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几种不同生根剂处理和不同插穗种类的黄菠萝硬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激素浓度及浸泡时间的试验结果差异不显著,其中以α-NNA处理的生根率为最好,平均为25.74%,插穗的幼化程度对生根有很大的影响,20 a生以上实生树伐根萌条的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插穗。  相似文献   

2.
野生酸枣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63-13565
[目的]探索酸枣的嫩枝扦插无性繁殖技术,以促进酸枣优良品种的快速推广和应用。[方法]将不同类型的酸枣插穗,用3种生长激素的不同浓度溶液速蘸处理后作扦插试验,调查成活率、根的长度和数量。[结果]不经过生长激素处理的情况下,酸枣嫩枝扦插的生根率仅32.0%左右。萘乙酸和吲哚乙酸3000mg/L的浓度速蘸效果为好,生根率分别达到74.0%和64.0%。不同插穗类型平均生根率存在较大差异,枣头一次枝梢部平均生根率明显高于其他插穗类型,平均生根率为71.8%;枣头中基部插穗次之,平均生根率为45.3%;枣头二次枝平均生根率最低,平均生根率为42,6%。[结论]酸枣的嫩枝扦插无性繁殖中,枣头一次枝梢部插穗效果最好。经过萘乙酸和吲哚乙酸3000mg/L的浓度速蘸处理,显著提高了插穗生根率及生根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佛奥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橄榄品种佛奥为试材,进行不同基质、不同时间、不同类型插穗、不同树龄以及不同激素处理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佛奥扦插育苗生根率随着插穗母树树龄的增大而下降;11月至翌年4月间扦插育苗生根率高达68.5%~78.7%,平均73.5%,且生根速度快,是扦插育苗的理想时期;插穗宜选用1~3年生母树上的径粗0.2~0.4 cm木质化程度中等的当年生绿枝,老龄母树的插穗、木质化程度过高的老枝和未完全木质化的嫩枝,均不利于生根;扦插基质宜选用珍珠岩或珍珠岩+草炭混合基质(等体积比);激素处理对提高插条生根率、生根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4种桃砧木品种硬枝扦插生根情况。[方法]对4种桃砧木品种进行硬枝扦插生根试验,研究不用砧木品种、通气处理、生根剂浓度处理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4个砧木品种中,筑波6号生根率最高,其次是GF677,GF43最低;愈伤组织形成均较多,黑姑娘100%形成愈伤组织,筑波6号次之(87%),GF677最低(24%);扦插30 d后统计均无腐烂情况;通气处理后愈伤组织形成的数量和生根率均有所增加,其中筑波6号最高,GF677次之,GF43最低;ABT生根剂50 mg/L浸泡后生根率和愈伤组织均最高,分别为83%和100%,150~250 mg/L的生根率较低,仅为1%~5%。[结论]4种桃砧木品种中,筑波6号的生根率最高,黑姑娘最容易形成愈伤组织,GF677的生根率和愈伤组织最低。  相似文献   

5.
3月上中旬,用10年生和30年生银杏母树1~2年生枝条为插穗,细砂土作扦插基质,采用荫棚加地膜的硬枝扦插,平均生根率45%以上。10年生幼树枝比30年生结果树枝条生根率高。银杏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生根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6.
树头菜无性系扦插生根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树头菜11个无性系1年生穗条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树头菜无性系扦插生根兼有皮孔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2种类型;树头菜无性系生根能力(根系效果指数REI)与生根率成正相关关系1,1个无性系间扦插生根率差异显著,以SP10最优,SP7其次S,P6最差;不同无性系生根苗间在不定根数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不定根平均长度、叶片数上差异不显著;不定根数量与不定根平均长度间、不定根数量与叶片数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筛选出SP10为11个树头菜无性系中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7.
平欧杂种榛硬枝扦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出一种平欧杂种榛硬枝扦插的简便方法以及提高其生根率,选择激素种类、激素质量分数和插穗类型3个因素来研究平欧杂种榛1年生硬枝插穗扦插于园土的生根特性和生根率。运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扦插生根率效果较佳的组合为激素种类IBA、质量分数200×10-6(6 h)处理根萌蘖下部插穗或者激素种类ABT3号、质量分数200×10-6(6 h)处理当年生枝条中部以上插穗,试验处理中最高生根率为79.33%。平欧杂种榛硬枝扦插是以皮部生根为主,兼有部分愈伤组织生根的生根类型。  相似文献   

8.
张应团  易咏梅  王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13-5715
[目的]分析水麻扦插的插穗类型与扦插时间效应。[方法]通过对水麻夏季扦插与冬季扦插的插穗类型、嫩枝扦插时间的析因试验,分析水麻扦插的插穗类型与扦插时间效应。[结果]插穗类型和嫩枝扦插时间对水麻扦插生根率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夏季扦插2年生插穗生根率明显高于1年生带顶芽插穗及1年生不带顶芽插穗的生根率;1年生带顶芽与1年生不带顶芽插穗的扦插生根率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扦插1年生带顶芽插穗及1年生不带顶芽插穗的生根率显著高于2年生插穗生根率(P0.05);6月下旬到7月中旬的扦插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的扦插生根率(P0.05),这时期穗条处于半木质化状态。[结论]水麻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夏季和冬季扦插均可以在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9.
丽江云杉硬枝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丽江云杉植株个体、激素、采穗母株年龄、枝条类型、穗条长度和穗条着生方位等对穗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江云杉不同单株穗条生根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9号和12号生根率最高,可达到98.8%;插穗基部用200mg/kgIBA浸泡5h可促进丽江云杉硬枝插条生根,生根率达到71.4%;穗条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在母株年龄间差异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根率下降;1年生枝条的穗条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均显著高于2年生枝条;穗条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在3种穗条长度间差异极显著,以5~10cm的穗条生根率最高,15~20cm的穗条平均生根数最多;从南、北2个方向采集的穗条在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在云南香格里拉于秋季采用硬枝扦插繁殖丽江云杉,插后35d穗条已基本愈合,插后55~65d和75~85d为生根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
四倍体刺槐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 a四倍体刺槐嫁接采穗圃中剪取1 a硬枝和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激素种类、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插穗生根的影响,以及基质积温对硬枝插穗和扦插时间对嫩枝插穗生根的影响;并研究了采穗圃母株年龄为1、3和5 a时分别对四倍体刺槐硬枝和嫩枝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枝扦插以IBA1 000mg.L-1处理6 h为宜,最高生根率和平均生根量分别达55.56%和11.74条;硬枝插穗不定根发生的最低基质积温为121.32℃;当基质积温升高98.26℃时,生根率可提高13.17%,平均生根量可增加1.48条。嫩枝插穗生根率高于硬枝插穗,且嫩枝插穗以IBA1 400 mg.L-1处理4 h为宜,最高生根率和平均生根量分别达77.63%和8.70条。随着母树树龄的增加,四倍体刺槐硬枝和嫩枝扦插生根能力下降。嫩枝扦插随着扦插时间的推迟,生根能力也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枣树繁育速度,缩短育苗周期,保持枣树优良品种性状,对枣树进行了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试验.插穗选用半木质化枝条,剪成10~15 cm长,上端保留2~3片叶,采用ABT1号生根粉、ABT6号生根粉、吲哚丁酸水溶液处理插穗基部,并与清水作对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经试验比较,扦插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用ABT1号生根粉200 mg/kg水溶液浸泡插穗基部0.5~1 h,生根率最高,可达70;,基本满足生产应用.同时,对枣树生根特性进行了观察总结,枣树为愈伤组织生根型树种.  相似文献   

12.
枣棉间作系统枣树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环塔里木盆地中心地带——阿克苏市的枣-棉花间作系统枣树吸收根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枣-棉花间作系统枣树根系吸水运移模型的建立、枣树保护带宽度的确定及田间灌水、施肥技术的改进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根系分层挖掘法,挑拣每一个土层样方内的活根,清洁、阴干、分类、扫描,并用专业软件对根系长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垂直方向上,枣树吸收根根量主要集中在0~ 120 cm土层内,约占总量87.09;;(2)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距枣树树干0~150 cm范围内,占总量的83.67;;(3)根据棉花根系的分布,得到枣树与棉花根系分布密集区在距枣树100~150 cm、土层深度0~80cm的范围内.[结论]保护带的设置对于枣树根系的生长、缓解枣树与棉花间水分、养分的竞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保护带宽度的设定值得探讨,需要根据枣树的年龄、冠幅等进行综合判断.就此试验地的情况来看,在不改变该试验地枣树保护带宽度的条件下,枣树的施肥区域应在距枣树树干100~ 150 cm.  相似文献   

13.
红枣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定期调查红枣根系生长状况,同时结合对地上部枝、花、果实的调查,探讨地上部与根系生长相关性,以期为建立环塔里木盆地红枣栽培高效模式,协调红枣根、冠结构,为肥、水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环塔里木盆地干旱区中心地带阿克苏,以8年生灰枣为试材,利用根窖法研究栽培条件下其根系与地上部生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月20日,玻璃观察界面上开始出现新根.7月5~31日是发根高峰期,发根量约占整个发根总量的3/5,此后新生根数量明显减少,此时地下20cm土壤温度为20.8℃.[结论]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呈交替现象,且与开花和果实生长存在一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明确刚刚羽化枣飞象(Pachyrhinus yasumatsui)成虫对不同枣树品种的偏好性,旨在为阐明枣飞象寄主定向的化学通讯机制和筛选抗性枣树品种提供基础数据。以5种枣树的枣芽、枣枝以及枣叶为植物材料,采用Y型管嗅觉仪和圆盘陷阱嗅觉仪测定枣飞象成虫对上述植物材料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Y型管嗅觉试验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枣飞象成虫对5种枣芽挥发物的选择率为69.0%~79.2%,5种枣芽挥发物对枣飞象成虫均有显著吸引作用(P<0.05),‘木枣'芽挥发物对成虫有极显著吸引作用(P<0.01)。枣飞象成虫选择5种枣叶味源臂的数量与空气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枣飞象成虫对5种枣枝挥发物的选择率为66.7%~75.0%,‘木枣'、‘酸枣'、‘狗头枣'和‘骏枣'的枣枝挥发物对成虫均有显著吸引作用(P<0.05)。圆盘陷阱嗅觉试验结果表明,枣飞象成虫对不同品种枣树芽和枣枝挥发物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枣飞象成虫对‘木枣'芽和枝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空气对照(P<0.05),雌虫对‘赞皇枣'和‘骏枣'芽和枝的选择率均和空气对照相差不大。综上,‘木枣'芽和枝条挥发物对枣飞象成虫吸引作用最强,‘木枣'对枣飞象的抗性最弱,‘赞皇枣'和‘骏枣'对枣飞象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连续4年调查研究再植条件下4种矮化自根砧(G935、G41、G11和M9-T337)对‘宫藤’富士苹果幼树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评价并筛选适宜北京地区再植使用的苹果矮化自根砧木,为我国老龄低效苹果园再植更新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6年春,刨除6年生苹果树(宫藤富士/SH6/圆叶海棠),未进行土壤改良,在原行内重茬直接栽植4种矮化自根砧(G935、G11、G41和M9-T337),品种为宫藤富士苹果苗(2年根1年干),株行距为1 m×3.8 m,细纺锤整形修剪,再植后(2016年)连续4年调查4种矮化自根砧嫁接‘宫藤富士’苹果树体生长、早果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G935和G41自根砧富士树体高度明显高于G11和M9-T337;主枝数量由高到低为:G935>G41>G11>M9-T337;G41和M9-T337大脚现象明显高于G935和G11;G935和G41单株间树体高度、干径和主枝数量差异明显小于G11和M9-T337,园相整齐。再植第4年,G935和G41自根砧树体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G11和M9-T337,G935和G41叶片百叶鲜重显著高于G11和M9-T337,G935和G41叶片百叶干重显著高于M9-T337。再植4年内,G935和G41矮化自根砧富士生长正常,枝类组成符合正茬矮砧苹果的变化规律;第2年开始,G11和M9-T337树体长枝比例低于30%;第3年和第4年G11和M9-T337树体短枝比例高于80%,长枝比例低于10%,树势衰弱明显。再植第3年,G11幼树成花株率最高,G935和G41次之,M9-T337无成花。再植第4年,G935和G41自根砧富士平均单株产量显著高于M9-T337,G935平均单果重量和果形指数显著高于其他自根砧,各自根砧树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再植条件下,以G935和G41为砧木的幼树树体生长显著优于G11和M9-T337,枝类组成合理,树势中庸但不衰弱,单株间差异小,园相整齐,适宜北京地区重茬栽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2种矮生彩色针叶树扦插繁殖年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叶’鹿角桧和‘金叶疏枝’欧洲刺柏为材料,探索不同基因型间扦插繁殖与年龄效应的关系,为提高繁殖系数和采穗圃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二者均表现明显的年龄效应。随着‘金叶’鹿角桧采穗母株年龄增加,插穗生根所需时间增长,扦插生根率下降;2、3、6、8年生母株插穗的生根率分别为88.22%、95.40%、龄母株插穗,其中2年生母株插穗春季萌芽长及后期苗高分别为1.9、12.1 cm,而8年生母株插穗分别为1.0、10.9cm。对‘金叶疏枝’欧洲刺柏,不同株龄对插穗生根所需时间无显著影响,但其余各项指标均存在差异,其变化与‘金叶’鹿角桧的趋势相同,以2、3年生母株插穗生根及生长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流苏树1~2年生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IBA、NAA和外植体术质化程度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IBA与NAA单独使用时,均能较好地诱导插穗生根,其中以IBA 500 mg/L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到87.32%,平均生根数8.32条,平均根长4.26 cm;NAA以600 mg/L处理生根效果较好;半木质化...  相似文献   

18.
灵武长枣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ABT1号生根粉200~500 m g/kg浓度处理的长枣生根率较高,达到85%以上;以枣枝基部微泛红色的枝条生根效果最好,为89.0%;以08:00~10:00,17:00以后扦插的成活率较高,长枣生根率分别为87.0%、86.7%。该技术克服了嫁接苗抗逆性差、品质不良的缺点和根蘖苗归圃繁殖速度慢,数量受限制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卷荚相思嫩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影响卷荚相思扦插生根的内、外因素研究表明:外源生根激素可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ATB1号生根粉的促根效果优于IBA,NAA;半封闭式扦插效果好;细砂及沙性黄土较宜作扦插基质;在不同季节扦插,其生根率没有显著差异,但生根所需时间差异显著;扦插适宜的光照强度为7 000~15 000 Lx,其间光照强度越高,插穗生根速度越快;1~5龄母树上采集的插穗生根率基本相同,但开始生根时间随母树年龄的增大而推迟,插穗木质化程度对生根的影响与母树年龄效应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20.
Winter jujube orchard nitrogen (N) management aims at increasing N reserves to meet the tree's growth requirements.Fertilization strategies should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s,including the choice of the optimal timing of N supply.15N-urea was applied to winter jujubes on Jinsixiaozao jujubes rootstock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timing on N-storage and remobilization in mature trees in pot culture. The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ground application before budding (BB), during fruit core-hardening stage (FCH), and fruit rapid-swelling stage (FRS). Nitrogen-us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ch were 2.42% (BB), 9.77% (FCH), and 9.01% (FRS) in the dormant and 5.20% (BB), 16.16%(FCH), and 10.30% (FRS) in the following full-bloom. N supply in the pre-harvest helped to increase N-reserves of trees and then translocate to the new growth organs the following year. The largest amount of 15N was detected in the roots and trunks. In all the treatments, the partition rates were highest in coarse roots, which were 30.43% (BB), 38.61% (FCH),and 40.62% (FRS), respectively. 15N stored in roots and trunks was used by jujube trees to sustain new growth in the following full-bloom. 15N applied before budding resulted in lower Ndff% in perennial organs (trunks and coarse roots)sampled in the following full-bloom, but fine roots had highest Ndff% (1.28%). Other organs recovered similar amount of Ndff%. In contrast, FCH and FRS treatments led to higher Ndff% (4.01-5.15%) in the new growth organs (new growth branches, deciduous spurs, leaves and flowers), but lower Ndff% in perennial branches (1.49-2.89%). With the delay of 15N-urea application time, 15N increased the partitioning to roots. FCH treatment increased N-storage in perennial organ during winter, which should be remobilized to sustain new growth the following sp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