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2.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获得脂肪酶活性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利用摇瓶发酵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在37℃条件下,接种量为1 mL,250 mL摇瓶的装液量为30 mL,培养时间48 h,转速175 r·min-1.发酵培养基添加的最佳碳源是1.5%麸皮,最佳氮源是2.5%的酪素.对酶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酶作用的最佳pH值7.5,最佳温度42℃.  相似文献   

3.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4.
米曲霉沪酿3.042曲酸发酵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米曲霉沪酿3.042曲酸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碳源、氮源、pH、装液量对曲酸产酸量的影响,获得了最优摇瓶培养条件:10%蔗糖、1%蛋白胨、pH=2.5、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发酵温度30℃、摇瓶转速200r·min-1条件下达最高产酸量3340mg·L-1。  相似文献   

5.
对从土壤中筛选出的1株抗根癌菌的拮抗放线菌(G-19)进行了鉴定和培养条件研究。经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经摇瓶发酵筛选,放线菌G-19最佳培养基为高氏一号;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80 r/min、装液量40 mL/250mL、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6.
细菌纤维素发酵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醋杆菌101812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木醋杆菌产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酵母提取物2%,柠檬酸0.3%,Na2HPO4·12H2O0.2%,KH2PO4 0.1%,MgSO4·7H2O 0.02%,乙醇1%;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5.4,装液量为500mL摇瓶中装100mL发酵液,发酵方式为静置培养.经验证,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在上述发酵条件下,30℃培养6d,细菌纤维素的产量可达0.633 g·100mL-1.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拮抗放线菌S-091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对其发酵培养的营养及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用番茄灰霉病菌作为抑菌活性测定的靶标菌,分别测定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中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物质以及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装液量、摇床转速等不同的发酵条件下菌株发酵液对靶标菌抑制作用的大小,以筛选出最适宜S-091菌株发酵培养的营养组成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在营养条件方面,可溶性淀粉和花生饼粉是菌株产抗生素的较优碳源和氮源营养;多种微量元素中KCl对菌株抗生素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发酵环境条件方面,S-091菌株抗生素产生的较优培养温度为32℃,pH值为7,摇床转数为140r·min-1,适宜的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液100mL,最适宜的发酵时间为7d。  相似文献   

8.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相似文献   

9.
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放线菌769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培养基最适合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在此基础上对碳、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769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黄豆豆粉2.0%、玉米粉1.50%、蔗糖1.0%、牛肉膏0.60%、碳酸钙0.30%、硫酸铵0.50%、氯化钠0.30%、硫酸镁0.10%、磷酸二氢钾0.02%、硫酸亚铁0.01%。通过对最佳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摇瓶装液量、摇床转速等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摇瓶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种子液菌龄28 h,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培养基初始pH 6.72,培养基装量7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培养温度、装液量、初始pH值)对蛹虫草产虫草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6℃,300 mL三角瓶装液量100 mL,培养液初始pH值6.5。  相似文献   

11.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 natto)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碳氮比和金属离子组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和装液量)对产酶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木糖,浓度为1.5%;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浓度为2.0%;添加无机盐组分为MgSO4 0.05%、CaCl2 0.02%、K2HPO4/KH2PO 40.1%/0.1%。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为37℃,pH7.0时有利于菌体产酶,最适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种量以2%为最佳,最适种龄为18h;发酵周期为3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产酶量达到1081 U/mL。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黄原胶,优化黄原胶高产菌株地毯草黄单胞菌FJAT-10151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离子)和发酵条件(发酵时间、pH、装液量和接种量)进行优化,试验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g·L~(-1)、豆饼粉30g·L~(-1)、KH2PO42g·L~(-1)、pH值9.0。在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8%培养条件下发酵72h,黄原胶产量达到21.0g·L~(-1),是初始培养条件产量8.65g·L~(-1)的2.43倍。优化发酵工艺后,黄原胶品质提高,丙酮酸含量从8.9%升高到16.3%,而蛋白质含量从15.27%降低到4.8%。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C89烟草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培养基种类、蔗糖浓度、接种量、转速、pH值和装液量对烟草细胞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对细胞的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影响作用极显著;蔗糖浓度对二者的影响均不显著,优选蔗糖浓度为20g·L-1;装液量对辅酶Q10合成的作用显著,而对细胞生长作用不显著;优选转速为110r·min<-1>,pH值为6.2.可见,适于NC89烟草细胞生长及辅酶Q<,10>合成的优选培养条件为White基本培养基,附加蔗糖20g·L-1,装液量为20mL(100mL三角瓶),接种量75g·L-1,初始pH值为6.2,摇床转速为110r·min-1.在该条件下细胞产量和辅酶Q10含量分别为16.653g·L-1和14.780mg·L-1.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姬松茸深层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粗多糖的产量为评价指标,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碳源配比、氮源配比、微量元素、装液量、培养温度、pH值、培养时间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消前pH自然、500 mL锥形瓶装液量80 mL、培养温度25℃、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培养10 d,姬松茸的发酵培养效果最佳,胞内多糖产量可达7.028 mg/mL.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PGPR生物菌肥,以60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OD_(600))和IAA产量为评价指标,对红椒根际促生细菌(PGPR)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溶液pH值和装液量等因素对PGPR菌株生长和IAA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60 h、培养温度35℃、发酵液pH值6、装液量50 mL;各因素对IAA产量的影响顺序为装液量培养时间溶液pH值培养温度。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鼠李糖乳杆菌ZQ-55发酵生产L-乳酸的产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L-乳酸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ZQ-55发酵生产L-乳酸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6g/100mL、蛋白胨0.25g/100mL、酵母粉1.0g/100mL、乙酸钠0.3g/100mL、K_2HPO_40.1g/100mL、吐温-80 0.1g/100mL、Mg_SO_4·7H_2O 0.02g/100mL、MnSO_4·H_2O 0.05g/100m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h,接种量10%,温度37℃,转速150r/min,装液量为100mL,一次性添加碳酸钙10g。以该培养基为最适L-乳酸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发酵,在摇瓶水平上的L-乳酸产量为120g/L。进行5L发酵罐上罐发酵生产L-乳酸,产量为160.5g/L,产L-乳酸速率为2.23g/(L·h),葡萄糖的总添加量为187g/L,糖转化为L-乳酸的转化率为85.56%,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95.39%。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先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起始pH值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的培养条件。[结果]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至少为6 d,液体种子接种量应在10%以上,培养基的pH值以8.5为最好,装液量为200ml/500 ml三角瓶对菌丝体的生长较为有利,最适转速控制在180 r/min。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装液量为200 ml/500 ml三角瓶,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2.5%,培养时间为7 d,培养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9.320±0.151)g/L。[结论]该研究为获得最高产量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血红栓菌生物学特性、驯化栽培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血红栓菌固体基质上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值5、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并驯化栽培出了子实体;优化后血红栓菌摇瓶发酵条件:最优培养基为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0℃,5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0 mL,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10%,培养11 d,达到最大产量(24.18 g/L)。发酵罐培养以54.46 g/L蔗糖,9.64 g/L酵母粉,4.40 g/L磷酸二氢钾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5,装液量为10 L罐体装6 L,在温度20℃,搅拌速度380 r/min,10%接种量的培养条件下,培养132 h达到最大值16.8 g/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装液量、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及培养温度对蝉花菌丝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Richard液为培养基、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装液量60 mL、初始pH值为6.0~7.0,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温度为25℃时,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20.
羊肚菌液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SHZ-82型往复式水浴恒温振荡器摇瓶试验,研究了羊肚菌液体发酵的基本条件,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pH、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WSP-B-10L-1型微生物培养器进行分批发酵,摸索到了羊肚菌液体发酵的基本规律.实验证明,PDG培养基(马铃薯20.0、蛋白胨0.1、葡萄糖2.0、MgSO4·7H2O 0.1、KH2PO40.1)合适的液体培养条件是:温度25℃、100r(500r)/min、装量40mL/100mL三角瓶,加10粒玻璃珠,pH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