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度和氮肥对杂交狼尾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杂交狼尾草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生态生产条件下,以种植密度7株/m^2,群体和个体生长最佳,产量最高;杂交狼尾草对氮肥要求大,在本试验施氮范围(470kg/hm^2)内,产量随氮水平提高而增加,较高氮水平下,分蘖发生多而快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多;茎叶蛋白质含量在生育期间变化很大,刈割期迟,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增加氮肥用量可明显改善鲜草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籽粒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宁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施氮水平为N 240和300 kg/hm2的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宁麦18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适宜施氮量为N 180 kg/hm2,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孔令聪  汪芝寿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14-216,224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较高。为实现高产优质统一,优质小麦施氮量在225~300kg/ha,氮肥的基追比例为基肥2/3、追肥1/3,追期宜掌握在拔节~抽穗期之间。  相似文献   

4.
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4.50万株/hm~2、6.75万株/hm~2、9.0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和0.0 kg/hm~2、112.5 kg/hm~2、225.0 kg/hm~2和337.5 kg/hm~24种施氮水平,分析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供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6.75万株/hm~2。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和干物质重,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不施氮和112.5 kg/hm~2施氮处理,但是与施氮量225.0 kg/hm~2处理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和粗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为337.5 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施氮水平。方差分析显示,种植密度、施氮量以及两者互作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郑单958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尿素为供试氮肥,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下郑单958在本地区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效应。[结果]在相同的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千粒重逐渐增加,穗粒数逐渐减少,其他性状无明显差异。在相同的施氮水平下,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达到一定密度时又有所下降。在一定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提高,郑单958的产量也相应增加。在相同氮肥处理的情况下,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密度时又有所下降。郑单958在该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最适宜的追肥量为225.0kg/hm^2。[结论]该研究为郑单958在江淮地区的合理种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米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优质迟熟中梗稻“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施N量在0~450kg/hm^2范围内,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递减;高施氮量的加工品质优于不施肥或低施氮量的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稻米垩白率减少、垩白度下降,外观品质而明显改善;胶稠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总体上趋于减少,而蛋白质含量则增加;不同氮素水平稻米淀粉RVA谱的变化显示,随施氮量增加,最高粘度降低,崩解值下降,消碱值增加,糊化温度升高。控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稻米的食味品质。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施氮量225.0kg/hm^2的处理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地膜覆盖条件下,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玉米产量和效益的施氮量、施磷量、施氮肥时期和种植密度四项农艺措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疆灰漠土上,施氮量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种植密度和施磷量,施氮期对肥料效益和产量有明显的作用。通过建立二元二次施肥、密度效应方程模型,最高经济施肥量氮为343.4kg/hm2,五氧化二磷121.5kg/hm2,氮磷比为1∶0.35,种植密度为78450株/hm2,氮肥施肥时期为60%底施,40%12叶追施或一次性底施,此时可达到最高经济产量14602.5kg/hm2,扣除施肥成本,每公顷玉米收入为11056.8元。  相似文献   

8.
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来自7个省的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氮肥处理,分析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量在0-225kg范围内,产量随施氟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225kg/hm^2,产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济麦20产量最高。不同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均表现随施氮量脚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不同氮肥处理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该品种产量及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水平下,氮肥运筹方式对扬农啤7号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提高施氮量可显著增加扬农啤7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标优级.在施氮量180.0 kg/hm2、基蘖肥与拔节孕穗肥比例为7∶3的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扬农啤7号产量有显著影响,以基本苗300万/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7 870.65 kg/hm2;种植密度对扬农啤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扬农啤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标优级.  相似文献   

10.
氮素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油菜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素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氮处理的产量都在2 369 kg/hm2以上,且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产量增加幅度都在3.89倍以上,最高产量(密度为7.5万株/hm2)达到2 696.15 kg/hm2;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油菜氮素积累量,而氮素含量提高的幅度却不明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氮素含量和积累量都呈减少的趋势;籽粒中氮素含量相对较高,盛花期次之,收获期最低,而氮素积累量在盛花期最大;氮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增施基肥可增产15.2%,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使蛋白质产量增加44.8%,实现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提高,但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不同。不同基肥水平结合生育后期叶面喷氮,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虽可增加蛋白质含量,却不能使蛋白质产量大幅度提高;对蛋白质品的影响因品种关系蛋白质高低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及施肥量对晒红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寻求协调烟叶内部化学成分、提高内在品质的品种与施氮水平的最佳组合,研究了不同品种以及平衡施肥量对晒红烟化学成分及其派生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施氮水平条件下,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而总糖、还原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的施氮水平条件下,从部位上看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总糖、还原糖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中部叶各项指标优于上部叶和下部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100kg/hm^2时就会出现烟碱含量偏高、糖分降低、颜色偏深、其他化学成分不协调的现象.从综合效果分析看,无论产量还是内在化学成分上,延晒5号在100kg/hm^2施氮水平上的氮磷钾配比组合(即A1B2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新培育的优质粳稻新稻22为材料,设置0、240、262.5、285、307.5、330 kg/hm2纯氮6个施氮水平,22.2万、27.75万、33.3万穴/hm23种栽插密度,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垩白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先减小后增大,即27.75万穴/hm2种植密度下,稻米外观品质较好;其食味品质在低密度和中密度下较好,高密度下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不同栽插密度间差异较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增加趋势(低密度下不施氮处理除外);食味值、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各施肥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密度和氮肥二因素可知,栽插密度27.75万穴/hm2(行株距30 cm×12 cm)、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水稻外观和食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187.5 kg/hm~2、150.0 kg/hm~2、112.5 kg/hm~2)和种植密度(33.3万、20.0万、14.3万穴/hm~2)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辽粳433穗数和单株粒重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和稀植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对单株粒重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减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辽粳433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使稻米食味品质随之降低;纯氮用量为112.5 kg/hm~2、种植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整精米产量最高,且食味较好,是辽粳433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最为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氮钾营养对大青菜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和氮,钾配施对大青菜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千克风干土施氮0-0.32g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大青菜的产量,硝态氮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增加,而水溶性糖含量明显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叶片有效光合速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每千年风干土施氮0.16g时达到最高值,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千克土施氮0.24和0.32g时配施钾肥,对提高大青菜的产量,降低其体内的硝态氮含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方面均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河南省夏谷区谷子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郑谷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试验,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40万、60万、80万株/hm2)和施氮(纯N)水平(0、60、120、18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水平的上升,谷子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以60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441.1 kg/hm2;对谷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58万~73万株/hm2为试验最佳密度。不同施氮水平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501.39 kg/hm2;对谷子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100~125 kg/hm2氮肥施用量确定为研究区域最佳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谷子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60万株/hm2配合施氮水平12...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不同密度夏播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夏播条件下以农大10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0、105、210、315、420 kg/hm25个氮水平,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4个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大108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地上部干物质中粗蛋白(CP)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试验中拔节期追肥可以显著增加农大108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植株酸性纤维含量。综合氮肥与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施氮315 kg/hm~2、密度9.0万株/hm~2为适宜北京及周边地区夏播青贮玉米农大108高产栽培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8.
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营养元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氮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十分明显,氮肥种类和施肥方法也有一定作用。一般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筋含量关系密切,因而施氮也影响着面粉的加工品质。如果整个生育期供氮都很充足,小麦既高产,蛋白质含量也高。如果前期供氮充足,抽穗至成熟期间不足,则产量较高但蛋白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氮肥运筹比例对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能极显著提高宁麦13的穗数和每穗粒数,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增加拔节孕穗期氮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弱筋小麦宁麦13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为 5:1:4:0时最易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稳定性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氮肥对不同强筋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以及小麦蛋白质的稳定性。【方法】利用7个强筋小麦品种,按统一方案分别在6个省进行试验,成熟时按小区收获,测定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在0~300 kg•ha-1施氮范围内,不同品种在各试验点均表现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每公顷施用300 kg氮素仅比施用225 kg的处理增产1.6%。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在各试验点之间产量的变异系数逐渐降低,表明施氮和产量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不同地区产量的差异。8901-1和豫麦34对氮肥较敏感,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济麦20和皖麦38稳产性较好。各试验点间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的变化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试验点间的品质差异。不同试验点间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04%~7.03%,变异系数较小的品种,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好,变异系数大的,其品质的栽培可塑性较强。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各品种的变异系数为5.43%~7.33%。有些供试品种在施氮150 kg•ha-1以下时,蛋白质含量不能达到强筋标准,如烟农19、济麦20和皖麦38。在施氮量超过225 kg•ha-1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强筋小麦施氮水平应控制在225~300 kg•ha-1。试验中各种影响蛋白质含量变异的因素的效应表现为:栽培措施>基因型>生态环境(试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