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5种化学物质分别对甜瓜叶片进行处理,研究了5种化学诱导剂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以及对甜瓜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苯并噻重氮(BTH)、水杨酸(SA)、草酸(OAA)、硅酸钠(Na2SiO3)均能显著诱导甜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各种诱导剂的最适诱导浓度分别为BTH 0.35 mmol/L、SA 1.0 mmol/L、OAA30 mmol/L、Na2SiO310 mmol/L;适宜浓度下的诱导效果分别为:72.4%4、9.9%4、3.4%和34.9%.磷酸氢二钾(K2HPO4)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作用不显著.试验同时还表明,5种诱导剂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甜瓜白粉菌无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JA、SA 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重瓣玫瑰的诱导抗病性,采用茉莉酸(JA)、水杨酸(SA)处理重瓣玫瑰,研究其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和 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JA 和SA 对重瓣玫瑰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JA 或SA 诱导后株高、 叶片面积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而JA、SA 诱导处理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 氧化物酶(POD)的影响明显。经JA 诱导,当浓度为0.5、0.5、1.0 mmol/ L 时PAL、PPO、POD 活性分别在第5、3、7 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1.91、1.92、1.61 倍,且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经SA 诱导,当浓度为1.0、0.5、1.0 mmol/ L 时PAL、PPO、POD 的活性分别在第3、3、5 天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的2.14、1.63、1.81 倍,差异显著;JA、 SA 的诱导效果的持效期约为7 ~9 d。外源JA、SA 处理,可以激发植物自身的防御反应,对抵御病虫侵害等逆境环 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 SA),研究其引发重瓣玫瑰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诱导处理均对重瓣玫瑰白粉病有抑制效果,SA处理显著减低了重瓣玫瑰叶片白粉病病情指数,0.5 mmol/L SA诱导效果最好。不同浓度SA诱导(接菌)后,对重瓣玫瑰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有显著影响,且对总酚质量分数、木质素相对值的影响明显。经0.5 mmol/L SA诱导后,叶片PPO活性、总酚质量分数均在诱导(接菌)后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喷施清水)的1.55、1.71倍,是CK2(喷施清水+接种白粉菌)的1.33、1.50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1.0 mmol/L SA诱导(接菌)后PAL、POD活性在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的1.68、2.06倍,是CK2的1.35、1.56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0.5 mmol/L SA处理在整个试验期间诱导的木质素相对值均显著高于CK1、CK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水杨酸(SA)对枣树缩果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应用水杨酸(SA)及其添加KH2PO4和微量元素的溶液(SA+),采用喷施和输液方式处理感染缩果病枣树,开展了SA诱导枣树抗缩果病及抗病相关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SA处理对于枣缩果病有防效,1mmol/L喷雾处理时防效不明显,3mmol/L、5mmol/L的防效均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SA+喷雾施用无防效;SA输液处理对枣缩果病的防效明显,SA+输液处理无防效。对不同处理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发现各处理样品PAL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SA和SA+2种药剂不同浓度经过喷施处理,枣果样品PPO活性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通过输液处理枣果样品的PPO活性显著增强;采用3mmol/L SA输液,以及喷施1、3和5mmol/L均使枣果样品的POD活性显著增加,而SA+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未出现差异显著性。可见,SA通过输液比喷雾更能促进枣树吸收,并提高枣树抗缩果病的能力,POD酶活性增强是枣树抗病性提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JA)对菜豆和番茄化学防御的诱导作用,以鲁阳地豆菜豆和红珍珠番茄为材料,研究4种浓度(0.001、0.01、0.1和1 mmol/L)JA喷施2种植物幼苗后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 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JA处理可以提高菜豆和番茄叶片3种防御酶的活性,活性提高与诱导的JA浓度和诱导时间有关。0.001 mmol/L JA对菜豆叶片3种防御酶诱导作用不明显,0.1 mmol/L JA诱导效果均显著。4种JA浓度对番茄叶片POD和PPO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0.001和1 mmol/L JA对LOX诱导效果不明显。0.1 mmol/L JA处理72 h后对番茄叶片LOX诱导作用最强,但处理24 h后对番茄叶片POD和PPO以及菜豆叶片3种防御酶诱导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MeJA对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50μg/mL的MeJA对诱导杜鹃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总黄酮含量最大值是对照处理的2.33倍,PAL活性是对照处理的7倍,POD活性是对照处理的2.54倍.而对PPO酶活性影响最显著的是100μg/mL的MeJA处理,PPO活性最大值比对照处理提高了52.51%.研究发现一定质量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黄酮类化合物的累积和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前期收集的福建省11个桉树主栽种系中的中抗种系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为试验材料,用浓度为0(CK)、1.0、1.5、2.0、2.5和3.0 mmol.L-1的外源植物生长物质水杨酸(SA)对桉树叶片进行喷雾处理,以提高桉树对焦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SA能有效诱导桉树提高对焦枯病的抗性,不同浓度SA对桉树的抗病性诱导效果不同。随着SA浓度的增加,桉树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当SA浓度为2.0 mmol.L-1时,桉树叶片中POD、PAL、SOD和PPO的活性都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水杨酸SA对太子参叶斑病的诱抗效果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与SA抗病作用的可能联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运用水杨酸0.5-15 mmol·L~(-1) 6种不同浓度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孢子悬浮液对组培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A5 mmol·L~(-1)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酶活性,降低CAT酶活性,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70%,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93%,CAT活性比对照降低43.3%。6种浓度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5.0 mmol·L~(-1)水杨酸的诱抗效果最好,达到59.6%,诱抗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为诱导子,以常规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源茉莉酸对棉花幼苗单宁和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其它抗虫相关酶活性诱导的浓度依赖性和持久性,讨论了棉花抗虫相关物质的抗虫效果.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茉莉酸都能在2周内诱导棉花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素(Proteinase inhibitors,PIs)含量增加,诱导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对3种浓度茉莉酸的诱导效应进行分析表明,0.1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PIs、PPO、POD和CAT最有效,0.1和1.0 mmol/L茉莉酸对于诱导棉花单宁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效,二者的诱导效应均高于0.01 mmol/L.对茉莉酸诱导抗性的持久性进行分析表明,最佳诱导效应发生的时间各不相同:POD活性在JA处理后第1天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PIs和单宁含量分别在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达最大值;JA处理后第1天和第7天的PPO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4天;JA处理后第7天和第14天的PAL活性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第1天;JA处理后第1、7和14天棉花叶片的CAT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茉莉酸可通过增加棉叶单宁和PIs含量、提高棉叶PAL、PPO、POD和CAT活性等增强棉花幼苗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磷酸盐(K2HPO4)诱导黄瓜对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lagenarium)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50mmol/L的K2HPO4有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导效果可达57.81%,并于诱导处理后第3天表现出最佳诱导抗性;K2HPO4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具有系统性;1~100mmol/L的K2HPO4对炭疽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50mmol/L以上浓度可抑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杨酸(SA)对库尔勒香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 石细胞合成及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降低了石细胞的大小、密度和含量.并且喷施水杨酸还提高了果实硬度,从而提高了果实的耐贮性,但同时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提高了可滴定酸的含量.水杨酸的施用浓度以0.02 mmol/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水杨酸诱导棉花耐黄萎病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温室内以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孢子悬浮液接种棉苗30 min后,再以2 ol的水杨酸(SA)叶面喷施,处理棉苗与对照相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有所降低,表现出对棉花黄萎病具有一定的诱导抗病性.经对一些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发现用SA喷施和病菌接种都可以引起棉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上升,这可能是导致诱导抗病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10-1251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以SA作为诱抗剂处理番茄幼苗,研究了SA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了其诱导抗性产生过程中番茄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A在其浓度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相对诱导效果在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用150 mg/L SA处理番茄植株后间隔3 d挑战接种灰霉病病原菌产生的诱导效果最好,且抗性持续期在10~15 d。经SA处理后,CAT、POD、PPO、PAL在番茄灰霉病系统诱导抗性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同时MDA含量以波浪线形式呈上升趋势。[结论]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CAT、POD、PPO、PAL活性与番茄对灰霉病的诱导抗性呈正相关,MDA含量的增加与抗病性的提高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对附子叶斑病的诱导抗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 mmol/L的水杨酸(SA)对附子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分别进行诱导,两天后接种乌头壳针孢,研究处理后附子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A诱导后能明显增强附子叶片内POD、PPO、PAL的活性;诱导接种处理比对照接种处理酶活性增加更为明显,同时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酶活性更强,增加幅度更大,高酶活持续时间更长。处理7 d后SA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上表现出的诱抗效果分别达30.43%和21.21%。研究表明,外施水杨酸能诱导附子抗叶斑病,在抗病品种上比感病品种上表现的更好。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鸭梨幼果酚类物质代谢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年生鸭梨为试材,研究了水杨酸(SA)对鸭梨幼果酚类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外源喷施0.02mmoL/LSA,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且能明显抑制木质素和果点的形成,降低石细胞团的密度及大小,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对水杨酸(SA)处理及其挑战接种辣椒疫霉菌的4个抗性不同的辣椒品系体内木质素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SA诱导的供试品系与未经诱导的相同品系相比,木质素含量增高,PPO、POD、PAL活性增强,其中木质素的含量与抗病性呈显著正相关;挑战接种后两者相比,SA处理的供试材料的木质素含量和PPO、POD、PAL活性的增强幅度更大,其中抗、耐病品系的增加早且增加幅度高于感病、高感品系。值得注意的是,经SA诱导的各供试品系接种后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也呈显著相关。木质素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上述变化趋势与SA对各品系的诱抗效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