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克拉玛依市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生态建设,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内部的生态绿地系统已经逐步完善.但中心城区外围的荒漠生态环境仍然很脆弱,并呈现出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沙化荒漠化现象逐渐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探讨——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樊良新  牛海鹏  陈金海  李瑞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4-2605,2693
城市绿地系统属于强干扰、脆弱的生态系统,而绿地系统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它的生态功能的发挥.焦作市属于一个"资源型城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绿地系统是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地状况,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健康,而且还严重制约着焦作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变.依据焦作市城区影像数据、绿地统计数据,对城区绿地系统2000~2004年绿地结构、格局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其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及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包头市城区绿地景观网络不完善,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生态格局缺乏足够的连接,城区内的绿地斑块分布不均,新、旧城绿地建设差距较大,同时城区绿地景观特色不明显,绿地景观异质性不高,绿地景观类型单调。因此在今后的城市绿地规划中应注重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连续性,合理安排城区绿地斑块,发展不同功能的特色绿地景观,使包头市城区绿地系统形成"城在林中,绿在城中"的城市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4.
概要地介绍了利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指数和法模型,构建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研究区的健康评价体系的过程;同时结合该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划分了该市绿地种类。通过各主要权重指标分析了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绿地现状,认为该市绿地系统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提出该市提高绿地健康指数的管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诸如雾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探讨了该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现状,并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具有个性化、差异化、地域性的苏南滨江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本文对苏南滨江小城市的城市、绿地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国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分析得出苏南滨江小城市已有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的特征与问题,包括城乡生态空间待整合、衔接上位规划、地域性和差异化有待增强等。研究提出统筹生态空间、规划水系周边绿色空间、建立绿色廊道等策略,并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对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王亦聪  黄赞  李瑶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04-10507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新兴城镇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新兴城镇绿地系统的现状,解析了城镇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以及新兴城镇绿地系统空间布局适用模式,分析其区别于旧城或已发展成熟的城镇绿地系统的特征。结合固安县县城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总结了新兴城镇运用"网络+斑块"绿地系统空间布局模式的优势,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应用于新兴城镇的绿地系统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如何减少城市街道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态危害已成为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城市和谐人居环境的重要议题。道路绿地系统建设作为应对道路污染的重要生态措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者在剖析现有城市道路污染危害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全球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技术创新的进展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理论和方法提出建议。强调要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的定量化研究,并结合生态城市的环境建设指标逐步构建城市道路绿地生态控制性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区域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书奇  程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66-9667
首先明确了生态绿地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在分析区域生态绿地系统突出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以两种典型规模的城市为分析对象,提出了加强区域生态绿地建设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图5表3参17  相似文献   

11.
袁欢  郑钦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06-15808,15811
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运用“能值一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重庆市2004~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并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协调系数,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2004~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持续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呈快速增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存在小幅波动,现有的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供给小于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人均生态赤字为0.85 hm2.生态协调性系数指标分析显示,甘肃省的发展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不足,处于一种生态不协调状态.对16 a生态足迹分析发现,甘肃省于1998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呈逐年加剧的状况,2006年达0.85,表明甘肃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承载力已超过阈值,生态状况极其脆弱,仍然处于区域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3.
陕北资源型县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靖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根据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11年靖边县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足迹结构、生态容量结构和生态赤字结构。结果表明:靖边县人均生态足迹为5.8372 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容量为1.6426 hm2,生态足迹是生态容量的3.5倍,生态赤字为4.1946 hm2,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其发展是资源耗竭型的,是不可持续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靖边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8~2005年金华市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54-6956,6959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金华市域1998~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5年金华市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生态承载力略有上升,人均生态赤字由1998年的0.414 14全球公顷增加至2005年的0.586 79全球公顷,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金华市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非协调的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金华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景观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其识别与构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土地利用和类型,利用能值理论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临泉县现有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结合水文分析法提取生态节点,用以得出生态廊道中较为脆弱的关键性节点,最后通过地理图论法计算网络连通度,用以评价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为临泉县生态网络的进一步构建提供支撑。结果表明:(1)临泉县共提取出一级生态斑块9块,生态廊道8条,生态节点8个;二级生态斑块45块,生态廊道43条,生态节点25个;三级生态斑块89条,生态廊道87条,生态节点44个。(2)临泉县一级生态网络间物质流通存在一定阻碍;二级三级生态网络连通性和完整度较好,次级生态范围内物质流通顺畅,生态循环较为完整。针对临泉县景观格局特点构建了层级生态网络,其结论能够对安徽省北部平原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并对其城市生态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东山岛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通指数提取连通性较好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识别重要生态源地斑块,定量筛选廊道,构建了由19个生态源地和171条生态廊道组成的“源—廊—点”互通的海岛景观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网络面积共11 852.298 hm2,其中生态源地占52.76%,生态廊道占47.23%,生态踏脚石占0.01%。生态源地以林地、淡水水域为主;生态源地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差异显著,总体上南高北低;生态廊道分布东南密、西北疏;生态源地与建设用地无明显冲突,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由南向北递减,二级廊道与建设用地冲突更加剧烈。研究结果可为东山岛生态网络构建和优化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襄阳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9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襄阳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640 839 hm2,人均实际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44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达-2.196 540 hm2。说明襄阳市目前己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山东省泰安市2003-2012年的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通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安全现状做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在0.3996hm2上下波动。人均能值生态足迹从5.5612hm2增至7.9506hm2,生态压力指数由11.4826增至25.5964,生态安全状态从“轻度不安全”过渡到“中度不安全”,在2012年已变为“重度不安全”状态。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泰安市2013~2022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到加22年,泰安市的人均能值生态承栽力将变为0.2137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高达10.1461hm2,生态压力指数将增至47.4848,泰安市的生态安全将持续为“极度不安全”状态,可见,泰安市生态安全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何光荣  刘雷  曾慧卿  郑子英  刘香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02-9204,9262
采用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江西省饶河源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饶河生态功能区(2007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3.59 hm2,生态盈余亏损0.27 hm2,扣除森林生态用地之后,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59 hm2,人均生态盈余亏损1.00 hm2,表明当前饶河源生态功能区自然生态系统难以支持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带来的负荷,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四川省1997~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该省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超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表现出巨大的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基本上呈直线上升趋势,四川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分析了高生态赤字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减小生态赤字,出现生态盈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土地类型结构,开发水电能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立法、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