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弱光(LL)下叶片的比叶重、叶厚度、单位叶面积叶肉细胞数目和叶肉细胞表面积都明显低于“最佳叶片”和强光(HL)下叶片。与HL叶片相比,“最佳叶片”不仅比叶重和叶厚度略高于HL叶片,同时,单位叶面积叶肉细胞数目和叶肉细胞表面积也明显高于HL叶片。“最佳叶片”在靠近上表皮形成一层类似栅栏状细胞。随着光照的增加,人参叶片吉绿体和叶绿体基粒变小,基粒片层系统减少,淀粉粒和质体球却明显增多。“最佳叶片”叶绿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无色指甲油印痕法对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北细辛及其近缘植物在叶片表皮细胞大小及排列方式、栅栏组织、叶肉细胞形态及排列方式和叶片表皮气孔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北细辛叶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组成;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叶片栅栏组织均由2层柱状细胞组成;尾花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叶片栅栏组织由1层柱状细胞组成,但其细胞较小且排列疏松;青城细辛、川滇细辛和长毛细辛栅栏组织分化不明显。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小而密,青城细辛和长毛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大,川滇细辛和尾花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小,青城细辛、长毛细辛、川滇细辛和花叶尾花细辛叶肉细胞叶绿体数量较少且主要分布于叶肉组织上层细胞,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间的差异也可为细辛属植物分类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冬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旗叶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60a来广泛种植的10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株高,收获指数,旗叶的厚度、面积、叶肉细胞形态、叶绿体数目、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进行观察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随着品种更替,从BM1到LX998株高降低了37.25%,旗叶厚度、面积和收获指数均呈上升趋势;4环叶肉细胞面积由2 546.12μm2减小到2 285.92μm2,6环以上叶肉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大。灌浆期4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个数增加了48.68%,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大,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延长。上述结果说明,旗叶结构在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有明显改变,可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微观结构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在绿色叶片中进行的。但究竟在绿叶中的哪一部分进行?试验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中的基粒上进行的。而暗反应则在叶绿体的间质内进行。因此,可以肯定,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特殊细胞器。 (一)叶绿体的形态和构造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及幼茎的皮层细胞中,叶绿体呈扁平的椭圆形或球形。它的平均直径约为4—6微米,厚约2—3微米。不同植物每一个细胞中的叶绿体个数不完全一样。有人估计,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子中叶绿体数目达10万个。叶绿体的含水量为75%左右,叶绿体含有色素、蛋白质、脂类等。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可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对白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盐胁迫下白三叶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各种细胞器结构完整,叶绿体含少量淀粉粒和脂质球.轻度盐胁迫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盐胁迫引起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叶绿体的膜系统产生伤害,叶绿体由原来的长椭圆形变成圆球状,片层逐渐解体,外形轮廓发生变化,内...  相似文献   

6.
辐射诱发兰花叶艺突变体的叶片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经辐射的全绿植株(TRIR-1)和经辐射诱发叶艺兰植株(TRIR-2)的叶肉细胞为试材,对其全绿植株叶片的正常绿色区、辐射诱变植株叶片的绿色区(TRIR-2′)和白色区(TRIR-2″)叶片叶肉细胞进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TRIR-1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量最多,TRIR-2′次之,TRIR-2″中无成熟完整的叶绿体;(2)TRIR-1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呈椭圆颗粒状,TRIR-2′中的线粒体外膜破裂、线粒体溶解、嗜锇颗粒数量最多,TRIR-2″中有少量外膜完整的线粒体;(3)TRIR-2″部分叶肉细胞中无细胞器,只有少量细胞质。说明经辐射诱变叶艺兰与未经辐射植株叶肉细胞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对经水杨酸(SA)和高温锻炼处理过的葡萄幼苗叶肉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观察到高温下,叶绿体与线粒体关系非常密切,线粒体数量较多,且常分布在叶绿体附近,二者靠的很紧,常常可以看到5~6个线粒体将叶绿体包围起来的现象。研究表明,葡萄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在位置上的这种变化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是高温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感染桃缩叶病的碧桃叶片的厚度,细胞的层数和细胞的直径都大于健康叶片;感病叶片的栅栏组织随症状发展而消失;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明显减少,并且有的细胞内则无叶绿体,表现症状的叶肉均有菌丝的分布。以上结果表明桃缩叶病引起的畸形主要是由于叶肉细胞不规律增殖造成,叶绿体的减少消失是病叶失绿的直接原因,这些病变都与菌丝的扩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无水灌溉小麦采用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叶片水势和呼吸速率,增加小麦叶片下表皮外壁厚度,单位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和叶肉细胞层数,增大叶肉细胞,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利于维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和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麦株的抗旱性,显着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豆蔻属(Amomum L.)2种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与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叶解剖结构特性差异,采用指甲油印痕法和超薄切片法对其叶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叶片在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的结构、叶片横切面结构、叶肉细胞超微观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气孔器的数量、气孔器的大小、叶绿体的结构、叶肉细胞贮藏的营养物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草果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分别比阳春砂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大;阳春砂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数目分别比草果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数目多;阳春砂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太明显,草果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较明显,且栅栏组织排列更加整齐、规则;阳春砂的叶绿体中含有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细胞质中含有内生菌,草果叶片的叶绿体中含有脂滴。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我国青藏高原66种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叶解剖特征与海拔、生长季降水及生长季均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具有很多适应高寒环境的结构特征,如表皮层厚且表皮细胞大小差异显著,表皮毛等表皮附属物发达,异细胞丰富,通气组织普遍发达等;叶片各组成部分厚度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海绵组织厚度变异最大,其次为上角质层、下表皮层、下角质层、上表皮层、栅栏组织,叶片厚度的变异最小;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存在协同进化,上下角质层厚度呈强烈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叶片厚度相关性最强;青藏高原草地植物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与海拔、生长季降水、生长季均温3个重要环境变量呈较弱的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叶片各组成部分的厚度减小,而随生长季降水和生长季均温的增加叶片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不同部位烟叶海绵与栅栏细胞中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定量了解不同叶位海绵与栅栏细胞主要品质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解方法分离‘K326’和红花大金元下部(第4叶)、中部(第10叶)、上部(第16叶)适熟叶片海绵与栅栏细胞,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鉴定非挥发性有机酸,分光光度计法分析质体色素、糖类及烟碱。【结果】样品海绵与栅栏细胞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85%,80%以上;多元有机酸在海绵细胞中含量较高,高级脂肪酸、质体色素、糖类均是栅栏细胞中含量高,而烟碱却是海绵细胞含量高于栅栏细胞;无论是海绵细胞,还是栅栏细胞,上部叶叶绿素含量较高,下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较高,中部叶类胡萝卜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非还原糖与叶位无关。烟碱与含量与叶位正相关。【结论】酶解法能够有效分离叶片细胞,不同基因型、不同叶位、不同细胞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中部叶、栅栏细胞有益成分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华北地区自50年代开始至今各年代大面积推广的19个代表性冬小麦栽培品种为材料,对其春生第1,3,5,6叶的叶片细胞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主要结果表明,随品种由远及近的更替顺序,同一叶位叶片叶肉细胞中多环细胞的频率逐渐提高,叶肉细胞变小,旗叶叶肉厚度增加,叶肉细胞层数增加。这表明,随品种更替,叶片细胞的形态和组成有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而这种变化可能是和光合能力的提高有关的。  相似文献   

14.
叶片易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不但与叶片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而且反映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叶片结构的改变势必会改变树木的生理功能。同一树种长期生长在异质环境条件下,经过自然选择和适应,会在形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产生变异,形成特定的地理种群。另外,母体所经受的环境胁迫也会影响到其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等特征。因此,了解植物叶片形态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是探索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适应机制的基础。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是我国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但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可能会改变其现有的分布区。为了区分叶片对气候变化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本研究采用同质园法比较测定了6个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兴安落叶松种源的32年生树木的针叶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相关因子,利用石蜡切片方法分析了针叶的解剖结构特征、光合能力(Pmax-a)、水分利用效率(WUE)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厚度、叶肉细胞厚度、传输组织厚度、维管束厚度、内皮层厚度以及叶片总厚度均存在显著的种源间差异(P < 0.05)。叶肉细胞厚度与Pmax-a、气孔导度和WUE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5)。叶肉细胞厚度、表皮细胞厚度、叶片总厚度以及叶肉细胞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在叶片总厚度中所占比例均与种源地的干燥度指数(即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呈正线性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种源兴安落叶松针叶解剖结构因对种源原地气候条件的长期适应而产生显著的差异,从而引起其针叶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等生理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有利于该树种在气候变化的情景下得以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细胞分离制片法,配合石蜡切片和显微测量,对在我院试验田种植的刈手密野生种、伊里安野生种、热带种和纳印310、闽选703、闽糖611等种和品种的不同叶层,进行了叶片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发现甘蔗叶肉细胞绝大多数分化成为具有峰、谷、腰、环的复式细胞。叶肉细胞本身以宽轴和叶片纵轴平行,有规律地排列于叶片内。叶肉细胞和叶绿体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细胞大小、总宽度、厚度、峰宽、谷深、峰间距和叶绿体的大小、数量是随不同种(品种)和不同叶层而异。这种变化是沿着系统演进的顺序和细胞形态建成时的光、温条件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动(即沿着提高光合膜面积的方向转化)。本文最后讨论这种形态变化的合理性及其实践意义。甘蔗是高产的糖料作物,福建是主要产区之一。其产量是随着不同地区和栽培条件而不同,或在相同地区和同样栽培条件下随着不同种(品种)而有明显的差异。为选育优良品种而提供形态学指标,对甘蔗叶片光合膜面积的比较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根据已看到的资料,有关甘蔗营养器官的解剖6,组织培养,甘蔗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甘蔗二型叶绿体的发育,以及甘蔗叶片的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巳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不少资料,但有关甘蔗叶片光合膜面积比较,特别是从系统和个体发育观点对甘蔗叶肉细胞形态学的比较研究,在文献上尚未看到。作者于1979年9月开始对刈手密野生种(Saccharum spontaneum)、伊里安野生种(S.robustum)和古老栽培种:热带种(S.officinarum)以及经有性杂交育成的商品性品种:纳印310、闽选703、闽糖611的叶肉细胞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现将第1至3叶层的甘蔗叶肉细胞形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 Ⅳ.病叶细胞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叶超薄切片的电镜检查中,可见一些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和淀粉粒累积,一些细胞不同程度坏死,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以及伴胞的细胞质或液泡中有一个或多个蛋白体存在,一些伴胞中有特异性的非外壳蛋白存在,一些细胞中有一些不定形的粒状内含体或砂状结构,而在病株的不同叶位,这种砂状结构数量不同,以+1叶所见最多.研究结果还佐证了前文有关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过量累积可能引起叶绿体的破坏及其后叶片褪绿病斑形成的假说,并推测这可能是同化产物的运输通道受到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5种不同方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制片并对其气孔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直接撕皮法、撕皮-刮去叶肉细胞法、NaOH离析法、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和煮沸撕取法制取牡丹叶下表皮,对其制片指标进行了比较,并筛选出最佳染色剂。[结果]撕皮-刮去法和过氧化氢-冰醋酸离析法的制片效果较好,叶肉残留少、真实性强。0.5%的I-KI染液染色效果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不同品种牡丹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绿豆开花后不同节位叶片衰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豆品种安05-4为试验材料,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绿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节位叶片衰老进程.结果表明,绿豆植株开花后16 d内,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中叶绿体高基粒片层数增加;开花23 d以后,叶片迅速衰老,细胞解体,叶肉细胞出现间隙,叶绿体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解体.不同节位叶片衰老存在差异,表现为主茎开花第三节叶片>第二节叶片>第一节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