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助产的效果。方法: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300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150例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结果:观察组的顺产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其剖宫产率为1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3%;观察组的产后2h出血量为(170.8±87.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4.6±98.5)mL;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间程度及总产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为98.0%,观察组则为99.3%。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满足产妇及家属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与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230例,笑气组(B组)250例,对照组(C组)240例。分别观察3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等。结果:A组与B组镇痛效果均明显.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B组(P<0.05);A组与B组剖宫产率(10.0%、10.8%)均明显低于C组20.8%(P<0.01);A组阴道助产率(13.0%)比B组(6.0%)和C组(5.0%)均高(P<0.01);A组的羊水污染率高于B组(P<0.05);A、B两组的麻醉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组与B组用于分娩镇痛均有确切疗效,但B组对产妇无创伤。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操作简便易行,更易为产妇及家属接受。可作为当前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对一全程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1年1—6月传统分娩模式873例作为对照组;7—12月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895例为实验组:产妇宫口开张2cm后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由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给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保护分娩的正常性与自然性,减少分娩时不必要的医疗干预。结果:实验组的剖宫产率、宫缩乏力、产程滞产、新生儿窒息率及平均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助产分娩新模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能较好地促进自然分娩,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理疗法与局部封闭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不采用心理疗法与局部封闭外,其它产科外理措施与观察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 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疗法与局部封闭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疗效好,产程时间短,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并发症。方法对294例巨大胎儿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A组(剖宫产组)189例,B组(经阴道分娩组包括产钳助产者)105例。对1252例经阴道分娩孕妇根据体重不同分为两组:1147例正常足月儿组(出生体重<4 kg)为C组,另105例巨大胎儿(出生体重≥4 kg)即为B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并发症。结果A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比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B组的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巨大胎儿适时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15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分娩镇痛药物的产妇11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 WTBZ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PCEA用于分娩镇痛产程时间短,降低了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效果。方法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初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按常规实行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同期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的总产程为(8.1±1.2)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2±1.4)h;观察组顺产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法,可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产妇 79例作为观察组 ,将未用任何镇痛药的产妇 80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镇痛观察组 79例产妇中显效 70例 (88.6 % ) ,有效9例 (11.4% ) ,总镇痛有效率 10 0 % ;观察组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正常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剖宫产率则以对照组为高 (P<0 .0 5 ) ;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微泵法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有疼痛阻滞完善、产程时间短和能降低剖宫产率 ,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医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40例,按照患者是否要求无痛分娩分成2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产妇未实施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和生产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和产钳助娩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活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有效缩短活跃期时间,加速产程进度,减少产妇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并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将2004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680例设为对照组,2005年3~8月足月分娩产妇728例设为观察组,给予观察组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实行一对一助产士全程陪护分娩及家属陪伴分娩的人性化护理,而对照组按旧模式进行常规产程处理,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为82.4%和17.6%,对照组分别为74.6%和2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为1.8%,低于对照组的3.7%(P<0.05)。结论施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严重膝关节炎首次行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行术中局部浸润注射+术后静滴帕瑞昔布钠、冰敷;B组行术前口服塞来昔布+术中局部浸润注射+术后静滴帕瑞昔布钠、口服塞来昔布、冰敷;C组行术前中药内服+术中局部浸润注射+术后静滴帕瑞昔布钠、中药内服、冰敷。分析各组术后不同时间活动、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及膝关节KSS评分。结果 3组术后24 h、48 h、72 h,B、C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48 h、72 h,B、C两组患者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KSS评分结果:B、C两组KSS评分均高于A组,而C组KS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术后2周内出现的恶心、呕吐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皮肤坏死感染情况。结论 中药联合多模式镇痛在TKA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比较理想且未提高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12月于张家口第五医院及张家口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的4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PCEA组)200例,术毕硬膜外导管连接PCEA芬太尼混合液装置;对照组(杜非合剂镇痛组)200例,术后6h肌肉注射杜非合剂半量.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萘普生栓联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123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萘普生栓联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组(NM组,61例)和单纯吗啡硬膜外镇痛组(M组,62例),比较两组间术后4、8、12、24hVAS评分、以及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M组术后4、8、12、24hVAS评分、以及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M组(P<0.01或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萘普生栓联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维持血液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8例.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g;B组18例.采用rhEPO 3000IU皮下注射.2~3次/N;C组18例,透析后静脉应用左旋卡尼汀1g.同时应用rhEPO 3000IU皮下注射2~3次/N。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的情况。结果:随着治疗的进行,A组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上升最明显,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rhEPO用量明显低于B组。结论:左旋卡尼汀可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状态.提高rhEPO的疗效.减少rhEPO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一种对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快速止血方法。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 A、B两组 :A组 (n=47)用奥美拉唑 40 mg静注 ,每 12 h一次 ,连用 3d后改为口服 ;同时口服 0 .4g/ L 去甲肾上腺素盐水 2 0 m L,每 1h一次 ,连用 6次 ,然后根据出血情况调整给药时间 (每 2~ 4h一次 ) ,止血后停用 ;B组 (n=40 ) ,奥美拉唑用法同 A组 ,不用去甲肾上腺素。结果 :A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 B组 ,差异有显著性 (H c=5 .85 2 P<0 .0 5 ) ;A组的快速止血率 (显效率 )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 B组 (6 8.1% vs45 .0 % ,93.6 % ,vs77.5 %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未见明显副作用 ,治疗 12 h后查胃镜均未发现有胃粘膜坏死现象。结论 :静注奥美拉唑联合口服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有快速止血作用 ,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和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评价必可酮(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选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A组和对照B组,其中A组27例,B组29例.两组均给予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剂,保持气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疗法.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必可酮(丙酸倍氯米松),3~4喷/d(0.05~0.1 mg)吸入;B组给予甲泼尼龙40 mg/次静点,2次/d,连用7 d后给予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在咳嗽、咳痰、喘息及肺部哮鸣音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1),并且两组治疗上述情况改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必可酮气雾剂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7.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大鼠脓毒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XBJ)对脓毒症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XBJ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组(B组)、XBJ早期治疗组(C组)、XBJ晚期治疗组(D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C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XBJ,D组术后24h注射XBJ.术后0h、6h、12h、24h、48h、72h随机处死大鼠,采用ELISA和RT-PCR分别检测血浆、肝组织中HMGB1表达.另取30只大鼠以B、C、D3组同样的模型及处理方式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B组大鼠的脓毒症表现最为明显,其生存时间比C组和D组明显缩短(P<0.01).A组各时间点均较低;B组大鼠血浆HMGB1水平在术后6h开始升高,24h达到峰值;C组24h浓度显著低于B、D组(P<0.05或0.01);D组仅在72h时显著低于B组(P<0.01).B组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水平在术后12h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C组24、48、72h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D组48h显著低于B组,而24、72h高于C组(P<0.01或0.05).结论 血必净是治疗脓毒症的可靠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不同类型肠梗阻中和不同范围绞窄性肠梗阻中丙二醛的差异和细菌移位情况并观察MDA和细菌移位的相互关系。方法:健康1月龄新西兰小兔40只,随机分成三组并制成不同的模型;(1)绞窄性肠梗阻组。(2)单纯性肠梗阻组;(3)对照组。测定各种肠梗阻前和梗阻12h后血清中MDA的含量,并行血细菌培养。结果 :A组MDA明显高于B组和C组;而B组和C组无差异;绞窄肠袢范围大者MDA高于范围小者。  相似文献   

19.
黄粤中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2,20(5):355-355,36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MI不适合溶栓者47例。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腹壁皮下注射LMWH 0.4mL(4100 AxaIU),每组12h 1次,连续7d,B组加用肝素钠25mg(3125IU),每4h 1次,静脉滴注。连续7d,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生频率及心功酶变化情况。结果:A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治疗14d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亦没出现严重出血情况。结论:对未能溶栓的AMI患者加用LMWH治疗,具有较好抗栓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Enkephalin-like activity has been measured in the ventricular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pai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periventricular brain sit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ersistent pain in these subjects. This analgesia, which was blocked by naloxone in 80% of the cases, wa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rise in ventricular enkephalin-like activity, as measur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s present evidence of in vivo release of enkephalin-like material in humans and suggest that stimulation analgesia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this rel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