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夏旱区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S技术对2012年宁夏旱区TM卫星假彩色数字影像进行解译,并利用GPS仪进行了野外考察验证,实地调查了宁夏湿地典型植被,获取了较为全面、完整和系统的宁夏湿地资源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湿地类型碳汇功能。结果表明:宁夏湿地总面积为19.6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1%,位居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之首。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为17.03万hm2,占宁夏湿地面积的82.38%,主要分布在宁夏沿黄经济区。宁夏湿地总碳储量为1502.80万t,约占宁夏旱区五种主要生态系统(林地、灌木、草地、湿地、特色经果林)碳汇的45.03%,比全球湿地总碳储量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百分比(10%-35%)高出10多个百分点。预测了2015年的碳汇潜力为1593.48万t,与2012年相比,2015年湿地面积增加0.34万hm2,碳汇量增加90.68万t。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人工林在我国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和荒漠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对生物量及碳储量、碳密度、碳汇功能等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该人工杨树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为51.30 t·hm-2;碳密度平均为24.59 t·hm-2,碳储量为73 715.41 t,说明其发挥着一定的碳汇作用。2与荒漠环境下灌木林对比结果表明,克拉玛依人工杨树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增加了50.56 t·hm-2,碳密度增加了24.26 t·hm-2,碳储量增加了72 726.14 t,表明在干旱区荒漠环境下通过造林来增加区域陆地植被碳汇,进而达到碳减排的目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法,估算了2009年陕西省森林植被碳贮量和碳密度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9942.20万t,以栎类最大,占全省碳储量的58.13%。天然林是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体,占全省碳储量的95.30%。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密度为31.20t/hm2,以桦木最高,为45.92t/hm2。天然林的碳密度为36.23t/hm2,是人工林的4.57倍。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分布在管辖区内涉及黄龙山、桥山、关山、秦岭和巴山林区的行政区,其中以汉中最大,占全省碳储量的26.16%。森林植被碳密度以西安最高,为45.58t/hm2,而处于陕西省最北部榆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最低。根据碳储量与碳密度的空间差异,陕西省应采取分区森林经营与管理措施,一方面通过科学抚育和管理提高现有自然林的碳汇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重点造林工程,扩大人工林覆盖面积,增加森林碳汇潜力,使陕西省森林在全球碳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碳流进行分析,并绘制了2010年和2019年碳流图,从总量、产业和工艺三个角度对碳流动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2020年内蒙古与能源消耗相关的CO2排放量为92914.48万t,CO2排放强度在2011-2017年呈现下降趋势,但在2017-2020年不减反增,呈现反弹态势.2)在终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造林碳汇项目工作的开展,对造林碳汇项目综合效益的评估显得愈加重要。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法,立足于干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根据造林碳汇项目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功能,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选取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干旱区造林碳汇项目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这个评估系统不同于其他评价系统的是引入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讨论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与传统固碳指标的差异,并给出了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干旱区造林碳汇项目开发和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草原碳汇价值的合理评估对于促进碳汇市场交易具有重要作用。采用B1ack-Scholes期权定价法估算2004-2012年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碳汇价值,并与传统净现值(NPV)评估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期权定价法以实际价值变动的概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来衡量风险变化,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又具有决策的柔性,使评估结果更贴近实际价值,运用期权定价理论核算草原碳汇价值相对于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更为合理,估算得到草原碳汇价值为33942.63万元。  相似文献   

7.
草原碳汇项目的发展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提高当地农牧民的收入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273户农牧民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从理论与实证上对农牧民参与草原碳汇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32.8%的纯牧民愿意参与草原碳汇项目,有68.1%的纯农民及69.3%的半农半牧民愿意参与该项目。农牧民参与草原碳汇项目的意愿受到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生计来源及对当前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等4个因素的影响,而户主的年龄、性别、收入构成、草场面积、牲畜存栏数、对草原碳汇的认知等6个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陕西省1987—2014年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IPCC算法,估算了陕西省近30 a来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30 a陕西省森林碳储量和碳汇量均得到了显著的增加,森林碳储量呈现"缓升—急速上升"趋势,由1987年的121 Tg增加到2014年的238 Tg,净增117 Tg,年均增长率2.3%。特别是21世纪以来,森林碳汇作用最强,森林净碳汇量为85 Tg,对森林总碳汇的贡献为72.65%;森林年均碳汇量与森林采伐量呈负相关,表现为采伐量越大,对应碳汇量越小;不同起源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能力呈现天然林远远大于人工林的特征,天然林是陕西省碳储量及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不同森林类型中栎类、硬阔类和软阔类是森林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碳储量主要集中于面积比重较小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碳密度与龄级呈正相关,表现为龄级越大碳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的逐渐严峻,使得草原碳汇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草原碳汇单一的管理机制不再符合社会需求,社会力量的参与迫在眉睫。文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通过访谈、调研获得数据,运用协同管理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内蒙古地区调查的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网络模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对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活动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行为进行了量化分析,找出相互之间隐含的关系分布特点和规律,并对促进网络结构的优化以及提高我国草原碳汇协同管理效率提出相应的策略。根据分析结果发现:1)草原碳汇协同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元素,不仅在网络中拥有重要地位且承担着网络大部分的信息传递以及交流。2)整个网络的连通性较弱。3)网络凝聚度弱。  相似文献   

10.
遵义县辣椒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方宇 《植物医生》2004,17(4):13-1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辣椒产业越来越受到领导的重视、农民的欢迎.辣椒在遵义县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了遵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遵义县辣椒种植面积0.68万hm2,产量1.36万t,到2002年,遵义县辣椒面积发展到1.75万hm2,产量达3.32万t,2003年,遵义县辣椒面积2万hm2,产量3.5万t,产值2.8亿元.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内蒙古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估算了内蒙古自治区不同时段的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77-2003年间内蒙古森林面积由1.10×10^7hm^2增加到1.61×10^7hm^2,每年森林面积平均增长率为1.85%;森林碳储量由378.86TgC...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温带草地植被的碳储量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草地碳储存在地下,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因此准确估算温带草地植被碳储量对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区域性资料积累工作,作者对内蒙古温带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大范围的实测研究,以估算该地区草地植被的碳储量。主要结果如下:(1)内蒙古温带草地总面积为58.46×106hm2,总植被碳储量为226.0±13.27Tg C(1 Tg=1012g),平均碳密度为3.44Mg C.hm-2;(2)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6倍左右,地上、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分别为33.22±1.75和193.88±12.6 Tg C,平均碳密度分别是0.51和2.96 MgC.hm-2;(3)不同草地类型的碳储量差异较大,典型草原最大(113.25 Tg C),占草地总碳储量的50%,其次是草甸和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碳储量最低(15.37 Tg C)。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 ,发展草原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与促进草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 ,认为其具有视野开阔、夏季气候舒适、动植物种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景观相对单调、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 ,进而结合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提出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主要有依托城市型、规模集聚型和独立点状型等 3种开发模式 ,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肉羊产业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区域产业经济与空间分异的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并采用GIS中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盟市肉羊产业发展水平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肉羊产业在整体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模式;在局部空间分布上肉羊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聚集区太少,较低的聚集区太多,且存在极化效应较强的"热点"现象,对此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Grassland eco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system. Clear comprehens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SOC) storage and potential of grassland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Grasslands in Inner Mongolia have undergone evident impacts from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factors in recent decade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grasslands from 2000 to 2012, we carried out studies on the estimation of SOC storage and potential of grassland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MODIS image data. First, we calculated vegetation cover using the dimidiate pixel model based on MODIS-EVI images. Following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plant height, we used a grassland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to get the grassland evaluation index, which is typically used to represent grassland quality. Second, a correlation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grassland evaluation index and SOC density. Finally, by this regression model, we calculated the SOC storage and potential of the studied grassland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C storage increased with fluctua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 annual changes varied among different sub-regions. The SOC storage of grasslands in 2012 increased by 0.51×1012 kg C compared to that in 2000. The average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was 0.04×1012 kg C/a. The slope of the values of SOC storage showed that SOC storage exhibited an overall increase since 2000, particularly for the grasslands of Hulun Buir city and Xilin Gol League, where the typical grassland type was mainly distributed. Taking the SOC storage under the best grassland quality between 2000 and 2012 as a reference, this study predicted that the SOC potential of grassland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in 2012 is 1.38×1012 kg C.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researches on related methods and fundamental database, as well a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local policies on sustainable grassl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内蒙古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建立地形、气候、水文和地被等人居环境单要素评价模型和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系统评估了内蒙古人居自然环境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地域类型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形条件较好、气候偏寒、水文和植被条件较差,自然条件是影响内蒙古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内蒙古人居环境以限制性为主要特征,自治区人居环境由41.15%的不适宜区、37.07%的临界适宜区以及21.78%的适宜区组成,不适宜人类长年生活和居住的地区面积最大;内蒙古人居环境的限制性,决定了自治区人口"大集中、小分散"的基本分布格局,全区88.03%的人口集中在面积有限的25.75×104km2人居环境适宜地区,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占地43.84×104km2,人口不足全区的10%;人居环境不适宜地区占地48.66×104km2,人口仅占全区的2.24%。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与内蒙古都是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煤炭资源量分别位居中国的前两名。文中重点从煤炭资源的储量与分布、煤种煤质、安全生产状况、煤炭开发形势、煤炭产量、产值贡献、煤炭产业结构、外运能力以及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比较得出:(1)新疆的煤炭开发正处于提速阶段,而内蒙古则处于稳步降速阶段。新疆查明资源量与煤炭预测资源量仍不相称;(2)两区煤炭资源的产量、产值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在不断加大;(3)煤炭工业运行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两区实现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所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4)总体上看,新疆与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新疆落后于内蒙古。在结论基础上提出加强两区的交流与合作、合理确定煤炭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克服区位劣势,破解发展难题以及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保障,但其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使得在发展中引起了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经济增长缓慢的不可持续性。本文利用区位商测量模型对内蒙古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在产业发展中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资源型产业集群战略化、延伸产业链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能否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群事关内蒙古能否在 2 1世纪成为我国北方重要支点 ,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比较优势分析基础上。本文在构筑评价产业优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得出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其结果与内蒙古在 2 1世纪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稀土研究与开发基地的战略目标一致 ,从而为组建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类型多样的草原和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近年来 ,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 ,在开发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以及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