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福建省食品工业现状及"十一五"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食品工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全省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的举措,为福建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根据福建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和产业特点,提出“十一五”发展的思路,以及提升食品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1福建省食品工业现状福建省食品工业“十五”期间,积极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全行业技术和设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机…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的个人理财业务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尽管在产品服务、人员素质、市场营销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很薄弱,但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还是可以利用在网点、品牌文化和背景上的优势,通过利用政策支持、产品创新、完善业务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等策略逐步提高福建省农村信用社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水平,打造适合福建农村居民的个人理财业务品牌,促进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的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福建省品牌农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当前福建省品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扶持龙头企业、健全农业组织、保证农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福建省品牌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食品工业发展速度、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人均GDP等指标首次将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历程划分为缓慢增长、觉醒发展、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4个阶段,系统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取得的成效。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做出了中国食品工业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判断,从发展目标、供给与消费、科技创新、新业态、产业结构等角度对中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对中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农业大省实际,大力培育和扶持食品工业发展,实现了食品工业的高速增长,食品工业已成为河南工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漯河市抢抓机遇、发挥优势,食品工业异军突起,培育出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等一批知名食品企业,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品牌城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初步形成了原料基地化、产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销售网络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格局,探索出了食品工业发展“漯河模式”,对河南省加快实现由“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将通过研究总结漯河食品工业发展经验,提出河南省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食品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论述了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和加强食品科技创新的迫切性,并提出了“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产业升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福建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从开展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加大科技创新、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入手,对农业龙头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危机,促进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福建省农业新兴产业现状,总结了当前福建省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注重产学研结合、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等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农业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提升福建省农业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福建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结合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际,经过科学谋划,实践探索,集聚全省优势力量开展茶叶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旨在推动茶树育种创新与推广应用、生产关键技术的集成配套、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茶叶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新业态新模式示范推广、品牌的宣传与推介等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促进福建省现代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虽是农业大省,但食品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农产品以原生态或粗加工形式输出,附加值较低,资源优势没能完全转化为经济效益。文章从黑龙江省的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调研和对年鉴等数据的分析,指出了目前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发展潜力和机遇,并从产品质量、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企业改革和政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福建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性出发,针对其发展误区,结合会展品牌延伸理论,提出了福建运用会展品牌延伸策略的措施:(1)加强福建会展市场控制力;(2)提升福建会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3)促进产业合作升级,延伸福建会展特色;(4)实施品牌扩张策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全民福祉,也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江西省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当前食品产业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探索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研究表明,近年来食品产业的发展规模得到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在逐渐完善,市场监管力度和技术创新实力在不断加强,绿色产业链条在不断健全。但仍存在食品产业链条不强、食品出口竞争力不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待提升等问题。为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布局、加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提升食品产业品牌价值、推动食品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加强食品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实施路径。同时,需要给予更多政策去引导食品企业明确品牌定位,鼓励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市场投融资机制,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发展;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机制;制定和推行绿色生产标准体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福建省粮食供需矛盾,确保福建粮食安全,分析了福建省粮食生产供求现状和制约因素,揭示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质特征及福建省粮食产业化经营现状,根据自主创新的内涵提出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福建粮食产业化发展步伐的8项具体措施:科技创新,提高粮食单产,进一步增加粮食总量;机制创新,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逐步推进粮田的适度规模经营;开发创新,发展粮食生产产业链;市场创新,建立科学的粮食购销体系;制度创新,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制度;服务创新,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观念创新,发展外向型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福建茶叶的原产地优势,认为可以利用地理标志作为福建茶产业发展的最佳区域名片。在分析福建茶叶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后,提出基于地理标志品牌成长的福建荼产业发展建议,期待能够通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推动福建茶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福建茶叶产业在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构建茶叶强省是福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茶叶强省的构建必须创新思路。突出集群效应,建设闽南金三角茶叶产业带、闽东有机茶产业集群区、闽北武夷有机茶经济圈、闽西多茶类后发优势区,促进福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促进亳州市中药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亳州市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中药材加工优势、品牌和市场优势、中医药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以及政策优势,针对当前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小、企业竞争力不强、中药研发力不足、加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品牌意识不强和中药产业的延伸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等问题,提出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化和规模化,实行品牌战略和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与监管、推动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健全和完善中药产业销售市场和服务体系以及推动中药延伸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宣传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闽台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产业结构、营销策略、产业政策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进行比较,提出借鉴台湾经验,促进福建食品加工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对我国台湾农业异业联盟的发展实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农业异业联盟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与有效经验,为大陆乡村产业异业联盟发展提供新的思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阐述异业联盟概念解释与发展阶段,分析异业联盟在台湾乡村产业中的有效实践措施,结合异业联盟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典型运用与案例,凝练出运用异业联盟促进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兼具科学研究、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平台,其品牌化建设能够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3个试验基地发展建设实例,根据试验基地自身品牌优势,在明确品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品牌建设措施与建议。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具备区位优势、科技支撑引领优势、科技研发平台优势和科技人才丰富等优势。可以在树立农业科技培训品牌、产学研合作品牌、科普教育品牌、三产融合品牌、基层党建品牌方面有所建树。通过提高品牌意识、强化创新理念、建设专业队伍、加强对外宣传等措施,打造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品牌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开展,有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