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狨肝炎(Callitriehid hepatitis CH)是新世界灵长类动物狨科中一种新认识的、急性、致死性流行病。自1980年来,在美国动物园中的狨肝炎已暴发12起,牵连到几种狨类动物,包括频危动物金狮猴(Leontopitheeus rosalia)。狨肝炎曾以天然感染狮猴肝的无菌滤液实验性传染普通狨,所有3只接种过的狨均发生急性致死性病症,并具  相似文献   

2.
白须狨猴(Saguinus mystax)属灵长目(primates)狨科(Callitrichidae)。近年来和其他种狨猴一样,在免疫学、病毒学、行为学,畸胎学和内分泌学研究上的使用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人类甲型肝炎研究方面已成为首选的动物模型。然而,白须狨的主要自然栖息地仅局限于秘鲁境内亚马逊河南岸的Blanco地区,并至今未见到在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普通棉耳狨猴是狨猴种属中应用最广泛的试验动物之一,因此制订一套合理有效的饲养管理方案,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加强检疫、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管理,能大大提高普通棉耳狨猴养殖的成功率。笔者从普通棉耳狨猴的引种、生活习性、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在饲养普通棉耳狨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普通棉耳狨猴养殖者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1999年夏季,在一个狨猴实验室中暴发急性呼吸道疾病,动物发病率达80%,死亡率约20%,病程在3-10天。在确定发病原因中,动物剖检只见肺脏病变,对4只死亡狨猴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物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电  相似文献   

5.
黄体生成素受体及其mRNA选择性剪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体生成素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超家族中的糖蛋白亚家族成员,1989年后在大鼠、猪、人、小鼠、绵羊、山羊、牛、兔、火鸡、狨猴中都成功克隆出LHR的mRNA。此外,在大鼠、火鸡、绵羊、牛、人、猪和狨猴中发现了LHR的选择性剪接体,但是几乎所有的选择性剪接体都不翻译,即使翻译也主要是在细胞质内。目前,LHR选择性剪接体的生物学作用仍不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LHR的结构类型、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mRNA的选择性剪接。  相似文献   

6.
金丝猴     
正金丝猴(Rhinopithecus Milne-Edwards,1870),别名仰鼻猴、金线狨、蓝脸猴,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甘肃、贵州、云南、西藏以及越南北部等地。金丝猴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500 m的针阔混交林中,是典型的集群树栖动物。其群体是以雄、雌、老、幼个体组成的"小家庭"为中心,在金丝猴的群栖生活中,每天的活动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成员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会事事征求母亲的同意。但是一项新研究表明,雄性斑胸草雀(一种有着复杂鸣叫声的色彩鲜艳的鸣禽)在妈妈"抖毛"表示赞同时,能更好地学习父亲的曲调。这是鸣禽第一次被证明能使用社交线索学习,这也让它们跻身于包括八哥、狨猴和人类在内的精英俱乐部。这一发现表明,其他鸣禽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曲调,斑胸草雀也比以前被认为的更适合充当研究语言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环境条件下恒河猴、食蟹猴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值,为保障恒河猴、食蟹猴的饲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采集24只(雌雄各半)成年的恒河猴、食蟹猴被毛,测定其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毛发中丙氨酸(ALA)和铜的含量,食蟹猴组显著高于猕猴组(P0.05);异亮氨酸(ILE)的含量,恒河猴组极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1);亮氨酸(LEU)的含量,恒河猴组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5);其余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恒河猴、食蟹猴19种氨基酸和5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狨猴实验室中暴发急性呼吸道疾病进行了病因调查,通过对动物剖检,病毒分离、电子显微镜检查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和动物感染实验。确定其病原是副流感病毒Ⅰ型(仙台病毒)。从而确定动物死亡原因是病毒引起肺炎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实验猴间日疟原虫感染的基本情况,为猕猴属动物或其他非人类灵长类实验动物间日疟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方法,对采自云南昆明某灵长类研究中心的3种实验猴(恒河猴、豚尾猴、食蟹猴)的血清样品进行间日疟原虫抗原检测。结果,3种实验猴的间日疟原虫血清阳性率平均为1. 62%,其中,豚尾猴的血清阳性率最高为5. 62%,其次恒河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 94%,食蟹猴的血清阳性率为0%,3种实验猴的血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 004 <0. 05);从性别分析,公猴(2. 89%)和母猴(0. 94%)的血清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 101> 0. 05);从年龄分析,青年猴(≤4岁)血清阳性率为3. 07%,成年猴(> 4岁)血清阳性率为0%,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07 <0. 05)。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品种因素是引起实验猴感染间日疟原虫的主要风险因子(P=0. 004 <0. 05)。结果表明,该灵长类研究中心的实验猴存在间日疟原虫感染,带虫猴会成为潜在的内部感染源。饲养人员需要加强对实验猴的饲养管理及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工作,提高实验猴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清醒动物心血管系统功能特点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分别将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感系统的植入体埋置于巴马小型猪及食蟹猴皮下及腹腔,待动物手术完全康复后分别用遥测技术记录清醒动物24 h内的心电血压体温信号,并考察其生理节律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清醒小型猪收缩压为120 mm Hg~145 mm Hg,舒张压为77 mm Hg~95 mm Hg,平均动脉压为91 mm Hg~111 mm Hg。巴马小型猪心率为85次/min~115次/min。食蟹猴收缩压为96 mm Hg~111 mm Hg,平均动脉压为69 mm Hg~88 mm Hg,心率为116次/min~164次/min。巴马小型猪的24h血压高于食蟹猴,心率低于食蟹猴。昼夜节律对小型猪生理指标的影响小于食蟹猴。24 h内,小型猪血压、心率基本平稳,仅在夜间心率血压等均略有升高趋势,期间数值变异加大。对24 h内QT间期的变异情况研究表明,以协方差对每只动物个体计算校正系数然后对QT间期进行校正在巴马小型猪与食蟹猴中均是最佳方法。此外,食蟹猴QTcb明显优于QTcf;而在巴马小型猪,QTcb与QTcf方法相当,无明显差异。24 h内,巴马小型猪心率变化程度与食蟹猴相比较小,QT间期变化程度也较小。故清醒巴马小型猪具有生理参数波动小、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于作为心血管功能评价的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胚胎的超低温保存技术不仅为动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良种家畜的国际交流提供了简单的手段,而且还是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转基因和克隆等胚胎生物技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72年,英国学者Whittingham等人首次利用慢速冷冻法保存小鼠胚胎获得成功,此后许多学者对冷冻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至今,牛、绵羊、山羊、马、兔子、猫、羚羊、狒狒、狨猴、猴和人等的胚胎冷冻保存也获成功。然而,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查保护区野生猕猴是否感染猴的3种主要病毒,从广西某自然保护区一只濒死的野生猕猴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应用猴3种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抗体呈阳性,而猴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阴性.  相似文献   

14.
猴水痘病毒(simian varicella virus,SVV)是造成非人灵长类动物皮疹的病原体.猴水痘(simian varicella,SV)是一种传染病,猴感染后以发烧和皮疹为特征,并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肺炎和肝炎[1].给养殖场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夏菊兴 《野生动物》1997,(2):20-21,24
棉冠狨的饲养夏菊兴(上海动物园200335)棉冠狨(Saguinusoedipus)系灵长目狨动物,产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树栖,很少地面活动,日出夜归,息于树洞,喜家族性群居。棉冠狨在国内饲养展出不多,我国1993年从荷兰鹿特丹市动物园引进1♂3♀成...  相似文献   

16.
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对自繁猕猴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建立一套实验猕猴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应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143笼猕猴和猴园的15个粪样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查出肠道寄生虫虫卵6种,其中肠道蠕虫:蛔虫、绦虫、鞭虫、吸虫、线虫;肠道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单笼饲养猴42.9%(幼猴,1只/笼);50.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84.0%;繁殖猴群90.0%;猴园猴100.0%。感染2种寄生虫的猕猴:单笼饲养猴14.3%(幼猴,1只/笼);20.0%(幼猴,2只/笼);育种猴28.0%;繁殖猴43.3%;猴园猴40.0%。感染3种寄生虫以上的猕猴:单笼饲养猴0(幼猴,1只/笼);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12.0%;繁殖猴群8.4%;猴园猴33.3%。表明幼猴感染率较低,猴园猴感染率较高,其中线虫感染最严重,其次为结肠小袋纤毛虫。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IFA、ELISA和HI等血清学方法对来自广西各地的84份恒河猴血清分别作了猴艾滋病病毒、猴麻疹病毒、猴B病毒及猴痘病毒的抗体检测。在84份血清中未检测到D型逆转录病毒(猴艾滋病毒)的抗体;猴痘病毒的抗体阳性率为21.4%;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猴仅在新来猴群中出现,其阳性率为23.3%;9.5%的猴子同时出现两种病毒抗体阳性;各地区猴群阳性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中国3种旧大陆猴(恒河猴、食蟹猴及藏酋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型个体的存在状况,并首次发现携带TRIMCyp嵌合基因中国品系恒河猴。同时本实验应用建立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序列和特性。其编码的融合蛋白TRIMCyp丧失了对HIV-1复制的限制功能,推测具有该基因型旧大陆猴对HIV-1更易感,可用于建立新型的艾滋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研究结果将促进逆转录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研究和建立HIV-1易感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17年4月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5只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的行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圈养黑帽悬猴的主要行为活动为休息(52. 06±1. 03)%、移动(23. 22±0. 58)%、取食(14. 65±0. 69)%、理毛(4. 98±0. 35)%等。雄猴和雌猴的休息、玩耍、乞食和刻板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差异显著。相比于成年黑帽悬猴,幼猴玩耍的时间更长(χ~2=13. 643,P <0. 05),乞食行为所占时间更多(χ~2=4. 057,P <0. 05)。雄猴取食时间先于雌猴和幼猴,在上午和下午投食后均优先取食。周末游客人数比平日显著增加,雌猴和幼猴乞食行为也显著增多,其波动节律具有一致性。针对圈养黑帽悬猴行为管理提出了一些丰容措施和游客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人工养殖食蟹猴提供一套有效的确诊雌性食蟹猴排卵期的方法,试验选择4~6岁健康雌性食蟹猴30只,利用硝酸银(AgNO3)、氯化钠(NaCl)与铬酸钾(K2CrO4)的显色反应测定其宫颈黏液NaCl浓度的变化,同时每天观察记录其体征变化,至少测定1个月经周期。结果表明:有25只(占83.33%)雌性食蟹猴的阴道黏液NaCl浓度达最高(0.9%),雌性食蟹猴NaCl浓度变化曲线有规律性,雌猴的月经周期为(26.44±3.1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