潭县茶叶进行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国征 《茶业通报》2005,27(4):169-169
本文简要分析了祁门县茶叶生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科技手段,在良种推广、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和茶业产业化等领域,提高祁门县茶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03,25(3):137-139
经营制度的创新是近代茶业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它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其目的是要通过经营方式企业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摆脱茶业危机,振兴茶业,实现茶业的新生。虽然由于历史的局暂,这种努力的偿试没有最终达到目的。但近代茶业逆境奋起的精神可嘉,对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茶叶产业化道路,建立茶业现代企业制度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茶业经营制度创新的背景和概貌经营制度受制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千百年来,我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决定了茶叶的种植、制造、销售方式,其突出特点就是小生产者性。虽然也偶有较大规模的商品经营…  相似文献   

9.
试论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茶业产业化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茶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入。由于茶叶商品率高,生产区域性强,又是农林产品中率先放开的品种之一,其产业化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并经过了一段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历程。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为茶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1.1 茶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是我们经济工作必须牢固确立的战略思想。在前些年我们缺乏经济工作经验,追求高速度,忽视可持续,往往一个项目几年后就进入了衰退期,造成了经济滑坡。而我们的茶业是一个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汪春园 《茶业通报》2005,27(1):11-12
从茶园基础、茶叶产品和茶业产业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安徽茶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即加快以良种化与生态化为重点的高标准茶园建设,夯实竞争基础;提高名优茶质量与开发多样化产品,赢得竞争优势;扶植龙头企业与塑造知名品牌,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增强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黔北茶业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及区位优势,茶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了依托科技支撑,做强做大黔北茶产业的构想:首先做好茶业发展规划布局,通过技术攻关构建核心技术体系,通过政府支持构建荼产业发展平台。其次在加快黔北茶叶产业化进程中,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通过提高茶农的比较效益,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实现茶业产“化经营。第三是通过技术进步抑制土地与劳动的边际效益递减,提高茶农的生产技能,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岳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生态茶业优势明显;岳西生态茶业经济的框架模式是:建园生态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无害化、加工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生态茶园建设有机茶生产,茶、果立体栽培,茶、菜(或肥、草、药)复合栽培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来看,生产是起点,经过分配,交换最终实现消费。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当产品在市场上。当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了交换,产品的使用价值才最终被实现,生产的目的才达到了。马克思说“因为只是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茶叶商品生产须同市场紧密相联,同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需求紧密结合。在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变化快,竞争激烈的新形式下,研究茶业经营指导思想,探讨我国茶叶商品生产发展的方向,促使茶叶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茶业品牌生态系统的指标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福建茶业品牌经营的适宜策略,基于品牌生态学视角勾勒福建茶叶品牌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要素的权重水平,从而判断出福建品牌茶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与要素倚重。研究表明,产品资质及企业运作是茶叶品牌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安全性指标和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及市场拓展力对于茶叶品牌的竞争力提升最为重要。此外,茶农的安全生产及政府的市场管理力度、茶业协会的行业规范力度都对茶叶品牌的市场成长发挥重要影响。而就消费市场而言,必须注重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培育以及依据目标市场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文化消费习惯进行茶叶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市场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茶园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不利于有机、绿色茶叶基地及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利于信息交流和品牌化经营,不适应现代茶业发展要求,严重制约茶产业发展。本文建议积极推进“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鼓励能人大户租赁或承包经营、培育茶叶市场和经纪人队伍,实行茶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贵州茶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阐述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方面进行认识,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进行的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茶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农业区划的研究,是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08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农作物种植业区划,是农业区划的重要内容,茶业区划属于种植业区划的一部分,是发展茶叶生产,实现茶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对实现茶叶生产区域比、专业化,高速度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茶叶区划的研究,为合理调整茶叶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茶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平 《茶业通报》2006,28(4):154-154
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为加大我市茶业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力度,提高茶业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结合招商引资工作,特组织各县、区茶叶站长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一行11人,于2005年6月6日至6月10日学习、考察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绍兴市及所属新昌县、嵊州市、绍兴县等茶业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浙东名茶市场、茶叶规模示范基地,及其茶叶产业化经营及茶叶综合利用等现状。大家对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尤其对浙江茶业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19.
试论初级形态的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俊 《茶业通报》1999,21(4):35-36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茶叶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茶叶市场形成了由卖方向买方的转移,新型市场行为决定着茶业需以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与之相适应。在茶区农村,由于小农经济体制的束缚,种植、加工与销售三环节顾此失彼,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常呈结构性矛盾;品牌经济与分散经营不相协调,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机械化生产的巨大潜力受到严重制约……。因此茶业的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彻底变革传统的生产手段、经营方式、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源、资金与技…  相似文献   

20.
段建真 《茶业通报》2016,(4):152-155
正安徽省茶业学会自1956年成立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安徽省茶业学会为安徽省以至全国茶叶生产、科研、技术推广、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无私奉献。团结全省茶业科技工作者、茶叶生产、经营和热心茶业的人士,共同为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工作,多次受到省科协的表彰。回顾六十年的学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老一辈的茶业科技工作者,他们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