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0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激素处理对杨桐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杨桐扦插激素处理试验表明,NAA处理对杨桐扦插生根有极显著的影响,几种处理中,以100mg/L处理24h和500mg/L处理10S最好,扦插生根率分别达到85%和79.5%,比对照分别高出23.5%和18.0%。杨桐扦插生根属皮部生根型。  相似文献   
2.
3月上中旬,用10年生和30年生银杏母树1~2年生枝条为插穗,细砂土作扦插基质,采用荫棚加地膜的硬枝扦插,平均生根率45%以上。10年生幼树枝比30年生结果树枝条生根率高。银杏属愈伤组织生根类型,生根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3.
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是我国南方山区的速生用材树种。生产上使用种子繁殖有一定困难,因为种子寿命短,发芽率低。为了发展这一速生、优良树种,扩大造林,我们于1983年~1986年进行了扦插繁殖试验,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茱萸为木本珍贵中药材,用普通方法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时间短。1985~1988年采用生长季节贴枝接、改良长块削芽接和花苞接,共接苗40余万株,成活率85%以上。嫁接苗当年部分形成花芽,第三年普遍结果,结果年限比实生苗提早7~12年。  相似文献   
5.
银杏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a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长块削芽接和贴枝接是银杏最好的2种嫁接方法,操作方便,接穗利用率高,嫁接时间长,接苗生长好,嫁接成活率达90%以上。普通枝接1年生砧木基径要0.50cm以上,而削芽接和贴枝接只需0.35cm以上。接穗位置效应明显,以结实树树冠外周1年生延长枝为宜,内膛枝,徒长枝和纤细枝不宜作接穗。翌年4-6月科学施肥,延迟接苗顶芽形成,是培养壮苗的关键。1年生砧木当年嫁接,以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好,8月中旬前嫁接,接芽发育不良,抽梢差。接后不能立即断砧,否则接苗因饥饿死亡。用大树根蘖枝,幼树和幼苗枝嫁接的假苗,可从苗木长势,抽梢整齐度,削度,有无雌蕊和结实识别。表4参3。  相似文献   
6.
雀梅藤属植物是优良的药用和观赏植物,本文总结报道了浙江省4种雀梅植物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根系的解剖结构和果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einalis Nakai)为我国传统珍贵的中药材,有多种药用成分和疗效。但目前处于半野生状态,10年才开始结果,产量不稳定,种内性状变异大。过去扦插与嫁接成活率低,从1985~1987年采用了生长季节的贴枝接和改良的长块削芽接,共嫁接了6万多株苗,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4种雀梅的繁殖试验表明:雀梅藤种子的发芽率95%,扦插繁殖的生根率92%,用压条和埋茎繁殖生根率100%,刺藤子扦插生根率42%,梗花雀梅藤和钩刺雀梅藤扦插生根率分别是45%和48%。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优良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茱萸为传统珍贵中药材,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种内性状变异十分复杂。通过在自然资源中进行优良单株初选、复选和无性系测验等育种程序,筛选出果大皮厚,干出皮率高,加工性能好等综合性状优良的10个无性系,早期(4~7a)产量(干皮)超过71个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24.66%~82.44%;另选出特早熟及高含糖量无性系各1个,其中11个无性系于2002年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行命名。表2参7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种子深休眠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Zucc.)为我国传统珍贵木本药材,其果肉含有维生素A、C及多种甙、有机酸和糖,最近我院分析发现有黄酮类、香豆素和15种游离氨基酸、23种矿质元素等新成分。其具有补肝益肾、补血降压、抗癌和抗辐射等多种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