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明永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18-219,222
对在杉木林下套种红锥后的林分生长量、叶营养元素含量和叶绿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郁闭度过高或过低的林下套种,均会对红锥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杉木、红锥的生长状况,以郁闭度为0.5~0.7的杉木林冠下套种红锥,效果较好。与郁闭度为0.9的套种相比,杉木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2.43%~8.16%、6.64%~11.72%和15.76%~33.15%;红锥的成活率、树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9.83%~34.09%、56.25%~75.00%、54.55%~60.61%和161.22%~192.86%。此外,在郁闭度0.5~0.7的林冠下套种,红锥叶养分含量和叶绿素水平都较高,体现林分小环境条件较适合红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一年生怀玉山三叶青地栽扦插苗和盆栽扦插苗的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便携式Li-6400XT光合测定仪测量光合特征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一年生盆栽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平均细胞间CO2浓度、平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瞬时羧化速率均高于一年生地栽扦插苗。一年生盆栽扦插苗的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均低于一年生地栽扦插苗。一年生地栽扦插苗平均光下荧光和平均光下最大荧光均高于一年生盆栽扦插苗;PSⅡ有效光量子产量、光化学猝灭系数表现为一年生地栽扦插苗>一年生盆栽扦插苗;非光化学猝灭系数表现为一年生地栽扦插苗<一年生盆栽扦插苗;一年生地栽扦插苗的叶绿素相对含量高于一年生盆栽扦插苗,为其1.67倍。在叶形指数方面则是一年生盆栽扦插苗高于一年生地栽扦插苗。三叶青一年生盆栽扦插苗光合作用强于一年生地栽扦插苗。  相似文献   

3.
薇菜人工栽培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野生薇菜根茎,在空旷地,林下及套作玉米地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郁闭度0.6-0.7的柳杉,杉木林下或塑料遮阴网下,在土壤pH5.6~6.8的疏松,肥沃处,采取深耕,作垄密植栽培,栽后根外追肥,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叶青不同类型茎段进行扦插繁育,并进行了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带1芽与2芽茎段的扦插成活率无明显差别,有无叶片对成活率有显著影响,带有叶片茎段的扦插成活率比不带叶片高196.8%;不同品种三叶青在不同的基质下生长发育差异不大,栽培密度对其产量与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每个控根容器种植3株最佳。  相似文献   

5.
一、林下中药材复合栽培模式探索(一)光环境影响1.光环境对生长带来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基础就是光合作用,此乃林下种植中药材适合与否的依据。在各种香樟生态公益林下栽种红茴香与大吴风草,探究光合特性于各种光强下的变化。最终结果表明,伴随郁闭度(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程度)的增长,红茴香与大吴风草净光合速率为先增后降趋势,即在中等郁闭度下呈现出最大净光合速率。在郁闭的重阳木与栾树等林下间作石蒜,根据叶片叶绿素与荧光参数变化分析得知。  相似文献   

6.
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是特有的民间药用植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对毛竹林下三叶青施用生物炭肥试验,研究了三叶青叶绿素含量、光合与荧光生理特性对生物炭肥输入的响应。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肥对三叶青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类胡萝卜素都有显著影响,通过光合测定发现,不同炭肥处理三叶青光合速率Pn值平均高于对照5.51%,各处理中以T2处理Pn值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都显著高于对照,而T3处理则低于对照。而各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都呈现出T3T2T1CK。不同炭肥处理对三叶青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其他荧光参数都无显著影响。T2处理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相对高于各其他处理和对照,T3处理的各荧光参数则较低,说明适量的生物炭肥处理可有效改善三叶青的光合荧光特性,施肥量太高则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怀玉1号和怀玉2号为试材,对其光合参数、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绿素含量、 叶长、 叶宽以及叶形指数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这2个栽培种的光合作用能力,为其在怀玉山种植基地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怀玉1号的净光合速率、 气孔限制值、 水分利用效率、 瞬时羧化速率、稳态荧光产量、 叶宽均值均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及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本研究以华重楼4年生种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0%遮阴度、50%遮阴度、70%遮阴度、90%遮阴度和林下栽培(郁闭度0.9)5种不同的遮阴处理对华重楼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其株高显著增加,在遮阴度为70%时达到最高,但是显著低于林下栽培。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且在林下栽培时达到最高。光合速率(Pn)在林下栽培时最高(7.6 μmol·m-2·s-1),其次为遮阴度70%(6.0 μmol·m-2·s-1),且均显著高于其他遮阴处理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不同遮阴处理下,华重楼株高与Pn密切相关,为保证其最大的光合潜力,在人工栽培华重楼时,其遮阴度应控制在70%~90%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立体经营下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以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林下土壤Cu、Zn、Pb、Cr、Cd、Ni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从单个因子和综合污染2个方面对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阔叶林、人工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土壤清洁、非污染。Zn元素含量等级高,Cd含量最低,Cr含量倒数第2。Zn、Pb、Ni等3种元素在不同林分中的平均含量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天然阔叶林和毛竹林的排序相似,平均含量排序为:NiCuPb;人工阔叶林和与杉木林的排序相似,PbCuNi。通过6个元素平均含量在不同林分下的对比,发现天然林阔叶林的所有含量均低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光照强度下白及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白及叶片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光合响应机制,以2 a生大田栽培白及为试验材料,通过遮阳网人工模拟4种光环境(遮光度分别为0、50%、70%和90%),在白及生长期的5—9月进行白及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指标、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遮光50%和遮光70%可显著提高白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但遮光90%条件则降低白及叶片的Pn;遮光50%和70%条件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以及较低水平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Fv/Fm较低,表明全光照对白及造成了一定的光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显示,遮光50%条件增加了白及叶片SOD酶活性,遮光90%条件降低了SOD酶活性;对于CAT酶活性来说,在试验前期(5—6月),遮光50%条件增加了白及叶片的CAT酶活性,但在后期(7—9月)与CK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5—8月遮光50%和70%条件下,POD酶活性显著高于CK条件。适当遮光有利于白及进行光合作用,高光环境和过度遮光都会对白及光合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栽培期间对白及进行50%~70%的遮光处理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叶青限根栽培,研究三叶青地上藤蔓及地下块根生长发育对不同根域空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限根容器空间的增加,三叶青茎长、节间距都呈比例增加;而地下块根单株质量、优质块根率随限根容器空间的增大初期增加,但空间增加到一定比例后就停止增长,而地下块根个数随限根容器空间的增大增加;各处理及对照间的茎蔓节数、分枝数、块根黄酮及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当限根空间能保证三叶青植株足够的生长量,提高三叶青产量及优质块根率,可为三叶青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亚热带4种典型树种(杉木、马尾松、尾巨桉、闽楠)人工林2年生幼树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土壤水分(40%、55%和70%饱和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养分(未施肥和施肥)处理对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典型树种人工林幼树的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的树种差异性.土壤水分处理能够显著影响幼树的叶净光合速率、总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且存在树种和水分交互性.随土壤水分增加,闽楠、杉木幼树的叶净光合速率呈增加趋势,但尾巨桉和马尾松幼树的叶净光合速率在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幼树总生物量、叶生物量的比例,随土壤水分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种自身特性是决定植物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的关键因素,土壤水分是幼树总生物量的关键解释因子,而土壤养分因子并不能解释幼树的叶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特征和生物量.研究表明,树种、土壤水分是影响树木叶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关键因子,而土壤养分对幼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影响较小.因此,在亚热带人工林培育过程中应重视树种选择,并基于树种差异性进行合理的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3.
观光木属弱阳性树种,幼树耐荫,大而喜光,为优良庭园观赏树种和行道树种,也是优良材用树种.该研究分析了观光木在杉木林下套种的生长情况,探讨观光木在杉木林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25年生的杉木林套种下,不同郁闭度对观光木的保存率、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郁闭度I(0.3~0.49)下,观光木的保存率最大,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也均最大.由此可见,观光木幼苗较为耐荫,其保存率、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在林下套种均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4.
选用3种林源药材铁皮石斛、黄精、三叶青进行林下复合种植,并与大棚栽培的3种药材进行产量、品质及效益比较。结果显示,大棚种植药材的产量显著高于林下栽培药材,其中大棚铁皮石斛的产量约为林下种植的6倍,大棚多花黄精的产量是林下黄精产量的1.5倍。而林下栽培药材的品质显著高于大棚种植药材,铁皮石斛多糖和黄精多糖分别达39.54%和9.80%。3种药材复合经营的667 m2年均效益达39 228元,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杉木容器苗生长和光合特性对不同缓释肥施用量的响应,为杉木幼苗的高效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杉木轻基质容器苗为研究材料,共设置6个处理:T1~T5分别表示缓释肥施用量为200、400、800、1 600和3 200 g·m-3,以不施缓释肥为对照(CK)。分析杉木容器苗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筛选出适合其生长的施肥量。[结果](1)缓释肥可以显著促进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且在T4处理时达到最大值。(2)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T4处理时达到峰值。(3)各施肥处理中叶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高于CK,且各指标均在T4处理达到最大值,而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低于CK。(4)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且各指标均显著高于CK,而叶片胞间CO2浓度(Ci)则显著低于CK。[结论]T4处理(施肥量1 600 g·m-3)最适合杉木幼苗生长,通过提高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强叶片对光能的利用率及光合效率,进而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梨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变化,以期为梨设施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酥梨为试材,比较大棚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方式下梨叶片超微结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及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大棚设施栽培华酥梨叶片变大、变薄,叶绿素a、b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含水量升高,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较露地栽培有所降低。叶绿素荧光测定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梨叶片光合系统部分损伤,热损耗比例加大,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基粒数减少、基粒片层松散且变薄,淀粉累积加剧,表现出代谢活性降低,光合产物运转不足。【结论】大棚设施栽培方式下,华酥梨受到高温、弱光胁迫,其叶片质量降低,光合能力降低,光合系统热耗散比例加大,细胞活性降低,正常代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初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大田县杉木林下南方红豆杉的初期生长(树高、地径和冠幅)差异。结果表明:3个指标在不同郁闭度、地类及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条件下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郁闭度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郁闭度0.6郁闭度0.7郁闭度0.5郁闭度0.8,表明适当的光照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郁闭度过大或过小均对树木生长不利,以郁闭度0.6-0.7为佳。不同地类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大小次序均为Ⅰ类立地Ⅱ类立地Ⅲ类立地,Ⅰ类、Ⅱ类立地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以Ⅰ类立地为佳。不同郁闭度与地类组合的杉木林下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较大的前3种组合均为郁闭度0.6×Ⅰ类立地、郁闭度0.7×Ⅰ类立地和郁闭度0.6×Ⅱ类立地,表明在考虑郁闭度与地类交互作用的条件下,郁闭度0.6-0.7、Ⅰ类立地最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梨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变化,以期为梨设施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酥梨为试材,比较大棚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方式下梨叶片超微结构、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及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结果】大棚设施栽培华酥梨叶片变大、变薄,叶绿素a、b及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含水量升高,而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较露地栽培有所降低。叶绿素荧光测定结果表明,大棚设施栽培梨叶片光合系统部分损伤,热损耗比例加大,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基粒数减少、基粒片层松散且变薄,淀粉累积加剧,表现出代谢活性降低,光合产物运转不足。【结论】大棚设施栽培方式下,华酥梨受到高温、弱光胁迫,其叶片质量降低,光合能力降低,光合系统热耗散比例加大,细胞活性降低,正常代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栽植方式对西洋参生长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比西洋参在林下容器苗栽植、林下裸根苗栽植和大棚裸根苗栽植3种栽植方式下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量,找出适于西洋参生长的栽植方式。[结果]3种栽植方式下西洋参株高的年净生长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林下容器苗﹥林下裸根苗﹥大棚裸根苗;林下容器苗栽植和大棚裸根苗栽植的西洋参主根粗显著大于林下裸根苗栽植的西洋参;须根数、根鲜重、根干重表现为林下容器苗﹥大棚裸根苗﹥林下裸根苗;而根部含水率表现为林下裸根苗﹥林下容器苗﹥大棚裸根苗。[结论]林下容器苗栽植的西洋参生长及产量较高,适于规模化栽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境条件下凤丹生长及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林下(郁闭度0.6)和空旷地两种生境,比较不同生境下凤丹生长及光合特性,探讨凤丹优化栽培的合适生境.结果表明:林下生境的凤丹冠幅面积、一级分枝数、单株挂果量及单位冠幅面积挂果量均优于空旷生境,而前者树高略低于后者.林下生境的凤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高出空旷生境的103.53%和1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合日变化规律方面,林下生境的凤丹净光合速率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而空旷生境下的呈不明显"双峰"曲线,总体上前者高于后者;前者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低于后者而气孔导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林下生境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普遍显著高于空旷生境.林下生境因存在一定程度的遮荫,阻挡了夏季强光对凤丹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减少了林下的光合有效辐射,但凤丹自身的特性或适应性使得光能和水分利用率高,净光合速率高,有机物合成多,分枝多,植物长势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