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 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08份花生种质资源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最终选择8个差异水平显著的性状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花生的8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87.09%,其中第一主成分以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荚果长度和荚果宽度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以百果重和百仁重影响为主,第三主成分以单株生产力和单株结果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荚果长度和荚果宽度的影响为主;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08份花生种质材料在阈值为52.51时聚为4大类群。该研究将花生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108个花生品种分为4个类群,为花生优良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元遗传分析方法分析了高丹草12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2个性状分别载荷在3个主因子上,第1因子为绿色体产量因子,包括分蘖数、茎粗、叶片数、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宽,第2因子为生育因子,第3因子为穗长因子或负因子;同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对综合性状的贡献;聚类分析把12个性状聚为3类,第1类为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宽、叶片数、分蘖数、茎粗、小穗数,第2类为株高、叶长和穗长,第3类为叶茎比和生育期,且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四棱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四棱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11个四棱豆品种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鲜豆荚总产量与主蔓长、主蔓节位数、单株分枝数、豆荚长、单荚重、单株鲜豆荚重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四棱豆块根的总产量与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22%.11个四棱豆品种可以归纳为3大类,蔓生品种和矮生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我国丰富的苎麻种质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其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收集的94份苎麻种质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苎麻的7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高达90.35%;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株高、茎粗、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第二主成分各个性状系数均为正,可以看作是苎麻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反映;第三主成分以分株数、总株数的影响为主;第四主成分以有效株率的影响为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94份苎麻种质材料在阈值为3.79时聚为三个大类,可划分为高株细茎型、矮株粗茎型和1个特殊型。上述结果将苎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并将94个苎麻品种分为3种类型,为苎麻优质品种选育和多功能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20个杂交红麻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以茎粗、皮厚、单株去叶鲜茎重、单株纤维产量等9个产量性状为研究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红麻各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相关性分析表明,茎粗、皮厚、单株去叶鲜茎重、单株鲜皮重和单株干皮重对单株纤维产量有重要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占95.76%,分别为纤维产量构成因子(60.71%)、晒干率和出麻率(18.51%)、第3和第4主成分可归到第1因子和第2因子.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选择植株较高、中等茎粗、韧皮较厚、晒干率较高的材料,以确保红麻高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披碱草种质性状,为优良披碱草种质材料筛选提供依据。【方法】以21份不同来源的披碱草种质为材料,通过测定17个农艺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披碱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明确披碱草产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披碱草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11.07%(花序长)~45.53%(基部茎长)。相关性分析表明,披碱草单株干草产量与基部茎长、旗叶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种子产量与分蘖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表明,株高、茎粗、基部茎长、穗下茎长、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叶鞘长、倒二叶宽、花序长、小穗长、茎叶比是影响单株干草产量的主要因子,其中茎粗、基部茎长、穗下茎长、旗叶宽、倒二叶叶鞘长、小穗长、茎叶比对单株干草产量的影响有直接效应;株高、倒二叶叶鞘长、小穗长、分蘖数、千粒质量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其中小穗长、分蘖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影响有直接效应。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9.304%。根据第1,2主成分筛选出PJC09、PJC14、PJC15、PJC17、PJC18、PJC26、PJC27共7份单株干草产量和单株种子产量表现均较高的披碱草种质材料,其平均单株干草产量为197.02 g,单株种子产量为21.39 g。聚类分析表明,21份披碱草种质材料被聚为3类,第Ⅰ类包含2份种质材料,可作为筛选单株种子产量高的种质利用,第Ⅱ类包含10份种质材料,可作为筛选单株干草产量和单株种子产量均高的种质利用,第Ⅲ类包含9份种质材料,可依据育种目标筛选特异性状的种质利用。【结论】确定了11个影响披碱草单株干草产量的主要因子和5个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筛选出单株干草产量和单株种子产量均表现优异的7份披碱草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甜高粱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充分挖掘利用其有益基因,提高甜高粱育种效率。本试验对15份甜高粱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中锤度变异系数最大,为31.22%;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为7.7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千粒重呈弱负相关;锤度与其它6个性状相关性较弱。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株型因子、籽粒产量因子、锤度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3.115%,可基本反映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15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第Ⅲ、第Ⅳ类群性状优良,可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进一步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相似文献   

10.
玉竹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玉竹为材料,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利用SAS 6.12软件对其根粗、根重和株高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变异系数最大(61.12%),根重变异系数较大(46.13%),根粗、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叶数、根分枝数和主根长8个性状变异系数均较小;根重与根粗、叶宽、茎粗、叶数、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粗与地上部叶宽、茎粗和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从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根型因子和株型因子累积贡献率约达76.430%,;在玉竹品种选育的性状中,产量因子对玉竹性状选择的可靠性高于其他因子。本研究可为高产优质玉竹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Control of cyclin levels is critical for proper cell cycle regulation. In yeast, the stability of the G1 cyclin Cln1 is controlled by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ubiquitination. Here it is shown that this reaction can be reconstituted in vitro with an SCF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Phosphorylated Cln1 was ubiquitinated by SCF (Skp1-Cdc53-F-box protein) complexes containing the F-box protein Grr1, Rbx1, and the E2 Cdc34. Rbx1 promotes association of Cdc34 with Cdc53 and stimulates Cdc34 auto-ubiquiti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dc53 or SCF complexes. Rbx1, which is also a component of the von Hippel-Lindau tumor suppressor complex, may define a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class of E3-associated protei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dh1和Num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构建用于Cdh1和Num1免疫共沉淀试验的过表达菌株。[方法]首先在酵母菌株YWL630中用GAL1和3HA对CDH1进行标记,构建GAL1-3HA-CDH1 NUM1-GFP菌株,再利用酵母四分体解离的方法使菌株YWL63和YWL490分别与该菌株杂交并进行四分体解离,从而得到所需菌株。[结果]成功构建不同基因型和配型的重组酵母菌株,其中YT52成功过表达了约340 kD的Num1,YT53成功过表达了340 kD的Num1和75 kD的Cdh1,YT57成功过表达了75 kD的Cdh1。[结论]经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标记CDH1并诱导蛋白过表达,通过酵母四分体解离的方法构建用于Cdh1和Num1互作试验的过表达菌株,为揭示APC/C是否介导Num1的降解及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接种甲流疫苗献血者高效价甲流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东莞市986例接种甲流疫苗的无偿献血者的抗H1N1IgG,同时应用效价为320的高效价对照血清光密度作为筛查高效价甲流抗体血清的参照值。结果高效价率和高效价S/CO值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3L(P〉0.05),但接种时间71—90姐的高效价率和高效价S/CO值明显高于接种时间31~50d和51~70d组(P〈0.05)。结论高效价甲流抗体的产生与接种时间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的变异,为1BL.1RS在小麦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ISH和FISH技术从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白粒黑麦远缘杂交的后代中筛选1R(1B)代换系G1和1BL.1RS易位系G2。选用小麦染色体1B上的40对引物对亲本MY11、白粒黑麦、G1、G2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S)进行SSR分析。【结果】6对引物在MY11、CS及G2中扩增出1BL的条带,在G1和白粒黑麦中未扩增出条带,其中3对引物(Xgwm259、Xbarc188,Xgwm268)在亲本MY11及后代1BL.1RS易位系(G2)中扩增出差异性的1BL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产生的易位系后代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有13对引物在MY11、白粒黑麦和G1、G2中扩增出差异性条带,说明在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中小麦微卫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引物Xbarc8能扩增出白粒黑麦染色体1RS的特异条带,且该条带稳定出现,可以作为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识别和鉴定的分子标记。【结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中1BL染色体臂发生变异,Xbarc8是鉴定白粒黑麦1RS染色体臂的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乙醇的酯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β-蒎烯和多聚甲醛合成诺卜醇反应中的主要副产物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乙醇为原料,合成了4-(1-甲基乙烯基)-1-环己烯-1-乙醇乙酸酯和丙酸酯,并用IR,MS,1H NMR及13C NMR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这2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并且具有良好的香气性质。采用共沸脱酸的方法,2个产物GC纯度分别为98.8%和98.6%,产率均在96%以上,因此共沸脱酸比较适合这2个产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昌果沟遗址发现的距今3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青稞炭化粒,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DNA测序技术对牛HSFl和HSBPl进行SNPs位点扫描,共发现4个新SNPs,包括HSFl 1451(G/T)位点、HSBP1第二内含子324(G/C)、589(C/T)和651(C/G)位点.利用CRS-PCR和PCR-RFLP技术对867头荷斯坦牛、85头鲁西黄牛和28头渤海黑牛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X2检验表明,HSFl 1 451(G/T)位点和HSBPl 589(C/T)位点在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群体中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HSBPl 324(G/C)和651(C/G)位点的突变在荷斯坦牛群中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HSFl 1 451位点(G/T)AA基因型频率最高,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HSBPl 3个SNPs频率最高的基因型分别为AB、AA和BB,589(C/T)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324(G/C)和651(C/G)位点均为B.HSBP1 651(C/G)位点不同基因型的分布在三个牛品种中存在差异,在荷斯坦牛中AA型频率最低,而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中AA型频率最高,推测该基因型与耐热性有关.该结果将为奶牛耐热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1BL/1RS小麦-黑麦易位对小麦的面包烘烤品质有很强的负面影响,快速准确地鉴定1BL/1RS易位对小麦的品质育种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黑麦碱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了4个1BL/1RS小麦-黑麦易位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1份材料中,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B3基因和黑麦碱蛋白Sec基因特异标记的PCR检测结果与蛋白电泳结果一致。同时也验证了一个多重PCR分子标记(Glu-B3引物和Sec-P1,P2引物复合)的可靠性。该共显性多重PCR分子标记不但能鉴定出1BL/1RS易位系,而且能鉴定出该位点的杂合情况,是适用于优质强筋小麦标记辅助选择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