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高蛋白品种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 ̄1990年间对国内外近2万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测定,初步筛选出一批高蛋白品种。1990 ̄1994年又对部分高蛋白品种进行了不同生态地点多年份的繁种,重复鉴定筛选,旨在确定其高蛋白的遗传特性并对这些高蛋白遗传资源在不同地点和年份间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经过多点多年份重复鉴定筛选后而确定的高蛋白遗传资源,可供小麦品质育种工作者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部分玉米品种的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吉林省400多份玉米品种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结果表明,吉林省的高蛋白、高脂肪品种较多,高淀粉品种较少,筛选出一批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全国441份油菜品种的种子进行蛋白质含量分析,初步明确了我国油菜品种蛋白质含量水平和不同类型品种含量的差异,并筛选出一些蛋白质含量较主之资源。  相似文献   

4.
尽管当今大豆优质育种已经派生出不少内容,诸如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44%的高蛋白育种。油分含量高于21%的高脂肪育种,高含硫氨基酸育种,亚麻酸含量低于3%的脂肪酸优质育种,但由于技术设备和各种优质育种目标对人们生活相关程度的不同,目前,我国大豆的优质育种仍以高蛋白和高脂肪含量为主要目标。现将我省大豆高蛋白育种和研究情况作一小结。一、高蛋白大豆品种资源的筛选和评价从事高蛋白育种,品种资源是基础。我们早在80年代初就抓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经分析,江苏省1217份大豆地方品种的蛋  相似文献   

5.
大麦高蛋白种质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和筛选高蛋白大麦种质资源为育种者利用,提高饲用和食用大麦的营养品质是国内外大麦育种关注的热点。作者对“八五”、“九五”期间初鉴的170余份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进行多点种植签定,从中选出40份进行2年多点重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选出一批比Hiproly遗传稳定、性状比较优异的高蛋白种质。  相似文献   

6.
引自21个国家的硬粒小麦品种54份,分别种植在哈尔滨、北京、争川和西宁。分析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小麦蛋白质含量与灌浆期日均气温呈正相关,与生育期、灌浆期天数、千粒重呈负相关,引自西班牙的D152编号品种在4个生态点上蛋白质含量均高达18%以上,筛选出一些适应性广的高蛋白含是珠硬粒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鉴定了我国22个省(区)、市2515份花生品种资源的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的含量和变异及其分布范围,并初步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蛋白、高油酸、低亚油酸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部分省(区)市4504份大豆品种资源(栽培豆3202份,野生豆1302份)主要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分析了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的含量、变异及分布,鉴定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类型。初步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蛋白、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种质,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鉴定和筛选高蛋白大麦种质资源为育种者利用 ,提高饲用和食用大麦的营养品质是国内外大麦育种关注的热点。作者对“八五”、“九五”期间初鉴的 170余份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进行多点种植鉴定 ,从中选出 4 0份进行 2年多点重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选出一批比Hiproly遗传稳定、性状比较优异的高蛋白种质。  相似文献   

10.
杂交饲料稻组合的筛选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唐源  刘朝友 《杂交水稻》1999,14(5):4-6,14
1996-1997年进行了饲料稻品种的筛选试验,初选出4个高产高蛋白杂交饲料稻组合共近期生产上主推应用。研究发现,杂交组合的蛋白质含量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与出糙率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直线和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张玉良 《麦类作物》1999,19(5):37-40
为了对从全国两万多份冬小麦品种资源中优选出的蛋白质最高的13份小麦品种的遗传育种价值做进一步分析,在本试验中将这13份高蛋白小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同时将13份高蛋白小麦与4份生产用普遍小麦进行不完全双列交。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区试品种化学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1985-1990年黄淮海夏大豆区试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试点的变化,鉴定出高蛋白质含量品种9个,高脂肪含量品种1个,兼用型双高品种14个高蛋白大粒品种1个,高蛋白产量品种10个。研究了蛋白质,脂肪,蛋白质+脂肪与蛋白质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豆、油菜蛋白质的综合利用研究,近年内受到各国学者普遍重视。为了提高农作物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从1986年开始组织了大规模的高蛋白育种协作研究。在作物育种研究中,如何从杂交后代或诱发突变群体中快速筛选出具有高蛋白含量的优良株系,急待解决的是蛋白质的快速、简便、可靠的分析方法。凯氏法操作较繁琐,对大量样品分析筛选较困难。进口设备操作简便,但价格昂贵,不便普及。我们在大  相似文献   

14.
对235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抗旱性试验,在抗旱材料中,再从抗病性,耐贮性,在耐瘠性,产量,烘干率,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旱兼具优良性状的资源。  相似文献   

15.
1997—2000年对黑龙江省11份青子叶黑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籽粒品质鉴定评价。筛选出多花、多英,多分枝种质3份,高蛋白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种质2份,高抗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种质3份。  相似文献   

16.
大豆基因转移高蛋白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致瘤,从大豆属三个种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27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致瘤材料223份。其中蛋白质含量在43.00—45.52%的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4份;蛋白质含量在44.00—49.55%的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类型23份;蛋白质含量在48.00—51.79%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类型19份。通过组织培养,从瘤组织中得到了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检测表明,3个种的大豆瘤来源的部分愈伤组织含有T—DNA。并通过液体培养,建立了含T—DNA的细胞系。现已培养50多代,胭脂碱合成酶基因仍然稳定地整合在大豆基因组中,其染色体数为2n=40,表明是含T—DNA的稳定的细胞系。为基因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_1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的载体功能是通过擦伤感染致瘤的过程进入植物细胞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致瘤反应筛选出理想的受体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大豆属的致瘤反应曾作过一些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的丰富资源,选育出高蛋白品种,我们进行了基因转移的高蛋白受体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对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使高油大豆的产量略有提高,较对照增产1.9%,对高蛋白大豆产量未表现出增产效果.灌水对不同品质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灌水可提高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相反,灌水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从全国两万多份冬 小麦品种资源中优选出的蛋白质含量最 高的 13 份冬小麦品种 的遗传育种价值做进一步分析,在本试验 中将这 13 份高 蛋白小麦进行不完全双 列杂交,同时将 13 份高 蛋白小麦与 4 份生产用普通小麦进行不完全双 列杂交。在遗传和育种利用潜能上对这 批高蛋白材料做 了初步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考马斯亮蓝法提取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率,本研究以河北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为材料,对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转速4种因素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河北省大豆品种鉴定的精确、高效、可重复性强的方法体系,并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方法测定河北省29份大豆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90 min、转速220 r·min-1;采用优化体系测定了2020年秋季收获的29份河北省大豆新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其中3份材料水溶性蛋白含量为15%~20%,7份材料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0%~25%,5份材料蛋白质含量为25%~30%,14份材料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 116份海岛棉棉仁蛋白质、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 ,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 33.12 %和 4 0 .37% ,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 r=- 0 .74 81)。蛋脂含量与棉子的大小、被绒多寡、端绒颜色、株型、品种类型等有关。趋势是 :子指小、毛子、端褐子、零式果枝、育成品种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子指大、光子、端绿子、长果枝、推广品种等的脂肪含量较高。吐鲁番地区是新疆海岛棉高脂肪区 ,喀什地区为高蛋白区。蛋、脂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间呈线性相关。蛋指总量在品种间和地区间表现稳定 ,平均为 73.50 %。筛选出蛋白质、脂肪及其总含量较高的种质 13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