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褶皱臂尾轮虫和暗纹东方Du鱼苗在5‰的咸淡水中都能够存活的特点。用面包苯酵母培育褶皱臂尾轮虫经海水小球藻强化培育后在5‰的盐度条件下投喂暗纹东方Du鱼苗。结果表明,褶皱臂尾轮虫较之淡水轮虫可使暗纹东方Du鱼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鲀仔鱼的生长特性及其开口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计算机图形分析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什系统对暗纹东方鲀仔鱼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周长、面积和长度3个参数的数学统计,求得其经验公式。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草履虫和蛋黄颗粒3种不同饵料对暗纹东方鲀仔鱼的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日龄前是卵黄囊期营内源性营养,5~13日龄是混合性营养期,也是决定仔鱼成活率的关键期。喂以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组的仔鱼具有最高的存活率和最大的生长率。因此,萼花臂尾轮虫是暗纹东方鲀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暗纹东方鲀鱼种培育的成活率,于2014~2016年进行了暗纹东方鲀夏花鱼种培育试验。根据暗纹东方鲀的生态习性和生长、摄食特性,采取了土池发塘、驯化转食等方法,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鱼苗培育成活率最高达到78%,形成了特有的夏花鱼种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防治河鲀车轮虫病,分别设置0、2.5、5.0、7.5、10.0、12.5、15.0、17.5、20.0、25.0、30.0、35.0和40.0共13个盐度梯度,对暗纹东方鲀进行了浸浴实验。结果显示,盐度为15以下,对暗纹东方鲀的存活没有影响;盐度为0、2.5、5.0时,4 d内车轮虫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盐度7.5作用4 d,盐度10.0作用3.5 d,盐度12.5作用3 d,杀虫率可达95%以上;盐度15.0作用32 h,盐度17.5作用24 h,盐度20.0作用10 h,盐度25.0作用4 h,盐度30.0作用1.5 h,盐度35.0作用1 h,盐度40.0作用0.5 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均可达100%。应用SPSS软件,对杀虫盐度和时间进行拟合曲线方程分析,其数学模型为对数曲线方程y=34.19-5.55lnx。另外,车轮虫在暗纹东方鲀体表的复活试验显示,用提高盐度的方法杀灭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后,再恢复到正常养殖盐度5.0的情况下,暗纹东方鲀的体表车轮虫病不再复发,说明盐度7.5以上能治疗暗纹东方鲀的车轮虫病。结合提高盐度治疗暗纹东方鲀车轮虫病的生产性试验结果,建议以盐度为7.5–15.0作为治疗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的适宜盐度。  相似文献   

5.
为防治河鲀车轮虫病,分别设置0、2.5、5.0、7.5、10.0、12.5、15.0、17.5、20.0、25.0、30.0、35.0和40.0共13个盐度梯度,对暗纹东方鲀进行了浸浴实验。结果显示,盐度为15以下,对暗纹东方鲀的存活没有影响;盐度为0、2.5、5.0时,4 d内车轮虫的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盐度7.5作用4 d,盐度10.0作用3.5 d,盐度12.5作用3 d,杀虫率可达95%以上;盐度15.0作用32 h,盐度17.5作用24 h,盐度20.0作用10 h,盐度25.0作用4 h,盐度30.0作用1.5 h,盐度35.0作用1 h,盐度40.0作用0.5 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均可达100%。应用SPSS软件,对杀虫盐度和时间进行拟合曲线方程分析,其数学模型为对数曲线方程y=34.19-5.55lnx。另外,车轮虫在暗纹东方鲀体表的复活试验显示,用提高盐度的方法杀灭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后,再恢复到正常养殖盐度5.0的情况下,暗纹东方鲀的体表车轮虫病不再复发,说明盐度7.5以上能治疗暗纹东方鲀的车轮虫病。结合提高盐度治疗暗纹东方鲀车轮虫病的生产性试验结果,建议以盐度为7.5–15.0作为治疗暗纹东方鲀体表车轮虫的适宜盐度。  相似文献   

6.
<正> 暗纹东方鲀(Fugu obs curus)是一种淡水养殖名贵品种。2001年5月26日,东营市牧海水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南京水产研究所购进体长3.0cm的暗纹东方鲀5 000尾试养。为了解决苗种越冬问题,计划使用本公司地下热井水(本井水盐度为20‰)。但目前,很少见到海水养殖暗纹东方鲀的材  相似文献   

7.
用酵母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面包酵母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结果发现,1.5 g/(106·d)的较高投饵量.适合于接种密度约为50个/ml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而投饵量为1.0~1.2 g/(106·d)时.适合于200个/ml以上较高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投饵量为1.5 g/(106·d)时.不适于500个/ml以上接种密度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若褶皱臂尾轮虫密度继续高至1000个/ml以上,投喂量则需进一步降低至1 0 g/(106·d)以下.褶皱臂尾轮虫接种密度低至30个/ml以下时,除酵母外,适当添加一定量(1/3以上体积)的单胞藻.可提高褶皱臂尾轮虫的增殖速度,降低褶皱臂尾轮虫培育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黄爱军  崔红兵 《水产养殖》2014,35(11):18-19
<正>随着渔业科技进步,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解决了暗纹东方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而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就成了提高人工养殖成活率的重要一环,笔者2013年在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成活率,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原亲鳖塘一口,面积为12.5×667 m2,塘深2.5 m,水源为无污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1995~1998年间作者在暗纹东方鲀集约化养殖中,对小瓜虫病、鲀异钩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及细菌性疾病进行的诊断、治疗及防治方法,同时描述了各病的典型症状。本文为鉴别、治疗、防范暗纹东方鲀鱼病提供了依据,在集约化养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鲀异钩虫病是日本养殖红鳍东方鲀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我国在2002年首次确认此病在养殖红鳍东方鲀时发生,笔者于2002年在暗纹东方鲀亲鱼越冬时发现,2003年和2004年一龄暗纹东方鲀越冬时又多次发现,是目前长江口区域养殖暗纹东方鲀鱼种时发病最严重的,损失最大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危害各生长阶段的河纯鱼,并且常常和纤毛虫病、车轮虫病、细菌病并发。  相似文献   

11.
在充气、以面包酵母为饵料、盐度为2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海水中,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和自然海水稀释的海水培养褶皱臂轮虫的效果明显地优于粗盐配制的;用速溶海水晶配制成的海水培养褶皱臂尾轮虫时,最大密度能达1710个/ml。不同营养强化剂中,绿色巴夫藻、扁藻以及胶囊肝油 蛋黄的效果较好。添加剂4ppm氯霉素时,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3种饵料、4个组合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研究饵料对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光合细菌和鲜酵母混合为饵组,轮虫的最高培养密度达到了1820mL-1,高于其它3组;轮虫的日平均增殖率为0.4351,比光合细菌组和鲜酵母组分别增加了6.4%和25.0%。对轮虫生长、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明日  孙世春 《水产科学》2007,26(8):449-452
用5种富含EPA、DHA等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海洋微藻强化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用强化后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红鳍东方鲀仔鱼。结果显示:n-3HUFA(尤其是DHA、EPA)对提高仔鱼的成活率、生长率和耐高盐能力都有重要作用,DHA效果好于EPA,用EPA代替部分DHA是可行的,但过量的AA对仔鱼生长有抑制作用,并降低仔鱼的耐高盐能力。5种微藻中,H24、H61和H24 C95组效果较好,C95效果一般,B222、R165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preserving microalgal preparations to maintain constant properties over a long period. The aim is to ensure sufficient delivery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 (and other key nutrients) to mollusc and crustacean larvae and to zooplankton used as live prey in the first feeding of fish larvae. For example,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has to be enriched with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prior to fish feeding. We used four microalgal species [ Isochrysis galbana (T-ISO), Chaetoceros muelleri (CHGRA), Pavlova lutheri (MONO), and Nannochloropsis sp.] both as fresh culture or in a frozen-concentrated form to enrich rotifers. Overall, rotifers had similar relative fatty acid levels when fed the frozen-concentrated or fresh microalgal diets. The levels of 20:4n-6, 22:6n-3, and 20:5n-3 between B. plicatilis and the microalgal diets were linearly correlated. The fatty acid 20:4n-6 was the most readily assimilated: the content found in rotifers reached half the level measured in the microalgal diet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fresh and frozen-concentrated forms of the four microalgal species can be used to enrich PUFA levels in rotifers. Further experi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test if assimilation differs when rotifers are enriched with mono- or multispecific microalgal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文 《水产学报》2001,25(1):26-31
1997年4月5日至1998年9月1日对山东高青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青盐碱池塘含盐量变动于1.36-20g.G^-1,总碱度变动于2.4-72.mmol.L^-1,pH值8-9浮游动物主要是淡水盐种或喜盐种,一些是典型的盐水种,浮游动物优势种有团焰毛虫,双环栉毛虫,锥瓶口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和绿色前管虫(原生动物),褶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卜氏晶囊轮虫,简单前翼轮虫,角三肢轮虫和针族多肢轮虫(轮虫)微型裸腹和长肢秀体(枝角类),细巧华哲水蚤,近邻剑水蚤和台液温剑水蚤,(桡足类),无鱼对照池和新挖池塘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均较一般养鱼池塘的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使轮虫的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延长,繁殖期、繁殖后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随藻密度的增加,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分别从(18.33±7.26)h和(58.26±3.52)h增加到(24.29±4.86)h和(91.74±15.46)h,而繁殖后期则从(48.86±14.73)h缩短至(22.60±4.80)h。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P<0.05或P<0.01),反映了赤潮微藻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藻密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赤潮藻和浮游动物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growth hormone (GH)-like substance was extracted from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and subsequently purified by gel filtration and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 GH-like substance had a molecular weight of approximately 28 kDa and had cross-reactivity with salmon GH antibody. In vivo bioassay showed a higher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and net reproduction rate of B. plicatilis treated with the GH-like substance.  相似文献   

18.
铜锌离子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Zn++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的急性毒性影响。实验温度25±1℃,轮虫对Cu++的污染相当敏感,Cu++24h半致死浓度为24hLC50=14.47μg/L~21.93μg/L;Zn++24h半致死浓度为24hLC50=3.404mg/L~4.549m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投喂不同藻类后12h的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投喂单种藻类还是2种混合藻类,强化后的轮虫其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单链脂肪酸及低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投喂前后没有变化,各种脂肪酸的含量界于未强化的轮虫和所投喂的单胞藻饵料含量之间。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除了二十二碳六烯酸因在牟氏角毛藻中含量较低,在单独投喂牟氏角毛藻后的轮虫中未检测出外,其余均与其所投喂的单胞藻的脂肪酸一致;轮虫中被检出的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单种藻类试验组中均低于所投喂藻类的含量;在2种藻类混合试验组中界于2种单胞藻含量之间。混合藻类比单种藻类强化轮虫具有更加全面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8种臂尾轮虫的ND4和ND5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褶皱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转轮虫和旋轮虫的ND4和ND5基因序列,使用MEGA6.0软件构建这12种轮虫系统发生树(NJ树、ME树、UPGMA树),探讨了8种臂尾轮虫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ND4和ND5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均值为40.3%,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轮虫属内种间系统关系研究;系统树所显示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研究基本一致,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归入臂尾轮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