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5个品种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品质进行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和感官评价对红枣乳酸饮料的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对不同红枣饮料香气的识别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电子鼻传感器对香气响应值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香气是由苯类、氮氧化物、芳香胺类、烷烃、甲基类、硫化物、醇类、硫化氢类组成。金丝小枣、狗头枣乳酸发酵饮料具有高的综合因子得分。感官评价分析表明,所有红枣乳酸饮料的风味都优于对照(康师傅枣饮),而不同品种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又不同,以狗头枣乳酸发酵饮料风味最佳,金丝小枣乳酸发酵饮料风味最差。红枣的品种和质量对乳酸发酵饮料的香气和口味有很大影响。电子鼻可以准确区别红枣饮料的不同风味,结果与感官评价具有一致性,表明电子鼻可有效地用于乳酸发酵饮料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红枣乳酸发酵饮料不同发酵阶段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并与枣酒、原枣汁、枣酪饮料及酸枣汁饮料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结果】在所选定的5种枣饮料中,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最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的Vc抗氧化当量(VCEAC)依次为(223.8±2.4)mg/L、(1 126.64±40.00)mg/L、(1 007.2±40.0)mg/L,总抗氧化能力TAOC值为(56.98±0.41);其次是枣酒,其4种抗氧化能力的VCEAC依次为(158.6±1.7)mg/L、(920.44±8.27)mg/L、(592.5±10.2)mg/L、(48.44±1.05);酸枣汁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最低,其4种抗氧化能力的VCEAC依次为(81.9±0.7)mg/L、(30.67±1.07)mg/L、(156.2±10.5)mg/L、(23.45±0.30)。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类物质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乳酸发酵初期(0~12h),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发酵12~72h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发酵12~48h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变化,发酵48~72h时其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增强。【结论】红枣乳酸发酵饮料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乳酸发酵特有的香味,口感柔和,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枣饮料产品。  相似文献   

3.
以复合乳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红枣汁/饮料,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总还原能力、多肽含量的变化,了解红枣汁/饮料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指标都随着发酵时间先升高后降低,其中,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在40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0±0.059)%、(12.54±0.370)%和0.23±0.009,比发酵前分别增加了2.74%、3.31%、0.077;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多肽含量在32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0±0.430)%、(7.19±0.320)%和0.35±0.004,比发酵前分别增加了5.94%、4.42%和0.35。发酵能够提高红枣汁/饮料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口感较佳的无花果酵素饮料,以无花果鲜果为原料,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并以感官质量为依据,对其调配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无花果鲜果打浆后使用0.6 g·kg-1的果胶酶和0.2 g·kg-1纤维素酶酶解后,打浆2次制汁,无花果汁的出汁率为88.9%。在加工发酵过程中,无花果总酚和花色苷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总体而言制得的无花果酵素还是较好地保持了无花果鲜果中的总酚、花色苷等功能活性成分。加工发酵过程中,无花果原料或浆体(酵素)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时间延长波动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调配工艺为无花果酵素原浆浓度40%,蔗糖添加量10%,柠檬酸钠添加量0.03%。在此配方下生产的无花果酵素饮料酸甜适口,风味浓郁,具有较好的商品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寻各种乳酸菌在黑枸杞汁中的发酵能力和特性,选取新鲜黑枸杞汁,采用巴氏杀菌法灭菌,接种于不同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群成活数、pH值、花青素含量、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感官评测等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种乳酸菌能在黑枸杞汁中良好生长,活菌数均突破10~8CFU/mL;发酵48 h后,4种乳酸菌发酵的黑枸杞汁的pH值均低于3.5。与未经发酵的黑枸杞汁相比,经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的黑枸杞汁中花青素含量与黄酮含量提升最大,其中花青素提升了33.84%、黄酮提升了68.82%;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的总酚含量提升最多,提升了61.25%;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升最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提升了163.50%、羟自由基清除率提升了59.44%;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后,黑枸杞汁有着最强的DPPH自由基去除能力,清除率为89%。经乳酸菌发酵后的黑枸杞汁口感上佳,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发酵能力要强于其他3种乳酸菌。该研究结果可为黑枸杞汁的益生菌发酵和益生菌果汁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玫瑰花红枣酵素中活性成分的产生,以重瓣玫瑰花、新疆红枣为主要原料,乳酸菌和醋酸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以及响应面试验探究玫瑰花红枣酵素不同发酵工艺条件对酵素产品中总酚浓度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添加量3%,菌种配比乳酸菌:醋酸菌=2:1,白糖添加量15%,发酵温度30℃;该条件下发酵90d,酵素产品总酚质量浓度为7.86mg/100mL,SOD酶活力为372.36U/mL.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枸杞饮料乳酸发酵工艺,以红枸杞和黑枸杞为原料,加入不同比例乳酸菌混合发酵,以接种体积分数、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为单因素,以总酸、总糖、总酚及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和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3因素8水平的均匀设计试验和主成分分析,建立指标综合得分模型,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前后的枸杞饮料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HS-SPME-GC-MS)。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发酵试验基础上,经均匀设计试验和主成分分析可知,类胡萝卜素、总糖为第1主成分指标,总酸、总酚为第2主成分指标,累计贡献率达到82.353%。经模型优化,枸杞饮料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体积分数2.7%、发酵时间41 h、发酵温度33℃。经验证试验,计算枸杞饮料综合得分为3.428 1。发酵后枸杞饮料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8种,酯类9种,醛类7种,酮类5种,其他类8种,共增加了22种物质,醇类、酯类物质明显增加,烯烃类物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65-70
为明确不同灭菌方式对螺旋藻功效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温蒸汽灭菌、超高压灭菌和紫外线灭菌三种方式对螺旋藻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并结合乳酸菌发酵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灭菌方式处理下发酵前后上清液与固形物中总黄酮、总酚、藻蓝素等成分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前,不同灭菌方式下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部分达显著水平,其中,以高温蒸汽灭菌的上清液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藻蓝素含量最低;固形物醇提液中总黄酮含量则以超高压灭菌最高,总酚和藻蓝素含量以紫外线灭菌的最高。经乳酸菌发酵后,总黄酮和藻蓝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60.0%、74.9%,总酚的变化与之相反,增幅最高为142.4%。从抗氧化活性来看,三种灭菌方式之间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差异;乳酸菌发酵提高了高温灭菌的上清液中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压灭菌的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而发酵后固形物醇提液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均显著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有下降。综合各因素,高温蒸汽灭菌可用于开发螺旋藻益生菌产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红枣浆工艺条件,为开发一种富含益生菌活性的枣浆饮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活菌数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在料液比、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对乳酸片球菌TK530发酵红枣浆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并对发酵前后的红枣浆营养指标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红枣发酵饮料活菌数(Y1)与料液比(A)、接种量(B)和发酵时间(C)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为:Y1(活菌数)=8.60+0.1150A+0.0288B+0.0038C-0.0525AB-0.0175AC+0.0100BC-0.4165A2-0.1790B2-0.1090C2(R2=0.9978),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其中接种量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品活菌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红枣发酵饮料感官评分(Y2)与料液比(A)、接种量(B)和发酵时间(C)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为:Y2(感官评分)=92.52+0.96A+0.49B+0.48C+0.45AB-3.43AC-1.93BC-7.51A2-5.01B2-3.58C2(R2=0.9924),该模型拟合度也较高,其中料液比与发酵时间、接种量与发酵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品感官评分有极显著影响,料液比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红枣发酵饮品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发酵温度37℃、接种量6%、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发酵红枣浆中的活菌数为8.61 logCFU/mL,感官评分95.1分,与预测值接近.发酵后的红枣浆pH 3.67,多酚含量0.84±0.014 mg/g,粗多糖含量0.22±0.018 mg/mL,总黄酮含量1.28±0.014 mg/mL,乳酸含量4.995±0.013 mg/mL,铁离子还原力8.94±0.06 mg/100 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77.5%,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率64.3%,其中铁离子还原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发酵前红枣浆显著增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制得的发酵红枣浆饮品酸甜可口,色泽均匀,赋予产品特有的乳酸风味,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胡荣锁 《农学学报》2016,6(2):107-112
为探讨单菌发酵对果酒风味的影响,利用GC-MS分析对风味影响的物质基础,利用电子感官(电子鼻和电子舌)和人为感官判定菌种对咖啡果酒整体风味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酿造优质风味咖啡果酒筛选最佳菌种组合提供理论参考。实验结果表明,4 种酵母中B和D酿成的果酒中乙醇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2 种,C损失略高于其他3 种酵母。GC-MS分析共检出化合物26 种,其中酯类15 种、醇类7 种、其他化合物4 种;所检化合物除酸类物质外,均具有令人愉悦的风味;醇类均为高级醇,主要是异戊醇和苯乙醇;酵母D峰面积明显高于其他3 种,而醇酯比C(8.61)>A(4.17)>B(1.16)>D(1.05)。电子感官检测发现,电子鼻和电子舌的第1 主成分的贡献率均达到98%以上,但大多存在交叉,区分效果较差,说明风味和口感较为接近;人为感官区分结果与电子感官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荞麦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更好地开发荞麦的保健功能。[方法]分别考察荞麦皮、荞麦粉和荞麦粒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结果]三者乙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得率最高的为荞麦皮,最小的为荞麦粉,荞麦粒介于两者之间;三者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很好的清除效果,且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50%的样品浓度比较,荞麦皮浓度最低,荞麦粉最高,荞麦粒浓度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荞麦中黄酮类化合物是荞麦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运用DPPH、ABTS两种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来研究野草香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显示野草香乙醇总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消除DPPH·和ABTS·的能力,在DPPH和ABTS方法中,水部分对DPPH自由基消除率最高,IC50值为15.66 mg/m L;乙酸乙酯部分对ABTS自由基消除率最高,IC50值为14.04mg/m L。这说明野草香乙醇总提取物均有一定消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野草香各个粗提物部分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与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总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从蜂巢珊瑚中寻找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共生真菌,采用组织研磨法分离蜂巢珊瑚共生真菌,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及对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高抗氧化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对高抗氧化活性菌株进行鉴定。从蜂巢珊瑚中共分离9株共生真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9株真菌发酵液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S-1-5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0.60%和67.18%,对高价铁离子还原能力强。依据S-1-5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S-1-5鉴定为球孢枝孢(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资源植物玉叶金花叶中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玉叶金花叶中的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以VC作为对照,以总还原力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研究玉叶金花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玉叶金花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有效成分,占其总量的68.19%,其中包括极具研究和应用价值的N-甲基吡咯(37.37%)和叶绿醇(7.34%)。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玉叶金花挥发油的总还原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玉叶金花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辅助提取茶花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茶花多糖,对提取的茶花多糖进行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络合亚铁离子能力检测,比较了超声波提取和常规提取所得多糖的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花多糖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其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稍弱于常规提取方法,亚铁离子络合能力则与多糖处理浓度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广宁红花茶油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红花毛油和半精炼红花茶油来测定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比较不同精炼程度茶油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广宁红花茶油具有较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红花毛油和半精炼红花茶油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试验浓度为10g/L时,红花毛油和半精炼红花茶油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23.46%、10.98%,对ABTS+·清除率分别为17.39%、11.45%;而试验浓度为2.5g/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已分别达到26.39%、19.06%,结果表明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红花毛油强于半精炼红花茶油,其中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食物基质对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茶多酚模拟胃消化比较,添加牛奶、糊化淀粉和食用油后,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21.7%、15.0%和3.3%,白砂糖或柠檬酸的添加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后,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DPPH·)能力显著增强,清除ABTS自由基(ABTS+·)能力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白砂糖后其清除ABTS+·能力显著降低,其他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添加糊化淀粉或牛奶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添加食用油后其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与茶多酚模拟肠消化比较:添加牛奶后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7.7%,其他食物基质的添加则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后,茶多酚的总抗氧化能力与清除ABTS+·能力显著增强,清除DPPH·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食用油后其清除DPPH·和ABTS+·能力显著增强,总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糊化淀粉或牛奶后,其清除ABTS+·能力显著增强,其他则无明显变化;添加白砂糖后其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双叉犀金龟(Allomyrina dichotoma)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采用碱提法、酸提法、盐提法和醇提法分别提取双叉犀金龟幼虫蛋白质,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为指标,测定4种方法所提取的蛋白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碱提法蛋白质提取率显著最高,蛋白质浓度与抗氧化活性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种类蛋白质的抗氧化能力有所不同;其中盐溶蛋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及总还原力最强,IC50和A700为1时的浓度分别0.360 4 和4.780 5 mg·mL-1;酸溶蛋白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IC50为4.439 0 mg·mL-1。综合来看,提取方法不同时,双叉犀金龟蛋白质具有一定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总还原力,可为后续进一步向食品、医药等方向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bioassay-guided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nents from total flavonoids of Chinese herbal plant Mimenghua were performed.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test was adopted as the bioassay-guided metho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ere used as the purification tool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ntioxidant components. One compound was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acteoside by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of acteoside was determined by evaluation of the scavenging activity on DPPH radical and hydroxyl radical, reducing power and total antioxidant capabi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teoside had significant antioxidative activity and possessed higher activ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which provid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acteoside in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20.
以转人乳铁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氧化和免疫活性。采用DPPH法、ABTS法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方法来研究转人乳铁蛋白(rhLF)的抗氧化功能,通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增殖和吞噬活性的检测来测定转人乳铁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转人乳铁蛋白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活性。转人乳铁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是开发相关保健食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