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确诊贵州省六盘水市某养殖场蛋鸡群发病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料进行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毒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核酸检测,以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PCR试验扩增出大小为537 bp目的基因条带,鸡毒支原体PCR试验扩增出大小为636 bp目的基因条带,呈阳性;其余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阴性。(2)分离菌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呈白色半透明状、可溶血的小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鸭源鸡杆菌;对硫酸安普霉素、氟本尼考、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高度敏感,对硫酸粘菌素、盐酸多西环素、替米考星中度敏感,对酒石酸泰乐菌素低度敏感,对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耐药。结论:确诊病例为鸡毒支原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源鸡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恩诺沙星及其他8种抗菌药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以棋盘法测定恩诺沙星分别与其他8种抗菌药不同联合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吉他霉素、林可霉素、沃尼妙林、泰妙菌素、氯霉素及氟苯尼考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MIC分别为0.063、0.004、0.016、0.063、16、〈0.004、0.008、8、8μg/mL。在8种不同联合用药对鸡毒支原体BG44T株的药敏试验中,恩诺沙星+替米考星、恩诺沙星+泰乐菌素、恩诺沙星+吉他霉素、恩诺沙星+林可霉素、恩诺沙星+沃尼妙林、恩诺沙星+泰妙菌素联合表现出相加作用,恩诺沙星+氯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表现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G)耐药情况,2013~2015年期间从山东不同地区分离鉴定了33株MG,并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具有明显血凝性的12株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构建的16 S r DNA系统进化树分析,临床分离株与MG S6亲缘关系最近。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盐酸沃尼妙林、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强力霉素敏感性最高,MIC平均值分别为0.028、0.167和0.29μg/m L,其次是盐酸大观霉素、水溶性氟苯尼考、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左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MIC平均值在2.5~10μg/m L之间,而对盐酸林可霉素、水溶性阿奇霉素、乳酸诺氟沙星、硫酸丁胺卡那霉素、磷酸替米考星、酒石酸吉他霉素敏感性较低,MIC平均值在20~160μg/m L之间。  相似文献   

4.
旨在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进行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分离,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本研究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的带菌死胚卵黄组织中分离禽支原体,通过菌落观察、血清学试验、16S rRNA支原体通用引物序列鉴定等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同时将分离的毒株对鸡胚和SPF鸡进行攻毒试验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显微镜下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平板凝集试验显示其与MG阳性血清有凝集反应,与MS阳性血清不反应;16S rRNA序列测序发现各分离株与MG相似性达99.9%,因此确定分离株为MG。将各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鸡胚,结果显示感染鸡胚大多于临近出壳时死亡;感染3周龄的SPF鸡,3周后解剖发现鸡气囊发生显著病理变化,说明其具有较强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对盐酸沃尼妙林、多西环素、泰万菌素及泰妙菌素有较高敏感性,对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红霉素、吉他霉素、林可霉素呈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综上,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中成功分离到5株MG分离株,各分离株均可引起红细胞凝集,导致鸡胚死亡,对SPF...  相似文献   

5.
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山东、河北、北京和天津等不同地区分离、鉴定了4株鸡毒支原体,通过体外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发现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百里霉索、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合剂、氧氟杀星、乳酸红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对该4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均值分别是0.0062μg/ml、0.0171μg/ml、0.0682μg/ml、8.5248μg/ml、8.5248μg/ml、0.1024μg/ml、0.4550μg/ml和15.4944μg/ml,同时发现不同菌株之间的最低抑菌浓度有明显的差异。该试验结果表明鸡毒支原体容易对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目前临床预防或治疗鸡毒支原体感染可选用泰妙菌素、泰乐菌素、百里霉素和氧氟杀星等药物,而常规使用的红霉素和罗红霉素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发病鹌鹑体内分离出1株支原体,通过菌落形态、pvp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分析,鉴定为鸡毒支原体。采用6种抗菌药物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发现该分离株对泰妙菌素最敏感,MIC达0.00625μg/mL;其次为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强力霉素,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耐达氟沙星鸡毒支原体的体外抑制效果,选择鸡毒支原体标准株S6和对达氟沙星MIC升高程度不同的突变株M1、M2和M4,分别测定泰乐菌素、大观霉素、林可霉素、泰妙菌素、替米考星和多西环素种对4株鸡毒支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并使用达氟沙星分别联合上述6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除达氟沙星外,...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方支原泰妙分别在试管中和鸡体内对鸡毒支原体病进行了抑菌和治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药物浓度达到0.03μg/ml时,便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75mg/L时,连续给雏鸡饮用3d,能明显地提高感染鸡的成活率,提高鸡体增生和降低感染鸡的气囊损伤,但部分感染治疗鸡体内抗体检测仍呈阳性反应。总的来看,相同浓度下,复方支原泰妙对鸡毒支原体病的治疗作用优于单方泰妙菌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工诱病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用复方盐酸土霉素、泰妙菌素可溶性粉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含盐酸土霉素360mg/L、泰妙菌素120mg/L)、中剂量组(含盐酸土霉素180mg/L、泰妙菌素60mg/L)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83.3%,均高于单个的盐酸土霉素组(含盐酸土霉素180mg/L)60.0%(P<0.05)与单个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组(含延胡索酸泰妙菌素60mg/L)63.3%(P>0.05)。本研究显示,盐酸土霉素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人工诱病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用复方盐酸土霉素、泰妙菌素可溶性粉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含盐酸土霉素360mg/L、泰妙菌素120mg/L)、中剂量组(含盐酸土霉素180mg/L、泰妙菌素60mg/L)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83.3%,均高于单个的盐酸土霉素组(含盐酸土霉素180mg/C)60.0%(P〈0.05)与单个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组(含延胡索酸泰妙菌素60mg/L)63.3%(P〉0.05)。本研究显示,盐酸土霉素与延胡索酸泰妙菌素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福建白羽肉鸡中鸡毒支原体(MG)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从2个商品代白羽肉鸡养殖场采集了疑似患慢性呼吸道病(CRD)的鸡喉拭子40份,接种于适宜的支原体培养基上进行纯化。通过对菌株生物学特性分析、细菌形态学观察、PCR测序及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并利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了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获得2株MG,命名为MX和HY。将分离株接种于含有酚红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使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固体培养基于低倍镜下观察到典型的"荷包蛋"状菌落;分离株经过Dienes染色后的菌落中心呈致密深蓝色,边缘淡蓝,且30 min后不褪色,并具有较强吸附红细胞的能力,呈现典型MG培养特征;动物回归试验和分离株pvp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株MG分离株均具有较强致病性,证实其与R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X和HY对泰妙菌素、氟苯尼考和泰乐霉素表现出了高度敏感性,其次是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大观霉素,而对具有与泰乐霉素类似分子结构和抗菌谱的畜禽专用抗生素替米考星敏感性较差,此差异可能与临床上长期应用该药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地区商品代白羽肉鸡中存在致病性MG流行,泰妙菌素可以作为临床防治MG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七彩山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SPF鸡胚从疑似七彩山鸡新城疫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HA及HI试验以及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毒为七彩山鸡新城疫病毒,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毒肌肉注射非免疫七彩山鸡能使之发病,死亡,出现与自然病例一致的症状与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其生物学特性为:NHAT为快,HOT为8分钟,ICPI为1.46,IVPI为1.6,MDT为76.8小时。  相似文献   

13.
对鸡毒支原体(MG)SJ株的生物学特性及结构蛋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易于猪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并经5次传代后生长趋于稳定。与F株比较,SJ株对鸡胚气管环纤毛的损伤更为严重。SDS-PAGE图谱显示SJ、F和PG31之间的蛋白条带略有差异,暗示了结构蛋白的这些细微变化可能是MG致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新疆乌鲁木齐市郊区疑似新城疫的发病鸡场采集了2份病料,处理后接种鸡胚和非免疫鸡分离鉴定病毒,同时检测病毒血凝特性,观察病毒形态并测定病毒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均能致死鸡胚,非免疫鸡出现典型的鸡新城疫病病理变化;分离毒株均有血凝特性,而且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病毒形态结构与鸡新城疫病毒一致;EID50分别为10-8.0/0.1mL、10-8.6/0.1mL,MDT分别为57.6h、52.8h,ICPI分别为1.875、1.925,IVPI分别为2.39、2.82,均有很强的致病力,符合NDV强毒株的毒力标准。所有结果显示,以上2个分离株均为新城疫强毒力毒株。病毒免疫原性结果显示,2株病毒均有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同源保护率分别为90%、80%。  相似文献   

15.
东北虎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从死亡东北虎脏器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株细菌的特性,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和美蓝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系统鉴定,确定其为高致病性的多杀性巴氏杆菌。2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仅对新霉素、头孢唑啉和卡那霉素3种药物敏感,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经电镜负染观察及传代细胞系和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致病力试验和免疫原性检测对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疆株(IBVXJ-2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致病力检测结果证实,IBVXJ-2株可以致SPF鸡胚卷缩、僵化,EID50达10-8.3/0.1 mL;鸡胚肾细胞在接毒后96 h出现皱缩、脱落等明显的细胞病变;对20日龄非免疫鸡攻毒后第2天,试验鸡出现甩鼻、伸颈张口呼吸等症状。将IBVXJ-2株抗原经乳化后接种1月龄非免疫鸡,在接种后22 d和44 d用ELISA和HI检测到了IBV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7.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的信鸽饲养场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利用电镜负染技术观察到典型的新城疫病毒粒子。生物学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具有较强的毒力,最小致死量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为68.4小时,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375,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1.34,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能引起细胞病变。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分离株能致2月龄鸽死亡。  相似文献   

18.
致肾脏、肠道病变大肠杆菌的分离及生物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培养基从病鸡的肾脏、肠道等组织器官中分离出了二株大肠杆菌,血清型为0152-160,该菌株能引起7/10的10日龄SPF鸡胚死亡,死亡鸡胚肾、肝肿大,全身出血。用分离物1^#、2^#大肠杆菌感染的20日龄雏鸡67%~88%死亡,从试验发病死亡鸡肾脏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仍能67%的感染鸡死亡。死亡鸡呈严重的肾肿大、尿酸盐沉积,肠壁出血、粘膜脱落,气囊炎和心包炎。该大肠杆菌对SPF鸡的致病死亡率低于普通健康鸡;试验证明用鸡毒支原体激发感染,可明显增强该大肠杆菌对SPF鸡的致死率和病变程度。另外试验证明此大肠杆菌对青、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对长春市某鸡场送检的10只2日龄疑似患大肠埃希菌病死亡的雏鸡进行了实验室诊断。无菌采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等组织,通过细菌检测、PCR鉴定、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系统鉴定,确定其为大肠埃希菌。分离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敏感,对丙氟哌酸、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左氟沙星等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云南某蛋鸡场送检的疑似沙门氏菌病病料中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并测定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分子学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鸡的致病性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分析分离菌的致病性;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分离菌耐药情况。【结果】分离菌株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形成紫色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疑为沙门氏菌,命名为S2;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2赖氨酸脱羧酶、硫化氢、卫矛醇试验结果均为阳性;靛基质、尿素酶、氰化钾、山梨醇、水杨苷、β-半乳糖苷、丙二酸盐生化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判断菌株S2为典型沙门氏菌属;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2属于D群肠炎沙门氏菌,其抗原式为1,9,12:g,m;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菌株S2与肠炎沙门氏菌MT621365处于同一分支,自展值为99%;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雏鸡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6 d后雏鸡全部死亡(10/10);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S2携带invJhilAssaBmisLmgtCorf319、sopBspvAspvBspvCspvRstnfimA毒力基因,不携带sopAfliC毒力基因;菌株S2对多数抗菌药敏感程度很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四环素等12种抗菌药均敏感,对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耐药。【结论】本研究分离到了1株肠炎沙门氏菌,其毒力较强,可造成雏鸡较高的死亡率,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敏感,对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和林可霉素具有耐药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有效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