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尼龙网袋法,盆栽模拟淹水土壤环境,研究南方常见绿肥紫云英、油菜和肥田萝卜的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对淹水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绿肥翻压鲜重量为1.14 kg/m~2。在97 d的试验周期内,绿肥腐解率表现为:肥田萝卜紫云英油菜。3种绿肥向土壤环境中释放氮速率由高到低为:肥田萝卜油菜紫云英,并促进了总氮由土壤→溶液的释放,且土壤溶液97 d氮的平均增加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磷的释放为:肥田萝卜紫云英油菜,其97 d土壤磷的平均增加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绿肥翻压显著影响了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p0.05)。同一种土壤酶在不同处理之间及同一处理条件下的不同酶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即土壤酶在促进物质转化中不仅显示其专性催化特性,同时也体现了共性关系。3种绿肥中肥田萝卜改善土壤酶活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刘淑梅  孙武  张瑜  刘树堂  姜雯 《玉米科学》2018,26(1):103-107
在山东省砂姜黑土田小麦、玉米轮作双季秸秆还田下,以传统小麦季旋耕为对照(CK),开展定位耕作试验探讨小麦季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灌浆期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免耕模式下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真菌数量(+48.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84.3%)和SMBC/SMBN比值(+100%;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43.1%)。深耕和深松模式下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CK差异均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下降33.0%和37.9%。深松模式下SMBC/SMBN比对照增加138%,深耕和深松下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模式。本区域砂姜黑土农田在小麦季传统旋耕基础上,可适当结合免耕和深松进行轮耕以促进玉米季土壤碳氮转化,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3.
桂北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不同林龄(1、2、3、4、5 a)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变化及其生物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随土层的加深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随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全磷呈降低趋势,全钾和速效钾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全氮和速效磷无明显规律。土壤pH随着林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2)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微生物数量中细菌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随着林龄的增加,细菌,真菌,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呈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放线菌趋于减小,微生物量碳逐渐增大。(3)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且各土层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增大趋势。(4)土壤生物学特征(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受林龄的影响显著,其最高值根据所在的林龄有所不同,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因子密切相关,且呈显著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水平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选择吉林省不同肥力黑土,开展高、中、低肥力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土壤酶活性等微生物学指标测定,系统分析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拟合不同肥力土壤与微生物学肥力指标的关联性,确定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指标参考标准值。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有很大差异,高肥力土壤具有较高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真菌数量较低,为细菌型健康土壤;低肥力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氮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较低,真菌数量较高。提出吉林省不同肥力土壤相关微生物指标临界阈值,建立不同肥力土壤微生物学肥力指标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葡萄园施肥,明确常用绿肥紫云英的最佳翻压量,试验在施用等量氮、磷、钾条件下,研究比较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对葡萄园土壤养分以及葡萄果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鲜草紫云英翻压量达15 t/hm~2以上时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且促进葡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鲜草紫云英翻压量为22.5 t/hm~2时,最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葡萄产量和质量的提升,但翻压量超过22.5 t/hm~2时,对土壤养分和葡萄产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氧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中旱221(旱稻)、中浙优8号(水稻)和IR45765-3B(深水稻)为材料,研究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淹水灌溉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氮代谢作用强度和土壤氮素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显著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中旱221、中浙优8号和IR45765-3B的增氧处理较淹水灌溉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增加了30.0%~46.1%和7.1%~92.1%,并且增氧处理降低了3个水稻品种的微生物量碳氮比;与淹水灌溉相比,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有助于提高稻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羟胺还原酶活性,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结论】微纳米气泡水增氧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改善稻田土壤的氧化特性,提高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和硝化强度,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和肥力状况,协调了C、N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地区麦玉周年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麦玉两熟制农田土壤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测定麦玉周年成熟期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脲酶活性均与玉米产量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对玉米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P_(1y)=0.422),其次是微生物量氮(P_(6y)=0.381)和全氮(P_(2y)=0.254),三者的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对提高玉米产量起到促进作用。从决策系数绝对值大小可以得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对玉米产量的综合排序为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全氮,土壤有机质的决策系数最大且为正值,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麦玉两熟制农田玉米产量的主要决策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双季稻冬闲期重要的绿肥作物,长期进行紫云英翻压还田可以实现土壤培肥和水稻增产的双重目标。但是,在众多的土壤理化指标中,有关紫云英不同翻压年限下驱动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因子还不明确。【方法】本研究在紫云英传统种植区(江西省余江区),选择紫云英翻压时间为0、3、5、10和15年(G0、G3、G5、G10和G15)的稻田,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土壤酸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土壤理化指标与早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G5、G10和G15处理下,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显著高于G0和G3处理。紫云英翻压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全氮磷和速效氮磷钾及缓效钾含量越高。与G0处理相比,G10和G15处理下土壤pH提高了0.83和0.65个单位,且G15处理下土壤交换性酸/氢铝含量均显著低于G0处理。比较相关系数,在所有指标中,2 mm团聚体组分的比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含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较高(R~2均大于0.8,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年限显著影响团聚体和有机质及养分指标,进而影响水稻产量。【结论】在双季稻区,长期紫云英翻压还田是实现土壤培肥和早稻增产的关键途径。紫云英翻压达到10年以上时,稻田土壤酸化得到明显改善。翻压年限对土壤大团聚体组分的影响程度较高,而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则是调控水稻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紫云英种植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早稻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相互影响,为红壤稻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壤稻田为研究对象,2015年开始在江西高安大田定位研究种植利用紫云英对早稻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设置6个试验处理:1)不施肥对照处理(CK);2)绿肥处理(G),即紫云英量22 500 kg/hm2;3)100%化肥处理(N100);4)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100%化肥处理(GN100);5)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80%化肥处理(GN80);6)紫云英翻压22 500 kg/hm2+60%化肥处理(GN60)。【结果】紫云英配施全量及减施适量(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保障水稻N、P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紫云英配施化肥能提高早稻整精米率、垩白与胶稠度但降低蛋白质含量。早稻产量、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与籽粒含N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含Si量呈显著负相关;籽粒含Mg量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籽粒P、Ca、Mg吸收量对碾米品质、蛋白质含量和垩白粒率是正效应,对胶稠度是负效应。土壤碱解氮对籽粒含N量是间接正效应,对籽粒含Si量是间接负效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对籽粒N、P、K吸收量是间接正效应;pH对籽粒Ca、P含量以及交换性Ca、Mg对籽粒P含量均为间接负效应。【结论】紫云英22 500 kg/hm2还田并减施20%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0.
用4种胶园土壤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4种土壤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橡胶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母质土壤不同氮水平下,橡胶苗根系适应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一定施氮量(≤30g/盆)条件下,侧根长度、表面积、直径、体积与干重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高氮(60g/盆)条件下,侧根长度减少,根系变短变细,根重降低。这说明,在低氮条件下能刺激根系的生长发育,高氮条件抑制根系的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施硒对紫云英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7个不同的施硒(Na_2SeO_3)水平(0、0.5、1、2、4、8、16、32 mg/kg),研究硒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硒积累及土壤硒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肥对紫云英株高、茎粗、生物量等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随着施硒量的增加,紫云英含硒量也随之增加,两者相关性(r=0.99**)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硒肥利用率不断下降,不同处理硒肥利用率为0.89%~3.25%;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土壤中的全硒和有效硒含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土壤中硒的残留率却有着相反的趋势,不同处理硒的残留率为41.82%~82.6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香草兰生长,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的处理香草兰茎蔓和叶片干重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的处理香草兰叶片表观电子光合传递速率(ETR)和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的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施用牛粪的处理。综上所述,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显著促进香草兰生长,提高香草兰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生长发育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2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CK)处理相比,种植绿肥处理能促进水稻增产,增产幅度依次为T1T2T3;2)与CK相比,绿肥处理下水稻年产量与CK处理间差异随年份增加而增大;T1处理与T2、T3处理间及T2处理与T3处理间差异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沼气化废水(BSW)、酒糟水(RSW)及污水塘泥(LS)与一定量的NPK+厩肥(FYM)对花生营养品质及土壤和植物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废水污泥能增加种子产量,蛋氨酸和半胱胺酸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4%和24%,BSW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6190kg/hm^2,其次是RSW和LS,分别为5570kg/hm^2和4720kg/hm^2,LS处理花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为2.94mg/g FW。BSW和RSW能显著增加植物过氧化酶活性,使用废水污泥对硝化还原酶活性无影响。但其明显增加根际土壤硝酸盐的含量。三种废水污泥比化肥NPK+厩肥(FYM)明显增加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有效破除紫云英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采用机械破除、酸蚀和开水烫种方法处理紫云英种子,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紫云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砂纸打磨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75%和94%;采用36%浓度的盐酸处理9min,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25%和52%;29%浓度的双氧水浸种和开水烫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破除效果均不明显。[结论]采用机械摩擦法破除紫云英种子休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年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量以全量施用生物基质肥料最低,75%生物基质肥配施25%化肥最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生物基质肥料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生物基质肥料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商,降低了土壤呼吸商;适当的施肥结构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的提高,春茶茶叶产量以25%生物基质肥+75%化肥处理最高,以100%生物基质肥料处理最低。综合配施生物基质肥料对茶园土壤有机碳固持和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初步认为25%~50%生物基质肥+75%~50%化肥适宜茶园施用。  相似文献   

18.
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猪粪对土壤和菜心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猪粪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提高,且均与猪粪施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用猪粪的同一处理相比较,第2茬土壤全砷、有效态砷和菜心砷含量均高于第1茬。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猪粪导致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提高是菜心砷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可以作为衡量猪粪安全施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