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试验证明,提高温度是缩短烟草育苗时间的主要手段,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可以省去浸种、催芽这一环节,同时证明,利用代森锰锌,五氯硝苯可有效的防治烟草苗期病害。  相似文献   

2.
植物抑病增产素对烟草生长及TMV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探讨了植物抑病增产素──C90-1,9202对烟草的生长及烟草上TMV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C90—1,9202制剂对烟草植株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叶大、色深、茎粗、植株较高大,在温室、网室内植株鲜重比对照增加12%~15%。田间小区试验,烟草叶片鲜重比对照增加50%。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对烟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草常规栽培品种K326裸种为材料,就不同温度对烟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在6℃、8℃、10℃、12℃、14℃、28℃(CK)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烟草种子在温度低于14℃时,前17d不会发芽,随着温度的降低,烟草种子发芽所需时间延长;当温度低至10℃时,烟草裸种发芽时间需要34d;温度低至8℃时,烟草种子不再发芽。与对照组相比,低温对烟草裸种的发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温度的降低,烟草种子的发芽指数也降低了。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菌培养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烟草黑胫病菌的若干培养性状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特性的稳定性,为烟草黑胫病的相关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从安徽10个主要生产烟草的市(县)多点采集发生烟草黑胫病的烟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经纯化后获得69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 var. nicotianae Waterh.)菌株,对其进行游动孢子囊的诱导、配对培养、生长特性测定等进行研究。【结果】烟草黑胫病菌的主要培养性状为:异宗配合,与标准相对交配型菌株配对培养可以产生有性器官;卵孢子球形,满器或不满器,雄器围生,藏卵器小;孢子囊多近球形,乳突明显,有双乳突现象,孢子囊具脱落性,且孢子囊柄短,不对称孢子囊较常见,孢子囊外着生有长短不一的附属丝;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高生长温度大于35℃,小于40℃,最低生长温度大于8℃,小于10℃。【结论】供试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性状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初步认为10多年来生态环境和农业措施的变化没有导致烟草黑胫病菌的生长性状发生较大的改变,表明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性状是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烟草粉螟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烟仓最重要害虫之一烟草粉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草粉螟发育起点温度为14.89℃,全世代有效积温为856.25日度,在福建邵武1年发生2代。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烟草根尖细胞分裂同步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温度处理烟草根尖分生组织,结果表明,经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对烟草根尖细胞分裂同步化的作用具有和秋水仙素处理相近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广东农业科学》2008,(1):66-66
从太空返回地面的“太空烟草”。经过5年的培养已经在上海繁育杂交了六代。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得了空间电融合的烟草原生质体的体细胞杂种植株。目前植株已生长60d,植株高60-70cm,茎直立.叶绿色.顶部开出粉红色的花。烟草喜温、喜光,最适合的温度为25-28℃摄氏度.而人工气候室的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烟草工厂化漂浮育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的烟草工厂化漂浮育苗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何川生王晓云80年代以来,美国的烟草业为了提高烟叶质量,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大力开发了烟草工厂化漂浮育苗系统。该育苗方法的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烟苗生长所需的肥力、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增加移栽苗的整...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温度影响烟草叶片细胞壁建成的机理和烟叶品质的机制,连续2年设置不同温度(15℃、20℃、25℃、30℃)处理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烟草叶片细胞壁物质含量和组成及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碳化合物在烟草叶片生长过程中及温度处理过程中发生了重新分配,随着烟草生长时间的延长,叶片中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纤维素...  相似文献   

10.
用发根农杆菌菌株LBA1314采用叶盘法对烟草进行转化 ,诱导烟草发根。将标记基因nifHDK_lacZ、nifH_lacZ、hemA_lacZ通过三亲交配法导入根瘤菌 ,然后接种烟草发根。β_半乳糖苷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徒手切片观察表明 ,野生型根瘤菌可以感染烟草发根 ,回接试验证明侵染烟草发根的细菌是根瘤菌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梭梭出苗影响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梭直播造林成功率很低,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主妇的限制因子是:风沙危害和鼠虫危害,针对这些问题,在直播造林中试用了地膜覆盖技术,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减少干沙层厚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温度状况作用。并且能够防止鼠虫危害。出苗率大大提高,从覆盖前的20%提高至覆盖后的97.6%。  相似文献   

12.
气温变化对晋城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冬小麦播种出苗所需要的日平均气温、播种至停止生长期积温、播种到收获所需总积温等3个农业气象指标,与最近10年来晋城市气温变化进行统计比较,找出在气候变暖形势下晋城市冬小麦的最佳适宜播种时段。  相似文献   

13.
用甘蓝型油菜湘油13号在4个不同地点进行了4个播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9月至10月范围同一地点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在不同地点同一播期,产量与全生育期以及冬前主茎叶与总积温之间的相关是显正相关,冬前总积温和主茎叶对产量的贡献是不同的,在高纬度比低纬度的大,通过早播产量增加的生物学基础是促进了幼苗的生长,通过早播达到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是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4.
4BQD—40型气力喷播机的主要性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一种利用高速气流将灌木种子、草籽、颗粒毒饵喷撒出去的机引播机的主要性能设计。该机还能进行超低量弥雾作业,是干旱地区突发性病虫害有力的防治机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2BQM-2型气吸式膜上精量播种机播种装置的工作原理,研制了11种用于测试排种性能的单片机测试系统,将光电传感技术和单片机技术融于一体,既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又提高了测试效率。这对气吸式膜上精量播种机的改进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稻-麦两熟制下,播期与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为播期及品种类型的科学选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熟晚粳、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个品种类型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4个播期,研究各品种类型水稻产量、生育表现及温光资源利用特点。【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迟熟中粳>早熟晚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籼>中熟晚粳。随着播期推迟,5个品种类型水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不等。不同品种类型水稻的减产幅度表现为中熟晚粳>迟熟中籼>早熟晚粳>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同一播期各品种类型水稻之间产量差异有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大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类型水稻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极显著减少。播期对不同品种类型水稻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按生育期长短分为两类,对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及迟熟中籼影响较小,对生育期较长的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及中熟晚粳影响较大。对不同播期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为:5月中旬应选用早熟晚粳,搭配迟熟中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5月下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早熟晚粳、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籼;6月上旬应选用迟熟中粳,搭配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6月中旬应选用中熟中粳。【结论】随播期的推迟,5个水稻品种类型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稻麦两熟制与热量条件因素,初步明确了不同播期应选择的适宜品种类型,供大面积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育苗方式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日本钵式盘、钵体毯式育苗盘和常规软盘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以空育131、垦稻10和垦稻12为材料,探讨了日本钵式盘、钵体毯式育苗盘和常规软盘的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的秧苗素质以日本钵式盘最优、钵体毯式育苗盘次之、常规软盘最差,产量也呈现相同趋势。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是日本钵式盘和钵体毯式育苗盘增产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钵体毯式育苗是目前最优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18.
辽首-花生15适宜播种期及热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004-2008年5a试验,研究并分析了辽阳地区花生新品种辽首-花生15的适宜播种期及各生育阶段的热量指标,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及适时栽培管理提供气候依据。结果表明:当辽阳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适宜辽首-花生15播种,播种适宜期为4月15-25日,最佳播种期为4月20-25日。辽首-花生15品种全生育期154d左右,需≥12℃活动积温3 200℃.d以上。其中,播种-出苗阶段积温指标在250℃.d以上,出苗-初花阶段在550℃.d以上,初花-末花阶段在630℃.d以上,末花-成熟阶段在1 650℃.d以上。辽阳地区热量资源较为丰富,适宜种植辽首-花生15。  相似文献   

19.
气吸式水稻芽种直播排种器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气吸式垂直圆盘排种器为对象,采用试验优化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在一定真空度下吸孔直径、转速、孔数等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真空度为1.8~4.5kPa排种性能较好;吸孔直径和转速对排种性能影响很大,最佳孔径为2.3mm,排种盘线速度不宜超过0.45m/s,孔数多比少排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可降解种膜直播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可降解种膜水稻直播种植技术在辽宁地区的可行性,在辽宁省辽阳、新宾等地,以普通直播和机械插秧为对照,研究可降解种膜直播对土壤不同土层温度、出苗时间、出苗率、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种膜直播与对照相比,对耕层地表和地表下5cm处温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地表下10cm处温度的影响显著(P0.05);在水稻生长前期,对提高土壤温度作用较大,且主要体现在浅层,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对较深层土壤的温度影响加大。与普通直播相比,可降解种膜直播早6d出苗,出苗率高17.6%。与对照相比,可降解种膜直播对水稻株高和分蘖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水稻生长前期,机械插秧处理的秧苗植株最高,到生长中后期,可降解种膜直播秧苗株高最高,但随时间推移,3种种植模式下的秧苗株高差别越来越小,可降解膜作用减弱;可降解种膜直播水稻分蘖最早,且更早达到分蘖高峰,有效分蘖比对照高24%和35%。可降解种膜直播与2组对照相比,对水稻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14.5%的含水率下,可降解膜直播产量为11 141kg/hm~2,比普通直播高17.72%,比机械插秧高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