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原分布、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 ,对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开发历程、草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情况、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探讨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1 )加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 ;( 2 )加强宏观调控和与其他各业的协调发展 ;( 3)加强草原资源建设 ;( 4 )抓好综合管理 ;( 5 )建立监测与调控机制 ;( 6)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类型多样的草原和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近年来 ,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 ,在开发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以及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的主要牧草病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天爵 《植物保护》1987,13(1):17-18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牧草病害问题在人工草地上日渐突出。 内蒙古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有草原面积53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四分之一。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牧草资源十分丰富。牧草病害常给牧草生长,乃至整个畜牧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现将作者在内蒙古地区近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由于资源等级高,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在呼伦贝尔市2000-2010年旅游业发展基础数据的支持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客源市场、旅游人口特征、旅游者行为特征等市场学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的草原旅游市场特征和旅游需求,从而得出现阶段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在旅游交通、旅游季节、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研究结果对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确定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草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草原生态退化程度确定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应处于第三个阶段,即"补偿标准=直接成本+全部机会成本",并以内蒙古禁牧为例,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国内很多地区已经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内蒙古草原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未来旅游业发展品牌形象的重要资源载体,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种种机遇。但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今后要充分挖掘利用文化遗产、创意不同文化旅游主题、加强区域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商品、健全强有力的产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可燃物量是草原火险预警研究中的主要指标。国内外草原火险预警研究都是基于生长季的可燃物量,但在我国草原火灾多数发生在枯草期,因此,为了提高草原火险预警精度急需建立枯草期可燃物量遥感估测模型。文中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区,结合可燃物量实测数据和EOS/MODIS数据,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枯草期可燃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的反演内蒙古各草地的枯草期可燃物量。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典型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反演结果与实测的相关性分别为0.78、0.84、0.71;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分别为0.71和0.78的显著相关。内蒙古草原枯草期可燃物量遥感估测模型的建立对内蒙古草原火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凉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凉城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凉城县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当行为也制约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资源调查和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凉城县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绩,但旅游研究相对滞后,对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的探讨也刚刚开始。遵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个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美观性原则,构建旅游资源开发的RM IP模式框架,从资源、市场、形象、产品四个方面展开内蒙古中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以此来推动内蒙古中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以期为内蒙古文化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目前,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节庆活动蓬勃开展,旅游效果初显;演艺传统不断渗透,旅游项目拓展;传统手工日益挖掘,旅游商品丰富;文化展馆渐成体系,表达形式多元等特点。在旅游开发中存在重视程度仍待提高、文化内涵发掘不足、宣传促销方式单一、资金投入存在制约、专业人才比...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发展机会和竞争威胁(SWOT)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这对于进一步开发内蒙古旅游资源、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碳汇资源估算与碳汇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使碳汇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有前瞻性的国家和地区应该认识到发展碳汇产业的前景。文中定义了碳汇产业的概念,分别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碳密度方法、李克让和T.O.West的提出的方法对内蒙古的森林、草地、农田碳汇资源进行了估算,2003年为172049.1万t,2009年为180948.2万t。对内蒙古碳汇产业发展进行了潜力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及总体评价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取得初步成绩,按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其发展实践历程基本经历了探索阶段、初步增长阶段,刚刚步入发展阶段,开始了规模扩张。在这个阶段,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旅游企业竞争能力等诸多问题。需要优化旅游空间与布局;聚集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深入旅游发展研究,重视科研队伍培养;进行营销策划,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内蒙古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收入效应、旅游创汇效应、旅游就业效应和旅游投资效应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对内蒙古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巨大。希望今后在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消费合理化和增强本地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内蒙古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地处我国农牧交错、生态脆弱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借鉴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通过对10个重点旅游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构建了区域性旅游开发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旅游资源赋存环境生态承受能力、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影响力的各项指标因子进行权重分析和量化赋分,对研究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除鄂尔多斯西部荒漠、沙漠生态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性较差外,其余重点旅游资源区均处于较安全状态,但生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同时,10个重点资源区中,初步开发区(开发5年以内)和深度开发区(开发10年以上)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好,而中度开发区(开发5-10年)的生态安全性较差,说明中度开发阶段是出现生态危机机率较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