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解吉林省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试验以羊附红细胞体26.0 ku抗原蛋白为诊断抗原,采用ELISA方法对吉林省的乾安、延吉、珲春、龙井4个县市的296份放牧绵羊的血清样本进行了羊附红细胞体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296份血清样本中,以平原为主的乾安县羊附红细胞体抗体的阳性率为40.2%(53/132),以山区为主的延吉、珲春、龙井市羊附红细胞体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0.9%(39/64)、62.5%(25/40)、61.7%(37/60),平原与山区羊附红细胞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羔羊与成年羊附红细胞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吉林省是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地区,尤其在山区感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东北三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应用血液压滴标本镜检法和PCR检测方法对东北三省部分地区600头份猪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液压滴标本镜检法检测阳性率为87.3%(524/600),PCR检测方法检测阳性率为91.5%(549/600)。其中种母猪阳性率为87.2%(34/39),育肥猪阳性率为90.8%(347/382),断奶仔猪阳性率为92.9%(78/84),哺乳仔猪阳性率为94.7%(90/95);黑龙江省阳性率为93.5%(187/200),辽宁省阳性率为89.5%(179/200),吉林省阳性率为91.5%(183/200)。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上最新发布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序列(NC-015155)设计一对引物,并以吉林省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猪附红细胞体50 S核糖体基因PCR诊断方法,通过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应用试验验证,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猪附红细胞体PCR诊断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1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牛卵形巴贝斯虫病在吉林省延边地区流行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方法对珲春地区190份牛的血液样本进行牛巴贝斯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与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地区牛巴贝斯虫病的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30.52%,而血涂片染色镜检法的阳性率为11.05%。不同地区和不同饲养方式间牛卵形巴贝斯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吉林省延边地区牛卵形巴贝斯虫与日本分离株处于同一分支,而区别于河南和韩国分离株。调查表明,吉林省延边地区是牛卵形巴贝斯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血液里附着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本病在某些地区血液普查中发现,感染率可高达60%~80%,一般多为隐性感染,但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临床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与其他动物附红细胞体病例的增多,有些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呈现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在安徽省的流行情况及各药物的治疗效果,我们对安徽十二个县市的326份猪血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非常高,表现正常的猪群阳性率达86.96%,发病猪群和康复猪群阳性率分别为95,92%和92,86%。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从5%-98%不等,80%以上的阳性猪红细胞被感染强度超过50%。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贝尼尔效果最好,治愈率达74.29%,但所有药物彻底杀灭附红细胞体的能力均不强,治愈后易复发。表明附红细胞体具有极大的潜在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本病1932年在印度首次发现,近年来我国20余个省市均发现有流行,感染率很高。保定地区血液普查中发现,猪的感染率可达60%~80%,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在不利的气候、饲养条件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8.
采用鲜血压片镜检、姬姆萨染色镜捡与基于16SrRNA—PCR检测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县部分农户散养和规模养猪场进行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调查,并进行不同养殖规模下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危险度分析。结果发现,鲜血压片镜检、姬姆萨染色镜检和PCR法检测猪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61%、67%和76%;农户散养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83%)显著高于规模化养猪场(68%)。危险度分析表明,农户散养猪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危险度明显高于规模养猪场,养殖规模的差异与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具有中等的联系强度(OR=2.32;95CI=1.99~2.69)。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其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发红。本病 1932年在印度首次发现 ,现在我国的 2 0余个省、市都有发生和流行。猪的感染率较高 ,但一般多为隐性感染 ,在夏秋季节、饲养条件较差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发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2004年3月,采用鲜血压片法对重庆西部部分定点屠宰场的屠宰肥猪、规模化猪场及散养的生长育肥猪、断奶仔猪共882(头)份血液,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检测,其感染率达66.55%,说明重庆西部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阶段猪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犬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步建立犬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方法 据已发表的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犬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和附红细胞体可疑病犬样品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分析。结果 CR扩增产物大小为541bp,序列分析表明与GenBank数据中发表的序列一致,表明这套引物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序列,但正常犬血样品DNA和弓形虫、伊氏锥虫、吉氏巴贝斯虫、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的DNA样品都不能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结论 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可以用于犬附红细胞体的检测,为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笔者从荣昌屠宰场采集了重庆本地黑山羊的卵巢,对于非繁殖季节(冬)和繁殖季节(春)期的卵巢卵母细胞的回收情况作了比较,并观察了不同级别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情况.结果表明:繁殖季节的卵巢平均回收COCs数、可用COCs数和COCs可用率分别为5.43枚、2.65枚、48.57%,均较非繁殖季节高(P<0.05);A、B、C、D级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但A、B、C级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卵的体外受精率、卵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针对上海光明荷斯坦牧业有限公司三个千头规模牧场进行B超技术实际生产应用,对三个牧场不同年度有无使用B超技术的牧场分别进行配种后30d早孕诊断,提前检出空怀牛及时处理并再次参加配种使之怀孕,减少空怀饲养成本。通过B超技术应用并收集配种率、受胎率和繁殖率等数据资料进行检验分析和对比,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超应用于三个牧场可促进成母牛实际配种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21个百分点(P〈0.01)、21个百分点(P〈0.01)、19个百分点(P〈0.05);促进成母牛月平均情期受胎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3个百分点(P〉0.05)、6个百分点(P〈0.05)、3个百分点(P〉0.05);促进成母牛年总繁殖率的提高,一、二、三场分别提高了5.1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7.1个百分点。B超应用于青年牛的早孕诊断与繁殖管理,效果不明显(P〉0.05)。在分析研究中,在南方夏季高温减少配种的条件下,应用B超使6~11月平均配种率提高了3.1个百分点,并由配种后30d使用B超早孕诊断与60d复检对比差异可知,60d直检空胎率相比较降低了25.65个百分点,30~60d之间的胚胎损失率为4.92%,这也反映该公司牧场牛群质量和饲养管理等整体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The SNPs of Yanbian Yellow cattles thyroglobulin (TG) gene were detected by cloning and sequencing, confirmed by technique of PCR-RFLP,and studied the association of polymorphisms of TG gene with growth tra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218T and A430G two mutations in the exon 48 in TG gene of Yanbian Yellow cattle.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est breadth with TT genotype in C218T loc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genotype(P<0.05). A430G locus polymorphism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body weight, rump length and hucklebone width(P<0.05). The body weight of GG genotype was higher than AA genotype(P<0.05), the rump length of AA and AG genotypes were higher than GG genotype(P<0.05),and the hucklebone width of AG genotype was higher than GG genotype within population(P<0.05).In a word, C218T and A430G SNPs might be a good DNA marker to be used in MAS for growth traits.  相似文献   

15.
通过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在免疫器官及细胞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热应激雏鸡免疫器官中热休克蛋白70的定位及表达。结果显示:HSP70在常温饲养雏鸡的胸腺、脾脏、法氏囊中均有明显的表达,在胸腺、脾脏的细胞中主要以胞浆表达为主,而法氏囊中则以胞核表达为主,脾脏中HSP70的表达强度最为稳定。热应激时,胸腺中HSP70的IOD值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末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脏中HSP70的IOD值随日龄增长逐渐降低,末期稍低于对照组(P〉0.05);法氏囊中HSP70的IOD值与饲养日龄间无明显规律,末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热应激对雏鸡胸腺的损伤明显,胸腺细胞通过自身合成HSP70抵抗热应激的能力较差,而对脾脏和法氏囊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昭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纯血马在不同月份的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纯血马的健康养殖以及科学驱虫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纯血马122匹,分为5组,哺乳马驹30匹,青年母马25匹,青年公马20匹,繁殖母马35匹,种公马12匹。采用马场分栏群体舍饲和单厩饲养模式,保证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饲料和饮水充足,分别在5月和10月采集粪便样品。使用虫卵计数法检测马匹粪便中的寄生虫,计算不同年龄纯血马在不同时间段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 5月纯血马马蛲虫以及马球虫感染率较高,除种公马外,感染率均在94.00%以上,其中,哺乳马驹马蛲虫的感染率高达98.89%,哺乳马驹马球虫的感染率高达98.33%。10月纯血马马副蛔虫以及马球虫的感染率均在93.00%以上,其中,繁殖母马马副蛔虫感染率高达99.52%,哺乳马驹马球虫感染率高达98.33%。5月哺乳马驹的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纯血马;马蛲虫、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与其他阶段纯血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月哺乳马驹马副蛔虫、毛圆线虫、裸头绦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除繁殖母马以外的其他年龄段纯血马,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种公马马副蛔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阶段的纯血马。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马蛲虫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纯血马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马蛲虫、马球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盅口线虫、马副蛔虫、裸头绦虫以及埃氏腹盘吸虫,不同年龄段、不同月份均有感染,且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哺乳马驹感染强度及感染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  相似文献   

17.
在成功筛选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方P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日龄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该组方对鸭只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P1组(预防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y组(阳性对照组)与K组(健康对照组)(P〈0.05;P〈0.01),P2组(治疗组)鸭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K组(P〈0.01);P1组极显著提高鸭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1);P2组显著提高IFN-γ mRNA的表达量(P〈0.05);P1组、P2组IL-6 mRNA的表达量有升高的趋势(P〈0.1)。说明组方P能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分泌IFN-γ及IL-6,提高机体抗病力和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膨化饲料在鲟鱼(sturgeon)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设计试验网箱(使用膨化饲料),对照网箱(使用自制颗粒饲料)各4口,在水温16.1~19.2℃条件下进行鲟鱼养殖60d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商品鲟鱼产出方面同类网箱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网箱与对照网箱相比鱼体增重率、成活率、饵料系数以及养殖效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对柴达木绒山羊的选育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育后的柴达木绒山羊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提高50g和40g(P〈0.01),体重分别增长4.49kg(P〈0.01)和1.47kg(P〈0.05),生产性能明显提高。但在产绒量不断提高同时,绒纤维细度变粗趋势已经显现,种公羊的绒纤维细度增加0.7μm(P〈0.01)。  相似文献   

20.
观察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血液流变学和腹泻率的影响,为防治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将75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加味二术散高(5‰剂量组)、中(3‰剂量组)、低(2‰剂量组)剂量组、对照组和抗生素组。观察1周内各组仔猪腹泻率。于试验第7天,采集各组仔猪的血液,并测定其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加味二术散对仔猪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改善作用不明显(P〉0.05),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中剂量加味二术散对断奶仔猪均具有不同程度改善以上指标的作用。各组红细胞压积差异不显著(P〉0.05)。抗生素组仔猪的红细胞聚集性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仔猪的腹泻率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加味二术散高、中剂量组和抗生素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二术加味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可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