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观赏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比较了刚竹属等22个观赏竹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观赏竹种不同属间、种间的光系统II(PSII)功能具有差异,竹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1)刚竹属的高节竹、红哺鸡竹、斑竹、金镶玉竹、黄秆乌哺鸡、绿皮黄筋的Fv、Fm、Fv/Fm、Fv/F0、ΦPSⅡ、qP等值高于其它7个竹种,qN值相对较低,即前6个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2)刚竹属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除qN值外,其它参数均值高于箣竹属竹种,而属内竹种的各项参数差异小于属间差异,箣竹属、牡竹属的qN值较低,表现竹种光合机构有着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部分竹类植物遗传变异的AFLP,ISSR和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簕竹属4个竹种的12个变异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用12对AFLP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501、171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3.6%(367)、78.8%(137)。2种标记均揭示簕竹属4个竹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但同一竹种不同变异类型间的遗传差异极小。利用AFLP,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刚竹属和矢竹属4个竹种的12个变异变型的遗传变异,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相似文献   

3.
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观赏竹种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厦门鼓浪屿一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共有竹亚科植物25属,130种及变种、变型、栽培型(其中大部分是引种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子有70种及变种、变型、栽培型.通过区系分析认为,合轴丛生中型竹类占首位.根据该区观赏竹种的地下茎、性状、色彩等,把它们分为13大类,并分析了每一大类的现赏特性、园林配置特点和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偃麦草属植物种间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偃麦草属牧草种子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存在明显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  相似文献   

6.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淀粉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谱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境不同光照条件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影响较大;淀粉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种类较为稳定,其谱带数没有变化;随生境光照的减弱少花桂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谱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龙胆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龙胆属红花龙胆Gentiana rhodantha 、草甸龙胆 G.praticola、翼萼龙胆 G.pterocalyx、滇龙胆 G.rigescens 和头花龙胆 G . cephalantha 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SOD)和淀粉酶同工酶(AMY)的酶谱和亲缘关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5种龙胆属植物的3种同工酶共显示29条酶带,其酶带数和相对迁移率不同,酶活性也存在差异;2)红花龙胆与翼萼龙胆的亲缘关系较近,滇龙胆与头花龙胆的亲缘关系也较近。5种龙胆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研究10种山茶亚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山茶亚科植物属间、亚属间酶谱差异较大,种间差异次之,种内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小.采用酶谱距离极点排序法,定量研究了各类型间的酶谱差异,排序结果与前人应用传统方法分类的结果相吻合.因此,酶谱距离的极点排序可用于植物亲缘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药地方品种淀粉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山药(Diosoreasp.)各品种块茎淀粉酶同工酶发现有8种酶带,每品种显现的酶带仅有1~5条。分析38个品种山药块茎,在休眠末期该同工酶酶谱组成有15种(不计分区带)至18种类型(计算分区带),表现山药块茎淀粉酶同工酶具有多型性。在绝大多数山药品种中,该同工酶酶谱组成随块茎贮藏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但仍可显示某品种各期特异性的酶谱组成。因此,可根据山药块茎淀粉酶同工酶的多型性特点,以及山药块茎不同贮藏期的特异酶谱组成,来作为山药品种鉴别的一种生理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枝子属牧草种子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两种胡枝子种子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的谱。分析了种间和种内异形种子间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并且对种子硬实率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胡枝子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存在明显种间差异。而二色胡枝子两种颜色种子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差异不明显,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虽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可以作为胡枝子属亲缘关系及基因多样化研究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
鱼鳞松自然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吉林省八家子林业局的鱼鳞松进行了调查,并按自然类型采集了枝叶、树皮及球果的标本,同时分类型作了树干解析。根据鱼鳞松树皮的开裂方式及粗细将鱼鳞松划分为两个自然类型,即:粗皮鱼鳞松(Picea jezoensis(Sien.et Zucc.)Carr.f.pachidelmis Wu et Du,f.nov.)和细皮鱼鳞松(Picea jezoensis(Sieh.et Zucc.)Carr.f.leptodermis Wu et Du,f.nov.),同时对二者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鱼鳞松类型的识别和鱼鳞松优良类型的选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银杏是中国的特有树种,仅有一科一属一种,有垂枝银杏、裂叶银杏、黄叶银杏、斑叶(花叶)银杏、叶籽银杏和异叶银杏等几个变种。20世纪70年代后期,银杏始脱离半林半果的状态,作为果树集约栽培,但生产栽培与科学研究发展较快,产生的文献数量不亚于其他树种。经对1994—2004年专业期刊公开发表的银杏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表明:载文期刊474种,总文献量2284篇,署名文献2269篇,第一作者1348人。主要作者群为各类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确定了57位核心作者,11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3.
中国谷精草属植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对东亚谷精草属 (Eriocaulon)分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发现中国谷精草 1新种 (峨眉谷精草 )、新分布 2种(南亚谷精草、朝日谷精草 )和 2个变种新组合 (龙塘山谷精草、长菲谷精草 ) .对谷精草属植物存在的一些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 .1 6个已发表的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 .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塞罕坝植物区系调查采集的近2000号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1个新变型,即围场茶 子RibesdiacanthumPall.f.weichangensisJ.X.HuangetJ.X.HuangetJ.Zh.Wang,f.nov.;1新变种,即长柱多裂叶荆芥SchizonepetamultifidaBriq.var.longostylaJ.X.Huang,T.J·FengetJ.Zh.Wang,var.nov;45个河北新记录种。考证厂有关文献;指出了各种的鉴别性特征,适生条件及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野生百合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染色体根尖压片法对原产于我国东北的卷丹、毛百合、朝鲜百合、大花百合、大花卷丹、有斑百合、细叶百合、垂花百合、东北百合和黄花渥丹6种3变种1变型野生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除卷丹是三倍体(2n=3x=36)外,其他均为二倍体(2n=2x=24)。卷丹的核型为2n=3x=3m(3SAT)+3sm(3SAT)+21st+9t;毛百合的核型为2n=2x=4m(4SAT)+2sm(2SAT)+14st+4t;细叶百合的核型为2n=2x=4m(2SAT)+14st+6t;朝鲜百合的核型为2n=2x=6m(2SAT)+12st+6t;垂花百合的核型为2n=2x=6m(6SAT)+6st+12t;大花卷丹的核型为2n=2x=4m(2SAT)+8st+12t;有斑百合核型为2n=2x=4m+2sm+14st+4t;大花百合的核型为2n=2x=4m(4SAT)+2sm(2SAT)+8st+10t;东北百合的核型为2n=2x=4m(2SAT)+2sm+12st(2SAT)+6t(2SAT);黄花渥丹的核型为2n=2x=4m(4SAT)+6st+14t(4SAT)。核型分类除毛百合属于3A型,其他都属于3B型。其中有...  相似文献   

16.
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早期抗性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人工接虫技术能早期鉴定林木抗虫性,缩短林木育种周期.作者于1997 年进行早期鉴定方法的探讨,1998 年在1997 年的基础上采用网室接种天牛成虫、树干套笼接种成虫、接种幼虫3种方法进行接种试验.3 种接种试验结果比较一致.接种成虫的产卵数、孵化幼虫数( 虫口密度) 在糖槭、合作杨、中林34 上多,林木受害严重;在新疆杨、毛白杨、河北杨上少,林木受害较轻;刺槐、臭椿基本免受危害.接种幼虫试验,幼虫成活率在糖槭、合作杨上高,在毛白杨、河北杨、新疆杨上比较低,在刺槐、臭椿上最低.试验结果与宁夏地区光肩星天牛危害调查的各树种对天牛的抗性相吻合.3 种方法进行早期鉴定都是可行、有效、简便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四川竹类植物新种硬头青竹Phyllostachys rigida X.Jiang et Q.Li和单竹属新类型花料慈竹Lingnania distegia keng f.f.flavidostriata X.Jianget Q.Li作了介绍。已知四川具条纹的竹子有四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9种模式产于江西的竹类植物,归并了9个种名,它们是Indosasa wuningensis Wen et Y.Zou,Sinobambusa striata Wen,Arundinaria yanshanensis G.Y.Yang,Z.Y.Li et L.X Fang,Yushania varians Yi,Sasa magnonoda Wen et Indocalamus cordat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梅(Prunus mume)的植物学分类与园艺学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在对梅所作之分类总结基础上所提出的一套全新方案。梅的植物学分类包括对已发表的29个变种、变型的整理,并增添了新发表的3变种、1变型;其园艺分类则将不同品种(栽培变种)纳入中国梅分类系统(1991)中。新系统的特点有二:一是把植物学分类与园艺学分类既区分开又适当联系起来,二是对果梅与花梅品种实行统一的2元(演化关系为主,形态、应用为次)4级(4系、7类、14组,24型)分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泡桐属新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发表了中国泡桐属1新种、2新变型,即山明泡桐Paulownia lamprophylla Z.X.Chang etS.L.Shi,sp.nov.;圆叶山明泡桐P.lamprophylla f.rotanda Z.X.Chang et S.L.Shi.fnov.;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 f.alba Z.X.Chang et S.L.Shi.f.nov.除外部形态特征外,并从叶片解剖、生物学、生态学及木材构造等方面论证了新种与邻近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