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连接度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对景观结构促进或阻碍生态过程的景观度量。景观连接度为森林景观结构与病虫害种群空间分布、栖息生境景观结构格局、扩散能力及途径等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基于昆虫和病原微生物对景观结构响应的生态学过程制定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方法, 符合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基本要求和原则, 为安全、有效、持续地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基础。简单介绍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特征、研究内容和生态学意义, 就国内外景观连接度应用于森林昆虫与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进而展望了景观连接度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等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其营建模式及树种的选择。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东升镇新城区中心绿带为例,在分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常用绿化植物材料生态生理特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在成都市新建城区内适用的城市森林营建模式及树种的选择。通过研究,得出了四种适用于成都市双流县新城区中心绿带城市森林的营建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树种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对植物材料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3.
千岛湖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景观生态学及林相改造的相关理论,对千岛湖森林的原生植被、林地类型、目的阔叶树种丰缺度和立地质量等4要素进行了调查,以地带性顶级群落及进展演替中期的森林植被类型为目标景观林分,提出了林相改造11种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的开展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以佛山市南海区森林景观改造为例,从总体现状、总 体布局、主题树种、构建技术等方面总结森林景观提升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南海区城市森林景观,打造 了“一环、二线、三带、四面”的总体布局和“一镇一主题,一山一景观”的景观特色,并明确了树种 选择和配置模式。通过森林景观改造,南海区将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森林的生态 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拟生造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造林方法。它强调遵循自然规律去组建、维护和调控相似自然生态模式的森林系统,强调种群、森林群落和森林生态系统特性与生境的统一性及功能的多样性。坚持应用限制因子理论选用树种;生态位理论组建森林群落。景观生态学原理建造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理论维护与调控相似自然生态模式林。文章还论述了拟生造林产生的背景、特点与方法,并介绍了应用实例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的开展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以佛山市南海区森林景观改造为例,从总体现状、总体布局、主题树种、构建技术等方面总结森林景观提升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南海区城市森林景观,打造了"一环、二线、三带、四面"的总体布局和"一镇一主题,一山一景观"的景观特色,并明确了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通过森林景观改造,南海区将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京九长廊深圳段绿化模式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京九铁路深圳布吉段全长3km,应用14科、18种岭南乡土阔叶树,设计12种配置模式,营建42hm^2铁路沿线绿化防护林。其中,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2:1,乔木、小乔木和灌木种比例为6:2:1,防火树种与景观树种比例为1:2,防护林与风景林的面积比例为8:13。本文分析了上述绿化模式的生态学基础,从生物多样性,植被地带性、生态功能综合性、景观走廊的美学特性及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探讨京九长廊深圳段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回顾森林游憩发展的历史,探讨现代森林游憩建设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利用不合理、景观管理薄弱等问题,认为应该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使之不断完善,并从森林景观生态学基础研究、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评价、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模型和森林风景区景观管理4个方面综述国内外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成果,指出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发展的趋势,认为单纯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已经不能适应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多学科的需要,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应该大力加强与其他学科,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未来森林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中,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和技术支撑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9.
以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黄河郑州段为例,通过对黄河防护林的背景情况分析,简要论述了黄河防护林之景观生态林带、生态防护林带、生态经济林带森林模式和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汕头生态景观林带现状和树种材料进行调查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森林美学等原理,初步选择适宜的生态景观林树种,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设计不同的树种配置模式,并对景观类型设计、营造林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广东省汕头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澄江县抚仙湖近面山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绿化规划方案:①对可视域区域原有的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②对坡度25°以上旱地实施退耕还林,对坡度25°以下的山地进行生态优化和抚育;③对石灰山山地选用乡土树种抚育现状植被;④结合道路与景观的距离,对环湖公路、澄江至帽天山公路、澄江至阳宗公路和环湖岸绿化进行植物种类的优化配置;⑤对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矿山迹地开展生态修复、造林和植被抚育等。规划方案旨在促进区域生态旅游价值的提升和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沿海防护林树种的筛选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沿海防护林是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优化的重要措施。沿海防护林的树种选择是建立防护林生态体系的基础。本文用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以调查所得的上海现有2000余种树木为对象,在初选的基础上,根据树木的特性及其在上海生长的实际情况,对初选所得的264种树木进行筛选,以得到适合作沿海防护林树种。并对树种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昆明市清水海调水工程海当标段的现场调研,结合甲方提出的景观要求,展开了对该标段进行植被生态恢复设计与景观营造的相关研究。根据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植被生态恢复设计和景观营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城市绿化树种植被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种选择是城市森林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战略性问题。针对我国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城市绿化发展特征、环境特点、生态文化和绿色需求,本文从树种立地适应性、生态服务价值、卫生保健功能、安全防护需求和特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绿化建设中的树种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园作为一个具有生态、人文、景观多种特质的有机耦合体,如何使设计既具有生态景观特色性,又延续历史文脉风貌,同时充分发挥和利用区位与资源优势,值得思索。文章以苏州树山生态园为例,阐述了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福州市金山公园生态建设关键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诚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208-210
分析城市生态公园形成条件,围绕生态优先准则,以景观要素优化、构建生物多样性、实施生态维护管理、倡导生态文明以及长效的动态监测等多角度探讨金山公园生态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韧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4-218
详细阐述了太姥山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森林资源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概况。根据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用生态学原理、景观配置等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原则,对太姥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保护与抚育改造等措施,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与水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社会经济效用的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太姥山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太姥山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绿道理论,从整个区域的生态、游憩、文化、美学及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多重目的进行快速路景观设计,着力体现"城市大园林"构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地体系,针对公路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实施课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