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云南省主要烟区采集并分离到27株烟草黑胫病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11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11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50%烯酰吗啉、50%福美异菌脲、50%氟吗·乙铝、55%菌核净·锰锌、4%春雷霉素、12.5%腈菌唑、15%三唑酮、20%噁霉·稻瘟灵、7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72.2%霜霉威.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为40.74%,其中菌株WS-7表现为中抗,其余菌株表现为敏感和低抗;对福美异菌脲的抗性频率达100%,均为低抗和中抗菌株;对其余9种药剂的抗性频率均为100%,且均为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对7株来自广西不同烟区、对甲霜灵敏感性不同的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银法利、烯酰吗啉对7个烟草黑胫病菌株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范围分别为1.1090~1.9661、0.6218~1.0625 mg/L,两者对甲霜灵敏感型、一般耐药型、耐药型的菌株的毒力无明显差异,说明它们与甲霜灵没有交互抗性.盆栽试验表明银法利和烯酰吗啉对耐甲霜灵菌株引起的黑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008 ~2010年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68.75%银法利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具有很好的防效,显著优于常用药剂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最佳药剂,本文对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等5种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防效,5种药剂的防效高低依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烯酰吗啉水分散颗粒剂 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烟草黑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产生的抗药性,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落生长测定法,对从黔东南州镇远县分离的烟草黑胫病菌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最强,EC50值为1.19μg/ml。因此,在镇远烟区,长期单一使用烯酰吗啉防治黑胫病存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已成为广东烟叶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开展其无公害化学药剂筛选和应用研究势在必行。以烟草黑胫病菌和赤星病菌为研究对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吡菌胺的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分别为0.56μg/m L和0.25μg/m L),苯酰菌胺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毒力次之(EC50为1.14μg/m L);咪鲜胺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为0.26μg/m L),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较高(EC50为2.66μg/m 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15 d,推荐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和80%苯酰菌胺可溶性粉剂2 500倍轮换施用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效果为87.23%;推荐药剂45%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 500倍轮换施用对烟草赤星病的效果为82.53%;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为烟叶真菌病害化学防控提供了技术指导,促进了烟叶绿色安全生产,保证了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烟草黑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产生的抗药性。[方法]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菌落生长测定法,对从黔东南州镇远县分离的烟草黑胫病菌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烟草黑胫病菌对不同杀菌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最强,EC50值为1.19μg/ml。[结论]在镇远烟区,长期单一使用烯酰吗啉防治黑胫病存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药剂。[方法]比较寡雄腐霉菌、烯酰吗啉和精甲霜灵·代森锰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寡雄腐酶菌对烟草黑胫病菌丝EC50为0.113μg/ml,烯酰吗啉EC50为0.713μg/ml;田间防治效果显示,寡雄腐霉菌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64.07%),与精甲霜·锰锌(65.35%)差异不显著,且略高于烯酰吗啉(63.85%)。[结论]寡雄腐霉菌能显著降低烟草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示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烟草黑胫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药剂,指导烟草生产,研究不同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含活芽孢1 0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B10可湿性粉剂、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51%霜霉·乙酸铜可溶液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较好,在62%~67%之间,与对照药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甚至优于对照药剂。含孢子100万个/g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在54%~59%之间,低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监测及替代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甲霜灵的抗性发展动态,筛选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并对其交替使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研究,为甲霜灵抗性严重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采集、分离到63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甲霜灵高效替代药剂并评估交替用药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占优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已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达100%,平均抗性倍数高达34 934,抗性指数为0.97。其中2011—2012年晚疫病菌群体中以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为主,2013—2016年均为高抗菌株。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2011—2012年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2013—2016年3个地区的抗性指数均达到最高值1.00。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推荐浓度4次喷药,25%甲霜灵SC、68%精甲·锰锌WG和64%霜·锰锌WP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0%、67.5%和50.9%—65.8%,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治效果(72.8%),而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16%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SC和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83.9%—90.3%),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将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和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替代药剂与代森锰锌、嘧菌酯和氟吗啉等药剂交替使用5—6次,对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8.3%—90.5%,比代森锰锌、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和霜脲·锰锌等常规药剂交替施药区马铃薯增产64.4%—78.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普遍产生抗性,导致25%甲霜灵SC、68%精甲·锰锌WG和64%霜·锰锌WP等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生产中应暂停使用含甲霜灵、精甲霜灵和霜灵的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16%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SC和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SC等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可以作为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代森锰锌等广谱性保护剂与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吡菌胺·霜霉威等高效内吸剂交替使用,可对抗甲霜灵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陆良县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烟草黑胫病的药剂,减少烟草黑胫病对烟草生产的危害,2016年4—7月在曲靖市陆良县新甲乡进行了不同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种试剂中,以7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和50亿活芽孢/g多粘类芽孢杆菌。这3种药剂可以作为烟草生产中防治陆良烟区烟草黑胫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根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根系特征的差异,加速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合理栽培,于1999至2000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高蛋白水稻品种(组合)湘早籼24号和威优56根系的干重、α-萘胺氧化力、7种金属养分离子的吸收量在小稻5个生育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早籼13号、中优早81号和金优974。三壮三高载培法可明显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提高水稻根系的α-萘胺氧化力和金属养分离子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代谢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为了给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素代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高蛋白水稻品种(组合)湘早灿24号和威优56的叶片,茎鞘,籽粒,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等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对照品种(组合)湘早灿13号,中优早81号和金优974;湘早灿24号籽粒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三灶三高栽培法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累积和再利用,有利于提高糙米的全氟,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品种昌丰B、中9B、协青早B和地谷B为材料,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在不同镉胁迫浓度下对各水稻品种中镉的积累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等的镉处理浓度下,籽粒中镉含量表现为中9B昌丰B协青早B地谷B,中9B籽粒中镉含量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急剧降低;营养器官中镉含量表现为中9B地谷B昌丰B协青早B,品种间各营养器官的镉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穗发芽不同程度下对不同筋性春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该实验选取强筋小麦品种克春1号、克丰6号,中筋品种克旱16、克旱21,弱筋小麦品种新克旱9、克丰9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模拟自然环境,人为控制种子发芽程度并测定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出粉率在萌动状态下,强筋>中筋>弱筋,随着发芽程度的加深,出粉率并未表现出与小麦筋性相关的规律性;强筋粉降落值在萌动状态下,较正常状态下降幅度大于中筋粉,中筋粉大于弱筋粉;各筋性小麦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以及面筋指数均随发芽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细度磷矿粉对油菜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全磷含量的影响,探寻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原生磷肥。[方法]采用室外盆栽试验,选取不同产地磷矿11个,种植油菜为指示植物。[结果]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各细度磷矿粉处理叶绿素含量(SPAD值)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表现较好的仍然为黄麦岭和放马山磷矿;株高与叶面积趋势大致相同;生物学产量仍以CK2最高,且其他处理与其相差很大,其他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从磷矿不同细度来看,表现较好的为黄麦岭和放马山磷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品系与不同径围橡胶树树干的呼吸情况。[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CO2分析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原位监测,对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同一径围(50±1 cm)不同品系(热研7-33-97、PR107、热研7-20-59)和同一品系(热研7-33-97)不同径围(50±1、60±1、70±1、80±1、90±1、100±1 cm)的树干呼吸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系与6个径围的树干呼吸都呈现出一致的单峰季节性变化趋势,在生长季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非生长季,最大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8月份,最小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1月份。PR107(2.19μmol/m2s)的树干年均呼吸速率与热研7-20-59(1.91μmol/m2s)存在极显著差异,热研7-33-97(2.06μmol/m2s)与这2个品系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径围也是影响橡胶树树干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100±1)cm的年均呼吸速率最大(3.36μmol/m2s),其他依次为90±1 cm(3.07μmol/m2s)、80±1 cm(2.7μmol/m2s)、70±1 cm(2.51μmol/m2s)、60±1 cm(2.38μmol/m2s)、50±1 cm(2.06μmol/m2s)。[结论]同一径围不同品系的树干呼吸有差异,同一品系不同径围的树干呼吸随着径围的增大,其呼吸速率也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不同NaCl浓度对不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3,6,9g·L-1)对10个番茄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同番茄品种耐盐性表现不同。NaCl浓度3g·L-1时参试品种间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此盐浓度可作为筛选番茄种子耐盐性强弱的指标,NaCl浓度达9g·L-1时,所选参试番茄种子皆未能发芽。  相似文献   

18.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7,(1):99-103
为了研究不同烤烟品种在河南不同地区的适应性,选取豫烟6号、豫烟10号、豫烟12号、云烟105这4个烤烟品种,在南阳、许昌、平顶山三地进行了4个品种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来看,豫烟12号的打顶株高、留叶数、茎围、叶长、叶宽均大于其他3个品种;抗病性方面,云烟105的气候性斑点症、赤星病、花叶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豫烟12号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发病率较高,豫烟10号的综合抗病性较好;从评吸结果来看,豫烟6号的综合表现较为优异;从经济性状的丰产性来看,豫烟10号要优于其他3个品种,云烟105次之;从稳定性来看,豫烟6号表现最好,豫烟10号表现稍差;豫烟10号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好于豫烟6号、12号和云烟105,综合表现相对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生根质量以及土壤的成分(珍珠岩和山土的比例)对移栽效果的影响.以1/2MS+NAA0.4 mg·L-1为生根培养基诱导3个马铃薯品种Bora、Guj、Winter生根,生根后移栽到珍珠岩与山土比例为0:1、1.1、1:2、1:3的基质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马铃薯移栽前的生根质量对移栽后的成活率、地上部分生长、微型薯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在珍珠岩与山土比例为1:2的基质中各品种成活率最高,生长最好,微型薯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