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弥儿》是教育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教育理论巨著,笔者在研读名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有关实践教学经验,谈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深刻内涵出发,阐述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影响与局限性,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冯文全  杨瑞 《现代农业》2007,(11):165-167
法国著名的思想启蒙家卢梭,用毕生经历完成的巨作《爱弥儿》,以尊重儿童天性,回归自然为其精髓,里面也不乏贯穿着道德教育、创新教育、普及教育等重要教育思想,其意义源远流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读到《齐鲁记忆——档案背后的故事》(以下简称《齐鲁记忆》)一书,打开之后,爱不释手,其中的五十多篇文章逐一卒读,合上书本,意犹未尽。该书以档案为切入点,围绕档案讲故事,打开尘封的历史,以独特方式展示历史原貌,让人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增长了历史知识,受到思想教育。《齐鲁记忆》由山东省档案局联合各市档案局、各大企业档案馆共同编写,书中文章以讲故事的方式记录了辛亥革命以后至党的十八大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家卢梭被称为"儿童的发现者",他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深刻的启示。英语教学这门艺术,便是让学生快乐地在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课堂里"遨游"。游戏便是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的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儿童天性,就应采取富有变化、充满趣味的方法,设计与英语教学相关的课堂游戏,使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发展成为更为成熟的一种教学法。本文旨在跟随卢梭的教育思想,来探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相似文献   

6.
《荒野的呼唤》是自然主义代表人物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一部中篇小说。该小说一改传统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动物巴克为主人公,借助巴克在生存环境的变化中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用细腻的笔触赋予巴克以"人性",通过对巴克的"野性"与"人性"的剖析来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为积蓄财产的尔虞我诈。  相似文献   

7.
《臞仙神隐》一书的产生,与朱权的经历遭遇、志向、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朱权在《臞仙神隐》中阐述的"农道兼修"思想,受到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也是对传统道家"重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理念体现在隐与道合的境界论,农为隐本的修行论。《臞仙神隐》又是一部为"农道兼修"立规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6月出版了博道春教授编著的《情境教育学》一书。这是作者继《教师组织行为》、《教师技术行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别具一格的教育学教材。全书25万字。这本书又很幸运地被列入“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情境教育学,是结合教育情境展开应用  相似文献   

9.
缘起     
《中国农村科技》2007,(8):12-15
食物的需求始终是人类至为关注的首要问题。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一部与饥饿进行抗争的历史。"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者寻觅食物的历史"。房龙在其《人类的故事》一文中这样描述人类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
鲍里斯·阿库宁是当代俄罗斯文学中十分受欢迎的侦探小说家之一,其创作风格独特,语言措辞精美,故事内容引人入胜。《FM密码》是阿库宁的"硕士历险"系列中的第三本书,该书采用书中套书的结构,从两个叙事层面展开故事情节。阿库宁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遗失的手稿《理论》进行描写时,改写了文学著作《罪与罚》,并模仿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风格。本文旨在对手稿《理论》中,阿库宁对陀氏语言风格的模拟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故事新编》的写作实际上是作者运用各类历史人物来表现自己对现实人事的看法,其中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了二三十年代鲁迅的复杂心路历程,他在主观上有积极战斗的时候,也有失意时的消极避世,但总体上表现了鲁迅先生在战斗中与敌人勇猛较量,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复杂的战士形象。  相似文献   

1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从教育的本质、目的、类型、过程、功能、师生观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大学教育的内涵。科学把握雅氏存在主义教育观,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乡村史研究是历史学研究中的显学与热点之一,当乡村问题贯穿于历史与现实之间时,乡村史研究即兼具了历史价值与现实启迪的双重意义。王先明教授的新著《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一书从20世纪前半期乡村社会变迁入手,对乡村社会内部变动与整体趋向进行了详细的剖释,总结了中国乡村历史演变的普遍规律,极大地推动了乡村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并为当代"三农"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历史借鉴。《乡路漫漫:20世纪之中国乡村(1901~1949)》一书构建了乡村史研究的分析框架与话语体系,为今后的乡村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参考范本和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范·卡内冈《英国普通法的诞生》一书的读后随笔,主要对作者关于英国法与欧陆法分野原因的独特解释进行系统评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作者论证中的反历史决定论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前四史之一的范晔《后汉书》不仅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巨著,还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范晔为东汉时期众多的文学之士立传,还在诸传中著录了他们的作品及文体数量。文章对范晔《后汉书》的著录体例及作品、作家品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范晔不仅重视作品的社会功用,也注意到了文学的情采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6.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17.
由萧汉明教授郭东升副教授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研究》一书已于2001年1月在上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该专著为“道家研究丛书”之一。儒家与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对道家思想的研究,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重视,《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家思想和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它提出了一套修持修炼方法,即“外丹术”与“内丹术”。 该专著对《周易参同契》一书作了恰如其分的合乎事实的评价,认为它“以《周易》和道家思想为依托,广泛吸取先秦两汉天文历法、医学、易学、物侯学、炼丹术等方面的成就,假借…  相似文献   

18.
彭思佳 《甘肃农业》2005,(11):168-169
一种传统的政权是可以或者应该彻底砸烂的,但是一种思想文化传统,却不是应该、而已永远不可能彻底被砸烂,相反,它会为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发展下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体现的思想就是这样,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思想者、学者,无论国籍,无论地域。读完《社会契约论》我若有所得,但正当提笔之际有觉得思路零星,想说太多又无从下笔,因此,作为一名学法律的学生,我选择从我最熟悉的话题开始说起,从卢梭的法律思想中展开思考。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法律问题一直受到政治哲学家们的特别关注。法治在柏拉图的眼里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对孟德斯鸠与卢梭的法律思想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本文指出孟德斯鸠与卢梭都是启蒙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德斯鸠更注重政治规则的技术性安排,而卢梭则更注重政治行为的终极理想,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桂英  郑锦阳 《现代农业》2010,(12):138-140
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定义"哲学"的就是他。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一书,其思想在企业发展中运用总的说来是以有无关系作为指导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以无为而治为其实现企业管理的根本实现途径,以《道德经》中具体的实践性语句为其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