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 Ⅳ.病叶细胞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叶超薄切片的电镜检查中,可见一些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和淀粉粒累积,一些细胞不同程度坏死,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以及伴胞的细胞质或液泡中有一个或多个蛋白体存在,一些伴胞中有特异性的非外壳蛋白存在,一些细胞中有一些不定形的粒状内含体或砂状结构,而在病株的不同叶位,这种砂状结构数量不同,以+1叶所见最多.研究结果还佐证了前文有关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过量累积可能引起叶绿体的破坏及其后叶片褪绿病斑形成的假说,并推测这可能是同化产物的运输通道受到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子叶贮藏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皆发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果针入土0-30天,子叶贮藏细胞不断形成分化,体积变化较小,细胞中脂体和蛋白体形成少,而造粉体则形成较多,并大量积累淀粉粒。果针入土30-45天,子叶贮藏细胞迅速生长,脂体、蛋白体大量形成和增大,充满整个细胞。而淀粉粒形成少。果针入土45-68天,子叶细胞生长减慢,脂体则进一步发育,蛋白体持续形成和增大,60天以后蛋白体趋于解体,间质充挤于脂体间隙。未期,子叶细胞停止膨大,并可能因失水而体积略有减小。结果表明,花生子叶细胞的生长发育,是种仁和荚果形态发育的基础;种仁油分和蛋白质的积累则是其体内脂体和蛋白体不断形成和发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闽糖70/611,闽选703,F134,福引79/8,福引79/9,NCo310和Co740等7个抗病性不同的品种,受甘蔗花叶病毒感染后叶片叶肉细胞质膜,大、中、小维管束韧皮部筛管和伴胞质膜以及伴胞细胞质中ATPase活性均明显高于其健株相应部位;而维管束鞘细胞质膜ATPase活性则底于其健株相应部位。褪绿斑部位叶肉细胞叶绿体基本解体或消失;富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多为淀粉粒所占据;结果表明染病后ATPase活性的变化程度似乎与品种抗病性强弱有关。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IV 病叶细胞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海带废渣使用量分别为0%、5%、10%、20%和30%等5个水平,鱼粉使用量均为5%,实测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3.3%.结果表明,添加海带废渣饲料组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为79.3%,其中,10%、20%、30%海带废渣组的饲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总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则略低于对照组.不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胱氨酸的为最高.饲料中的氨基酸含量与其消化率为曲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试验设计了海带废渣添加量分别为0%、5%、10%、20%和30%等5种水平,粒度小于0.3mm的5种饲料,饲料中鱼粉添加量均为5%,实测粗蛋白含量平均为23.1%.结果表明,5%海带废渣饲料组的尼罗罗非鱼种(Oreochromisniloticus)增重效果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30%海带废渣饲料组(P<0.01),10%和20%海带废渣饲料组亦分别显著高于30%海带废渣饲料组(P<0.05),而5%-20%海带废渣饲料组间的增重效果无显著差异.5%海带废渣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最低,为2.10.氨基酸蓄积率和蛋白质效率(PER)亦以5%海带废渣饲料组为最高.饲料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与鱼体肌肉组织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微弱正相关,而与鱼体肌肉组织的氨基酸蓄积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测量了黄麻圆果种19个品种和长果种3个品种花粉的形态和大小。栽培种黄麻花粉粒为长球形,具3个萌发沟,长条状或狭缝状,极面不汇合,外壁具不规则5~7边形的网状纹饰,每个网眼具有大小和数目不等的许多小孔。不同种和品种花粉的大小、形状和外壁纹饰皆不同。长果种的花粉粒较大,网眼较大,为不规则长多边形;圆果种的花粉粒较小,网眼多为不规则偏方的多边形。花粉粒形状和外壁纹饰均与品种的腋芽有无关系不大,与茎色、叶柄色等特征无关,而与品种的地理来源、亲缘关系和生育期似有联系。不同地理来源的品种其花粉粒形态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花粉粒形态差异较小;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花粉粒似较长,而生育期短的品种花粉粒较短.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麻花粉的形态特征可能为黄麻育种和种、品种分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对7个甘蔗种和品种进行研究。甘蔗茎韧皮部细胞 ATP 酶活性定位于筛管、伴胞质膜、伴胞核、小囊泡、充分发育的液泡膜和 P—蛋白上。野生种和栽培种茎韧皮部细胞 ATP 酶活性较高,而生产品种则较低。认为甘蔗茎韧皮部 ATP 酶活性与糖分的运输和抗性等有关。茎韧皮运输中,可能有 P—蛋白和 ATP 酶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