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马口鱼(Opsariicjthys biden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别名桃花鱼等。特征为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眼中等大。侧线完全,前段弯向体侧腹方,后段向上延至尾柄正中。体背  相似文献   

2.
马口鱼(Opsariicjthys biden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别名桃花鱼等。特征为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眼中等大。侧线完全,前段弯向体侧腹方,后段向上延至尾柄正中。  相似文献   

3.
马口鱼(Opsariiejthys biden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别名桃花鱼等。特征为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口大,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后端延长达眼前缘,其前端凸起,两侧各有一凹陷,恰与上颌前端和两侧的凹凸处相嵌合。眼中等大。侧线完全,前段弯向体侧腹方,后段向上延至尾柄正中。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雄鱼在生殖期出现“婚装”,头部、吻部和臀鳍有显眼的珠星,臀鳍的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全身具有鲜艳的婚姻色。  相似文献   

4.
正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ünther),属鲤科,(鱼丹)亚科,马口鱼属,俗名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是东亚广泛分布的一种凶猛的小型鲤科鱼类,在中国南北各大水系、水库、溪流皆有分布。目前,在南方山区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马口鱼养殖业,马口鱼成为山区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捞以及江河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原因,致使马口鱼的自然资  相似文献   

5.
为获知野生、池塘及工厂化养殖马口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实验分析了野生、池塘及工厂化养殖马口鱼的形态学指标、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理化特性及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野生马口鱼肌肉中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及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池塘马口鱼;野生马口鱼脏体比、肌肉粗蛋白、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C16:0及熟肉率显著低于工厂化马口鱼,但水分、甲硫氨酸、含硫氨基酸、C18:3n6、饱和脂肪酸、铅、镉和铜的含量显著高于工厂化马口鱼;野生马口鱼肥满度、肌肉中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精氨酸、氨基酸总量、半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C20:0、C20:2、C22:2、C22:1n9及C20:5n3的含量与工厂化马口鱼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相比野生和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可以提高马口鱼肌肉粗蛋白、氨基酸总量、C20:5n3、熟肉率及滴水损失,减少饱和脂肪酸、镉 、铅及铜,是一种较优的马口鱼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马口鱼属鲤形目、鲤科、马口鱼属,是一种生活在溪流中的小型鱼类,因其上颌两侧边缘各有一个缺口,正好为下颌的突出物所嵌,形似马口,故名"马口鱼"。马口鱼喜集群活动生活于水流清澈、水温较低水体中,以小鱼为食,为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鲜美、鱼刺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我国江河中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2019年5-10月,笔者在江西省上  相似文献   

7.
铁甲水库马口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unther)在我国分布较广。在鱼类区系组成简单、无大型凶猛鱼类存在的水库中,马口鱼就成为主要的凶猛鱼类。虽然马口鱼个体小,但口裂很大,对水库中放养的鱼种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汤河水库马口鱼倍增因素,认为1990-1991年6-8月库水位显著上升,体小柔嫩的公鱼是马口鱼的喜食饵料,肉食性凶猛鱼类减少且食物转化及公鱼移植后淡化了马口鱼捕捞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汤河水库马口鱼群体倍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加明 《水产科学》1994,13(1):30-32
本文分析了汤河水库马口鱼倍增因素,认为1990~1991年6~8月库水位显著上升,体小柔嫩的公鱼是马口鱼的喜食饵料,肉食性凶猛鱼类减少且食物转化及公鱼移植后淡化马口鱼捕捞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建立了一种马口鱼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经过3个月的养殖,共产出马口鱼1 550尾,成活率达到86.1%,平均全长达到11.22 cm/尾,平均体重18.17 g/尾,尾日增重为147 mg/d,规格接近商品鱼规格,饲料系数为1.41。经测算,每增长1 kg马口鱼所需饲料成本约16.92元,经济效益显著。试验表明马口鱼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淡水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是一种鲤科、马口鱼属类生物,俗称花杈鱼、桃花鱼、大口扒、坑爬等,是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淡水鱼。马口鱼生活在溪流等清澈水体中,是一种小型野生经济鱼类,因其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具有极高的养殖开发价值。近年来,由于马口鱼的生存水域环境遭受污染、电捕毒鱼现象屡禁不止,致使马口鱼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濒临枯竭。为了恢复资源,渔业部门开展了马口鱼养殖和繁育。但目前,马口鱼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23日,从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从该地收集的水产良种马口鱼,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顺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共同努力下,经过驯养、选育和亲鱼人工催产孵化,已成功培育出良种马口鱼子一代夏花鱼苗,且长势良好。目前,该项工作还在有条不紊进行中,预计2017年将培育出该优质良种20万尾。据介绍,马口鱼,俗名花杈鱼、桃花鱼、山鳡等,产于南盘江、元江、沧江等水域,体质量一般约50  相似文献   

13.
红岩水库是安化县水利局管辖的小Ⅱ型水库,坐落在安化县东坪镇木子管区芒东村,于1979年建成蓄水,水库水面积有600亩,属于灌溉、防洪、发电和养殖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库.2005年,现安化县马口鱼渔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刘文义承包红岩水库水域进行养殖生产.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桌上最喜欢的就是天然野生鱼类,野生鱼类价格昂贵,作为红岩水库最主要的野生鱼类一马口鱼很自然的成为了承包者创收的主要途径.2005年由于起捕的马口鱼比较多,加工水平没有跟上,起捕的马口鱼由于来不及加工就用网箱暂养起来,因怕其掉膘,就卖来了一些饲料投喂,到年底起捕时发现网箱中的马口鱼个体明显比原来大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柳长欣 《水产科学》2001,20(4):44-44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系小型凶猛性鱼类,以小鱼和幼鱼为主要食物,对水库中放养的鱼苗危害甚大,严重影响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和收益,故其数量变动始终受到水库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关注.1982年以来,对汤河水库马口鱼数量变动的跟踪调查资料表明:马口鱼数量(尾)占杂鱼类的比例,1982年为28%;1983~1989年无显著变化;1990年发现其群体数量显著增加,1991年6月调查结果,马口鱼占杂鱼类的比例高达86%.为控制马口鱼的繁衍,采取在其生殖盛期用小拉网大量捕捞亲鱼,并破坏其产卵场等措施,连续进行了2年,但收效甚微.然而1996年却发现马口鱼数量减少,占杂鱼类的47.6%,并逐年递减,至2000年仅占14.7%(表1).导致马口鱼数量减少的原因何在,本文提出如下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18年6月—2019年5月,使用3层流刺网、地笼等渔具逐月调查汉江支流堵河梯级水库(龙背湾水库、松树岭水库、潘口水库)4个采样点马口鱼的种群资源,即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比较梯级水库间马口鱼的生长特性。调查期间,共采集马口鱼619尾,雌、雄比例为0.82∶1;鳞片鉴定年龄表明,雌、雄最大年龄分别为3龄和4龄;由4个年龄组构成,其中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样本总数的56.4%。不同水库和性别间体长、体质量差异显著,体长(m)-体质量(L)关系式差异不显著。种群合并后的体长-体质量方程为m=0.0169L2.981,表明马口鱼生长方式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拟合的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t=18.38[1-e(-0.8093(t+0.079))]和mt=99.27[1-e(-0.8093(t+0.079))],梯级水库及雌、雄个体间在生长方程无显著差异。体长和体质量的生长速度和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4.8731e(-0.80...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马口鱼为试验材料,检测其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雄性马口鱼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雌鱼(P<0.05)。雌雄马口鱼肌肉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包含必需氨基酸(EAA)7种,半必需氨基酸(HEAA)2种,呈味氨基酸(FAA)4种,其他非必需氨基酸(NEAA)4种。雄性和雌性马口鱼肌肉氨基酸评分分别为0.72~2.15和0.92~2.13,化学评分分别为0.41~1.66和0.52~1.64;马口鱼肌肉共检测到2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9种,不饱和脂肪酸1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0种。指出,雌雄野生马口鱼肌肉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美等优点,但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和组成上,雌鱼较雄鱼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泥鳅,又名鳅鱼,是一种分布广泛、群体量大的小型鱼类。它体前端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长8~11厘米:眼小,头尖,口小,口部有5对须;鳞极细,身粘滑;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并有许多小黑斑点;腹部淡黄或白色。  相似文献   

18.
银鱼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银鱼科(Salangidae),为细小而透明的鱼。其形态特征,体细长,前圆而后侧扁,体多裸露或仅有若干分散的、薄而易脱的鳞。不规则地散处于体的两侧,雄鱼在臀鳍之小,身体的两侧有一行前大后细的鳞整齐地排列着。头长而平扁,有一尖长而扁平的吻部。眼小、下侧位、口裂大。  相似文献   

19.
怀鲇鱼适应性较强,一般不易得病。近日,笔者在水族箱养的怀鲇鱼中发现了杯体虫病,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症状:病鱼体色发暗,口前端、鳃盖边缘及尾柄在白色盆底泛红,身体两侧及背鳍端部挂有呈片状(似脱皮)的毛状物,胸鳍、尾鳍端部被蛀有缺口。病鱼长时间在水面上游动,不摄食。经对鳍部镜检,寄生有杯体虫。2.病因:为购买的饵料鱼———泥鳅(患有杯体虫病)将病原带入水中寄生引发此病。3.治疗方法:将病鱼放入3%的盐水中浸洗8分钟。换掉水族箱中的水,用“84消毒液”消毒清洗水族箱,注入新水再放鱼。4.效果:放入箱中6小时后观察,病鱼体表毛状物…  相似文献   

20.
在渔业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千亩以下很适宜养鱼的小型水库,每年投放适量鱼种,鱼产量却逐年下降。据水库捕捞工人反映,这是由于水库中马口鱼的数量很多,投放的鱼种大部被吃掉,以至产量逐年下降。为了发展渔业生产,彻底弄清马口鱼的危害性,1976年秋季,在不影响农田灌溉的情况下,我们对两个产量下降明显的水库进行了药物清库,初步弄清了马口鱼对发展渔业生产的危害,为千亩以下小型水库清除敌害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